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財政工作

2019-08-31 10:20
中國財政年鑒 2019年0期
關鍵詞:工作

財政政策研究

2018年,財政政策研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部署,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落實黨中央部署的改革工作,加強財政和經濟社會領域重大問題研究。

一、統籌落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一是向財政部黨組提出貫徹落實工作建議。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國際國內背景,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對財政工作的重要安排及具體要求等,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及時向部黨組提出貫徹落實的工作建議。二是推進落實相關工作任務。部黨組會議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出部署后,及時建立和完善工作任務臺賬,明確牽頭司局、任務內容、時間安排等。加強督促督辦,動態掌握分析各項工作任務落實進展等情況,提出完善工作建議。三是梳理總結相關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在動態跟蹤相關工作任務落實進展的基礎上,及時對習近平總書記部署的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落實情況及工作成效等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提出進一步落實的建議,適時整理形成專題報告并按要求上報。

二、統籌推進落實黨中央部署的改革工作

積極履行財政部黨組賦予的統籌協調財政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職責,堅持把推進改革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強化擔當,務實戒虛,確保按要求完成相關改革任務。同時,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財政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規則》。一是推進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18年工作要點部署的改革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加強動態督辦,實行周報制度,做好方案審核,督促盡快按要求上報改革方案。二是推進落實2018 年黨中央審議通過的財政部牽頭的重大改革方案。系統梳理2018 年以來黨中央審議通過的重大改革方案實施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三是組織開展改革督察和評估工作。組織開展專項督察,整理督察報告并按要求上報。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財政部承擔的改革任務落實情況組織開展總體評估,對已出臺的相關重大改革方案落實情況組織開展單項評估,整理形成評估報告并按要求上報。四是積極推進改革任務落實整改工作。按照有關要求,對表對標黨中央決策部署,針對存在的問題,推進整改工作,整理形成改革任務落實整改情況報告,并按要求上報。

三、做好政策研究工作

(一)圍繞重點問題組織開展專題研究。一是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發展定位及財稅支持政策研究。整理形成《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財稅支持政策有關問題研究》《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發展定位及財稅支持政策思考》等專題報告并持續開展相關研究。二是開展完善稅收管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研究。整理形成《完善稅收管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有關建議》專題報告并持續開展相關研究。三是與日本財務省開展公共養老金體系聯合研究。整理形成《日本公共養老金“百年精算平衡”管理框架及啟示》《日本養老金“百年精算平衡”管理框架基本情況和具體算法》等專題報告。與日本財務省共同起草《中日養老金體系聯合研究報告》(中英文雙語版)并在第七次中日財長會上發布。此外,整理形成《日本財政健全化計劃的形成背景、進展情況和下一步措施》《日本地方債管理制度與啟示》《英國國債管理服務現代金融市場建設的啟示》《美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處置機制及啟示》《美國地方債市場監管框架及啟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科研績效評價及啟示》《英國高校研究卓越框架科研評價體系及其啟示》《日本科研評價制度實踐及啟示》等專題報告。

(二)圍繞財政經濟運行開展調查研究。一是密切關注地方財政運行及其可持續發展問題。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省份開展地方財政運行專題調研,整理形成《風險逐步累積 可持續性面臨挑戰——湖北、江西、山東財政運行情況調研報告》《脆弱性有所顯現 部分縣市“三?!蹦芰皯n——縣級財政“三?!敝С鲞\行情況分析報告》。二是多角度研究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就新時代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問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專題研討,整理形成《順應新時代大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專家觀點摘要》專題材料;就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赴浙江、海南開展專題調研,整理形成地方政府債務相關調研材料;就地方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問題赴四川、云南開展專題調研,整理形成《影響統一市場 政策效果有限——四川、云南地方優惠政策調研報告》;就實體經濟、科技創新驅動、財稅體制改革等問題赴重慶、山東、湖北等開展專題調研,形成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調研報告。三是了解借鑒國外財稅改革經驗做法。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問題赴英國、阿聯酋開展調研,整理形成《英國、阿聯酋自由貿易港相關情況考察報告》。利用政策研究合作互訪的機會赴德國與德國財政部、有關研究機構等進行深入交流,整理形成《德國預算支出審查的做法效果及啟示》。

(三)進一步完善政策研究工作機制。一是加強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合作。與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開展合作研究,為政策研究室相關課題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二是積極利用國家高端智庫、部省共建等研究合作工作平臺,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以及中央財經大學等機構開展研究合作。同時,發揮統籌作用,為部內相關司局提供課題研究服務。三是深化與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研究合作。積極推動實施世界銀行“現代財政制度與國家治理”技援貸款項目,組織開展兩次項目執行情況督導。同時,繼續深化與OECD、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政策研究交流。四是深化與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等政府財政部門的政策研究交流,探索形成務實高效的政策研究交流機制,將政策研究合作納入中日財長、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框架等。

(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供稿)

財政綜合工作

2018年,財政綜合工作圍繞財政中心工作,開展財政經濟形勢分析和重大財經專題研究,研究推動住房領域健康穩定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加強彩票管理監督,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完善市場和保障兩個體系,主動發力推動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一)加強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一是加強資金籌措和管理。2018 年中央財政下達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278億元。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對國務院大督查中棚戶區改造成效明顯的5 個省份給予適當獎勵和傾斜支持。督促地方加快預算執行,按月向中辦國辦報送進度。二是完善棚改支持政策。調整棚改貨幣化安置認定口徑,加快棚改進度,有序推進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發行試點,棚戶區改造進展順利,全年完成626 萬套。三是加強公租房保障。督促各地加快政府投資公租房竣工和分配,盡快形成有效供應。在8 ?。▍^)開展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試點工作。對公租房資產管理辦法、新疆兵團新增人口安居住房建設等研究提出意見。

(二)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研究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繳存機制,階段性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合法權益,公開業務辦理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用。研究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重點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政策,加強公務員工資政策研究。組織實施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方案,加大對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傾斜力度。研究機構改革涉及工資政策銜接問題。研究調整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下達中央對地方調標補助資金。研究完善院士津貼制度,調整院士津貼標準。研究完善有關特殊崗位人員收入分配政策問題。完善地區津貼政策,研究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和基層一線流動相關工資待遇政策。參與研究出臺機關事業單位職務職級并行相關政策。對公務員工資水平、工資結構、職位分類、國外公務員薪酬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二)進一步規范津貼補貼,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研究起草嚴肅工資津貼補貼紀律的通知,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研究調整公務員立功受獎獎金標準,研究出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跟蹤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情況,參與研究并出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待遇政策以及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等。配合做好對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導向分配政策的督察。配合研究中央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以及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分配激勵機制等。

(三)完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政策,配合出臺改革國企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研究出臺《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并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研究自查財政部管理的中央企業負責人2016 年薪酬分配情況。研究中央企業境外負責人津補貼問題。審核認定中央企業負責人基本年薪基數。研究軍工企事業單位人才激勵政策。

(四)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提出完善編制管理的意見建議。研究機構改革涉及機構和編制調整問題。全面梳理我國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情況,形成相關研究報告。開展學前教育、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改革調研。就加強和創新機構編制管理、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與地方座談交流。做好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工作。

三、突出改革重點,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一)深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一是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出臺《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貫徹落實方案,做好政策宣傳解讀、推進試點、改革督導工作。二是研究起草新的《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完成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召開專家座談會,正在履行相關立法程序。三是組織分級分部門編制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編制完成41 個中央部門指導性目錄,地方10 多個省份已完成分部門編制指導性目錄工作。四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指導督促地方做好事業單位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各地印發改革實施方案并組織開展改革工作。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試點方案,在浙江等8個?。▍^)開展試點。配合共青團中央繼續推進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全國范圍內取得初步成效。五是建立改革工作聯系點制度。在山西等6 個省份12 個區、縣(市)建立改革工作聯系點,聯合有關部門赴4個聯系點了解改革實施情況和問題,就地就近加強政策指導。此外,繼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化建設,地方10 余個省份已建成信息平臺并正式投入運行。

(二)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部分類別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一是推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深化機構改革方案,會同中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明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相關財政政策。二是研究創新公益類事業單位體制機制。配合中編辦研究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研究規范事業單位經營活動,向中財辦專題匯報。組織開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課題研究。深入研究創新財政履職方式。三是推進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配合中編辦對24 個部門所屬的72 家經營類單位轉制改制方案進行審核,批復其中17 家方案。四是推進專項改革。配合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研究完善《關于深化中央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改革的意見》,已報送國務院口專項協調小組審議。配合科技部研究解決56 家轉企科研院所遺留問題,擬報請國務院審定。配合完成11 家轉制軍工科研院所方案的審核。

(三)持續推進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部署全面推開改革工作。一是部署全面推開改革工作。組織召開全國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并印發通知動員部署全面推開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工作。到年底,已有24個省市在高校、醫院等行業成功推進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在中國財經報陸續刊發4 篇宣傳稿,提高電子票據社會認可度。二是做好改革相關配套工作。建立全國統一的財政票據查驗平臺,初步實現全國財政電子票據一站式查驗。開通財政票據政務服務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研發APP移動開票,推進便民利民服務。三是開展改革相關研究工作。研究修訂《財政票據管理辦法》。制定全國統一的票據式樣。進行財政電子票據入賬試點工作,開展區塊鏈在財政電子票據入賬方面的應用研究。四是繼續規范財政票據管理。隨機抽取42 家中央單位及全國總工會系統開展財政票據隨機抽查工作,對存在問題的4家單位進行處理。

四、加強管理監督和政策研究,推進彩票、土地工作

(一)加強規范管理,促進彩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一是提升彩票管理法治化水平。修訂《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制定并向社會公布《彩票監管咨詢和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組建專家庫。二是依法依規做好彩票審批工作。支持即開型彩票發展,批準印制發行79 款彩票游戲,停止銷售50 款彩票游戲。推動大盤樂透彩票健康發展,調整超級大樂透、雙色球游戲規則。三是加強資金管理。整合優化彩票發行機構預算二級項目。研究彩票機構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銜接政策。彩票市場調控資金列入重點績效評價項目,評價報告提交全國人大參閱。修改完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相關項目管理辦法。

(二)加強彩票市場監督,開展市場綜合整治。一是推進完善彩票監督制度建設。修訂完善相關規范性文件,明確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屬于非法彩票范疇。牽頭12 部門聯合發布《公告》,重申禁止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相關政策,明確職責分工,嚴肅查處擅自網絡售彩企業或個人。開展完善彩票監督制度和手段研究。二是查處擅自網絡售彩網站。初步建立了財政、通信、網信、公安等相互配合的鏈條式工作機制,全年分兩批共甄別核實涉嫌網站285 個,就地查處違法違規網站143 個,轉請公安、工信部門查處境外網站155 個。三是督促查處彩票代銷者擅自委托行為。全年分兩批轉請民政部、體育總局查處197個代銷者擅自委托問題。督促體育、民政部門進一步規范彩票代銷行為,完善代銷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對代銷者的有效監管制度。

(三)完善土地政策,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研究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中有關財政政策。印發《跨省域補充耕地資金收支管理辦法》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資金收支管理辦法》,指導和推動地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財政部綜合司供稿,湯曉斌執筆)

彩票監管

2018 年,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各級財政部門與民政、體育等部門密切配合,開拓進取,推動我國彩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彩票發行銷售情況

2018年,全國共銷售彩票5114.72億元,比上年增加848.03億元,增長19.9%。分機構看,福利彩票機構銷售2245.56億元,增加75.79億元,增長3.5%;體育彩票機構銷售2869.16億元,增加772.23億元,增長36.8%。分類型看,樂透數字型彩票銷售2758.69億元,增加130.55億元,增長5.0%;競猜型彩票銷售1655.05億元,增長726.53億元,增長78.2%;即開型彩票銷售225.26億元,減少20.79億元,下降8.5%;視頻型彩票銷售474.42億元,增加12.27億元,增長2.7%;基諾型彩票銷售1.3億元,減少0.53億元,下降28.9%。樂透數字型、競猜型、即開型、視頻型、基諾型彩票銷量分別占彩票銷售總量的53.9%、32.3%、4.4%、9.3%、0.1%。

二、彩票公益金管理情況

(一)彩票公益金收入和分配情況。全國彩票公益金收入1396.18億元,比上年增加242.98億元,增長21.07%。其中,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收入739.37 億元(含上年結余結轉收入),地方留成彩票公益金收入656.81 億元(不含留歸地方使用的棄獎獎金)。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的收入,按照60:30:5:5的比例,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地方留成彩票公益金收入,由省級財政部門商民政、體育行政等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分配原則。

(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收支情況。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可用收入739.37億元,其中,當年收入656.81億元,上年結余結轉收入82.56 億元。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586.54億元,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358.45億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168.35億元,民政部29.87億元和國家體育總局29.87億元。收支相抵,結余152.83億元。

(三)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情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出168.35億元,主要用于教育事業27.1億元,殘疾人事業20.09億元,醫療救助18億元,扶貧20億元,養老公共服務10億元,文化事業8.32億元,紅十字事業4.53億元,法律援助、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救助、出生缺陷干預救助、禁毒關愛工程、留守兒童快樂家園、足球公益等小型公益項目10.31億元,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50億元。

三、彩票監管工作情況

(一)促進彩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會同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修訂《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加強彩票監督管理,進一步提升彩票管理法治化水平。修訂印發《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規范彩票發行銷售行為,促進彩票事業健康發展。印發《彩票監管咨詢和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組建專家庫。全年共受理行政審批10 項,均已按照時限辦結,包括批準調整超級大樂透、雙色球游戲規則,批準印制發行79款即開型彩票游戲、停止銷售50款即開型彩票游戲。

(二)規范彩票機構財務資產管理。制定印發《彩票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做好彩票機構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完成2018 年彩票發行機構預算、調整預算和2017 年決算的審核工作。制定印發《財政部關于提前下達2019年彩票市場調控資金預算的通知》,增加對地方彩票銷售工作的支持,促進彩票市場協調健康發展;彩票市場調控資金列入重點績效評價項目,評價報告提交全國人大參閱。完成彩票發行機構2017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報告的審核工作。

(三)加強彩票公益金管理。落實好“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補助地方社會公益事業項目資金,加強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審核新增項目資金安排。提前下達2019 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預算指標有關工作。完成2017 年彩票公益金籌集、分配、使用情況的公告,加強彩票公益金項目的公益性宣傳。

(四)強化彩票市場監督。推進完善彩票監督制度建設,修訂相關規范性文件,明確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屬于非法彩票范疇。牽頭12部門聯合發布《公告》,重申禁止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相關政策,明確職責分工,嚴肅查處擅自網絡售彩企業或個人。建立完善財政、民政、體育、通信、網信、公安等部門聯合查處機制,就地查處擅自網絡售彩網站,轉請公安、工信部門查處境外網站,督促民政、體育部門查處彩票代銷者擅自委托等問題。

(財政部綜合司供稿,王曉飛、盛颯颯執筆)

財政法治

一、統籌推進,重點突破,財政法律制度建設取得新成就

(一)順利出臺7 部財政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一是配合修訂出臺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18日,國務院令第707號公布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自2019 年1 月1 日起施行。此次修法涉及對個人所得稅制的根本性改革,是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必然要求,是立法引領、推動、保障改革,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生動實踐。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社會關注度高,財政部積極配合有關單位,科學簡化立法審查程序,并多次就修法主要問題向國務院領導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委員會匯報,確保及時向國務院報送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修訂草案以及專項附加扣除辦法送審稿,圓滿完成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二是推動出臺耕地占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分別自2019年9月1日和2019年7月1日起施行。財政部在2017年及時向國務院報送法律草案送審稿的基礎上,2018年積極配合全國人大有關方面和司法部的相關立法工作,主動溝通協調,有力保障和推動了這兩部法律的順利出臺。此外,修訂出臺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首次在立法上明確了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非法性質,有利于遏制彩票市場亂象;修訂出臺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管理辦法、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精簡審批材料,簡化辦理程序,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減少行政相對人的義務和負擔。

(二)有序推進各項財政立法。一是加力提效,推進預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攻堅克難。2018 年,預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進入攻堅階段,財政部一方面積極組織立法論證,開展專題研討,一方面與有關各方加強溝通、求大同存小異,爭取形成最大公約數,推動條例盡早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出臺。二是分工協作,多項財政法律、法規制定工作蹄疾步穩。向國務院報送了資源稅法、契稅法送審稿,國務院已將資源稅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配合司法部研究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暫行條例草案,推進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工作。經廣泛調研、多次論證以及第三方立法評估,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條例體例框架及主要內容已基本成熟。參與關稅法草案和房地產稅法配套法規起草工作,印花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三是齊頭并進,多部規章的制定、修訂取得階段性成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代理記賬管理辦法已形成修改草案,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修訂)、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修訂)、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正進行意見征集和整理。

(三)配合其他領域相關立法。2018年,財政部共辦理全國人大、司法部送來的法律草案54 件次、行政法規草案49件次,對于其中與財政工作密切相關的條款,認真提出意見建議,并積極做好溝通協調。

(四)持續開展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一是堅持定期綜合清理,組織開展財政部第十三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系統清理規章94件,規范性文件3494件。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要求,全年圍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生態環境保護、減少證明事項等工作,組織開展10次專項清理。三是落實中央巡視整改要求,督促部內有關司局完成缺少審批責任追究條款的制度文件修訂工作。經過持續清理,財政制度文件的科學性、有效性、協調性不斷增強。

二、強化領導,示范引領,全國財政系統法治建設呈現新氣象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領導,推進全國財政法治建設,財政部將“全國財政法治宣傳教育和依法理財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全國財政法治建設領導小組”,由劉昆部長任組長,許宏才部長助理、賈榮鄂同志任副組長,部內各司局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

