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效果

2019-08-30 03:12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偏曲鼻中隔鼻炎

彭 帆

岳陽市中醫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 湖南岳陽 414000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之一,病變在鼻黏膜,出現變態反應性變化,發病后出現流清涕、打噴嚏和鼻塞等癥狀,病程遷延不愈,呈陣發性狀態,多在患者接觸過敏原后加重,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患者生活質量降低[1]。過敏性鼻炎治療難度較大,尤其對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避免接觸過敏藥、藥物治療等處理后效果欠佳,尚無根治性治療方式,因此找尋一種高效且安全治療方式成為耳鼻咽喉科關注重點問題之一,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為手術治療提供了技術支撐,具體應用情況值得進一步探究。本文探究了不同方式治療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指導,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收治的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患者75 例,研究時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對照組(36 例)、試驗組(39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22-55 歲,平均(38.63±2.78)歲,病程4-19年,平均(11.58±2.68)年,其中中膈C 型偏曲20 例,S 型偏曲16 例;試驗組男22 例,女17 例,年齡21-56 歲,平均(38.98±2.67)歲,病程3-19年,平均(11.12±2.73)年,其中中膈C 型偏曲21 例,S 型偏曲1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噴劑,每次噴2 下,每天噴3 次,持續給藥1 個月;試驗組接受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使用我院鼻內窺鏡、配套冷光源,同時做好吸引設備、攝像顯示系統、常規鼻中隔手術器械準備,手術時引導患者仰臥,取頭低位,10 例患者過度恐懼采取全麻,其余患者進行表麻聯合局麻,取丁卡因(2%)15ml,溶于2ml腎上腺素(1%),二者混合,將棉布浸于其中,對雙鼻腔進行填塞,共操作3 次,完成表麻,隨后取5ml 利多卡因(1%),加入0.2ml 腎上腺素混合液(0.1%)中,注射于鼻中隔黏軟骨膜下,實現浸潤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使用0 度鼻內鏡,在其引導下確定鼻中隔偏曲類型,設置適宜黏膜切口,確定鼻中隔黏骨膜和軟骨位置,在二者間置入鼻中隔剝離子,攜帶吸引器,吸取血液,同時向后分離黏骨膜,保證偏曲部分完全暴露,隨后對側黏骨膜進行分離,隨后進行偏曲矯正處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盡量保留無偏曲軟骨,若患者屬高位軟骨偏曲情況,應將鼻中隔軟骨前上緣4-6cm 保留,若患者鉤突肥大,需切除鉤突部分,將大塊軟骨取出,削平后置入生理鹽水中,隨后對偏曲部分進行校正,結束后在原位回填軟骨,若患者伴有鼻息肉情況需予以摘除。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和止血劑,連續使用3d,3d 后將鼻腔填塞物取出,隨后每天進行鼻內鏡檢查,對鼻腔進行有效清理,通常1 周后可出院,出院后每隔2 周需復診1 次,隨訪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比較,參照文獻[2]制定標準,具體如下:顯效:治療后患者流清涕、鼻塞、打噴嚏癥狀基本消失,癥狀減分率≥70%;有效:治療后上述癥狀改善,癥狀減分率50-6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其中癥狀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總分×100%,癥狀評分按程度由輕到重0-3 分評分;治療后3 個月復發率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 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χ2值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 <0.05。

2 結果

2.1 療效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89.74%)顯著較對照組(72.22%)高,P <0.05,詳見表1。

表1:療效比較[n(%)]

2.2 恢復情況和安全性

試驗組治療后復發1 例,復發率2.56%并,對照組復發6 例,并發癥率為16.67%,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χ2=4.400,P=0.036。

3 討論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特征為鼻黏膜反應性增高,導致神經功能亢進,促使乙酰膽堿釋放,局部會出現腺體分泌過多情況,且病情反復發作,治療難度較大,同時若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情況,會引起鼻腔機械性堵塞,加重臨床癥狀,增加治療難度,常規控制過敏原、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效果欠佳,臨床需結合具體情況創新治療方式[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后3 個月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針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過敏性鼻炎患者,藥物治療雖可控制癥狀,但病情反復發作,長期用藥會產生耐藥性,且無法從根源上解除病因,效果欠佳。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以解除鼻中隔偏曲為直接目的,可糾正鼻中隔偏曲情況,進而緩解由其引起的鼻塞、流清涕等情況,緩解鼻腔神經末梢應激反應,促進器官功能恢復,同時手術對該區域中的副交感神經纖維進行破壞,形成疤痕,將神經發射阻斷,促使神經感覺功能降低,緩解了對外部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并可抑制血管擴張,減少腺體分泌量,進而促進癥狀緩解,手術也可對膽堿能微神經節進行作用,降低了乙酰膽堿釋放量,破壞了疾病發病渠道,進而改善了患者病情。同時內窺鏡引導下術野清楚,便于手術操作,對周圍組織傷害較小,更利于病情恢復,患者復發率較低。

綜上,針對伴有鼻中隔偏曲過敏性鼻炎患者,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利于癥狀快速恢復,改善患者病情,且安全性較高,值得借鑒。

猜你喜歡
偏曲鼻中隔鼻炎
鼻內鏡下三線減張法鼻中隔成形術治療鼻中隔偏曲的臨床分析
歪了的鼻梁盡早正過來
萬物復蘇話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術嗎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術嗎
滴香油治過敏性鼻炎
呼吸調節法平喘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