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資訊

2019-08-24 12:27
城市交通 2019年4期
關鍵詞:國土

國內瞭望

2019年上半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 億輛,其中汽車2.5 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4.58%。私家車(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和微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1.98 億輛。2019年上半年汽車新注冊登記1 242萬輛,與2018年同期相比減少139萬輛。

截至2019年6月,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66 個,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8 個。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城市29個,超過300萬輛的城市11 個,依次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北京、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截至2019年6 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37%,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83萬輛,增長31.87%;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145 萬輛,增長72.8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8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

此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機動車駕駛人數量也呈現同步增長趨勢,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領證駕駛人數量達1 408 萬人。截至6 月,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4.22 億人,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2 576萬人。

(中國新聞網,2019-07-04)

交通運輸部等12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

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鐵路總公司12 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開展綠色出行行動等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綠色出行水平。

《行動計劃》共分為8個部分,提出21條具體行動措施?!缎袆佑媱潯窂娬{,要切實推進綠色出行發展,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努力建設綠色出行友好環境、增加綠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強公眾綠色出行意識,進一步提高城市綠色出行水平。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綠色出行環境明顯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品質顯著提高、在公眾出行中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綠色出行裝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選擇綠色出行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加強。

《行動計劃》明確,要構建完善綜合運輸服務網絡,加快城際交通一體化建設,提升現代化客運服務水平,推進實施旅客聯程聯運,優化城市道路網絡配置;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提高供給能力、運營速度,改善出行體驗;優化慢行交通系統服務,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加強慢行系統環境治理;推進實施差別化交通需求管理,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加強停車治理,實施精細化交通管理,促進新業態融合發展;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推進綠色車輛規?;瘧?,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綠色出行文化,開展綠色出行宣傳,完善公眾參與機制。

(澎湃新聞,2019-05-3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部署。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初步形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到2025年,健全國土空間規劃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機制;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

《意見》提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對一定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做出的安排,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是指在特定區域(流域)、特定領域,為體現特定功能,對空間開發保護利用做出的專門安排,是涉及空間利用的專項規劃。

《意見》提出,強化對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海岸帶、自然保護地等專項規劃及跨行政區域或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由所在區域或上一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牽頭組織編制,報同級政府審批;涉及空間利用的某一領域專項規劃,如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軍事設施,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由相關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可在國家、省和市縣層級編制,不同層級、不同地區的專項規劃可結合實際選擇編制的類型和精度。

《意見》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因地制宜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堅持上下結合、社會協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發揮不同領域專家的作用。運用城市設計、鄉村營造、大數據等手段,改進規劃方法,提高規劃編制水平。

(自然資源部網站,2019-05-28)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上海市市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透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擬定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正式審議通過并印發。

《綱要》明確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長三角通過一體化發展,使其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上海將緊緊抓住兩個關鍵詞和三個重點區域,將圍繞一體化與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重點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新片區、建設虹橋商務區。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打造國際化的中央商務區和國際貿易中心的新平臺。

長三角四地正在抓緊編制長三角產業地圖。下一步長三角區域將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高質量構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快兩大綜合科學中心聯動發展,加快建設全球創新高地;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瞄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未來產業和重點領域,依托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研發機構、開發區等,搭建一批產業一體化組織,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

(經濟參考報,2019-07-04)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北京市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這是北京市第一條專門服務于自行車通行的道路,直接惠及沿線約1.16萬通勤人口,30 min內可從昌平回龍觀騎行至海淀上地軟件園,可有效緩解13 號線回龍觀與上地區域的交通壓力,改善區域綠色出行環境。

該自行車專用路起點和終點與現況自行車交通系統相銜接,專用路全長約6.5 km。其中新建段5.5 km,為全封閉非助力自行車專用路,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專用路路面凈寬6 m,設計車速為20 km·h-1,騎行限速15 km·h-1,24 h開放運行,除遇有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予以關閉,其余時間均正常開通。

北京市自行車專用路

為滿足不同騎行者的使用需求,提高自行車專用路便捷性和舒適性,在出入口坡道首次設置了自行車助力裝置。在使用助力系統時,市民只需要把自行車輪胎放入助力系統凹槽中,助力系統自動啟動,騎行者只需扶著車就可以前行。