(二)構建財政法治示范點建設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對示范點建設單位的調研督導機制,全年共實地調研督導了20 個示范點建設單位,要求示范點建設單位每半年上報一次建設工作情況,并組織召開示范點建設工作中期座談會,全國68 個示范點建設單位交流了做法、成效和體會。在有關媒體組織刊登示范點建設經驗交流文章10 余篇,進一步彰顯示范點建設以點帶面、邊探索、邊突破、邊總結、邊推廣的示范效應。

(三)加強對地方財政法治工作的指導。通過制發文件、調研督導、會議培訓、課題研究、個案指導等多種方式,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高效地就地方財政法治工作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給予指導。在《中國財政》《中國財經報》等媒體,組織刊發有關反映財政法治工作經驗的交流文章10 余篇,在財政部官網條法司子頻道、《財政法治動態》刊載有關文章20 余篇,營造百花齊放、百舸爭流、交流共進的地方財政法治建設氛圍。

三、依法行政,強化監督,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依法辦理案件,提高辦案效率。財政部共收到行政復議案件238件。審理行政復議案件181件,審結152件,綜合糾錯率3.3%(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的3件,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2 件),維持率91.4%,終止8 件。人民法院共立案涉及財政部的行政訴訟案件438件。其中,一審230件,二審208件。共審結一審行政訴訟案件226件(其中,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或行政復議決定3 件、確認程序違法3 件),審結二審行政訴訟案件147 件(其中,判決駁回財政部上訴1 件,判決撤銷或改變一審判決2 件,裁定發回重審2 件)。財政部收到國務院裁決案件5 件,收到上期結轉的4 件案件的裁決書,全部維持了財政部的行政復議決定。

(二)組織行政處罰聽證,規范財政執法行為。全年舉辦3 場行政處罰聽證會,在充分聽取有關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聽證意見和執法建議。

(三)以案說法,舉一反三,加強執法監督。加強經驗交流和專題研討,不斷提高地方財政部門依法解決行政爭議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案件辦理情況定期匯總分析和通報機制,認真分析案件的類型、成因和可能存在法律風險的行政行為,每季度向省級財政部門通報,提示改進工作。例如,在行政應訴中發現,人民法院和部分地方財政部門對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理解不一,立即組織多方會商,及時提示地方財政部門調整有關行為,從源頭上防控風險。

四、完善機制,形式多樣,財政法治宣傳教育呈現新亮點

(一)統籌規劃,進一步落實普法責任制。研究起草《2018-2020年財政普法工作安排》,謀劃未來三年的全國財政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印發《財政部關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原則,明確部內各單位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的普法責任。編制財政部普法責任清單。

(二)突出主題,深入學習宣傳新修訂的憲法。一是發放憲法讀本,組織部機關全體干部原原本本讀憲法。二是分別邀請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同志和財政部法律顧問許大華同志做學習貫徹憲法的專題輔導報告。三是在財政系統開展“我與憲法”微視頻征集活動,精選5部優秀作品在財政部官網展播,在部機關電子屏展示憲法宣傳海報。四是赴河北省承德市開展“精準扶貧,送法下鄉”宣傳實踐活動,實地開展憲法法律宣傳。

(三)上下聯動,推進財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印發《全國財政“七五”法治宣傳教育總結驗收計分標準》,制定財政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量化打分指標,進一步增強目標導向。二是組織開展全國財政“七五”普法中期評估,在各地區書面自評,以及赴部分地區實地調查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中期評估報告報送全國普法辦。三是召開全國財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座談會,舉辦財政干部法治工作培訓班,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四是組織全國財政系統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法治動漫微電影征集展播(映)活動、第十二屆全國百家網站微信公眾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四)學用結合,在機關日常工作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一是結合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以及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等日常工作,常態化增強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二是做好新出臺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解讀和培訓工作。三是通過向部內同志開放行政處罰聽證會,組織部機關黨校學員旁聽行政訴訟案件庭審等形式,提高教育實效。四是舉辦財政部機關干部法治思維網絡培訓班,對財政部公職律師、各司局規范性文件內部審核人員進行重點培訓。

五、問題導向,實事求是,調查研究聚焦財政立法難題

(一)組織開展政府債務法立法研究。組織多方力量完成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債務法立法研究工作。依托部省共建聯合研究平臺,委托有關高校開展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債務立法研究課題,并形成國際比較研究報告;組織召開政府債務立法研討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地方財政部門共商政府債務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立法框架等問題。

(二)組織開展國有資產管理立法研究。調研形成《<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條例>立法有關問題調研報告》;委托中國法學會,就將非營利組織資產界定為社會公共資產等問題進行研究論證;組織高校開展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條例、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進行立法研究。

(三)組織開展政府采購立法研究。一是依托部省共建聯合研究平臺,委托有關高校開展政府采購立法研究課題研究工作;二是組織地方財政部門開展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后評估及政府采購法修訂研究工作;三是組織召開《政府采購法》修訂座談會,深入探討相關問題;四是對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的關系及規則異同進行梳理,撰寫研究報告;五是依托世界銀行貸款技援項目,委托有關機構開展“加入WTO《政府采購協定》法律調整國際比較研究”課題研究工作。

(四)組織開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修訂研究。結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梳理出現行有關財政監督職責的法律24部、條款66條,研究撰寫《對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財政監督職責的法治思考》,提出修訂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初步思路。

(五)組織開展電力通信等普遍服務財政補償機制研究。在赴波蘭、德國參加工作會談的基礎上,研究撰寫了《波蘭、德國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工作會談報告》;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撰寫了《推進普遍服務 完善財政補償機制——西藏自治區調研報告》。

(六)組織開展政府間財政關系系列專題研究。從反思和完善政府間財政關系的角度,就我國財政體制的獨特優勢、政府間收入和支出劃分、政府債務管理、轉移支付結構優化、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土地出讓金管理等8 個專題進行研究。

六、多措并舉,規范推進,其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做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一是具體承擔財政部作為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副召集人單位的各項職責。配合召集人單位,組織各地、各部門對現行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中含有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的內容進行專項清理。研究起草《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二是組織做好部內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牽頭組織部內各有關司局,切實組織審查增量政策措施。按照“誰制定、誰清理”原則,組織清理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存量政策措施。及時統計報告財政部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情況。三是指導地方財政部門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加強工作交流,為北京、山西等地講解公平競爭審查政策。結合具體案件辦理,對寧夏等地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進行指導。

(二)做好自身風險防控工作。一是加強內部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部內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操作規程。二是開展內部控制自查評價工作。三是梳理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查找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新增的廉政風險和業務風險隱患,提出改進建議。

(三)服務財經外交,做好涉外財經法律工作。一是做好起草、簽署涉外條約、協定、備忘錄等事項中的法律服務,共計審核有關文件29 件次。二是為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協議出具法律意見書15 份。三是參與做好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一帶一路”建設等涉外法律事務。

(四)為部內單位有關涉法事項提供法律服務。一是服務財政業務創新,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多家政府投資基金的設立、運營等新生事物提供相關法律服務。二是為財政干部青島休養院和財政部招待所委托經營管理協議等后勤事項改革提供法律服務。三是派出專人為財政部設立的融資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提供法律服務。

(五)發揮外聘法律顧問和財政部公職律師作用。一是外聘法律顧問全年為重大財政決策、重要財稅立法、重要案件辦理、重大研究項目等事項提供咨詢意見10余人次。二是順利籌建財政部公職律師隊伍。印發財政部公職律師管理暫行辦法,經司法部審核,44 名同志被授予公職律師證書。三是舉辦公職律師網絡培訓班,提高履職能力。

(六)組織開展法律風險內部控制專項考核評價。按照部內控辦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法律風險內部控制專項考核評價工作。結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和各單位報送的自查自評報告,對部內27 家單位進行了考核評價,并及時向內控辦反饋有關情況。

(財政部條法司供稿)

稅政建設

2018 年,稅政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稅制改革,加快稅收立法,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積極務實開展稅收對外交流合作,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強化攻堅克難意識,持續深入推進稅制改革

(一)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的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以下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一是適當降低稅率水平。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出臺上述改革措施后,17%、11%、6%三檔稅率調整為16%、10%、6%。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 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三是退還部分企業的留抵稅額。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5—12 月降低增值稅稅率減稅約2700億元,制造業減稅占35%;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惠及50萬戶納稅人,減稅約80億元;辦理留抵退稅1148 億元。

(二)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一是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二是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3500元/月提高到60000元/年(5000元/月)。三是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 項專項附加扣除。四是調整優化稅率結構。五是健全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自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對工資薪金所得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適用新的稅率表,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

(三)推進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研究完善改革方案,起草分工方案,細化分解改革任務,提出落實改革方案的要求和時間表,逐項抓好落實。

(四)做好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調研、跟蹤分析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運行情況,加強工作指導;會同有關部門召開試點省份財稅、水利部門座談會,評估試點政策,聽取地方意見和建議;對地方財政部門進行培訓,梳理試點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

(五)推進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配套機制建設、開展個人信息資源調查和數據分析工作。

二、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加快推進稅收和非稅法制建設

(一)推動增值稅立法。研究我國現有增值稅相關法規對基本稅制要素的規定,結合現有法規以及國際經驗,起草增值稅法草案。同時,利用國際咨詢機構的全球網絡和專業經驗,進行增值稅稅制要素國際比較研究。

(二)完成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及實施條例修訂。會同相關部門,完成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及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的相關工作,起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并按程序報批后公布。同時,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將繼續執行的優惠政策依法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三)車輛購置稅、耕地占用稅、資源稅立法取得積極進展。車輛購置稅法、耕地占用稅法草案于12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資源稅法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結合審議情況修改完善稅法草案。

(四)有序推進契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立法。契稅法草案已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并做進一步修改。起草印花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情況修改完善稅法草案。起草消費稅法草案及說明,研究立法和改革銜接中的具體問題。研究起草土地增值稅法草案及說明初稿,并征求國務院相關部門、地方財稅部門和社會公眾意見。

(五)環境保護稅法順利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環境保護稅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明確環境保護稅應稅污染物適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有關政策作出細化規定。

(六)加快推進非稅收入管理改革立法。組織部分地方財政部門就非稅收入立法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與云南省財政廳、云南大學聯合主辦第一屆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年會,進一步夯實政府非稅收入理論,推進政府非稅收入立法。

三、推進減稅降負,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加大小微企業稅收支持力度。將小型微利企業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 萬元提高到100 萬元;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1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郵儲銀行所轄縣域機構發放涉農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按照簡易辦法依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減免營業賬簿印花稅。二是研究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方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召開地方財稅部門座談會和民營企業座談會,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方案。三是研究出臺支持去產能調結構、企業改制重組等稅收政策。明確對去產能、調結構過程中關停企業給予累計不超過兩年的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同時,延續并完善企事業單位改制重組契稅、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梳理企業改制重組稅收政策,編發《企業重組改制稅收政策文件匯編》。四是研究出臺降低物流企業成本政策。對物流企業承租的用于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的土地,減半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載運貨物的掛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二)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一是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費用投入。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限制,對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準予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虧損結轉年限由5 年延長至10 年。二是積極培育新動能發展。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究明確2018 年后設立的集成電路企業或項目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優惠的具體條件和計算方法;結合軍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軍民融合等改革進程,研究提出稅收政策建議;對企業新購進單位價值不超過500 萬元的設備、器具,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引導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促進提質增效;鼓勵企業加大職工教育投入,將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準予稅前扣除限額提高到8%,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三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在8 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的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優惠政策推廣至全國;明確新三板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個人轉讓新三板掛牌公司非原始股取得的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出臺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個人所得稅政策,對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學校根據規定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稅收政策,將政策范圍擴大到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

(三)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是調整完善出口稅收政策,提高出口退稅率。自2018年9月15日起,對397項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自11 月1 日起,對4000 多項產品提高出口退稅率,同時簡化退稅率結構,由原來的七檔減為五檔,加快退稅進度。二是鼓勵吸引外資。進一步完善鼓勵外商再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鼓勵類產業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政策擴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資的項目和領域,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華投資;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優化外貿結構;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互認買賣香港基金份額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進一步拓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兩地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出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稅收支持政策;出臺支持原油等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稅收政策。三是促進跨境貿易發展。完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政策,并推廣至所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擴大離境退稅政策實施范圍,會同相關部門對4個省市的離境退稅政策實施方案進行備案,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有26個?。▍^、市)實施了離境退稅政策;完善啟運港退稅政策,將重慶果園港等吞吐量大、運輸距離長、區域帶動性強、容易形成政策效應的沿江港口納入啟運港范圍,將上海外高橋港納入離境港范圍,在具備監管條件的前提下,允許在南京、蘇州等重點口岸經停掛靠加裝貨物。

(四)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配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工作,進一步發揮稅收政策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一是梳理匯總現行支持脫貧攻堅的稅收政策,印發通知要求各地財政廳局和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專員辦)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運用稅收政策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性,廣泛動員宣傳,認真落實好各項稅收政策,并加強調查研究和督查評估。二是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上報請示,建議進一步加大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內的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力度。三是出臺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稅費優惠政策。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建設運營涉及的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予以免征;對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取得相關補償和安置住房分別免征個人所得稅、契稅;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對確因地質條件等原因無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四是進一步加大對扶貧捐贈稅收支持力度。建議對企業扶貧捐贈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除。

(五)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福祉。一是鼓勵社會公益組織發展。完善支持非營利組織發展和鼓勵公益性捐贈的稅收政策,明確非營利組織申請享受免稅資格的具體辦法和相關管理規定,制定公益性捐贈支出結轉扣除企業所得稅政策,并完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管理辦法;研究社會辦醫療、養老機構的稅收支持政策。二是支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上海市、福建?。ê瑥B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出臺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社?;鹩嘘P投資業務給予稅收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促進養老基金和社?;鸨V翟鲋?;明確保險保障基金印花稅政策,支持保險保障基金發展,增強行業經營風險防范能力。三是促進提升醫療衛生發展水平。出臺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抗癌藥品范圍實行動態調整。四是完善文化體育發展政策。出臺世界軍人運動會稅收政策,研究北京冬奧會(第二批)、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相關稅收政策;研究提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到期處理意見,配合中宣部繼續做好有關文化轉制企業認定工作;發文延續執行動漫產業、宣傳文化產業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

(六)貫徹落實國家區域戰略,支持重點區域發展。一是研究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部署。支持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配合財政部預算司研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起步階段的財稅支持方案;支持海南省全面對外開放和自貿區建設,研究海南省涉稅費政策訴求,配合財政部預算司印發《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有關財稅政策的實施方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配合財政部預算司研究起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財政政策的意見;啟動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情況調研。二是進一步推進自貿區建設發展。研究提出進一步支持自貿區轉型升級稅收政策建議,研究深化福建、天津、廣東自貿區對外開放方案。

(七)堅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研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一是支持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修訂完善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8年版)》;為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污染防治第三方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啟動節能節水環境保護項目、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修訂工作,委托各地開展調研。二是完善資源產品稅收政策。對頁巖氣資源稅減征30%,延續廢礦物油再生油品免征消費稅政策。

四、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實施降費政策措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一是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準在2017年已降低25%基礎上,從7月1日起按原標準再降低25%;從4月1日起,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從不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 倍降至不超過2 倍。二是停征、免征和調整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會同有關部門停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對“十三五”期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執收的證券期貨行業機構監管費暫免征收;停征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工本費,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征收標準;停征專利登記費等收費,延長專利年費減繳期限。三是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階段性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和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出臺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措施。

(二)加快推進清理口岸收費工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等六部門印發《清理口岸收費工作方案》,明確了清理口岸收費的工作目標、工作機制、重點工作和工作要求等;成立清理口岸收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推進相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對主要口岸實地調研,并摸查全國口岸收費情況;督導地方開展口岸收費自查自清,查處和糾正了一批亂收費問題;制定進出口環節收費公示模板和樣式,對地方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推動各地按時完成公示任務。根據2019年世行報告,我國進出口合規成本大幅下降,跨境貿易便利度排名由97位提升至65位,完成了2018年底單個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比2017年減少100 美元的目標任務。

五、落實機構改革要求,推進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

(一)推進部分非稅收入項目平穩劃轉。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非稅收入劃轉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系統梳理專員辦征收的各項非稅收入性質和特點,按照高效、便民原則研究論證適宜劃轉的項目,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等部分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劃轉稅務部門,圓滿完成第一批非稅收入劃轉任務。

(二)完善稅政司職能調整和三定方案修改。研究稅政管理職責,對與有關部門職責劃分情況進行系統梳理,提出進一步優化與調整建議。同時,就進一步充實稅政人員力量,向財政部領導做專題匯報。

六、主動作為,深入開展國際(地區)稅收交流與合作

(一)深入參與全球稅收治理,推動建立公平可持續現代國際稅收制度。一是全面深度參與G20涉稅公報磋商。保留G20 峰會宣言中對國際稅收合作成果的肯定。二是全方位、深層次,推進BEPS(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項目落實。參與BEPS 國際規則的制定、配合落實四項最低標準并研究BEPS 實踐對中國的影響。三是破難題、求共識,推動數字經濟征稅規則制定。參與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工作組會議,推動數字經濟規則朝向于中國有利方向發展。并對中國數字經濟企業開展調研,跟蹤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改革動態。四是高標準、多領域,提高稅收透明度。配合做好稅收透明度和情報交換審議工作,并協助港澳完成自動情報交換相關手續。

(二)深度參與涉稅磋商與談判,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一是配合商務部,牽頭做好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工作,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等協定的涉稅條款的談判工作。二是為助力中國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研究相關涉稅問題。三是認真做好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四條款年度磋商、世界貿易組織第七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參與鋼鐵產能過剩全球論壇等工作。

