?

從月意象探尋《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轉向

2019-08-13 03:45王麗艷
文學教育 2019年7期
關鍵詞:荷塘月色月色荷塘

內容摘要:“月”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文人偏愛的意象,人們常常把它作為一種純潔、善良、含蓄的象征,后世文學中的月亮逐漸被文人賦予某種色彩,借以表達不同的心境。在《荷塘月色》中,“月”是整個環境的背景底色,無論是月光下的荷塘,還是荷塘上的月色,都營造出了和諧、靜謐的氛圍,完美烘托出朱自清當時所思所想。由于“月”的朗照而帶來的種種意境,從柔和的月光到朦朧的月色再到深沉的月影,卻恰恰可以反映出作者的由不平靜到平靜再歸于不平靜的心境變化。

關鍵詞:荷塘 月色 頗不寧靜

月亮本身就帶有安寧與靜謐的情感色彩,于無形中營造出恬淡美好的意境?!逗商猎律啡岬健霸隆辈幌挛逄?,今夜的“滿月”、漸漸升高的月亮、淡淡的月光、蒼茫的月下等等,尤以描寫荷塘上的月色最為生動,通過月色、月光、月影營造出的特定意境來烘托人物不同的心境。全文以作者內心的情感為主線,從一開頭就提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他接下來獨自去荷塘散步做好了情感鋪墊。但與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月是“滿月”,給他造成一種心靈上的錯覺,自認為“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但“總該”二字卻已暴露出真實的荷塘夜景并非如此,只不過是作者內心的希冀罷了。

? 一.月光的柔和美——平靜、恬淡之心

“滿月”給人一種月色明朗、豁然之感,可這里的月光卻是淡淡的,沒有過多的修飾,“淡淡”二字就已為夜晚的荷塘增添了一份柔和之美。月光籠罩之下,物是美的,人也是美的,不經意間就觸發了作者的情感,從而引發了一系列似真似幻的場景變換。走出家門后的“我”獨自漫步在荷塘,淡淡的月光使得平日陰森森的路都變得不那么怕人,更營造出一種恬淡、和諧的意境,甚至讓“不平靜的我”覺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時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在這個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焙喓唵螁蔚膸拙湓?,卻將作者由內心的苦悶轉為輕松、自由的心境變化表達地淋漓盡致,而這份輕松和自由恰恰是他平時體會不到的。從這個角度看,“另一個世界”不僅僅是指月下的荷塘,更是作者內心為了暫時逃避現實世界而營造的超越現實的世界。荷塘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月光卻是讓人捉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作者以其獨特的審美藝術構思,把“荷塘”與“朗月”融合在一起,虛實結合,將自身情感依托于客觀真實存在加以表現。靜謐的荷塘讓他的心態格外地平和,讓他暫時忘掉了生活的煩惱,忘我地享受著美景,感受著難得的“自由”,這時的“我”已將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月光映照下的荷塘里。

這就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據朱自清夫人陳竹隱的回憶及陳孝全《朱自清傳》中所說: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大批屠殺共產黨人,時局劇烈動蕩,白色恐怖的濃霧彌漫全國[1]。此時的朱自清不僅面臨政治上的抉擇,更肩負著養活妻兒的重任。壓抑、苦惱的現實世界是他無法逃離的,無奈只能將月色下的荷塘幻化成另一個世界,拋卻大大小小的煩惱,以尋求這短暫的安寧與平靜,“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享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個“且”字,將他的無奈之情抒發地淋漓盡致。

? 二.月色的朦朧美——憂傷、糾結之情

“荷”和“月”是《荷塘月色》中的兩個主體,它們是相互獨立卻又緊密融合的存在,朱自清將夜晚的清華園分成了兩個場景,分別描繪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兩個部分,看似割裂,實則二者相互映襯,承載著作者濃濃的的哀傷與淡淡的喜悅。