與此同時,結合地區出行特征,自行車專用路設置潮汐車道,并用清晰醒目的顏色進行標識,既滿足高峰時段的交通需求,還有效節約了道路資源。潮汐車道由東向西開啟時間為0:00—12:00;由西向東開啟時間為12:00—24:00。

自行車專用路共設置出入口8 處,其中橋梁段6處,路基段2 處,平均間距780 m。沿線設置服務區,為騎行者提供如廁、駐車休息等服務。

同時,考慮自行車專用路與地鐵站、公共汽車站及現況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銜接,在起點、龍澤站、回龍觀站和京藏高速公路以西路基段設置停車架108 組,可滿足3 240 輛自行車停車需求,在回龍觀地鐵東側設置立體停車庫1座,可提供650個自行車停車位,供私人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停放,實現了多種交通方式的就近接駁。

此外,為使自行車專用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提升街區品質,自行車專用路沿線同步開展綠化景觀工程建設。起點處打造了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橋下段打造綠色廊道及花池臺地,累計種植喬木1 602 株,灌木2 506株,地被1.9萬m2,草坪2.4萬m2,綠化面積達5.3萬m2,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閑健身空間。

截至2019年7 月累計通行超過40 萬車次,日均通行量7 000~8 000人次·d-1。

(北青網、千龍網,2019-07-15)

《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公示

意義重大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開始對外公示。其中提出強化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定位,規劃將高鐵引入中心城區,并在珠江西岸規劃新增廣中珠澳高鐵。

該規劃草案著重提出,強化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規劃至2035年,國際及地區直達航線數達190 條,年旅客吞吐量達1.2 億~1.4億人次;建設國際航運樞紐,至2035年,廣州港貨物年吞吐量達7.5 億t,集裝箱年吞吐量達3 500 萬TEU;建設輻射全國、連接東南亞、銜接歐亞大陸的國際鐵路樞紐,與亞歐大陸橋和泛亞鐵路實現常態化聯通運營,規劃至2035年,新增10 條高鐵(含聯絡線),實現高鐵進中心區、與大灣區城市中心1 h互達。

規劃草案提出將高鐵引入中心城區,延伸廣深港高鐵至廣州站。這意味著打通香港直達廣州市中心的高鐵通道。廣州南站位于廣州市中心城區以南20 km,而規劃草案此舉將大為提升廣州中心城區客流出入香港的便利和效率。規劃草案還新增廣深第二高鐵進入廣州東站;在西岸規劃新增廣中珠澳高鐵,主線經廣州東站至珠海橫琴,支線延伸至知識城,設聯絡線與琶洲銜接,可使西岸的珠海、澳門、中山等城市直接接入廣州東站、廣州站和琶洲站。這幾條高鐵建成后,可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與香港、澳門、深圳城市中心區1 h軌道交通直達。

規劃草案還將北向的京廣高鐵,西向的廣湛、南廣、貴廣高鐵,東向的廣河、廣汕高鐵均引入中心城區。這幾條高鐵建成后可實現廣州中心城區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高鐵通達的局面。引入廣中珠澳高鐵、贛深(京九)高鐵南沙支線等軌道交通線路,增加廣深港高鐵經停慶盛站班次,實現南沙30 min 直達廣州、香港、澳門、深圳中心城區。

(中新社,2019-06-19)

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西安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4年)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為支持國家及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西咸一體化進程,支撐大西安都市圈發展,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優化綜合交通樞紐銜接,《批復》顯示,原則同意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建設1號線三期、2號線二期、8號線、10號線一期、14號線、15號線一期、16 號線一期等7 個項目,總長150 km,規劃期為2019—2024年,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968.5 億元。項目建成后,形成12條線路運營、總長423 km軌道交通網。

(澎湃新聞,2019-07-04)

廈門發布全國首個地方標準規范網約車運營

《廈門市網約車運營服務管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發布,這是全國首個網約車運營服務管理地方標準?!稑藴省钒ㄟ\營條件、服務規范、運營管理、信息安全、安全與應急、監督管理等6個部分,其中第1部分當天發布實施,其他5個部分正在征求社會意見。標準對網約車平臺、車輛、駕駛員、定價等要素都進行了明確的標準界定,對職業培訓、服務質量考核、規范經營管理制度等也進行了規范。