(三)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稅收能力建設。一是與OECD 聯合召開國際稅收研討會,共同探討應對經濟數字化挑戰的稅收措施走向、美國稅改對全球的影響、“一帶一路”稅收合作等國際稅收前沿領域議題。參加財產稅批量評估研討會,交流學習國際財產稅發展趨勢、改革經驗。參加稅收能力建設會議,研討各國稅收最佳實踐、征管技術和管理經驗。二是開展“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稅收問題調查,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國家稅收合作機制;加強雙邊稅收政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IMF、世界銀行、OECD 等國際組織高級官員開展稅收交流活動,并與到訪的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稅務官員進行雙邊會談;參與中法、中英、中日、中歐、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議題設計等工作;參與推動中國阿根廷兩國財政部簽署加強財金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做好亞歐首腦會議、APEC(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涉稅議題研究工作。三是研究國際組織和相關協定的涉稅問題。

(四)跟蹤國際稅制動態,為國內政策制定提供經驗借鑒。美歐等國正在醞釀降低稅率和調整稅制等措施,新一輪國際減稅競爭已經初現端倪,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稅制改革影響較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稅政工作緊密關注美國后續稅改措施和部門規章的出臺,及時上報美國稅改2.0 法

案相關動向,同時,組織召開美資在華企業座談會,深入了解美國稅改和中美經貿摩擦對美資在華企業運營的影響;緊密跟蹤并上報日本、印度、法國、阿根廷、韓國、澳大利亞等近10 個國家的最新稅改動態,為中國稅制改革的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同時,廣泛搜集G20 國家、周邊大國和金磚國家等近20 個國家的稅改措施、減稅或加稅規模、財政收入等重要信息,得出中國減稅規模在世界領先的結論,為對外宣傳中國減稅降費力度提供富有說服力的數據。

(財政部稅政司供稿)

財政關稅工作

2018年,財政關稅工作緊緊圍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中美經貿博弈兩個大局,充分發揮關稅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職能作用,既堅定不移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深入推進關稅立法,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國內產業高質量發展,又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反制美國貿易霸凌,妥善應對經貿摩擦,推動多雙邊經貿合作,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

(一)有序推進,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是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開放、主動擴大進口的決策部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自主降低關稅的新措施。5月1日全面降低藥品關稅;7月1日大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和較大范圍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11 月1 日較大范圍降低工業品等商品關稅。以上四次自主降稅,以及7 月1 日實施信息技術協議擴圍第三步降稅,使我國的關稅總水平由9.8%降至7.5%。調整后的關稅總水平略高于歐盟,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二是統籌調整進境物品進口稅政策。隨著相關商品進口關稅的調整,相應下調進境物品進口稅。11月1日起,將藥品適用稅率由30%調整為15%,同時,對國家規定減按3%稅率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的進口抗癌藥品,按貨物稅率征稅;將主要涉及日用消費品的稅目2、3的稅率分別由30%、60%調整為25%、50%。

(二)精準施策,充分落實深化改革重大決策。一是調整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積極研究“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工作方案,自12 月1 日起,將離島旅客(包括島內居民)每人每年累計免稅購物限額由16000元增加到30000元,在免稅商品清單中增加視力訓練儀等部分家用醫療器械商品。同時,為實現政策對離島旅客全覆蓋,自12 月28 日起,將乘輪船離島旅客納入政策適用范圍。二是支持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首屆進口博覽會的主場外交做好政策支持和服務工作,及時研究提出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展期內銷售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三是助推自貿試驗區等區域深化改革創新。參與研究制定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提出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稅收政策。

(三)建章立制,不斷加強關稅法制建設。一是穩步推進關稅法立法工作,加強重點問題研究協調。二是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實施,印發適用船舶噸稅優惠稅率的船籍國(地區)清單,包括阿爾巴尼亞、利比里亞等78 個國家(地區),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三是促進稅則規范化、法制化,加強關稅稅率數據庫建設,完成稅則公告版編纂工作。四是統籌研究完善進口稅收政策,增補審批責任追究條款,建立稅收優惠政策定期評估機制,加強政策實施的日常監督。

二、生產與消費并重,不斷優化進口稅收政策體系

(一)促進新業態發展,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決策部署,為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和國內發展需要,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研究提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調整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9年1 月1 日起實施。一是將年度交易限值由每人每年20000 元提高至26000元;將單次交易限值提高至5000元。二是明確完稅價格超過單次交易限值但低于年度交易限值,且訂單下僅一件商品時,可以自跨境電商零售渠道進口,按照貨物稅率全額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是明確已經購買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得進入國內市場再次銷售;原則上不允許網購保稅進口商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模式;四是擴大清單范圍,增加葡萄汽酒等近年消費需求比較旺盛的63 個稅目商品。

(二)促進免稅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免稅店政策。一是為進一步服務國內消費升級需求,促進口岸出境免稅店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著力調整完善口岸出境免稅店政策。二是為進一步促進口岸進境免稅店健康發展,在總結評估2016年公布的《口岸進境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情況基礎上,研究制定《口岸進境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補充規定》,指導相關口岸制定科學規范的招標評判標準,從嚴甄別、選取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經營主體。三是按照推進引導消費回流的政策目標,結合地方申請,重點考慮新興的購買力,同時在范圍、力度、規模上有所約束,避免盲目攀比、遍地開花,在新設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大型郵輪港、具有重大政治和經濟意義的港珠澳大橋等地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

(三)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圍繞強國戰略,支持關鍵產品和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解決卡脖子問題,繼續完善進口稅收政策。二是嚴格履行世貿組織信息技術協定擴圍產品降稅義務。自7 月1 日起,對擴圍產品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三次降稅,以利于促進我國信息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降低進口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三是積極落實農漁業發展支持政策,按規定和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年度額度,保障種子種源等農漁產品的進口和供應。四是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重要資源。自2019年1月1日起,繼續對700多項國內緊缺的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和先進技術設備等產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適當降低棉花滑準稅稅率,兼顧棉花種植業和紡織業兩方面的發展需要。五是主動調整出口關稅稅率。綜合考慮國際經貿形勢和國內出口企業情況,自2019年1月1日起,對化肥、磷灰石、鐵礦砂、礦渣、煤焦油、木漿等94項商品不再征收出口關稅。

三、踐行捍衛自由貿易,加快推動多雙邊經貿合作

(一)堅決果斷反制貿易霸凌,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針對美方單邊主義措施,及時反制,精準發力,內外兼顧,既實現有理有節有力回擊,又力爭減少對中國自身影響,切實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第一輪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及中國關稅反制情況。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指定美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對華“301調查”結果,提出擬對中國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建議。4月4日,美國公布對約500億美元加征25%關稅商品清單,當日中國即迅速發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公布同等規模反制清單,加征25%關稅。6月15日,美國根據征求意見情況調整了征稅清單,對中國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分340億美元、160億美元兩步實施。在美國公布上述措施約5 小時后,6 月16 日中國即發布公告,公布對美國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的反制清單,其中340 億美元商品自7 月6 日起與美國同步實施。8 月8 日,中國公告宣布調整160億美元商品清單,自8月23日起與美國同步實施加征25%關稅。第二輪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及中國關稅反制情況。2018年6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美貿易代表研究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7月11日,美國公布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征求公眾意見,8 月2 日美國稱將稅率由10%提高至25%。8 月3 日,中國發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第二批)加征關稅的公告,宣布對美國600 億商品的反制清單,分四檔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關稅。9月18日,美國宣布對中國約200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關稅措施,9月24日起加征10%關稅,2019年1月1日起將加征稅率提高至25%。當日,中國發布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征關稅的公告,宣布自9 月24 日起對四檔商品加征10%、10%、5%、5%不等關稅,2019年1月1日起將四檔商品加征稅率提高至25%、20%、10%、5%。12月1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就中美經貿問題達成重要共識。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12月14日,中國公告宣布從2019年1月1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暫停加征關稅3個月。12月15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公告,將提高第二輪加征稅率的日期由2019年1月1日推遲至2019年3月2日。在進行反制的同時,認真研究分析貿易摩擦對中國宏觀經濟以及各行業、各地區的影響,做好防范化解風險工作。一方面,在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以下簡稱稅委會)機制下加強溝通協商,廣泛征求專家、行業協(商)會意見,凝聚共識,在研究制訂反制方案過程中盡量降低對國內生產生活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為著力緩解受經貿摩擦影響大的行業企業困難,研究提出了中國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排除工作方案,并經第七屆稅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二)堅定維護多邊機制,科學制定貿易救濟措施。一是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議題研討,妥善應對第七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認真履行政策通報義務。二是有效履行稅委會職責,依法做出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和調整稅率的決定,2018 年共涉及26 項產品。對原產于印度的進口鄰氯對硝基苯胺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對原產于泰國的進口雙酚A 等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對原產于歐盟、美國和日本的進口相紙等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等產品在反傾銷措施期終復審期間繼續征收反傾銷稅。調整原產于新加坡、泰國以及日本部分企業的進口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產品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

(三)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科學擬定關稅談判方案。一是積極推進自貿協定等關稅談判。參加中國—毛里求斯自貿協定談判;落實領導人共識,積極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定在貨物貿易領域的實質性磋商;研究擬定中國—巴基斯坦第二階段、中國—以色列、中國—挪威、中國—巴拿馬、中國—摩爾多瓦等各項自貿協定關稅談判方案,并參加有關談判;啟動中國—巴勒斯坦自貿協定談判。二是充分落實自貿協定關稅減讓成果。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對16個協定、26個國家或地區實施協定稅率。

(財政部關稅司供稿)

財政預算管理

2018 年,財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抓好財政預算管理工作,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中央部門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做好2019年預算編制工作

(一)緊扣中央決策部署編制預算安排方案。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財政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和財稅政策研究,及時準確提出積極財政政策基調建議和赤字安排,注重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根據當前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繼續增加財政支出規模,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及時調整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

(二)充分體現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在2019 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將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作為貫穿預算編制的主線和重點,除重點和剛性支出外,其他領域一般性支出都要納入壓減范圍,中央和地方預算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壓減。嚴控“三公”經費預算,繼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安排中央本級2019 年“三公”經費預算,比上年下降3.8%。取消低效無效支出,將省下的資金優先用于保障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點項目。同時,加大對基層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困難地區和基層財政保工資、保運轉、?;久裆哪芰?。

(三)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2019年預算安排中,繼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支持力度,將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中央一般公共預算重點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調整中央國資預算支出結構,保障國有企業重點改革任務和重大發展戰略。

二、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一)全面推進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一是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將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承擔支出責任、涉及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發展需要的義務教育、學生資助等八大類18 個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納入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范圍。二是推進分領域改革,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三是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起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標準備案暫行辦法,明確地方政府納入備案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務事項范圍、備案程序、審查評估等具體事項,確?;竟卜毡U蠘藴屎侠磉m度,增強民生政策的可持續性。

(二)改革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一是針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存在的分類定位不清、交叉重疊問題,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對轉移支付分類進行系統重構,整合劃分一般性轉移支付、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等三類。調整后各類轉移支付的功能定位更為清晰,能夠更好地與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相銜接,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加強轉移支付管理,解決轉移支付資金固化僵化、效益低下、虛報冒領等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一般性轉移支付方面,簡化分配因素,激勵地方將財力下沉;在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方面,推動建立單獨的管理制度,逐步推進實行清單管理和建立控制機制;在專項轉移支付方面,規范資金管理,健全定期評估機制,打破項目固化僵化格局。三是進一步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對一些政策已定、職能調整等轉移支付項目作必要調整,結合中央機構改革對相關轉移支付進行整合優化,調整與財政事權屬性不一致的轉移支付或支出方向,取消政策到期項目,嚴格控制新設專項及支出方向,提高專項轉移支付引導地方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安排的效果。

(三)研究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的《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方案》,組織專門力量,分析評估收入劃分改革對地方收入結構和趨勢,以及調動地方積極性發展實體經濟和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影響,統籌考慮稅收制度等相關改革進展和宏觀經濟形勢等情況,研究起草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

三、持續做好中央部門預算管理

(一)有力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重要改革。在不折不扣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的基礎上,深度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服務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分類做好機構改革涉及部門2018 年預算批復,及時下達新組建部門開辦和籌建經費,依法依規辦理部門預算劃轉等事宜,全力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推進。

(二)深化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改革。一是推動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啟動15 項支出標準建設工作,印發《重大公益性演出項目支出預算方案編制規范和預算編制標準試行辦法》。二是擴大項目預算評審范圍,加強評審結果運用。要求中央部門評審項目金額占應評審項目總額的比例達到80%以上,通過評審剔除不合理支出,并根據2018年項目評審情況測算壓減部門2019 年項目支出預算。三是繼續開展項目預算評審和重大項目動態評估清理工作。委托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評審項目近200個,涉及經費需求900多億元;選擇8 個中央部門重大一級項目進行評估清理,涉及資金450 億元。

(三)推進基本支出預算管理改革。一是擴大定員定額管理范圍,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行政單位、參公單位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納入定員定額管理。根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實施等情況,適當提高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人員經費定額標準。二是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原則上按零增長核定公用經費標準,降低部門機動經費計提比例。

四、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

(一)加強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頂層設計。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全面實施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印發《財政部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對中央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出具體要求。

(二)持續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落實。一是逐步擴大績效目標覆蓋范圍??冃繕斯芾矸秶鷱囊话愎差A算項目拓展到大部分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和部分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初步建立比較全面規范的績效指標體系。二是強化績效責任。將中央本級一級項目和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下達,增強績效目標管理的嚴肅性和約束力。三是實現中央本級項目績效運行監控全覆蓋。組織中央部門對所有本級項目支出開展績效運行監控,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實施“雙監控”,及時糾正執行偏差。四是全面實施績效自評。繼續組織中央部門對上年所有本級項目開展績效自評,組織力量對部門決算草案中的項目自評結果進行集中審核,首次組織地方對專項轉移支付全面開展績效自評。五是推進重點績效評價。建立完善重點績效評價常態機制,年初選擇確定34 個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專項支出,以財政部為主體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資金5000多億元。組織對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工作績效考核,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開展績效評價。六是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對以財政部為主體實施的重點績效評價,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將評價結果反饋相關地區和單位進行整改,將重點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作為預算安排和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七是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將中央部門本級36 個重點項目、所有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大部分政府性基金項目績效目標,15個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93個中央部門182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或參閱,并穩步推動上述績效信息向社會公開。

(三)全面實施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印發《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并組織貫徹落實,印發《關于貫徹落實〈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的通知》和《關于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考核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要求、強化考核。全國28 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省、304個地級市、2765個區縣完成了11.5萬個扶貧項目的績效目標填報工作,涉及扶貧資金約8000億元,為提高財政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財政部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配合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辦法》。二是摸清隱性債務底數。財政部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印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統計監測工作方案》,支持地方做好隱性債務摸底和制定化解風險實施方案工作,搭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監測平臺,指導地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月分析地方債務狀況和風險。三是嚴格實施督促問責。建立財政部門落實隱性債務問責機制,從嚴整治舉債亂象,核查部分市縣和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四是積極應對潛在風險。研究代擬《關于防范應對融資平臺公司到期存量隱性債務風險的通知》,鼓勵金融機構與融資平臺公司協商采取市場化方式,通過合適期限的金融工具應對到期存量隱性債務風險,避免項目資金鏈斷裂,降低金融系統呆壞賬損失。優化存量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安排結構,在地方自愿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以省級政府為單位的降低風險指標試點,集中支持隱性債務規模大風險高、財政實力相對薄弱地區建制縣化解風險。

(二)持續加強法定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一是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提請全國人大批準,并經國務院批準,下達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21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2.18萬億元。開展核實2018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預算執行、決算工作,夯實風險防范工作基礎。二是順利完成存量政府債務置換任務目標。2018年8月底基本完成國務院既定的存量政府債務置換目標。置換后地方政府債務平均利率比2014年末降低約6.5個百分點,累計節約利息約1.7萬億元。三是推進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印發《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辦法》,指導各地按規定公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預算、預算調整、預算執行、決算等相關信息,打造透明債務、陽光債務。四是提前下達部分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并報國務院批準,提前下達部分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39萬億元,督促地方履行法定程序,盡快啟動專項債券發行工作。五是開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向各省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通報2017 年風險評估和預警結果,督促高風險地區切實化解風險。

(三)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改革。一是完善專項債券管理。印發《財政部關于支持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加大支持和強化監管的原則,支持地方做好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盡早發揮專項債券資金效益,有效防范專項債券風險。二是開展專項債券改革試點。在繼續試點發行土地儲備、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的基礎上,試點發行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開展土地儲備出讓預算管理試點,為加大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限額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截至2018年末,1.3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發行完畢,特別是第三季度發行規模超1萬億元,提前兩個月基本完成全年發行任務;通過新增專項債券安排支出1.27 萬億元,達到發行額的97%。

六、強化預算執行約束

(一)加強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建立覆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部門支出和科目支出多維度的預算執行分析體系,按月分析中央、地方財政收支數據,為預算執行和編制管理提供有力支撐。結合國內外財政經濟形勢,分稅種、分科目測算2018 年收支完成情況,預測2019 年收入情況。

(二)加快預算支出進度。嚴格按預算法規定時限提前批復下達預算。建立預算執行定期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做好轉移支付預算提前下達工作,為地方編制下年預算創造有利條件。指導推動地方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加快支出進度,完善制度設計,硬化考核通報。按月將結果通報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并督促排名靠后地區切實采取措施加快支出進度。

