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路徑

2019-08-30 18:12劉玉芝
知識文庫 2019年15期
關鍵詞:現代化信息化服務

劉玉芝

我國教育體系整體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從“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了這一轉變的必要條件。如何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現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了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從高校領導信息化意識、高校治理合力、信息化系統建設及應用等方面深度挖掘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了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動力。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我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革。同時,信息技術也在高等教育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斯坦福大學的“開環大學計劃”(開放和流動,軸翻轉,使命學習)、美國密涅瓦大學(基礎、專注、綜合、實踐)的O2O式辦學體制、牛津大學“區塊鏈開放大學”等,都在呼喚一種新型高校治理規則的出現。在此背景下,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倒逼黨政管理、教學科研、保障服務等領域發展,促進管理模式、教育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知行合一的實干型人才成為了大學必須關注的核心議題。

1 信息化背景下制約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因素

1.1 高校領導信息化意識不足

部分高校領導對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真正從戰略高度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推動作用,導致出現政策上不予傾斜,經費投入不與需求匹配等問題,還有一般工作人員的不配合,引起各方面的阻力或潛在阻力,使信息化無法落地,難以發揮其功效。

1.2 高校治理合力不強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艱巨而龐大的項目,需要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協力合作。高校治理主體之間的合作參與意識和執行動力缺位,導致在信息化進程中缺乏統一規劃和保障機制。許多高校尚未成立信息化建設常設機構,由于缺乏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校內各部門各自為政,業務系統建設程度不均衡,跨部門的流程繁復臃腫,缺乏整合與優化,加大了捕捉教育教學規律難度。在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多數來自于軟件漏洞,由于軟件多為各部門自行建設運維,管理存在嚴重問題。同時,當前國內高校缺少健全的治理機制,現有的管理體制也已成為僵化的運行模式,前行動力不足。

1.3 信息化系統建設滯后

多數高校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標準,使各部門的應用系統形成“信息孤島”,數據冗余度大,信息之間沒有建立銜接與關聯,而沒有聯系的數據利用價值大大降低,因而不能產生開放、協作性質的大數據;各種信息不能共享,不能統一認證;高校信息化對教育變革和決策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教育信息化在引領高校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還未完全顯現。

在應用建設方面,系統多以信息系統理念建設,以管理者的思維而不是以人為本、從用戶需求出發的思維建設的系統,造成嚴重的重管理輕服務現象,信息系統利用率低,效果不明顯;現有的信息系統服務都是以重應用方式開發,難以做到“向上融合”;大部分系統只支持桌面端,缺乏對移動端的支持,也不支持多屏自動適配,如臺式、平板、手機。

1.4 引領黨政管理、教學科研、保障服務等領域的優質特色系統(資源)建設及應用缺位

黨政管理方面,高校缺乏采集辦學過程中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全樣本的沉淀數據,無法有效支撐分析人、資源、行為之間的內涵和聯系,以打破工作壁壘;教學方面,傳統的在線教育與資源平臺使用效率不高,學生必須使用整段時間學習,不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易使學習者缺乏興趣。同時,也缺乏創新的信息應用教學手段,傳統的遠程教育已經不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蒲蟹矫?,缺少全過程管理信息系統,不利于開放合作型科研機制的形成,以引領科研工作方式向現代大學的轉變。保障服務方面,多數高校網絡與信息安全防控能力較低。信息系統安全建設規范制度和網站管理規范制度不健全。校園網缺乏安全防護統一部署,不利于維護和統籌管理。目前,不少高校在日常事務辦理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事難辦、臉難看”的現象,“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被束之高閣,亟待惠民利民的新型服務模式出現。

2 信息化視域下實現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分析

2.1 轉變觀念,強化教育信息化意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需要深刻認識并定位綜合治理,深入把握、科學認識信息化建設具體要求、任務,同時增強信息化管理意識,巧借多種新媒體手段,大力宣傳信息化建設,也可將信息化融入到校園軟硬件文化建設中,營造“和諧、寬松”的信息化建設氛圍,對學校教職工進行有效教育、引導,從思想上、行為上深化認識教育信息化,將“以人為本”的信息化理念融入到具體工作中,強調自身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升服務與管理整體層次。

2.2 成立信息化常設機構,統籌高校信息化建設、實施、運維,以推動高校治理的創新與變革

隨著信息技術對各領域的廣泛滲透,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大學治理的核心議題。對高等教育來說,建立信息化常設機構,是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乃至實現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信息化常設機構要全面負責管理高校的各類網絡系統、軟件信息系統等,對接上級信息化部門、網信部門和公安網警等部門工作。通過定期召開跨部門聯席會議,加強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使相關業務流程的設計和開展與信息化要求形成高度互動,提升高校的信息化領導力。

2.3 建立多渠道、可持續的信息化建設的財政經費投入機制和合作方市場投入機制,通過支持和鼓勵自主研發、增值服務和產品推廣、社會化服務等形式,共同形成多元健康的經費補充渠道

在信息化建設視角下,高校設備設施完善以及系統平臺構建等都離不開良好的資金保障。高校要在綜合把握各方面財務收支具體情況基礎上不斷拓寬資金獲取渠道,在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科學安排信息化軟硬件建設方面的資金,在持續投入過程中確保各項信息化工作高效開展。

2.4 建立特色信息系統,引領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發揮信息技術在深化改革和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堅持科學規劃、頂層推動,從高校實際需求出發,構建技術、數據、軟硬件資源和參與者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智慧教育服務管理體系。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建立健全大數據智能決策系列平臺,采集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全領域沉淀數據,分析高校辦學過程中人、資源、行為之間的內涵和聯系,打破校區、部門、角色壁壘,深度掌握學校運行規律,引領大學治理模式變革。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倒逼黨政管理、教學科研、保障服務等領域升級,支撐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創新,引領數據轉變為決策的智能化管理變革,推動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

3 結論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高校進行信息化建設的總目標。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正處于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同時,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信息化正面臨著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轉變教育教學模式、引領科研工作方式變革、全面優化高校治理體系,最終實現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難題。我們必須轉變觀念,通過建設信息化教學科研管理平臺,引入先進管理理念,將部分辦學活動移植到網絡空間中進行,以引領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模式向現代大學轉變,最終全面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現代化信息化服務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的女巫朋友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兩則跟服務有關的故事
讀者反饋 訂閱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