廈門市已建成全國首個駕駛員和車輛信息的交通與公安部門聯網審查機制,對申請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的人員進行審查,確保其無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并定期對在崗駕駛員進行再審查、再篩選。據廈門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18年以來,廈門市已有328名在崗駕駛員因喪失準入資格而被注銷從業資格證件;共查處不合規網約車經營行為1 905起,累計清退不合規車輛超過27萬輛、駕駛員3 000多名。

(中國新聞網,2019-07-19)

海外掃描

巴黎實施更嚴格機動車限行措施

法國巴黎市政府發布公告,為應對空氣污染、減少汽車尾氣排放,自2019年7月1日起,該市將實行重新調整的車輛限行措施,污染排放程度較高的車輛將被禁止在特定時段在巴黎市區通行。

2016年7月,法國政府推出用于標明機動車污染排放水平的標簽,共分6個類別。純電動汽車或氫動力汽車屬于污染程度最低的“零排放”類別,其余機動車按污染程度由低到高分為5類。2017年1月16日起,所有在巴黎行駛的機動車必須在擋風玻璃上張貼標明車輛污染等級的標簽。

按照新限行措施,2019年7月1日起,貼有第四類污染排放水平標簽的輕型轎車和輕型商用車(LCV)將被禁止于星期一至星期五8:00—20:00在巴黎市區通行,而該類別的卡車和大型客車則將被禁止于每日8:00—20:00在巴黎行駛。

新限行措施將涉及2004年7 月1 日前注冊的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和四輪車、2006年1月1日前注冊的柴油型汽車和柴油輕型商用車、1997年1月1日前注冊的汽油型汽車、1997年10 月1 日前注冊的汽油輕型商用車、2009年10月1日前注冊的柴油型卡車和2001年10月前注冊的汽油型卡車。

此外,公告還指出,巴黎環城高速、萬塞訥森林公園和布洛涅林苑對污染排放程度最高的第五類污染的車輛和未張貼污染等級標簽的車輛將實現全面禁行。不按交通新規行駛的行為,將被處以罰款。

自2017年7月1日起,第五類車輛已被禁止在星期一至星期五8:00—20:00 在巴黎市區通行,該類別的柴油型貨車、公共汽車及大型客車被全面禁止在巴黎行駛。

當地空氣質量監測機構指出,巴黎地區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交通運輸。為推動環保出行,巴黎市政府已推出系列鼓勵措施,向購買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的巴黎市民提供最高400歐元(約3 160元人民幣)的津貼補助;向購買清潔交通工具的企業提供最高達9 000歐元(約71 119元人民幣)的津貼補助。

(新華網,2019-07-11)

英國投入6.87億元推動電動車技術研發

英國政府宣布將投入8 000萬英鎊(約6.87億元人民幣),旨在推動新一代電動車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該筆資金將有助于幫助英國交通業、建筑業及能源業等多個行業降低碳排放量。該筆資金來源于由英國研究與創新署創建的Industrial Strategy Future of Mobility Grand Challenge(工業戰略挑戰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用4年時間投入47 億英鎊(約403.4 億元人民幣)推動包括清潔化能源、無人駕駛、新型材料等領域的發展。

英國研究與創新署首席執行官在聲明中表示,政府資金投入要確保英國各個行業都能夠扎根于英國本土,并起到吸引內外部投資的作用。由于受到脫歐問題影響,英國汽車產業投資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其中本田已經決定在2021年關閉其在英國斯溫登的工廠,日產則放棄了在英國桑德蘭工廠投產下一代XTrail的計劃。

從英國政府態度來看,其與德國在電動車領域的策略多有類似,那就是利用政府投資來增大本國汽車工業對于內外部投資的吸引力。2018年11 月,德國政府宣布將投資10 億歐元(約79 億元人民幣)支持研發新一代固態電池的計劃。而這一計劃旨在減輕德國汽車制造商對中國、韓國等亞洲供應商的依賴。

(汽車之家,2019-07-24)

澳洲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在悉尼開通首日逾14萬人乘車

澳大利亞悉尼地鐵西北線正式開通,這是澳大利亞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在通車首日,多達14 萬名乘客試搭,其中4.2 萬人在前3 h 內上車,結果造成查茨伍德(Chatswood)站有逾千人排隊,列車延誤20 min。