(三)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不斷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專項收入統籌使用,清理一般公共預算中以收定支、??顚S玫囊幎?,統籌安排相關領域支出。推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編制預算時統籌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對上年末財政存量資金規模較大的地區或部門,適當壓縮下年財政預算安排規模。預算執行中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加快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以及當年難以支出的預算資金,按規定調整用于其他急需資金支持的領域,減少產生新的結轉結余。

(四)規范預算執行管理。嚴格控制代編預算范圍和規模,進一步細化編制年初部門預算。預算執行中按照規范程序下達代編預算,需要動用代編預算的,報國務院批準后下達。從嚴控制追加部門預算。優先通過部門機動經費等現有預算調劑解決執行中新增的臨時性、應急性支出需求。建立預算安排和預算執行掛鉤機制,對部門2018 年預算執行進度較慢的,扣減其2019年項目支出預算安排。

七、加大預算公開力度

(一)不斷提升中央預算透明度。2018 年公開中央財政預算21 張報表,涵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其中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分地區公開、分項目公開,中央基本建設支出按具體項目公開。在財政部門戶網站設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公開轉移支付項目的基本情況、資金管理辦法、預算下達通知等相關內容。著力推進中央部門預算公開。2018 年有89 個中央部門在4 月13 日集中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詳細反映各部門收支總體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除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有36個中央部門共向社會公開了36 個重點項目的文本和績效目標。

(二)推進中央決算公開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2017年中央決算后,財政部按規定公開了全國決算35張報表。同時,積極推進部門決算公開,2018年有105個中央部門向社會公開了2017 年部門決算,公開的內容包括本單位職責、機構設置、決算報表以及機關運行經費、政府采購支出、國有資產占用情況、預算績效管理等重要信息,公開的決算報表實現所有支出從功能分類維度全部公開至項級,基本支出從經濟分類維度公開至款級。

(三)全面提高地方預決算公開水平。推動地方貫徹落實《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引導地方建立預決算公開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公開舉措、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健全預算公開體制。目前,省市縣三級預決算公開均能實現“政府預算至少公開14 張報表,部門預決算至少公開8張報表”。

(財政部預算司供稿)

財政預算監管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工作,2014年底,財政部決定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從頂層設計上謀劃并推進財政部派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專員辦”)工作轉型,實現專員辦與財政主體業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派駐機構就地就近工作優勢,促進財政預算監管水平不斷提高。

一、加強財政預算監管的目標、原則

財政部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通知》,從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客觀需求出發,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專員辦“加強對中央財政收支情況的事前、事中監控和事后檢查稽核的日常監督”的職責要求,明確了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目標和工作原則。

(一)加強財政預算監管的工作目標。將專員辦業務實質性嵌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管理等財政主體業務,充分發揮專員辦派駐優勢和就地就近管理職責,緊密圍繞財政中心工作謀篇布局,積極參與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嵌入預算管理并做深做實,在財政業務上逐步實現監管全覆蓋,實現從以檢查業務為主向財政預算管理為主轉變、以事后檢查為主向事前事中監管為主轉變,在管理上加強政策研究,全面反映駐在地財政運行情況并提出政策建議,提高監管成效,樹立監管權威,促進預算編制科學合理、財政資金規范有效運轉,進一步提高中央財政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基本原則。一是立足財政預算。結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際需要,調整工作重點,強化財政預算管理。二是規范工作程序。依據規章制度和財政部授權開展財政預算監管工作,業務上接受財政部內相關司局指導,并嵌入財政主體業務流程和內控體系。三是就近有效監管。充分利用貼近基層、就地就近的有利條件,配合財政部相關司局有效開展相關工作,提高監管工作成效。四是配套保障到位。在明確專員辦加強監管工作目標任務的基礎上,調整內部機構設置,制定相關工作計劃,保障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二、財政預算監管工作主要進展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成效顯著,基本實現了“兩個轉變”,充分發揮了專員辦作為財政部“前哨陣地”“特種部隊”和“參謀助手”的作用,確保了中央財政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一)預算監管制度建設漸成體系。財政部先后印發《財政部關于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關于專員辦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意見》《專員辦開展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監管暫行辦法》和《專員辦開展國庫業務監管工作》等文件,財政部相關司局結合職責制定了工作規程或具體辦法,各專員辦出臺了實施細則,基本實現了業務工作的制度規范全覆蓋。另外,通過對專員辦監管事項的全面歸集和梳理,形成專員辦常規性監管業務清單,初步解決了困擾專員辦轉型的制度授權和業務工作銜接問題;制定了專員辦業務工作考核辦法,完善了工作臺賬,財政預算監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逐步推進專員辦監管事項的規范化,為專員辦工作轉型順利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專員辦工作轉型基本到位。專員辦的定位和方向更加清晰明確,工作重心從事后檢查為主向事前和事中監管為主轉變,實質性融入財政主體業務并有效實施監管,全面介入部門預算、轉移支付、政府債務等財政主體業務,成為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管理的必要環節,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流程并運轉起來,充分發揮就地管理和政策研究作用,不斷提升工作成效,樹立監管權威。就地就近監管優勢得到發揮,監管成效也迅速顯現,對推進財稅改革、落實中央重大政策、強化預算管理、防范財政風險、嚴肅財經紀律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多方聯動機制基本建立 。一是統分結合機制。財政部預算司歸口管理總體業務、相關司扁平化指導、專員辦負責具體實施,各負其責開展工作;同時,成立了財政預算監管工作協調小組,建立了以聯絡員為主的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情況、研究問題、部署工作。二是上下聯動機制。在財政部和專員辦之間,通過財政預算監管信息交流平臺、工作簡報、調研、座談等方式,梳理專員辦工作中反映的問題,全面掌握專員辦工作情況,“下情上傳”;將政策制度、工作要求、問題答復等及時反饋專員辦,“上情下達”。三是橫向聯動機制。在地方財政部門和專員辦之間,通過聯席會議、定期協商、信息共享等,在財政預算監管中各履其職、分工協作、責任共擔。四是聯合監管機制。在專員辦和監管對象及地方財政部門之間,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情況、日常相互聯系、移交線索、傳達政策、通報問題,密切工作關系,形成監管合力。此外,不少專員辦還建立了向地方黨委政府的匯報機制,取得地方的支持,推進監管工作。

三、財政預算監管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8 年,各專員辦認真履職,扎實工作,特別是在機構改革推進過程中人心不散、隊伍不亂,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一)聚焦財政工作重點,協同推進中央重大政策落實。各專員辦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部黨組重點工作任務狠抓落實。一是聚焦脫貧攻堅。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四川等專員辦按照要求,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核查,發現違法違規問題金額12.72 億元;重慶等專員辦密切關注扶貧資金整合情況,新疆、青海等專員辦選派得力干部赴貧困地區農村擔任第一書記,湖南、云南專員辦積極參與部里定點扶貧縣幫扶工作等,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二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問題重要批示精神,組織專員辦對祁連山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核查,及時糾正資金使用中的違規問題;河南、山西等專員辦針對水污染防治資金、冬季清潔取暖政策等加強監管和調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落實。三是聚焦重大戰略實施。北京、天津等專員辦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跨區域生態補償等問題開展調研,形成了《關于財政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情況的報告》;河北專員辦加強雄安新區所屬三縣財政運行和債務監控,及時反映雄安新區財政運行狀況;黑龍江、青島等專員辦開展中歐班列財政補貼執行核查,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四是聚焦稅收政策落實。對霍爾果斯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和10 個國家級新區(開發區、高新區)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情況開展檢查,發現了注冊“空殼公司”套取稅收優惠、以變相稅收返還打造“稅收洼地”等問題,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開展營改增、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跟蹤調研,為完善相關稅收政策提供重要依據;選取光伏發電企業增值稅優惠等12 項到期政策開展政策評估,為做好到期稅收優惠政策后續處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監督,積極防范財政風險。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決策部署,全面加強地方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監督。一是加強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監督。對2017 年置換債券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開展專項核查,涉及資金占2017年置換債券資金規模的85%;按照部里要求,對發現改變資金用途、虛列償債支出、資金結余沉淀等問題,督促各地對照問題全面整改并依法進行問責。二是加強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監管。對2015—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管理情況開展核查,涉及資金規模占2015—2017新增地方政府發行額的75%;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向地方財政部門反饋并督促其整改落實,有效促進了新增債券資金的規范管理和使用。三是堅決查處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亂象。貴州等專員辦依據部里移交的問題線索,對部分市縣違法違規舉債問題開展核查,根據核查結果函請相關省級政府和監管部門依法依規問責到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起良好的社會輿論反響;上海專員辦緊盯外地平臺公司“借道”上海變相舉債問題,及時報告處理。

(三)加強財政預算監管,推動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各專員辦不斷嵌入財政預算管理鏈條,積極創新監管方式,不斷提升監管質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一是開展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將11 項轉移支付資金納入專員辦重點績效評價范圍,涵蓋“三農”、教育、社保等主要民生領域,涉及資金近2800億元,績效評價的范圍不斷擴大,質量明顯提升;對13項轉移支付、7200多億元進行審核,剔除重復申報等情況,減少財政不必要支出,成效顯著;集中對570多億元專項資金執行情況開展重點監控,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地方財政部門,努力補齊部內司局在轉移支付監管中“鞭長莫及”的短板。二是做深做實屬地中央單位預算監管。繼續對屬地13000多家中央單位2019年預算的基礎數據開展審核,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預算單位人員、資產等基礎信息,浙江專員辦建立了“最多跑一次”機制,提升預算監管工作服務水平;全過程監控屬地近16000家中央單位預算執行,督促預算單位向國庫退回違規支付使用資金,充分發揮了動態監控的規范、糾偏、警示和威懾作用。三是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開展2017 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形成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上報國務院批準后統一對社會公開發布,引起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過持續三年的政策引導和檢查督促,預決算公開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及時性顯著提高。

(四)關注地方財政經濟運行,及時反映基層財政困難和問題。各專員辦充分利用就地就近優勢,點、面、線同時發力,動態了解屬地經濟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反映基層財政經濟運行狀況。一是動態監測報告地方財政經濟運行。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密切關注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變化情況,福建、廣西等專員辦上報了26 份財政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一些觀點和建議上報了國務院、全國人大。二是督導地方切實兜住“三?!钡拙€。把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及階段性財力補助政策落實作為重要著力點,督促地方切實將“三?!钡幕疽舐涞綄嵦?。三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圳、廈門、大連、寧波等專員辦緊盯中美貿易摩擦,跟蹤了解當地進出口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為科學研判財政經濟形勢提供參考;甘肅等專員辦關注小微企業發展,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吉林、內蒙古、安徽等專員辦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醫療、養老等重點民生政策開展調研,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完善建議;海南專員辦圍繞中央確定的海南全面改革開放新發展定位開展專題調研,為研究制定相關財稅支持政策提供了有力參考。

(五)增強服務意識,認真履行服務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工作職責。各專員辦不斷創新方法,圍繞服務“兩會”代表委員履職,扎實推進相關工作。一是參與做好“兩會”財政解釋說明工作?!皟蓵鼻?,通過走訪新一屆代表委員和對財政工作關心關注較多的代表委員,提前掌握其對財政工作的關切;“兩會”期間,專員辦主要負責同志認真記錄代表意見建議,協助有關司局積極答復,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二是協助做好建議和提案辦理溝通工作。積極補臺,協助司局承擔了大量與代表委員建議和提案辦理溝通工作,對初步答復意見不滿意的還主動上門做好解釋說明,為順利完成辦理工作打下基礎,辦理進度明顯快于往年,辦理復文的規范程度和內容質量也穩步提升。三是圓滿完成“兩會”代表委員的溝通聯絡。一方面注重溝通聯絡數量,通過上門拜訪、集中座談等方式,努力完成對絕大多數住地代表委員溝通聯絡任務;另一方面注重溝通聯絡質量,根據每位代表委員所處行業、區域特點,分析研判可能關注的財政問題,積極回應其關切,切實提升了溝通效果。

四、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工作

各地專員辦圍繞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完善預算制度、嚴肅財經紀律等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切實發揮了“鐵軍”和“尖兵”作用。

(一)保障中央重大財稅政策落實。一是圍繞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組織開展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核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在2017年開展最大規模財政扶貧資金檢查基礎上,2018 年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加強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財政資金精準監管,嚴防資金被擠占挪用和閑置,確保資金用在脫貧攻堅的刀刃上。根據財政部劉昆部長指示精神,2018年10月,組織對“三區三州”所涉及的六省區財政部門開展專項核查,涉及四川、云南、西藏、甘肅、新疆、青海6個省區12個市州12個縣。二是開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專項檢查。組織天津專員辦對部分產業投資基金進行檢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等有針對性的管理建議,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三是圍繞打造陽光財政,深入做好地方財政監督檢查。為促進新預算法有效實施,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向常態化、法制化轉變,連續三年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上報國務院,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落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向公眾披露“2017 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以及未公開預決算的部門和單位名單,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反響熱烈,主流媒體紛紛轉載。經持續檢查督促,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更加重視,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更加規范有序,未公開預算和未公開決算的地方各級部門和單位分別降至230個和168個,部門預決算公開率接近100%,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各項綜合指標總體達標率超過90%。四是圍繞規范財稅秩序,組織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落實情況檢查。組織開展對霍爾果斯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落實情況檢查。檢查發現,不同程度存在變相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問題,部分開發區重發展、輕監管,在企業注冊、稅收征繳方面存在漏洞等問題。有關情況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關注。

(二)強化會計監督檢查,有效履行法定職責。一是強化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管,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繼續開展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專項檢查。組織專員辦對部分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開展檢查,完成了對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首次輪查。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偷漏國家稅款、會計核算造假,事務所未履職盡責、未發現企業重大錯報等違規問題。二是組織開展資產評估機構監督檢查,完善資產評估行業監管機制。組織專員辦對部分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開展了行政監督檢查。檢查發現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有待規范,部分機構存在隨意簽訂委托合同、評估程序與資料不完善、評估報告不嚴謹,以及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三是深化會計審計跨境監管合作。履行跨境監管合作義務,根據香港方面移交線索,組織專員辦力量對部分內地在港上市公司及相關事務所開展了檢查,得到香港監管機構的高度評價。

(三)推進完善專員辦內控建設。按照《專員辦內部控制辦法》等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業務授權、業務開展、成果上報、成果應用及反饋等全流程,各地專員辦進一步厘清工作職責、細化監管要求、有效控制風險,并結合機構改革實際,做好內控操作規程修訂,切實抓好制度落實。從總體情況看,各地專員辦對風險防控的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內控制度與執行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健全有效的內控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財政部預算司、監督評價局供稿)

國庫管理

2018年,財政國庫工作緊密圍繞財政中心工作,持續推進各項改革,夯實財政財務管理運行基礎,積極發揮財政國庫的運行保障和決策支持作用,推進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持續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健全財政資金收付運行機制

(一)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是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級次,在國庫集中支付基本實現縣級以上預算單位全覆蓋基礎上,指導地方繼續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二是完善中央本級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進一步擴大預算單位用款自主權、優化公務卡管理使用。三是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織做好涉及部門資金支付、預算執行調整等相關工作,為機構改革涉及部門辦理資金支付和采購業務提供服務指南。

(二)加強非稅收入和稅收收入收繳管理。一是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做好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有關工作。二是組織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繳撥管理,參與研究制定有關實施辦法、調劑方案及繳撥計劃,組織制定繳撥操作規程。三是推進財稅庫銀和財關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擴大橫向聯網覆蓋范圍,加強橫向聯網數據的分析利用,研究制定財關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管理辦法。

(三)推動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強化監控平臺頂層設計。研究制定《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監控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二是全力推進監控平臺建設。中央財政承擔的監控平臺開發建設任務基本完成,監控平臺實現中央、省、市、縣上下貫通,具備按日監控預算分配下達、資金支付及績效目標執行情況的功能。有脫貧攻堅任務的28 個?。▍^、市)均已完成監控平臺部署。三是建立財政扶貧資金總臺賬,中央層面涉及的42 項資金已全部納入總臺賬。

二、強化預算執行與財政庫款管理,發揮財政國庫對宏觀經濟改革的決策支持作用

(一)加強預算執行分析和監測預計工作。一是做好收入監測預計,確保中央地方平穩有序完成全年預算。按旬向財政部領導上報中央和地方收入監測信息,按月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報送中央收入監測情況,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財政部領導及時了解財政收入動態、統籌和部署相關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二是強化預算執行統計分析,服務黨中央、國務院和財政部領導宏觀決策。加強預算執行專題分析和調研,重點就地方收入運行、中美經貿摩擦、稅收運行等專題進行調研分析。三是促進完善預算執行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不斷提升對經濟財政運行態勢的把握與分析預測水平。完善財政、稅務、海關、統計四部門會商機制,按季就財經形勢進行座談研討。建立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機械工業聯合會、房地產業協會等重點行業協會協作機制,按季就行業運行情況研討交流。

(二)加強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執行管理。一是加強支出預測和監測分析,狠抓中央本級支出進度,及時提出并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支出平穩增長。二是建立財政部司局間齊抓共管預算執行機制,全面向部門司開放共享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執行數據,由各部門司督促對口管理部門加快預算執行。三是定期對中央部門支出進度排名情況進行通報,并對下一階段預算執行工作提出要求,督促部門加快支出進度。

(三)推進庫款“削峰填谷”管理。一是以加快支出預算執行進度、盤活存量資金等為主要手段,加速庫款運行,推動積極財政政策措施及早落地生效。二是加強庫款管理與預算執行、債券發行和國庫現金管理等協調銜接,努力平滑庫款波動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三是密切監測地方庫款運行情況,加快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調度,防范支付風險。四是完善庫款督導機制,對各地庫款運行管理情況按月考核、按季通報。

