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的臨床療效及應激反應觀察

2019-08-17 11:17解軍委
中國醫學工程 2019年7期
關鍵詞:腎癌根治術出血量

解軍委

(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河南 西華 466600)

腎癌是泌尿外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其患病率占成人惡性腫瘤的3%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腎癌根治術是治療腎癌的首選方式,既往臨床多采用開放術式治療,雖具有一定的手術療效,但該術式創傷較大,給機體帶來較為嚴重的應激反應,不利于術后康復[2]。隨著微創技術不斷地提升,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逐漸應用于腎癌治療中,不僅可取得確切療效,還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正逐漸取代開放術式[3-4]。鑒于此,本研究將探求采用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 2月收治的腎癌患者臨床資料96 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各48 例。對照組中女23 例,男25例;年齡40~71 歲,平均(54.26±4.25)歲;腫瘤直徑0.8~6.2 cm,平均(3.42±1.03)cm。試驗組中女 24 例,男 24 例;年齡 39~72 歲,平均(55.02±4.15) 歲;腫瘤直徑 0.8~6.5 cm,平均(3.47±1.05)cm。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者;均經CT、腎穿刺活檢確診;無凝血系統疾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伴有重要臟器疾??;合并神經系統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呤中g前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放腎癌根治術:患者取健側半臥位,行靜吸復合全麻后,于腰背部取斜行切口;逐層切開入腹后,使腎周組織充分顯露并進行游離,分離腎臟動靜脈和腎蒂,隨后結扎切斷腎動靜脈血管,切除腎臟組織;充分止血后,縫合切口,關閉腹腔。試驗組采用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患者取健側半臥位,行靜吸復合全麻后,于腹直肌平臍處做長約1.0 cm 穿刺孔,置入氣腹針形成CO2氣腹,腹壓控制在13mmHg(1mmHg=0.133kPa);經孔置入腹腔鏡套管及腹腔鏡,腹腔鏡下探查腹腔組織情況后,另于鎖骨中線肋緣下、腋中線肋緣下、腋前線平臍處做穿刺孔,置入12 mm、5 mm、5 mm Trocar;擴張操作空間后,切開結腸旁溝側腹膜,將結腸牽開并游離分離,顯露腎臟動靜脈后用Hem-O-lok 夾夾閉,隨后將患側腎周圍組織及腎臟切除,置入標本袋內取出;充分止血后,退出操作切口,關閉切口。兩組術后均使用抗生素,若疼痛可服用鎮痛藥物。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采集兩組術前、術后1 d 肘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放免法測定血清皮質醇(cortisol,Cor)水平;采用散射比濁法測定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記錄兩組術后粘連性腸梗阻、切口感染、出血、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術期指標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s)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例數48 48出血量/ml 183.26±20.14 60.39±15.24 33.705 0.000胃腸功能復時間/h 69.54±9.33 30.26±8.79 21.230 0.000住院時間/d 8.29±2.34 5.11±2.01 7.142 0.000

2.2 應激反應

術前,兩組血清Cor、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 試驗組血清Cor、CRP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兩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s)

表2 手術前、后兩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s)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例數48 48 Cor/(μg/L)CRP/(mg/L)術前215.36±14.33 216.41±15.03 0.350 0.727術后1 d 276.65±13.74 230.05±16.39 15.096 0.000術前6.26±1.84 6.32±1.81 0.161 0.872術后1 d 65.26±10.22 51.14±9.33 7.069 0.000

2.3 并發癥

試驗組術后出現1 例粘連性腸梗阻、1 例出血及1 例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25%;對照組出現3 例粘連性腸梗阻、3 例切口感染、2 例出血及2 例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0.8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60,P=0.037)。

3 討論

腎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生活環境的改變,腎癌患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腎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腎癌的首選方式,主要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為治療目的[5]。開放腎癌根治術是以往臨床常用術式,雖可將病變腎臟完全切除,但該術式存在術中出血量多、手術切口大、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從而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6]。

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逐漸應用于腎癌治療中,具有對機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為臨床治療腎癌提供一個新的方向[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低,可見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可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出血量。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依靠腹腔鏡技術,可顯著提升手術術野,清晰顯露腹腔組織情況,利于手術的精細操作,不僅可獲取確切療效,還可減少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進而利于患者術后康復[8-9]。手術創傷可導致機體出現炎癥反應,除局部疼痛外還可以其他形式表現。其中CRP 水平能直接反映機體應激反應程度,CRP 水平越高,表明應激反應程度越重;Cor 水平可直接反映機體創傷大小,且Cor 水平屬于一種抑制性反饋調節因子,其水平越高,表明機體創傷越大,故臨床可將上述兩種指標作為評估機體應激反應的客觀指標[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 試驗組血清Cor、CRP 水平較對照組低,可見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可減輕機體應激反應,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腎癌采用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治療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應激反應小等優點,利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猜你喜歡
腎癌根治術出血量
稱重法和升級容積法并用對產后出血量的估算調查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做個B超就能及早發現腎癌
腎癌組織組蛋白去乙?;?、p73及血清IL—17表達的臨床意義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乳暈入路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與小切口甲狀腺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
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11例治療體會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氨甲環酸灌注關節腔以減少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