悉尼地鐵西北線次日經歷第一個上班日,當地時間4:00—10:00共有2.1萬名乘客,約八成乘客之后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有乘客表示較以往坐公共汽車更方便,但也有人批評10 min才有一輛列車,車廂里擠滿人。

(中國新聞網,2019-05-31)

新西蘭推出“道路零死亡”方案

新西蘭政府公布“道路零死亡”方案,力爭未來10年內將新西蘭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數減少40%,并最終追求零死亡的愿景。

新西蘭交通部副部長表示,政府相關部門已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政府希望在“零死亡”提案下,在2020—2030年將道路交通年死亡人數減少40%。如果順利,到2030年新西蘭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將從當前的一年377人減少至226人。

根據方案,新西蘭計劃在未來三年斥資14 億新西蘭元(約合64億元人民幣)用于提升3 300 km事故多發道路的安全性,主要措施包括:給道路增設隔離欄以減少正面相撞事故、增設側屏障以減少側面相撞事故、增設震動帶以起到減速提醒作用等。方案公布后有4周的公開咨詢時間,政府將根據收集的意見進行修改。由于道路狹窄崎嶇且多為雙向單車道,近年來新西蘭事故多發,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377人。

(新華網,2019-07-18)

日本政府測試緩解東京奧運會期間交通擁堵的對策

日本即將迎來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召開。為緩解比賽期間可能出現的交通擁堵,日本將開展大規模的應對舉措測試。日本中央政府和東京都政府鼓勵各機構職員錯峰出勤和在家辦公(遠程辦公),并要求民營企業配合協助,同時還將對首都高速公路等多條道路采取交通管制。測試結束后,將商討追加對策。

2020年夏季,由于參賽選手等大會相關人員和觀眾都將集中在首都圈,可能會出現嚴重擁堵。通行相關車輛的首都高速公路擁堵程度預計為現在的2倍,因此兼顧相關人員的順利輸送與企業正常運營是一大課題。日本奧組委提出了奧運會期間東京都一般道路的交通量減少一成,首都高速公路交通量減少三成的目標。

東京都將 7 月 22 日—8 月 2 日、8 月 19—30 日的 20個平日當作測試日。在此期間,約1萬人的中央官廳職員中,有的不出勤,有的錯開上下班時間。

7 月 22—26 日 8:00—10:00,東京都政府將減少電車和公共汽車的使用。距開幕式還有一年的7 月24日,交通量可能很大的7 月26 日(周五),還有8 月2日、8 月23 日,在這4 天將采取讓大約2 800 人同時遠程辦公的措施。此外,還會讓其他部分職員休假,將這4 天的出勤人數控制在原先的1/3。7 月22 日—8 月2日,將有1成的日本中央省廳職員在家遠程辦公。

7月24日和7月26日,將全天封鎖選手村附近的首都高速公路和其他高速公路,在一部分收費站實行減少可通行車道的交通管制。

為緩解交通擁堵,民營企業也被要求配合協作。截至目前,東京奧運會的合作企業有1 900家之多。各公司除抑制出勤,還變更物流配送的時間和路線。

但是,能夠實際消除多少擁堵,東京都政府的干部表示“不試一試是不知道的”。政府等部門將在測試的基礎上,針對私人小汽車上首都高速公路通行費上漲1 000日元等追加對策也開始正式展開研究。

(人民網,2019-07-24)

日本優步公司擬在2025年推出“空中飛行出租汽車”

美國網約車巨頭“優步科技”的日本公司透露,力爭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上將“空中飛行出租汽車”投入使用,“空中飛行出租汽車”可以載人在空中飛行。優步設想,在大阪世博會上可以用它連接世博會會場與機場。關西、大阪(伊丹)、神戶3個機場均為候選場地。

美國優步計劃在2020年試飛“空中飛行出租汽車”,并于2023年啟動服務。此外,優步還宣布將在日本等5個國家甄選試飛候選地,將視飛行相關法律的完備程度及與當地企業協作狀況做出決定。

(中國新聞網,2019-06-05)