(四)科學實施國庫現金管理操作。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共計實施操作11 期,操作金額1.14 萬億元,獲得利息收入約112億元。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共計實施操作187期,操作金額2.81萬億元,獲得利息收入約171億元,有效彌補商業銀行一般存款不足,提升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助力貨幣政策傳導,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作用。

三、完善財政總決算和部門決算管理,穩步推進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改革

(一)進一步加強財政決算管理。一是按照中央審計委員會成立后審計工作整體提前的要求,及時組織完成2017年中央財政初步決算數編制工作。二是推動省級財政部門加快對市、縣結算辦理,提高地方財政總決算編審效率,縮短編制周期,及時組織完成2017 年地方財政總決算編制工作。三是穩妥開展按經濟分類試編決算工作。落實法律規定和經濟分類改革要求,組織編制2017 年度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經濟分類決算,組織指導地方財政部門試編2017年支出經濟分類決算,并將試編范圍擴大到市、縣所有級次,為下一步正式編制政府支出經濟分類決算打下牢固基礎。

(二)進一步加強部門決算管理。一是做好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決算草案工作。豐富草案報送內容,將15 個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專項績效評價報告、182 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隨草案報全國人大審議,并首次在草案封面以二維碼形式發布宣傳材料,便于委員代表更好地了解和審查決算草案。二是深入推進決算公開工作。擴大公開范圍,105 個中央部門公開決算,地方未公開的部門和單位大幅減少。深化公開內容,將績效信息作為公開重點,并從一般公共預算擴大到政府性基金,公開項目大幅增加。優化公開形式,集中發布各部門決算公開信息,并加強宣傳解讀,力求通俗易懂,社會反響良好,民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三)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一是修訂印發《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地方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合并編制操作指南(試行)》等制度辦法。二是擴大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范圍,明確2018年試點范圍擴大到20個中央部門和20 個地區。同時,選擇山西、上海、海南、重慶等4個省市首批試點編制地方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三是組織對試點單位上報的財務報告集中會審。分別對試點中央部門和試點地方政府財務報告進行集中會審,會審結束后撰寫《2017年度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情況的報告》。

四、規范賬戶和資金管理,夯實財政國庫管理基礎工作

(一)嚴格規范地方財政專戶和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一是對2011 年以來清理整頓地方財政專戶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并向國務院上報《財政部關于地方財政專戶全面清理整頓工作情況的報告》。推進建立地方財政合規存量專戶目錄,認真清理核校并及時更新維護。二是強化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組織開展中央一級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年檢和實地抽檢工作,布置各地專員辦全面清理核實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信息,完善賬戶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加強與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的銜接。三是健全地方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制度,印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科學規范、公正透明的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機制。

(二)加強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調度管理。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加快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進度”的指示精神,加強資金調度測算分析,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二是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要求,及時撥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調劑資金。三是加大關鍵時間節點資金撥付力度,支持做好節日前后“三?!保ū9べY、保運轉、?;久裆┑裙ぷ?,維護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大局。

(三)做好財政國庫管理基礎工作。一是認真落實《預算法》《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等相關規定,充分發揮會計職能??倳嫻矊徍撕藢?100 多萬筆紙質和電子收支原始數據,核算的資金收支總和超過23萬億元。二是編報《中央財政總預算會計賬務報告》,規范、完整地反映中央政府財政財務運行狀況。三是深入四川、重慶、湖北、廣東、吉林、遼寧六省市調研地方總預算會計管理工作,推動地方財政總預算會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五、推進電子化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財政國庫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一是推進地方支付電子化管理向縱深發展。全國有36個省級、289個地市、1370 個區縣財政部門實施了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河北、云南率先實現了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湖北、寧夏、海南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全覆蓋。二是穩妥推進中央支付電子化管理。中央第一批3 個試點部門的30 個預算單位全部實現支付電子化管理。不斷完善新支付系統,研究制定《新版中央國庫支付管理系統改進業務方案》,印發《中央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代理銀行系統改進方案》。

(二)穩步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一是擴大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實施范圍。107 個中央部門、12個省級、49個地市、140個縣區已全面實施收繳電子化管理,有效提升非稅收入收繳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拓展繳款渠道,簡化辦理環節。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繳款渠道有關標準,指導金融機構按標準接入。開通線上線下多種繳款渠道和繳費方式,推進辦事繳款“一站”“一門”“一次”,簡化業務辦理和收繳環節,提高了便民服務水平。

(三)組織做好預算單位差旅電子憑證網上報銷改革。一是配合國家電子文件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開展預算單位差旅電子憑證網上報銷改革試點。指導河北省穩步開展試點工作,實現對傳統差旅審批和費用報銷模式的重大突破,帶動電子文件的社會化應用。在此基礎上,將工業信息化部、審計署等10 個中央部門和北京、湖北等10 個省市納入試點范圍。二是完善電子憑證安全保障措施。初步建立差旅報銷電子憑證標準體系,實現差旅報銷電子憑證傳輸、展現、存儲以及信息安全的標準化管理。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配合河北省邀請中央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推動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財政部國庫司供稿)

政府采購

2018年,政府采購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議總體要求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研究制訂《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政府采購頂層設計不斷健全

按照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對政府采購工作的新要求,研究制訂《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著力從機制上系統性地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提出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建立集中采購機構競爭機制等系列改革舉措,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繼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建設,印發《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對代理機構名錄登記、從業管理、信用評價及監督檢查等方面作出規定。研究起草《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修訂草案,進一步落實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等要求。

二、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進一步完善

健全政府綠色采購政策,繼續組織做好節能清單和環保清單發布工作,進一步擴大綠色采購范圍。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優化綠色采購政策執行機制,改革清單發布方式,提高政策實施的科學性。

三、政府采購領域“放管服”改革繼續深化

一是繼續推進進口產品“集中論證、統一批復”,提高審核效率,強化部門主體責任。二是落實中央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儀器采購簡化措施,簡化科研儀器審核審批流程,提高科研儀器采購自主權和效率。三是助力推進機構改革,明確相關部門辦公急需設備采購簡化措施,保障部門正常運轉。四是推進公務機票購買管理改革,開通公務機票APP,方便公務人員購票。五是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9 個部門聯合簽署《關于對政府采購領域嚴重違法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對政府采購領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

四、政府采購透明度持續提升

財政部委托江西財經大學對全國36個?。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8年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情況開展了第三方評估,評估結果為良。評估顯示,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制度不斷細化,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已形成以中國政府采購網為依托的集中統一信息發布平臺,基本實現政府采購項目全過程信息公開,有效提高了財政預算執行的透明度。

五、建立完善政府采購行政裁決機制

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和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要求,建立了“三隨機兩公開、一橫一縱、相互制衡”的行政裁決機制。即在辦案人員方面,隨機選取收案人員、辦案人員和審查專家,從而形成公務員、律師與審查專家相互制衡,受理、辦理與合規等崗位相互制約的內控制度,保證“收案的不辦案,辦案的不定案”;在案件處理流程上,橫向由律師辦理法律程序工作,縱向由資深法律和實務方面的專家進行合議定案;在信息公開上,辦案人員信息和處理結果等均在網上公開。2018 年共處理政府采購各類案件761起,取得了復議28連勝,訴訟28 連勝。

六、加大政府采購領域執法標準化建設

連續發布兩批共20 個全國政府采購指導性案例,統一制定全國代理機構檢查方案、檢查標準、處理處罰口徑,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的監管預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七、加快加入GPA談判和多雙邊政府采購議題談判

一是加快加入GPA 談判進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進程”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加快推進我國加入GPA 談判的工作方案。3 次組團赴日內瓦與有關參加方開展多雙邊談判,表明中方立場,回應參加方關切。加強與主要談判對手歐盟的談判。9 月,財政部副部長劉偉會見歐盟內閣辦公室主任胡薩克,就中國加入GPA路線圖達成重要共識。11月,舉辦中歐政府采購對話和研討會,雙方圍繞路線圖交換了意見,取得重要進展。二是扎實有效開展國內改進出價工作。根據機構設置、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經報國務院批準,對國務院GPA 談判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會同有關方面就擴大中國加入GPA 出價相關問題開展研究,重點就國有企業出價開展專題調研,為改進出價做好全面準備。同時,積極做好在自貿試驗區開展GPA試點可行性研究相關工作。三是統籌推進多雙邊政府采購議題談判。順利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政府采購案文磋商,完成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議政府采購案文審核,積極推進中挪自貿協定政府采購議題磋商。

(財政部國庫司供稿)

財政國防工作

2018年,財政國防工作以改革創新和加強軍費預算管理為重點,主動跟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程,加大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投入力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為國防和軍隊改革發展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

一、國防支出基本情況

(一)國防支出預算安排情況。2018 年國防支出預算數為11276.21億元,比2017年決算數10432.37億元增加843.84億元,增長7.5%。其中,中央本級安排11069.51億元,比上年決算數10226.35億元增加843.16億元,增長7.6%;地方財政安排206.7 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二)國防支出決算情況。2018 年國防支出決算數為11280.46 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069.7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地方財政支出210.76億元,完成預算的102.3%。

(三)國防支出保障的重點。按照“十三五”時期軍隊建設發展規劃和軍費保障計劃,科學配置財力資源,全力做好重點方向軍事斗爭準備財力保障,促進財力向戰斗力有效轉化。具體為:一是貫徹強軍戰略,支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按計劃實施;二是適應世界軍事變革和新的戰爭形態,加大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新型力量配套建設等投入,不斷優化國防支出結構;三是統籌保障各項事業建設,支持思想政治建設、聯合作戰指揮、聯合保障能力建設,推進國防科技創新;四是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改善基層部隊戰備訓練和工作生活條件,促進部隊建設全面協調發展。

二、加強預算管理,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科學編制國防預算,做好資金保障。2018年,財政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國防建設新階段,根據支出規劃,結合2018年財政經濟狀況,在充分聽取軍隊方面意見建議、全面分析上年國防預算執行情況、系統梳理國防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的基礎上,合理確定了年度國防投入規模和結構,有力保障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的順利進行。

(二)優化投向投量,抓好項目管理。在重大項目立項審查階段,認真審核項目建設方案和經費規模,對建設方案統籌利用現有條件不充分,部分項目必要性不足、建設規模偏大、投資估算不準確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提出調整意見。通過壓減不合理經費,有效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在項目執行階段,及時跟蹤檢查,掌握項目執行進度和執行中遇到的困難,根據項目實際執行情況,及時審核批復項目調整方案和預備費安排方案。

(三)強化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組織編制對口部門中期財政規劃,督促軍隊有關部門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充分挖掘存量資金保障潛力,緩解“十三五”時期保障壓力,力求投入與管理并重,注重依法管財、科學理財、節儉用財,努力構建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提高軍費整體使用效益。

三、夯實業務基礎,提高軍隊財務管理水平

(一)落實備戰打仗要求。完善需求牽引、規劃主導、預算保障的資源配置機制,改進專家集中評審、機關聯審對接、部門反饋意見的預算聯審機制,協調推進年度計劃與經費預算一體編制。調整易地執行任務部隊地區津貼發放辦法,提高國外維和津貼標準,經費標準進一步向作戰和軍事應對任務傾斜。統籌保障重大訓練演習,及時劃撥資金,認真落實人員待遇,保障各項軍事行動有效遂行。

(二) 深化軍費管理改革。按照構建配置科學、用管分離、執行規范、監督嚴格的軍費管理制度的目標任務,深化研究論證,搞好探索實踐,推動軍費管理和財務工作向現代化轉變。加快經費標準化建設,調整師級以下單位標準經費管理辦法,實行標準經費結余統籌使用。整合簡化標準類別項目,進一步擴大經費供應標準化范圍。積極推進資金集中收付改革,形成以“經費用管分離、財務共享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實施方案建議、制度規定草案和業務運行流程。改進軍委機關部門事業經費本級直接支出資金集中支付和結算報銷,探索結算單據影像化與審核智能化模式。持續做好部隊移防換防、老干部服務保障機構轉隸、機關直附屬單位調整等財務供應關系對接、資金劃撥等工作。

(三)進一步嚴格財務管理監督。加強財務法規建設,制定修訂培訓費管理、扶貧經費使用管理、因公出國經費管理、維和經費管理、原軍區移交結余結轉經費管理等33項財務法規標準和規范性文件。堅決落實重點行業領域整肅治理要求,擬制《財務行業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管規定》,提出具體措施辦法,扎緊管權制權制度籠子。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資金安全管控的通知》,改進完善軍隊單位銀行賬戶和資金監管系統功能。認真搞好生活費、公務事業費、住房資金、保險基金等決算會審,嚴格執行標準,加強實力管控。

(財政部國防司供稿,丁 偉、趙會明執筆)

財政行政政法工作

2018 年,財政行政政法工作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保障,加強政策研究,狠抓規范管理,促進了行政政法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增強政治意識,落實中央重大決策和任務

(一)全力保障國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動。2018 年我國先后舉辦了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多場高規格、大規模的主場外交活動。行政政法司作為籌委會秘書處行財組組長單位,全力做好經費保障和管理工作。同時,積極推進黨和國家領導人重大外交外事活動成果設計及后續事項落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支持我國在聯合國發揮更積極作用。

(二)支持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好中央政法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工作,突出支持重點,加大對反恐怖等重點業務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政法部門經費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區開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完善政策措施,引導地方加大對法律援助的投入力度,支持反恐怖、禁毒、國際執法安全合作等工作。

(三)促進外經貿提質增效。一是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鼓勵擴大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進口,鼓勵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承接加工貿易、外資轉移。二是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及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鼓勵發展新興服務貿易、進口國內急需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鼓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技術出口業務。三是鼓勵開展重點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四是繼續推進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全面試點,降低外貿企業負擔。

(四)支持紀檢、人才等重點工作。一是重點保障紀檢監察工作,健全完善大案要案經費保障機制,做好中央巡視工作經費保障,支持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二是推進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保障實施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研究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流動的財政支持措施,繼續做好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經費保障。三是做好寧夏、廣西自治區60 周年大慶有關工作。四是做好年初、年中走訪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相關工作,做好與江蘇、西藏代表委員年初年中座談工作,做好“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支持人大政協履職盡責。

(五)支持推動港澳臺和群團工作。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支持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內地口岸區建設;支持全國婦聯開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支持團中央開展青少年對外交流活動,落實好青年發展規劃。

二、貫徹中央決策,有序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一)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相關工作。一是推進稅務機構經費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研究稅務機構經費管理體制問題,經報中央批準,新稅務機構實行“中央財政為主,地方財政為輔”的保障體制。制定稅務系統經費保障實施辦法,理順中央和地方的權責關系。二是做好機構改革部門預算經費保障,指導督促部門及時劃轉2018年預算,科學合理安排2019年預算,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三是支持國務院新組建部門由國管局統一負責提供后勤保障,探索建立職責明晰、標準統一、管理規范、保障高效、務實節儉的現代化機關后勤管理體系,深化后勤服務社會化、市場化改革,促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四是參與研究公安邊防部隊改制退出現役有關問題。

(二)推進國家安全領域、公安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全面梳理國家安全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清單,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國家安全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問題,為進一步明確國家安全領域支出責任、更好服務保障國家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深入研究公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問題。

(三)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一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研究進一步支持商標注冊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向國務院報送了《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措施的報告》。二是推進質量管理改革,配合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開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健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三是深化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起草《關于加強綜合執法強化市場監管的指導意見》,構建統一、權威、高效的市場監管執法體系。四是研究實施強制認證財政保障政策,就財政負擔范圍、保障方式、經費安排、實施期限等提出政策建議。

(四)推進疫苗管理體制等改革。一是支持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配合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的意見》,對建立職業化藥品檢查員隊伍及其薪酬待遇制度、建立國家疫苗檢查中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支持新型疫苗研發、實行疫苗集中招標采購、完善疫苗儲備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二是研究長春長生公司違法生產狂犬病疫苗案件有關問題,就罰沒款上繳、建立賠償金等提出政策建議。三是推進優化藥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配合國家藥監局等部門落實“提高創新藥上市審批效率”要求,簡化藥品注冊審批流程;研究支持加快境外上市新藥審評審批工作。

(五)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一是制定組織實施方案,明確改革主要步驟和任務分工,組織開展專項核查和改革清單目錄編報工作,全面摸清改革底數。二是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有關問題處理建議》,指導有關部門準確把握改革要求和政策界限。三是確定第一批改革部門和機構名單,并召開改革動員部署會,明確工作要求,統一思想認識,加快推進改革。

(六)改進和規范統一著裝管理。一是結合機構改革中統一著裝面臨的新問題,全面摸清全國統一著裝人數、支出等情況,將規范統一著裝管理與機構改革涉及的統一著裝政策銜接結合起來,研究形成《關于改進和規范統一著裝管理工作的總體建議》,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二是研究統一著裝經費個人負擔比例問題,研究擬訂《調整統一著裝經費個人負擔比例工作方案》,推進取消個人負擔比例試點工作。三是研究擬訂《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統一著裝工作方案》,對5 支隊伍統一著裝基本原則、著裝規范等做出安排。四是配合公安部研究制定移民局、警衛局轉隸人員警服首次配發標準,配合應急部研究制定消防救援隊伍轉隸后制式服裝服飾供應管理辦法。

(七)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一是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公車改革財政配套制度的通知》,加強對地方財政部門公車改革財政配套制度建設工作的指導,要求嚴格規范管理,合理控制支出,防止因亂開口子或放松要求影響車改成效。二是根據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結合公車改革后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執法執勤用車、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制度建設,規范管理。三是配合中央車改辦、國管局等部門,研究解決車改及公車管理中遇到的特殊問題,穩妥推動改革,規范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

