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心理一護理模式的應用分析

2019-08-30 03:13高玉秀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病程

高玉秀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 福建廈門 361003

潰瘍性結腸炎為消化科常見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發作與乙狀結腸、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程漫長,反復發作。雖然臨床關于其具體發病原因尚未闡明,但是已知因素如感染、遺傳、環境以及免疫因素等均可致病,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便血、腹痛、嘔吐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心理負擔較大,因此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心理干預成為現代護理學研究重點。鑒于此,本次研究對部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配合心理護理,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80 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均為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據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3]相關標準,患者知曉本次研究且自愿參與。排除精神障礙、意識障礙、病情嚴重及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利用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據奇偶數分為研究組(40 例)與對照組(40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2-60 歲,平均(46.58±4.44)歲;病程0.5-8年,平均(3.32±0.89)年。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1-60 歲,平均(46.49±4.40)歲;病程0.5-8年,平均(3.29±0.90)年。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均給予環境護理、常規生活護理、用藥護理及健康指導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如下: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長,患者長期受到便血等癥狀影響,心理壓力較大,并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心理護理時要辯證護理。(1)部分癥狀較為嚴重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害怕病情惡化為腸癌等,因此要將潰瘍性結腸炎與腸癌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分析,使患者明白癌變前癥狀等,必要時使患者完善檢查,排除癌變可能性,使其放寬心。(2)對于高齡患者,長期的潰瘍性結腸炎可使患者出現恐懼、害怕等感受,患者懼怕成為家屬負擔、被拋棄,因此醫護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要面帶微笑、言語親切,給予患者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關愛、重視,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疾病看護、心理護理中,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家庭氛圍,尋求家庭支持。(3)年齡較小者,害怕本病影響工作、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自我調節,可通過聽音樂、散步等多種方式紓解壓力,保持樂觀的態度。

1.3 觀察指標

(1)SAS 評分[4]:量表涵蓋20 個問題,每道題采用1-4 分,50 分為界限,分數越高則表明焦慮情緒越嚴重。(2)SDS 評分:量表共20 個問題,涉及精神病性情感癥狀、精神運動障礙、軀體性障礙以及抑郁的心理障礙4 個領域,每題具體評分與SAS評分相同,以53分為界限。分數越高則抑郁情緒越嚴重。(3)SF-36 評分:量表從精神、生理等8 個領域進行評價,粗分換算為標準分(100 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P <0.05 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變化

干預前,研究組、對照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 >0.05);干預后,兩組各評分明顯下降,研究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干預前、后兩組心理狀態變化(±s,分)

表1:干預前、后兩組心理狀態變化(±s,分)

組別(n)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40)57.38±6.39 46.59±5.55 59.10±7.00 50.10±3.27對照組(40)57.66±5.67 53.28±5.60 58.95±6.58 55.76±4.00 T 0.207 5.367 0.099 6.929 P 0.418 0.000 0.461 0.000

2.2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干預前,研究組、對照組SF-36 評分分別為(61.10±5.78)分、(62.00±5.90)分,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T=0.689,P=0.246);干預后,研究組、對照組SF-36 評分分別為(81.18±7.20)分、(73.33±7.32)分,兩組比較差異顯著(T=4.835,P=0.000)。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心理因素可能為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誘發原因、病因之一,大量學者提出腸易激綜合征、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多伴有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對外界刺激情緒反應強烈、情緒不穩定等特點,且此類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多不理想[7]。此外,動物實驗證實心理應激能夠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因此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護理中,重視心理因素的影響,并積極干預對轉歸的改善有著積極意義[8]。

在與患者溝通交流時,可以發現患者受到性格、病程、文化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心理狀態亦呈現出不同特點,因此在心理護理干預中,醫護人員要重視個體差異,充分深入溝通交流,了解患者負性情緒出現的原因,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能夠直接作用于負性情緒的誘因,并科學疏導,達到理想效果。干預后,研究組SAS 評分、SDS 評分顯著下降且降幅明顯大于對照組(P <0.05),由此可見,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重視心理因素的影響,整體護理改善不良情緒,這對疾病轉歸有積極效果。研究組治療后SF-36 評分明顯增加且大于對照組(P <0.05),SF-36 是從心理、生理舒適度整體評價的量表,能夠間接反映出治療效果,加強心理護理與“以人為本”相符合,能夠提高護理整體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中配合積極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潰瘍性結腸炎病程
鼻負壓置換治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兒病程及病情的影響
“結腸炎”背后的親子關系問題
嶺南山竹子醇提物對潰瘍性結腸炎小鼠的作用
蒙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比較
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棗莊地區小兒支原體肺炎實驗室檢驗結果及流行特點的研究
針灸配合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讓人笑翻的實習醫生病程記錄
慢結湯治療慢性結腸炎105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