日本國土交通省遴選出推進MaaS事業的示范項目

為盡快推進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事業,日本國土交通省從應征的51個地方性MaaS項目中遴選出成熟度較高、并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19 個項目作為示范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其中,大城市近郊與地方城市共6處(群馬縣前橋市、茨城縣日立市、茨城縣筑波市、神奈川縣川崎市·箱根町、靜岡縣靜岡市、兵庫縣神戶市),地方城市郊區共5處(京都府南山城村、京丹后地區、三重縣菰野町、廣島縣莊原市、島根縣大田市),旅游地區共8 處(沖繩縣八重山地區、山陰地區、瀨戶內地區、三重縣志摩地區、靜岡縣伊豆地區、福島縣會津若松市、東北海道地區、大津·比叡山)。

重點示范項目的內容主要包括:無人駕駛BRT 的實際應用、人臉識別、MaaS 的手機應用和網站的開發、最優游覽路線規劃、客貨混載試行、AI 合乘出租汽車社會實驗的開展、道路與車輛數據的收集與分析、ETC2.0 系統的推廣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http://www.mlit.go.jp/report/press/sogo12_hh_000150.html。

日本國土交通省對高速公路短時間內駛出再返回免費政策進行后評價

為彌補日本高速公路服務區數量的不足(日本全國約有100 處相鄰服務區之間距離大于25 km 的空白區域),日本國土交通省于2017年初出臺了高速公路短時間內駛出再返回免費政策。該政策針對全國20 余個收費站,對于搭載ETC2.0系統的車輛實施在短時間內(1 h內)駛出再返回高速公路免除駛出再返回費用。

經過2年多的社會實驗,國土交通省近期對該政策進行了后評價。受訪者總體反映良好,主要內容為:1)受訪者希望增加該政策實施的收費站數量;2)約有30%的受訪者希望將現有的1 h 延長;3)約有8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還將再次或多次使用;4)因為某種原因,駛出再返回高速公路超過1 h的出行者約有20%。為了能夠為這些短時間駛出再返回高速公路的出行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這些收費站附近的區域均增設了免費停車設施、觀光案內所、能夠品嘗到當地特色的餐館、出售當地特產的超市、足浴溫泉等。而這些設施的完善又進一步激發了出行者短時間駛出并再返回高速公路的意愿,對振興高速公路沿線欠發達地區的經濟與緩解現有高速公路服務區不足效果顯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http://www.mlit.go.jp/report/press/road01_hh_001184.html。

(以上2則來自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王鵬飛,2019-06-30)

《交通研究A:政策與實踐》推出交通需求管理???/h3>

隨著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崛起,小汽車使用和交通需求管理都面對著新形勢。同時,相關用戶數據變成了開放數據、大數據。如何思考和應對這一切?最近,愛丁堡龍比亞大學的三位教授正在牽頭在《交通研究A:政策與實踐》上辦一個關于智慧城市時代的交通需求管理???。對這一??信d趣的讀者可以留意??W站: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policyand-practice/call-for-papers/call-for-papers-for-the-specialissue-travel-demand。

美國交通研究會成立公平委員會

隨著城市的交通系統、土地利用布局、結構和出行需求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保證人們享有一定水平的交通設施,或換言之設施可達性的供給成為一個集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因素為一體的重大挑戰。在社會因素中,如何考慮和提供給不同人群的可達性無疑涉及公平性問題。作為引領美國交通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要組織,最近美國交通研究會成立了一個公平委員會,借以對以上問題進行更加系統、長期的討論和研究。對該委員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https://sites.google.com/view/equityjsc。

交通柔韌性國際會議

近年來,全球各地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似乎更加頻繁。最近西歐就遭遇多年罕見超40 度的酷暑,不久前中國南方多座城市也飽受洪澇災害之苦。我們的城市和交通系統該如何應對這種頻發的極端情形?由美國交通研究會牽頭的交通柔韌性會議將于2019年11月12—15 日在華盛頓召開,與會者將重點討論以上問題。對此次會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以下網站:http://www.cvent.com/events/transportation-resilience-2019-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atural-hazards-and-extremeweather-ev/event-summary-e011e931bd2a46de8e2742a9ba 14d3be.aspx。

(以上3則來自香港大學建筑學院周江評,2019-07-20)

猜你喜歡
國土
國土空間規劃的法理和機理
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思考
鮮花盛開的國土
守望國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國土的藏族姐妹花
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
關于加強基層國土所擴權強所后續監管的實踐與思考
讓紀律挺在守護青田國土形象面前
以“三位一體”擴權強所創建為抓手建設“沖得上、守得住、過得硬”的基層國土所
構建和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法治新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