三、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研究,做好預決算管理

(一)全面清理現行規章制度。貫徹落實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相關要求,對現行有效的行政政法方面的財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擬訂三年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保持財政行政政法規章制度的適用性。

(二)持續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建設。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工作??陀^評價成效,全面查找問題,研究提出了加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與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銜接、適時動態調整支出標準、緊扣改革進程完善配套制度、狠抓制度執行等工作措施建議。研究差旅伙食費和市內交通費收交管理問題,細化完善交納標準、收款憑證、報銷管理等規定;研究停止執行會議費、培訓費管理辦法中關于年度報告的有關規定等。

(三)研究修訂有關專項管理制度。一是商司法部印發補充通知,對監獄和強制隔離戒毒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明確資金分配相關因素及其權重。二是研究修訂“三代”手續費管理辦法,適應稅制改革不斷推進、稅收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力成本上漲等需要。三是研究修訂《“十三五”期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救助項目管理辦法》,支持全國婦聯進一步做好項目實施工作。

(四)集中開展大調研活動。按照《財政部機關司局大調研活動實施方案》,集中開展差旅伙食費收交管理等9 項調研任務,將大調研活動作為推動行政政法工作的重要契機,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出臺了有關政策或形成政策儲備,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五)做好預決算管理工作。一是組織做好2018 年預算批復及預算執行工作,強化行政政法部門預算執行責任主體意識,加大督導力度。加大盤活存量資金力度,及時收回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二是做好2019年預算和2019—2021年支出規劃編制工作,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點支出,較好地保障了各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三是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強化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四是主動配合做好審計工作,認真落實審計意見,積極整改到位。

(財政部行政政法司供稿,王雯倩執筆)

財政科教工作

財政科教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銳意創新推改革,強化擔當抓落實,深入研究重謀劃,夯實基礎強管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動中央有關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一)推動科技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取得新進展。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根據中央改革辦和財政部黨組的工作部署,在征求地方、部門意見和開展國際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中央和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現狀和相關政策,研究制定《科技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送審稿)》。繼續推動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配合國務院辦公廳做好《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送審稿)》修改完善工作。

(二)堅決支持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會同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投入管理深入推進“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支持解決特殊困難和薄弱環節,穩步提升深度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在安排相關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時,完善因素法分配機制,通過增加“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等因素,進一步向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中央財政安排新增資金用于支持“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將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6 項資金,納入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實施資金動態監控。繼續配合教育部落實好教育扶貧投入統計報告制度。

(三)狠抓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落實落地。會同科技部加強政策落實督促和指導,推動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等切實履行下放的管理權限,完善內部管理,健全內控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增強科研人員改革獲得感。持續簡政放權促落實,針對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報表多問題,系統梳理科研項目報表事項,研究提出精簡報表的思路,主動精簡財政部有關報表事項,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配合科技部精簡整合科研項目相關報表,減少材料報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層面的36 張表格精簡整合為6 張,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課題)全周期提交的材料由25份精簡為17份。推動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參與制定《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優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完善有利于創新的評價激勵制度、強化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四)持續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配合科技部制定鼓勵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政策舉措,助力港澳特區科技創新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一步推進完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資金管理,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以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部署為導向,支持布局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實施“科技冬奧”等新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五)積極推動科技重大專項和2030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取得新進展。會同科技部選取集成電路專項探索開展基于誠信和績效的“綠色通道”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貫徹落實科研領域“放管服”要求,會同財政部國庫司印發撤銷科技重大專項特設賬戶有關通知,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配合科技部從簡化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流程、減少評估檢查、精簡驗收程序等方面入手,研究出臺進一步深化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改革的十項措施。配合科技部全面梳理重大專項進展情況,向國務院領導逐項匯報,并就按期驗收總結、優化管理流程、做好接續發展戰略研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意見和建議。推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進一步聚焦任務目標、完善組織實施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并納入新五類科技計劃中的科技重大專項統籌實施。

(六)多措并舉確保完成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目標任務。堅持把教育作為重點支出予以優先保障,積極落實中央關于財政教育投入“一個一般不低于、兩個確?!币?,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支出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15%。在不斷加大投入的同時,中央財政還根據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各階段各類教育特點,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機制,并著力加強對地方財政的監測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督促各地提高思想認識、加快預算執行、落實教育投入相關政策。同時,進一步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參與制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以優化教育支出結構為主線,推動教育支出進一步向義務教育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向教育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的政策舉措。2018年,中央教育轉移支付84%左右投向中西部地區。

(七)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關于“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求,在相對穩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預算使用管理情況動態調整支持力度,更好發揮激勵引導作用。開展改進“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方式試點,取消預算撥款中的五類項目設置,由高校按一個項目統籌管理,給予高校更大的資金使用自主權,指導主管部門加強管理,確保實施效果。配合教育部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三項基礎性工作,強化建設高校的主體責任,引導高校深化認識、轉變理念、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確保實現“雙一流”建設方案的目標任務。

二、認真履職盡責,支持科教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一)重點支持公共科技活動。著力保障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等公共科技活動,特別是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為自主創新提供源頭動力。著力推動科技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研究制定《中央級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管理辦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完善科技獎勵制度,研究提高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標準。

(二)大力支持建設戰略科技力量。加大對中央級科研院所穩定支持力度,著力支持自主選題研究和科研條件建設,推動院所提升科研能力。繼續支持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實施創新工程,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等開展科研攻關,推動建設一流科研院所。積極參與研究國家實驗室組建工作,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野外觀測站等高水平創新基地建設支持力度,為多出原創性科學成果、強化創新源頭供給奠定堅實基礎。

(三)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繼續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綜合運用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截至2018 年底,已設立21個創業投資子基金,財政承諾出資75.47億元,吸引社會資金237.54 億元。推動企業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通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承擔科技計劃任務、研究完善后補助機制等,引導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投入。

(四)支持各具特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配合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聚焦最緊迫、有影響、可實現的重大舉措,在京津冀、上海等8個區域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加快第二批23項改革創新舉措的復制推廣。積極支持國務院已批復的北京、上海等科技創新中心以及中關村、東湖、深圳等20 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五)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堅持“?;尽?,鞏固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財政安排1191 億元,全國約1.45 億城鄉義務教育學生獲得免費教科書,1392萬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生活費補助,約1400萬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實現“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可攜帶。堅持“補短板”,著力解決義務教育突出問題。安排360.5 億元,引導和支持地方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穩步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著力解決縣鎮學?!按蟀囝~”問題;安排201 億元,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約3700萬名。

(六)支持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參與制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確立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和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資源供給、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等政策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完善監管體系、規范辦園行為、提高辦園質量等方面要求。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149 億元,堅持公辦民辦并舉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健全幼兒資助制度。

(七)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按照國務院部署,參與制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構建職業教育“1+X”國家標準、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等20 項改革措施。繼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健全完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改善辦學條件。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規范校企合作行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八)支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優化高等教育支出結構,進一步向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傾斜,向原始創新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傾斜,向中西部、東北等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加大基本支出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中央高?;局С稣急?。會同教育部加強和規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資金管理,支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力和工作質量。進一步加大基本科研業務費和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支持力度,調整完善分配因素,重點支持高?;A研究和本科教育。完善《中央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辦法》,增強捐贈配比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支持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和內涵式發展,推動中西部地區建設高水平大學,重點支持“省部合建”高校和地方“雙一流”建設高校加快發展。

(九)落實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落實完善各階段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向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全程全部資助,從制度上保障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8年,全國約860萬人次高校學生、約490萬人次普通高中學生和約1377 萬人次中職學生得到資助。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印發《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提高資助政策落實的精準度。

(十)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大對中央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的支持力度,擴大實施“特崗計劃”,改革實施“國培計劃”,繼續實施“三區”人才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全面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著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啟動實施第一期銀齡講學計劃,招募退休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并參照“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的支持政策,對退休支教教師給予工作補助。繼續通過獎補方式支持各地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強“雙師型”專任教師培養培訓等。

(十一)支持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民辦教育等加快發展。繼續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繼續支持特殊教育發展,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外交戰略,支持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支持中外人文交流機制建設,支持孔子學院改革發展,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會同教育部研究完善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參與制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三、夯實工作基礎,著力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一)全力做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經費保障等工作。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要求,切實保障相關部門(單位)正常運轉和履職需要,順利完成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科技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改由科技部管理等相關預算管理和經費保障工作。

(二)強化預算管理。大力夯實預算編制基礎,逐年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2018 年教育支出達到100%;轉移支付提前下達比例76.5%,連續多年超過70%。狠抓預算執行,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地方財政科教資金執行工作的通知》,完善財政科教資金預算執行分析月報制度,從五月份起按月分析中央和地方財政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科目預算執行情況、中央科教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積極盤活財政資金存量,按季度統計上報中央科教部門結轉結余資金情況,累計收回中央科教部門結余資金5.66億元。強化績效評價,組織相關處及時制定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做好中央科教部門項目績效目標審核工作。

(三)推動內控工作持續深化。緊緊盯住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修訂完善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和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高風險業務專項內控辦法等內控制度,從源頭上進一步規范權力運行。組織開展內控自查,狠抓內控制度執行,扎實推進內控由“立規矩”向“見成效”轉變。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供稿)

財政文化工作

2018年,財政文化工作積極參與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落實黨和國家文化領域決策部署,推動文化領域改革創新

(一)參與制定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政策。參與修訂完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延續財稅優惠政策,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繼續支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引導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配合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研究并報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總體規劃部署,提出完善文物保護投入機制等任務要求。推進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試點工作,推動我國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長。完善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創建工作方案,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

(二)改革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模式。會同中央宣傳部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模式和投入方式進行了改革,大幅度減少對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除繼續保留少量資金用于提高文化自信、保證國家文化安全,以及文化服務出口后獎勵等重大項目,其余資金改為市場化方式,注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引導和撬動各方資本投向文化產業領域,擴大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規模,推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成為扶持和引導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臺,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改革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和運行模式。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以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模式改革為契機,會同中央宣傳部對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和運行模式進行改革,研究提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設立方案》,并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文化領域國家層面的政府投資基金,是貫徹落實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以市場化方式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舉措。改革后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以母基金參股子基金模式進行運作,將更好發揮基金引領作用,強化戰略協同,實現基金戰略目標。

(四)推動公司制改制和“黨建入章程”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強化責任擔當。把落實改革任務擺在突出位置,提高認識,主動作為,逐條逐項明確公司制改制推進方案和工作計劃,對重難點問題提前做好預案。二是強化統籌協調。聯合中央宣傳部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文化和旅游部體制改革辦公室、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改革辦公室、市場監管總局企業注冊局等組成改制工作小組,研究簡化工作流程,建立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縮短辦理時間。三是強化督促指導。召開公司制改制工作推進會,參與起草并印發相關督導通知、通報,對工作進展較慢的多戶企業進行上門調研、約談。截至2018 年底,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和“黨建入章程”任務,向建立完善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邁出關鍵一步。

(五)結合文化領域特點積極支持脫貧攻堅。繼續通過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專門支持精準實施戲曲進鄉村、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備購置、縣級應急廣播體系設備購置等項目,推動增加貧困地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繼續將旅游發展基金納入試點貧困縣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范圍,其中涉及貧困縣的相關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縣,由試點貧困縣根據本地脫貧攻堅規劃,統籌整合安排使用。印發《關于加強文化領域相關轉移支付扶貧資金管理的通知》,指導地方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加強脫貧攻堅期內各級各類扶貧資金管理的意見》。會同財政部機關黨委協調相關部門將財政部定點幫扶縣湖南省平江縣和云南省永勝縣納入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脫貧攻堅戰——星光幫扶行動”幫扶對象名單,提高有關產品知名度。配合民進中央圍繞教育扶貧財政投入保障機制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聯合調研。會同有關部門對重慶、山西等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調研。

二、以人民為中心,促進文化事業和產業蓬勃發展

(一)支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聯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印發《關于實施深度貧困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動地方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配合文化和旅游部開展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及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驗收工作。安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資金208 億元,持續推進全國5 萬余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引導和支持地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地方實施標準,推動改善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件和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選派和培養文化工作者,加快推動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在全國新建1300 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配合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研究并報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0年)的意見》,完善革命文物保護傳承體系。配合有關方面研究起草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相關政策,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會同國家文物局修訂《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強化績效導向。通過轉移支付安排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60.5億元,支持實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大遺址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考古發掘和可移動文物保護等項目2251 個,支持實施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00個,支持103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2579 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以及對21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給予補助等。支持實施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戲曲像音像等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重點項目。支持實施“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美術創作工程”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主題美術創作展覽”,集中宣傳展示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和不朽功勛以及馬克思偉大的思想和實踐成就。支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全面啟動傳統民間文學資源的普查和整理工作。

(三)支持文化藝術繁榮發展。一是支持影視發展。完善投入機制,優化電影精品專項資金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方向和分配方式。會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研究起草《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引導鼓勵創作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電視劇作品。二是支持藝術創作。會同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申報指南》《國家藝術基金年度一般(地區)項目資助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資助體系。安排國家藝術基金8.32億元,推動舞臺藝術、攝影、美術等藝術作品“出精品,出高峰”。支持中直院團(文化部直屬院團)改革發展,加大對中央芭蕾舞團等重點院團支持力度,著力打造優秀劇目,加強藝術創作生產。三是支持公益出版和“掃黃打非”。通過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優秀出版項目,進一步完善國家出版基金管理方式。會同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修訂《“掃黃打非”工作舉報獎勵辦法》,規范獎勵范圍及條件,加大掃黃打非工作支持力度。四是支持中央宣傳部牽頭舉辦“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四)支持對外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一是支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二是支持開展政府間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三是支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繼續支持中國出版集團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編纂,提高出版數字化網絡化水平。

(五)推動旅游業健康發展。會同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指導意見》,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會同發展改革委印發《“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動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業發展。研究有關地區項目創建國家5A 級旅游景區的意見并上報國務院。安排旅游發展基金補助地方項目資金14.85億元,主要用于:支持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開展“廁所革命”,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旅游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旅游業;支持全域旅游發展,推進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打造全域旅游發展典型。

(六)支持全民健身活動和足球改革發展。一是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 年)》,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彩票公益金)等相關轉移支付,優化支出結構,統籌支持地方做好全民健身工作。二是推動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安排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9.3 億元,用于支持體育部門所屬1277 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在更好地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的同時,促進提高場館利用率和運營活力,實現自身良性發展。三是繼續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支持足球改革發展。

(七)支持做好冬奧會籌辦及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一是支持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按照中央領導批示精神,會同河北省對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項目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測算。二是支持國家體育總局積極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加大對國家體育總局備戰相關經費的保障力度;配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建立國家隊訓練津貼的建議方案并報經國務院批準;配合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優秀運動員及其教練員獎勵辦法》。

三、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加快完善中央文資監管體系

(一)聚焦中央文化企業改革重難點問題,研究探索前瞻性課題。2018 年3 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這是對現行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重大調整,同時也給中央文化企業國資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結合中央文化企業特點,系統梳理現行政策法規,對比借鑒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企業治理模式,形成《關于中央文化企業監事會設置有關問題的政策建議》《完善中央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研究報告》,為推進完善中央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參考。同時,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有關要求,研究形成《2018年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配合財政部資產管理司高質量地完成了國有資產報告相關工作。

(二)優化資金分配方式,提高國資預算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資金分配方面,2018 年國資預算共支持50戶中央文化企業 15 億元,同比增長 25%。在支出安排上,主要圍繞“落實國家重點文化發展戰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文化領域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三大方面,重點向兼并重組、組建集團等方向傾斜;在支出結構上,重點投向集團公司、大型骨干企業,適當兼顧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二是績效管理方面,推進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審核并下達中央文化企業2018年度國資預算績效目標,督促企業對照落實,逐步實現國資預算“支持有重點、編制有規劃、執行有監督、績效有反饋”的閉環式管理要求。三是國有資本收益方面,組織中央文化企業開展 2017 年國資收益申繳工作,通過聯合集中會審,合計收取84 戶企業國資收益 3.64 億元,同比增長8.19%。

(三)扎實做好出資人管理各項工作,助力中央文化企業改革發展。一是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原則,指導中央文化企業全面學習和落實相關制度,督促企業制定產權登記、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內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和規范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二是加強企業負責人管理工作。批復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婦女出版社等12 戶企業負責人任免事項。三是做好重大事項管理工作。推進中央文化企業兼并重組、組建集團,支持并批復中國大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組建集團,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四是做好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指導中國出版集團等多家企業完成資產交易相關工作。推動中央文化企業進一步健全財務集中監管機制,完善財務決算評價工作,不斷提高企業財務決算編報質量。組織撰寫《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報告(2018)》。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供稿)

財政經濟建設工作

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工作方案。為做好中央財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工作,牽頭建立了工作協調機制,按照“既要積極配合牽頭部門推動工作,又要主動作為拿出實招硬招。集中資金等政策資源,統籌存量和增量,既要打好標志性的重大戰役,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又要注重采取機制性、長遠性的措施”的總體思路,梳理中央財政現有支持政策,牽頭研究提出擴大北方地區冬季清潔采暖試點城市范圍、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等15 項政策,初步建立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策體系,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攻堅戰資金投入。同時,提出2019—2020年根據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和財力增長情況進一步增加預算安排的意見建議,為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3 年時間明顯見效打下堅實基礎。

(二)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圍工作,促進大氣污染防治,支持打好藍天保衛戰。會同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了2017 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績效評價,并針對績效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提出相關工作要求。在此基礎上,開展了2018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圍工作,將邯鄲、邢臺等23 個城市納入第二批試點范圍,并批復實施方案和目標任務。試點啟動后,會同有關部門召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推進會,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關于加快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重要批示精神,督促有關城市采取可行措施扎實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工作。