朱自清工于描摹景物,他從荷葉、荷花、荷波、流水著手,以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再現場景,仿佛將一幅靈動的荷塘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栩栩如生。他對荷塘的描寫雖從未提到月色,但月色作為整個景致的底色,是始終籠罩著荷塘的?!暗脑鹿狻毕碌暮苫ň拖瘛耙涣A5拿髦椤?,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明珠和星星本應是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但因“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再加上浮在荷塘中“薄薄的濃霧”,使得“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亦真亦幻,這種不能道明的情境卻恰恰是最吸引人的?!霸鹿馊缌魉话?,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月光雖真實存在,卻是無形的,但一個“瀉”字,把本來靜止的月光寫出了動態之感,使沉寂的月光變得靈動起來,仿佛在靜謐的夜里激起了一點點的漣漪。云作月的陪襯,給月光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周圍的一切也都變得朦朧起來,真實中又摻雜了一抹虛幻,作者也似乎陷入這種恍恍惚惚的意境中無法自拔?!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此處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清香”與“歌聲”聯系在一起,而“縷縷”和“渺?!眱蓚€詞語又使這種朦朧感變得悠遠、綿長,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這種美是朦朧不明的,恰如朱自清此時的心境,飄忽不定,他陶醉在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喜悅而又憂傷。

月給人高潔、清冷之感,是人無法碰觸、更不能褻瀆的。飄灑而下的月光也同樣散發著純潔的光芒,于無形中給人希望。文中的“月光”就像是作者在長期生活的黑暗環境中見到的一抹亮光,代表了他對光明無限的向往和渴望,在它的包圍之下,夜晚的荷塘是那么的柔和、寂靜,像未曾沾染世俗之氣的凈地,這恰恰是作者此時迫切希望的“世界”,沒有戰爭和殺戮。場景的朦朧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他矛盾、糾結的心理活動。

? 三.月影的深沉美——壓抑、孤獨之感

方道在《散文學綜述》中說:“散文創作主要用作品所體現的真情實感打動讀者,把對自然圖景或社會生活的感受與自身主觀情感相融合[2]”。朱自清在文中呈現了完整的荷塘月色圖,同時又將自身情感完全融入到這幅景色圖中,他的思想是隨著景色的變化而變化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照亮了整個荷塘,即使不能“朗照”,也依舊散發著光芒。與剛剛優美的荷塘月色不同,月影是黯淡的、陰森的?!皡⒉畹?、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畫在荷葉上”,寥寥幾筆,卻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使讀者對“月”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視覺沖擊和心靈觸動??罩邢∈璧脑?,地面暗沉的影,明暗交織,相互映襯。接著,作者又寫道:“這些樹將荷塘重重圍住”,給人一種壓抑之感,但幸好,“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月光雖稀疏,卻在黑暗中帶來了一絲光亮,使得“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边@一段的刻畫很濃重,安靜地有些壓抑,連“路燈”都像是“渴睡人的眼”,忽明忽暗。但幸好“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打破了這樣的寂靜,給整幅景色增添了一抹亮色和動感,一下子有了生氣,但同時,也將作者拉回了現實世界,意識到“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恰如陰沉的月影,逐漸回到現實世界的作者的心情也是低落的,促使他不得不去面對沒有“熱鬧”的生活,內心孤獨卻無人能解。

自古“月”就有思鄉的意味,“天上滿月”必然讓朱自清“低頭思故鄉”。他的故鄉在江南,荷塘的寂靜不禁讓他回想起江南“熱鬧”和“有趣”的場景。正如后文中作者所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3]”文中的月下荷塘、荷塘月色便是作者在心境的作用下幻化出來的情境,這種境界亦真亦幻,妙不可言,頗有空靈之感。與其說這是清華園中那個作者“日日走過的荷塘”,倒不如說是作者在心情放松之下幻化出來的世界,由于傾注了作者的情感,今晚“滿月”的荷塘才會如此地美。無論是月色、月光還是月影,都不過是作者心境的映照罷了,從明亮到朦朧再到黑暗,由月亮光線的變化折射出作者的心情從不平靜到平靜再歸于不平靜的變化,以此表達他對時局的憂患和個人處境的苦悶。

? 參考文獻

[1]陳孝全.朱自清傳[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28.

[2]方道.散文學綜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國維.人間詞話[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20.

(作者介紹:王麗艷,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

猜你喜歡
荷塘月色月色荷塘
荷塘月色
月色
荷塘里的“怪物”
荷塘月色
四季的荷塘
荷塘月色
養一簾月色,等你緩緩歸
荷塘月色
黑暗
小世玉智闖荷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