(三)支持天然氣產供促銷體系建設,以防再現“氣荒”。針對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問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單位多次召開協調會,深入分析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提出了將致密氣納入中央財政對非常規天然氣的補貼范圍、完善進口液化天然氣增值稅返還政策等一攬子中央財政支持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工作措施,并對資金情況進行測算。

(四)出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支持建設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保護的長效機制。會同原環境保護部等研究出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擬于2018—2020年安排180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相關省份建立省際及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長效機制建設。2018 年分兩批撥付80 億元獎勵資金。為加快推進相關工作,2 月,在重慶召開現場會,對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進行動員,對獎勵政策進行講解,并提出工作要求。各地普遍反映較好,認為通過建立機制,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的流動性與流域屬地管理的矛盾,搭建流域上下游齊抓共管的平臺,有效推動工作。

(五)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工作。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重大戰役之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工作,分批支持部分治理任務較重的城市加快完成治理任務,提升治理效果,并示范帶動其他城市按期完成治理目標。通過競爭性評審,將九江、菏澤等20 個治理任務重、基礎工作扎實的城市納入首批示范城市。中央財政對每個城市補助6億元,根據治理工作進展分年撥付到位。示范城市制定黑臭水體治理3 年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建立長效機制,統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及地方資金,全面系統開展治理工作,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務,并實現長治久清。示范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地方的普遍歡迎,有力推動了政策集成和機制創新,為按期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六)支持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按照“緊盯目標,掛圖作戰,確保完成”的要求,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具體方案,以省為單位支持中西部地區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中央財政根據各省任務量,分三年切塊下達補助資金,由相關省統籌用于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其中,2018年安排啟動資金10.5 億元。

(七)實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達到了面上基本覆蓋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地區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啟動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將內蒙古自治區烏梁素海流域、河北省雄安新區等14個工程項目納入第三批試點范圍,根據項目成熟程度先行對10 個項目共撥付100 億元獎勵資金。對前兩批11 個試點項目加強調研督導,密切跟蹤試點項目進展情況,組織相關省份開展績效評價,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效用。前兩批11 個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01.6 億元,取得明顯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整體系統保護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初步探索出全局治理的新路徑。

(八)研究支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方案,安排資金啟動相關工作。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實施渤海綜合治理政策實施方案,在2018 年海島海域保護專項資金中先期安排10 億元啟動資金,支持做好渤海岸線整治恢復、濱海濕地保護和恢復、合法排污口提標改造等工作。

(九)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為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分析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政策調整的原則和具體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多次召開會議,深入研究討論了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調整思路,形成了“控制補貼資金新增需求、減少存量補貼規模、增加基金收入”的初步方案,多措并舉逐步實現收支平衡。

二、多措并舉支持制造強國建設,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一)深入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政策,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總體戰略部署,深入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政策。中央財政對生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指導目錄內產品,并自主向保險機構投保首臺(套)質量、責任險的制造企業,按照3%的保費上限對實付保費給予80%補貼。以市場化方式支持破解重大技術裝備應用瓶頸,促進技術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產業長遠發展。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政策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職工安置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供給側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鋼鐵、煤炭行業繼續開展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根據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安置職工人數以及2018 年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目標和職工安置計劃,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50.3 億元。同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對超額完成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目標任務量的?。▍^、市),在安排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時給予梯級獎補,用于職工分流安置,鼓勵地方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新動能。

(三)密切跟蹤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按照2016 年建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機制,2018 年,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提高補貼技術門檻、合理降低部分車輛類型補貼標準,以及設置政策過渡期等方面對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在中央財政購置補貼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快速增長,全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

(四)發展現代供應鏈體系,培育新動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上年已支持17 個城市的基礎上,2018 年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將北京、石家莊等18 個城市納入支持范圍,安排補助資金13.4億元,支持地方以統一標準體系、物流服務、采購管理、信息采集、系統平臺為主要手段,建設現代供應鏈體系。在政策支持下,企業流通成本顯著降低,供應鏈協同水平大幅提高。據部分試點企業反映,裝卸成本下降31.4%,貨損率下降45%。

三、支持打造“雙創”升級版,多渠道解決融資難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一)支持打造特色載體,促進中小企業“雙創”升級。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研究出臺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政策,2018—2022年,共安排資金100億元,分三批引導200個實體經濟開發區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專業資本集聚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不同類型的“雙創”載體,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化、專業化、精準化的資源和服務。2018 年下達獎補資金25億元,支持39個實體經濟開發區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載體,36個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載體,16 個開發區打造高端人才引領型載體,9個開發區打造一批專業資本集聚型載體。上述“雙創”升級支持政策出臺后,對經濟下行壓力下更好堅定中小企業發展信心、穩定社會預期起到積極作用。

(二)啟動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形成降費獎補政策方案,啟動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明確2018—2020年每年安排30億元獎補資金,對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獎補激勵。獎補資金重點引導地方支持政策引導性較強、效果較好的擔保機構,特別是對直接服務小微企業且取費較低的擔保機構加大獎補力度。2018年已下達30億元獎補資金,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起到積極作用。

(三)打造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平臺,完善市場化長效機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推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4支合伙制基金實體,截至年底,實繳出資118.3億元,投資62億元206個項目,創造6萬多個社會就業崗位。同時,針對中小基金投資規模有待擴大、監管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結基金運作情況,并提出了下一步完善運作機制,提高基金運營效益的工作思路。

(四)深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結合國內外新形勢、新問題,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推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全年下達資金12億元,支持北京市海淀區、上海市浦東新區等8 個城市(城區)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及培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業態。同時,發揮上述城市在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節點和輻射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水平和運用效益,為創新驅動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供稿)

財政農業工作

2018 年,財政農業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財政支農和農村綜合改革各項工作,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發揮“三農”作為穩定全國大局“基本盤”“壓艙石”戰略保障重大作用作出了應有貢獻。

一、完善政策體系,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圍繞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研究完善政策,積極發揮財政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一是出臺財政系統貫徹落實指導性文件。組織制定并印發《財政部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財政系統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二是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開辟新的資金籌集渠道。三是加快支農支出執行進度。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農林水支出預算執行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建立全國農林水支出和中央農口部門等執行情況定期分析機制,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農林水支出預算執行進度。四是開展鄉村振興重大政策研究。開展政策研究,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林草、水利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開展“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和“財政支持保障性扶貧政策研究”年度專題研究,為完善財政支持鄉村振興政策體系提供支撐。

二、匯聚發展力量,推動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一是履行脫貧攻堅牽頭作用。設立財政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督促工作落實。二是持續加強脫貧攻堅投入保障。安排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61 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實現連續三年每年新增200億元。安排專項彩票公益金20億元,用于支持貧困革命老區實施村內小型生產性公益設施建設。通過優化地方政府債務結構安排1090.8億元用于支持脫貧攻堅。三是推進財政扶貧重點工作。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通知》,推進全國832 個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超過3200億元,整合試點工作成效進一步提升。指導地方加強對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部署,探索典型模式,通過示范引領推動各地資產收益扶貧規范有序開展。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及財政部預算司研究提出將易地扶貧搬遷貸款融資等統一規范調整為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融資的建議,有效解決貴州等個別省份因債務風險高、發債空間不足而出現的搬遷資金調度困難問題,同時避免地方借搬遷名義違規舉債融資。四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牽頭制發《財政部關于全面加強脫貧攻堅期內各級各類扶貧資金管理的意見》,推動建立“1+4”(1 是指全面加強扶貧資金管理。4是指實現扶貧資金動態監控;落實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有關要求;做好扶貧資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嚴格執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的扶貧資金管理機制,配合探索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實施扶貧項目資金全面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脫貧成效。

三、培育發展動能,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提質增效

一是支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安排30 億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在全國254 個鄉鎮啟動實施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安排11.97 億元,支持創建21 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適當調整完善支持方式,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分兩次下達。安排95.62 億元,支持各地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安排58.4 億元,支持實施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2900 萬畝,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框架,加快構建輪作休耕制度體系。會同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做好中美經貿談判應對工作,就漁業油價補貼、農產品投入補貼等問題提供技術支撐。二是支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204.85 億元,落實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制度要求,探索將補貼發放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掛鉤機制,引導農民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自覺提升耕地地力。安排18.8 億元,支持開展耕地質量提升示范,擴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等。安排556.9億元,支持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安排225 億元,支持各地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全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38 萬畝,連續第三年超額完成年均新增2000 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的目標任務。會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2018—2020 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安排農機購置補貼186 億元,引導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提升。三是支持加強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針對各地汛情、險情等,迅速響應,緊急行動,保障各地及時開展應急救災,全年累計撥付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70.605億元。安排水利發展資金236億元,支持各地加快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繼續安排“三農”服務專項資金、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經費,進一步提升氣象為農服務和防災減災能力。四是支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制定國家農擔公司國有資本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公司績效考核辦法。安排國家農擔公司30 億元注資,安排165億元用于地方農擔公司注資以及財政擔保費率補助等方面,為促進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積極作用。安排74 億元,支持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擴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試點,加強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及社聯合社建設,健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五是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安排12 億元,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截至11 月底,已有20 個省份基本完成此項工作。

四、系統協調施策,推動鄉村綠色發展生態振興

一是支持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堅持因地制宜,建管結合,系統治理,聚焦農村改廁、污水垃圾處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點任務,制定《關于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財政部部內分工方案》,推動工作落實。安排42 億元,支持各地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參與建設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的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對河南、湖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情況進行督導調研,督促地方抓好落實。安排60 億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發揮美麗鄉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二是支持推進農業污染面源治理。安排15億元,繼續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安排20億元,支持119個畜牧大縣啟動試點工作,選擇江蘇等4 個省份、長沙等5個地市實行整省、整市推進。安排10 億元,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為重點,示范推廣地膜覆蓋、集雨補灌、抗旱抗逆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在內蒙古、甘肅和新疆開展廢舊地膜回收整縣推進試點,支持100 個縣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體系,推動建立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探索“誰生產、誰回收”的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會同農業農村部起草《關于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有關情況的報告》,安排10 億元,繼續支持以長株潭地區為重點,加強產地與產品重金屬監測,探索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三是支持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安排187.6 億元,支持實施草原禁牧面積12.1 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6 億畝,繼續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資金獎勵。四是支持推進水生態文明保護。加強水生態文明保護,強化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的重要作用。安排20 億元支持啟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工作。安排19 億元,支持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資源退化嚴重海域等重點水域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安排52 億元,將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由河北、山東進一步擴大至山西、河南。安排38 億元,支持實施71 個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治理項目,促進水源連通、水體流動,改善水生態環境。安排41.8億元,用于水土保持建設和淤地壩除險加固,淤地壩除險加固約560座。安排15億元,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用水管理機制,探索建立農業節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繼續支持開展南疆農業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通過“花錢買機制”,增強農民主動節水的動力,兼顧農民經濟利益和水的生態效益,推動南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安排48.34億元,用于南水北調工程過渡性資金融資貸款償還本金,彌補因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降標導致的資金缺口。

五、敢于擔當作為,持續深化農業農村各項改革

一是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安排56 億元,將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范圍由上年的23 個省份擴大到28個省份和4 個計劃單列市。中央組織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 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通知》,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的領導作用,推動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二是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兩項試點”。安排7 億元,繼續支持各試點省份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將山西、浙江、福建三省新納入試點范圍,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體制機制創新。安排6億元,繼續支持做好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發揮田園綜合體在探索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中的融合創新和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支持實施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安排190.7 億元,支持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改善和提升建設農村、造福群眾的服務效能,一事一議成為一項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品牌。四是支持農墾改革發展。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和有關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中央直屬墾區“部省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管理辦法》,推動完善中央直屬墾區管理體制。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11 月,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啟動運營。12 月16 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成立。安排6.88億元,支持各地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3.76億畝農墾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相關工作。五是支持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和三峽后續工作。加大對水庫移民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力解決移民生產生活問題,促進庫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筑牢管理根基,穩步提升財政支農工作水平

一是抓好預算管理。加強中央農口部門預算管理,督促部門加快預算執行,推動部門相關公開工作。二是抓好績效評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績效目標管理和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建立健全評價制度,會同有關部門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水利發展資金、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情況等開展績效評價,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政策調整和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三是抓好宣傳工作。利用各種媒介方式和平臺,加強財政支農政策宣傳。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在財政部主頁設立“扶貧資金政策專欄”,及時發布財政支持脫貧攻堅的政策資金情況和典型案例經驗。設立并印發14 期《財政扶貧工作簡報》。通過辦理建議議案,宣傳財政支農政策。全年共承辦“兩會”建議提案622 件,其中,人大建議453 件、政協提案169 件,此外承辦了大量日常溝通聯絡意見建議,全部按時予以答復,均得到了代表委員的認可。四是加強財政支農隊伍建設。舉辦財政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訓班、財政扶貧工作培訓班、財政支持林業生態建設培訓班、農村改革政策培訓班以及財政支持水利改革發展座談會等,加強工作指導,促進經驗交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做好干部提拔任用和輪崗交流,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財政支農干部隊伍。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供稿)

財政社會保障工作

2018年,財政社會保障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一、立足財政職能,大力推進改革

(一)推動實施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隨著衛生投入的大幅增長和各項改革政策的密集出臺,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劃分體系不夠完整,部分事項財政事權劃分不明確,部分事項財政事權職責交叉重疊,以及支出責任劃分不盡合理等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律、財力保障程度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起草了相關改革方案。2018 年7 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加強中央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簡化歸并中央財政分擔比例,科學合理確定中央和地方分擔方式,統籌推進項目優化整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隨著我國城鎮化、就業多樣化、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地區間撫養比差距擴大,省際之間基金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嚴重,迫切需要在全國范圍對基金進行適度調劑。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正式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作為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中央調劑基金納入中央級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資金籌集由各省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以收定支,當年籌集的基金全部撥付地方。中央調劑基金調劑制度自2018年7月實施以來,中央調劑基金總規模2422.3億元,22個省份從中受益,受益金額600 多億元,有效緩解了各地基金負擔苦樂不均的問題,提高了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確?;攫B老金發放的能力,對促進各省完善省級統籌制度,加快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保障民生

(一)支持脫貧攻堅。一是支持健康扶貧。發揮醫療救助和大病保險的托底保障作用,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18年,新增安排40億元補助資金,用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重點向“三區三州”(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傾斜;安排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40 億元,比2017年增加80億元;新增安排23.3億元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臨床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專項支持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提升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臨床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推進就業扶貧。配合相關部門出臺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的政策,通過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支持創業帶動就業、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等政策,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三是推進重點對象和重點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將“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四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務一次性全部安排,提高對深度貧困地區省份的戶均補助水平,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力度;會同相關部門完善績效評價辦法,修改與涉農資金整合規定不相適應的考核要求,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包括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在內的財政涉農資金。

(二)支持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一是支持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安排資金支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參與制定《關于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 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等文件,鞏固完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組織2018 年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考核,參與醫改有關舉措落實情況專項督導,督促地方落實醫改政策。推動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資金在福建、安徽兩省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二是支持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竟残l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55 元,支持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繼續支持開展全國性或跨區域的重大傳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結合績效評價情況,及時撥付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優化整合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項目,支持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三)支持保障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一是合理提高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和籌資標準。2018年,各級財政對城鄉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在2017年的基礎上提高4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90 元,新增補助中的一半用于大病保險;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新增40元,達到每人每年220元。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18 年城鄉居民醫保新增補助40 元中的一半用于大病保險。二是支持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配合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范圍,加快實現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全覆蓋,進一步規范備案及轉診手續,加強基金結算管理,繼續推進“一站式”結算。三是認真落實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政策,2018年1月1日起,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5%左右,同時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至88元。2018年,中央財政下達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4831 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補助資金381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1416 億元,確保各群體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四)支持社會救助、扶殘助殘、兒童保障等工作。一是推進社會救助工作。支持各地統籌開展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2018年,中央財政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401億元,比2017年增加70億元,分配補助資金時將“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情況列為參考因素。配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意見》《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二是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2018 年,中央財政下達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含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31.7 億元,由各地統籌用于殘疾人康復、托養、扶貧、家庭無障礙改造等方面支出。配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意見》《助盲就業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斷健全扶殘助殘政策體系。三是支持做好兒童保障工作。中央財政通過安排困難群眾救助等補助資金及彩票公益金,支持做好兒童福利事業發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等工作。

(五)支持退役軍人保障工作。一是大力保障優撫對象等人員的基本生活。按10%的幅度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標時間提前到8 月1 日,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優撫對象和其他退役軍人的關心關愛。2018年,中央財政共下達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資金438.6 億元,惠及全國860 余萬優撫對象。二是進一步完善退役安置制度。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出臺提升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能力等相關措施。

三、防范化解風險,維護大局穩定

(一)夯實基礎管理工作,防范基金支付風險。一是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水平。組織召開財政社保信息化建設現場會,總結試點經驗,討論試點工作的難點和問題。印發推廣社會保障資金信息管理系統通知,分兩批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社會保障資金信息管理系統一期項目。二是繼續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指導各地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和管理水平,繼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管理,及時在財政部官網公開2017 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和2018 年中央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并指導各地開展預決算公開,進一步增加預算透明度,強化預算約束,增強制度可持續性,防范基金支付風險。三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分析和風險防控。聯合開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專項檢查,防范基金運行風險。開展醫??刭M課題研究,參與制定《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支持打擊欺詐騙取醫?;鸸ぷ?,切實保障醫療保障基金安全。

(二)繼續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一是加強就業形勢跟蹤分析。高度關注中美經貿摩擦發展走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配合相關部門密切關注各地,尤其是東部省份就業形勢的變化,支持各地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就業的影響。二是加大穩就業工作財政資金保障力度。2018 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預算477.3 億元,調整失業保險基金、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的支出結構,支持各地貫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三是調整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會同相關部門報請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大援企穩崗支持力度,擴大就業見習補貼范圍,實施困難企業職工培訓和失業人員培訓。參與起草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進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等政策文件,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等制度建設。

(三)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穩定社會預期。經國務院同意,配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知,明確符合條件的地區可階段性執行19%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2019 年4 月30 日;明確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期限至2019 年4 月30 日;明確統籌地區可根據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以現行費率為基礎下調20%或50%,暫執行至2019年4月30日。同時,明確要求各地確?;鹫骼U工作平穩有序,切實增強廣大參保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防范和化解基金運行風險,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標準不降低,確保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供稿)

財政資產管理工作

2018年,財政資產管理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財政改革和發展中心,資產管理各項工作水平穩步提升。

一、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首次完成全口徑國有資產報告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決定自2018年起,國務院每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又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創新,積極服務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8年10月,按照國務院任務分工,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報告了2017 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并口頭報告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認為,國務院的兩個報告內容全面,數據翔實,針對性強,交出了關于國有資產的第一份答卷。截至2017年末,全國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及權益總額50.3萬億元;國有金融企業形成國有資產16.2 萬億元;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凈資產20.5 萬億元,報告還列舉了部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數據。這是建國以來我國首次按照“全口徑、全覆蓋”要求,形成涵蓋企業、金融企業、行政事業性、國有自然資源等四大類資產在內的國有資產報告。

二、遵循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一)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工作。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重要舉措。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經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有關部門、中央企業及部分地方意見,充分借鑒前期試點經驗,財政部起草形成《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并于2018 年7月14日印發。通過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構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主體,實現國有資本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的分離,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平臺的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投向。

(二)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鸸ぷ?。為使全體人民共享國有企業發展成果,增進民生福祉,實現代際公平,黨中央決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饘嵤┓桨傅耐ㄖ芬?,財政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時啟動劃轉試點工作。經國務院批準,2018年首先在中國聯通等3家中央管理企業,中國再保險等2 家中央金融機構,以及浙江省和云南省開展試點。在試點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又對15 家中央管理企業和4 家中央金融機構實施了劃轉。截至2018 年底,中央層面已劃轉18 家中央管理企業和6 家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地方層面,浙江、云南兩省試點工作基本完成。

(三)加快推進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先后印發了中央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有關問題的解答、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有效破解了難點和堵點問題,為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認真落實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廠辦大集體改革、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補助及中央企業離休干部醫藥費補助等政策,有效減輕國有企業負擔,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通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建立預算執行定期報告制度、構建“獎快罰慢”的激勵約束機制等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增強了地方和中央企業資金管理責任意識,提升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以落實國家戰略為重點加強國資預算管理

(一)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要求,全面梳理未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不含金融)實施范圍的中央企業,起草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工作方案。提高預算支持政策的整體性和前瞻性,研究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2019—2023年支出重點規劃。落實國資國企改革重點任務,研究制定國有資產投資、運營公司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益收取政策,以及市場化方式處置企業、安置職工的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辦法。

(二)支持落實國家戰略。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安排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用于推動鋼鐵、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推動“處僵治困”,安排中央企業處置僵尸企業、特困企業專項治理專項資金,用于“處僵治困”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工作。安排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補助等支出,支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降低改革成本負擔。落實國家戰略,安排資金支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老舊船舶淘舊建新、股權投資發展基金注資等。按照完善政府預算體系要求,穩步提高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全面提升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總體水平

(一)出臺國有資產管理政策,確保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序推進。為貫徹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確保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出臺《關于做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分類施策、簡化程序、把握重點、防止流失的原則,切實做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涉及的資產清查、劃轉、接收等工作,確保資產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及時有序調整到位。

(二)加強和改進資產配置管理,推動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為規范和加強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管理,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提高資產配置的科學性,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和事業發展需要,出臺《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管理辦法》。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夯實報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工作基礎。為更好地保障行政單位有效運轉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加快解決存在的問題,夯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基礎,印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

五、推動公共基礎設施等國有資產管理補“短板”

(一)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實施《公共租賃住房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公共租賃住房資產管理職責和管理原則,提出公共租賃住房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環節管理要求,建立了全面、準確、完整地反映公共租賃住房資產信息的工作機制,利于解決公共租賃住房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利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公共租賃住房資產管理,為建立涵蓋各類國有資產報告制度奠定基礎。

(二)做好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年度報告工作。組織完成2017 年度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及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報告試點工作,及時布置培訓,規范報告編制,注重加強日常工作指導和經驗總結,促進試點工作順利開展。按照開展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報告工作要求,研究修訂2018 年度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年報報表并做好相關布置工作。

(三)繼續做好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涉及的資產管理工作。按照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要求,組織開展脫鉤行業協會商會資產清查核實工作。對《脫鉤后行業協會商會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問效,針對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舉辦培訓班,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各類資產管理,激發行業協會商會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為深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夯實基礎。

(四)穩步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配套辦法研究制定工作。為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配套辦法的制定工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散、破產清算時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財產處置等相關事項,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會同農業農村部印發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財產處置暫行辦法》。進一步健全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資產管理制度,對于引導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保護農民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助力合作社振興鄉村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依法實施資產評估行業行政管理

(一)不斷健全資產評估行業管理制度體系。2018 年財政部立法工作安排將《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修訂)列為立法研究項目。成立修訂工作小組,結合《資產評估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法律規定,對《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工作小組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形成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全面開展征求意見工作。

(二)加快推進資產評估行業納入“多證合一”。適應國家政務服務要加快實現“一網通辦”要求,對《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后重新發布,實現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備案管理全部網上辦理,不再要求市場主體提交證書復印件等紙質材料,減輕機構負擔,增強市場活力。配合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做好評估機構備案“多證合一”改革工作。

(三)強化資產評估行業行政監管。全年對15 家證券評估資格資產評估機構開展了行政檢查。會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進一步加強證券評估機構監督管理力度,形成良好管理秩序。根據《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明確工作分工和程序對接,保障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考試的順利實施。按照國務院審改辦要求,對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評估資格審批管理的有關審批流程進行了重新梳理優化。

(財政部資產管理司供稿)

財政金融管理工作

2018年,財政金融部門發揮聯接財政金融的平臺優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把改革創新貫穿于財政金融工作各個環節,在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加強經濟金融研究分析,服務財政金融改革發展

(一)宏觀上,密切跟蹤研究經濟金融發展態勢。2018年,世界經濟復蘇分化,我外部發展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促進高質量發展面臨挑戰增多,經濟金融風險隱患凸顯。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經濟金融形勢分析和金融機構財務運行監測分析,以及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匯率制度、企業杠桿率等重大課題的研究,著力提升研究敏感性和對策有效性,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促進財政與金融、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二)中觀上,深入研究落實改革的財政金融政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扎實研究貫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財政金融政策措施。全面梳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涉及財政部門的工作,明確改革任務,穩妥推進落實。研究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問題,提出發展資本補充債券市場等政策建議。深入研究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職能和公司治理、官方出口信貸、主權債務重組機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境外發債、資本市場改革等問題,促進規范發展。

(三)微觀上,研究解決支持金融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圍繞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綠色金融、農業保險和PPP等重點業務問題,結合政策實施情況和形勢發展要求,開展深入調查研究。赴地方開展深化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實地督導,提出加強服務的政策建議。深入調研財政支持普惠金融、農業保險政策執行情況,為做好工作、完善政策奠定基礎。舉辦PPP以獎代補、農業保險政策、金融企業財務報表以及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培訓班和研討會,詳細解讀現行政策,深入交流地方執行經驗,更好推動政策落實。

二、推進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推動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2018 年6 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集中統一、全流程全覆蓋、穿透管理和全口徑報告的要求,改變了長期以來職責分散、授權不清的格局,為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財政部通過部領導答記者問、專家學者解讀等,及時解疑釋惑、回應關切,凝聚良好貫徹氛圍。印發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的通知,督促各地理順集中統一的授權管理體制,制訂實施細則和具體方案。迅速組織召開全國財政系統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工作會議,推動各級財政部門切實履行好出資人職責。

(二)首次全口徑專項金融企業國有資產情況??茖W設計報表體系,認真梳理匯總數據,研究形成專項報告,完整反映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總量和分布情況,全面總結管理工作現狀,系統分析成效和問題,提出推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2018 年10 月,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專項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進行了審議。這是金融國有資產情況首度向全社會公開,第一次向全國人民報清“明白賬”,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反響良好。截至2017年末,國有金融資本為16.2萬億元。

(三)推進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體系。按照“1+N”的思路,同步推進多項制度的起草或修訂工作。啟動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起草工作。研究制定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制度,明晰管理邊界,按邊界履行好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能,確?!安蝗蔽?、不越位、不錯位”。印發金融機構國有股權董事議案審議操作指引,細化股權董事審議職責、明確議案審議權限、規范程序要求和報告制度,切實發揮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金融機構派出董事管理辦法修訂扎實推進。貫徹中央統一部署,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制定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管理辦法,促進國有金融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派出董事和基礎管理。加強溝通協調,扎實做好派出董事聯絡、培訓和協助考核等工作,加大監督指導力度,為董事履職盡責創造良好條件。舉辦國有股權董事及高管人員培訓班,夯實出資人責任和股權董事職責,強化股權董事實質化管理,加強履職能力建設。研究修訂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加強資產評估和產權轉讓審核把關。推動做好相關金融企業的董事會、股東大會議案審核工作,按法定程序參與重大事項決策。

(五)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改革發展。貫徹落實中央保持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控制力、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有關精神,重點支持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補充資本。配合推動全國社?;饡C構改革,落實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鸱桨?。研究推進中投公司管理體制改革。支持人保集團成功回歸A 股發行上市。聚焦出資人職責,穩妥推進長城、東方資產完成引戰,積極參與華融資產風險應對。推動銀河金控和銀河投資完成整合。

三、促進農業保險提質增效

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積極支持農業保險發展,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全年共撥付保費補貼資金199.34億元,同比增長11%,帶動全國實現農業保險保費收入573億元,為1.95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3.46萬億元。在確保農業保險“愿保盡?!钡耐瑫r,中央財政將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布局、重點突破,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推動農業保險加快高質量發展,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一)補貼品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在前期中央財政補貼的15 個主要大宗農產品的基礎上,財政部牽頭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于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種業生產者投保農業保險,中央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保險費補貼支持。出臺制種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對建立市場化的種業生產風險防范機制,增強種業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將制種納入保費補貼目錄后,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基本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補貼品種體系。

(二)保障水平進入“保收入”新階段。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要求,2018 年8 月,財政部牽頭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于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于2018—2020年在6個省份,面向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開展創新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試點。其中,在水稻、小麥等農產品價格尚未放開的地區,開展完全成本保險試點;在玉米價格放開的地區開展收入保險,保障農戶的種糧收入。隨著收入保險的開展,我國農業保險由“保直接物化成本”的初級階段進入“保收入”的高級階段,對推動農業保險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切實保障農戶種糧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保險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按照“中央保大宗、保成本;地方保特色、保產量”的原則,逐步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中央與地方分工負責的多元化農業保險體系。中央財政重點保障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經過10 余年的發展,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保險覆蓋面從不到10%增長到70%;地方財政重點保障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各地自主開展的特色險種已超過200 個,農業生產中各地域、人群和門類均已有相應的保險品種覆蓋。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 億元增長到573億元,覆蓋人群從5000萬戶次增長到近2億戶次,保險賠款從32億元增長到423億元,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農業保險大國。

(四)頂層設計邁出關鍵一步。根據中央改革任務部署,牽頭上報國務院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發展目標、配套措施和體制機制保障,推進農業保險更好的服務“三農”。

四、助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一)推動設立國家融資擔?;?。9月26日基金揭牌并正式運營,首期注冊資本661 億元,其中財政部認繳300 億元。截至2018 年末,已與15 個?。▍^、市)的省級擔保、再擔保機構簽訂再擔保合作協議,累計授信規模達2970億元,與建設銀行等9 家銀行簽訂銀擔合作協議。

(二)用足用好普惠金融專項資金。2018 年累計撥付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99億元,對約1000億元的涉農貸款增量給予獎勵,惠及3600家次金融機構,支持了超過540家次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西部基礎金融服務薄弱地區金融機構(網點),支持了數萬家次小微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帶動就業人員約270 萬人次。

(三)配合有關方面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由1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明確金融機構享受免稅優惠條件,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五、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

對自主創業的個人和小微企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切實減輕創業者和企業負擔。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財政部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進一步降低門檻,加大支持力度,將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納入支持范圍,降低貸款申請條件,放寬擔保和貼息要求,對優秀創業人員等特定群體原則上取消反擔保,對還款積極、帶動就業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借款個人和小微企業,繼續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申請享受政策的門檻大幅降低,減輕了創業者和用人單位的負擔。同時,為提升政策精準度,優化政策執行效果,進一步推動創業擔保貸款規范發展,聯合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監測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監測分析等基礎工作。

六、完善財政金融制度,協同打好防控重大風險攻堅戰

(一)完善金融企業財務監管制度。按照“簡政放權、框架指導、規范程序、加強督查”的原則,修訂印發國有金融企業集中采購管理暫行規定,提高國有金融企業集中采購效率,規范國有金融企業集中采購行為。結合金融業發展中出現的金融亂象和行業創新發展趨勢,啟動金融企業財務規則的修訂,加強對投融資、資本金、同業、表外、資管業務等方面的財務管理要求,督促金融企業脫虛向實、聚焦主業、服務實體,強化金融風險管理,并按程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金融控股公司財務管理若干規定》的基礎上,研究起草金融控股公司財務管理辦法。

(二)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建設投融資。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于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關精神,督促國有金融企業在參與地方建設中加強風險管控和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印發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從“資金融出端”堵住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渠道,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資金融入端”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促進地方政府“穩杠桿”。

(三)督促做實資產質量并加快不良處置。組織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情況開展抽樣查核,梳理分析不良貸款未充分披露的形式及原因,提出適度提高不良容忍度、強化銀行主體責任、區別對待分類處置等政策建議。研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提高風險吸納抵御能力有關問題,提出真實反映資產質量、規范不良處置程序、加快核銷進度、合理計提撥備、落實盡職免責、優化內部績效考核等建議,并督促相關銀行予以落實。

(四)支持推進“去杠桿”債務重組工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牽頭印發推進去產能和“僵尸企業”債務重組有關問題的通知,按照“因企施策、區別對待、分類處置”的原則,積極穩妥推動去產能和企業債務重組,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組織召開降杠桿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市場化債轉股進展情況,提出多途徑發力、完善監管政策等建議。

七、務實推進多雙邊財政金融交流合作

積極參與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工作,承辦脆弱性分析工作組會議,來自20多個經濟體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利用FSB 多層次會議平臺,與各成員經濟體開展交流,重點關注貨幣政策正?;?、影子銀行發展與風險監測、房地產市場潛在風險等問題,為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同時,推動國際社會全面了解中國經濟金融運行,對銀行資產質量、貨幣政策取向等問題進行正面回應。扎實做好國際評級機構年度復評、組織出口信貸國際工作組磋商、常態化參加巴黎俱樂部會議等工作。

(財政部金融司供稿)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

2018年,財政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積極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堅持防控風險與高質量發展并重,規范有序開展PPP 工作,促進PPP 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正本清源,打好防范化解風險攻堅戰

(一)清理在庫項目,嚴把新項目入庫。加強PPP 項目綜合信息平臺管理,確保地方清理項目及時退庫,并做好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避免市場過度解讀。細化新項目入庫標準,明確入庫核查正負面清單;建立嚴明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分級審批流程,優化地方審核和中央信息核查程序,結果接受實時監督審查。截至2018年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共計8654個、總投資規模13.2萬億元,其中落地4691個、投資額7.2萬億元,落地率54.2%,覆蓋31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和19 個領域。

(二)嚴守10%紅線,全面動態監控財政支出責任。一是加強財政承受能力核查。自2018年1月起,開展財政支出責任全面核查,對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超過本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紅線的地區堅決停止新項目入庫。二是全面分析財政支出責任。全面梳理截至2018年1月末的6400個項目全生命周期財政支出責任,覆蓋全國1900個市、縣、區。三是實施財政承受能力動態監測。建立中央、省、市、區縣四級PPP 項目財政支出責任實時動態監測系統和風險預警機制。

(三)狠抓規范管理,強化示范引領。對前三批697 個示范項目逐一開展規范性核查,分類處置發現問題的173個項目,將30個項目清退出庫,54個調出示范項目名單,89個要求限期整改。通過部內組織和地方落實的方式,妥善解決80個項目整改問題,完成率89.9%。同時,依地方申請,組織專家對項目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示范項目重新論證,確保項目持續合規。截至2018年末,四批示范項目共計989個,投資額2.2萬億元,其中落地示范項目895個、投資額2.0萬億元,落地率90.5%,覆蓋31個省區市及新疆兵團和19個領域。

(四)加強政策研究,提供決策依據。有針對性地開展財承管理、政府性基金預算使用、民營參與PPP、PPP 支持脫貧攻堅、PPP 稅收問題、存量資產等專題研究,出版《PPP“道”——見“微”知著》(第二輯)等。開展數據收集與分析,按時發布項目管理庫月報、季報、年報、動態,做好月度信息上報,專題上報全國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有關情況報告。

(五)完善信息平臺建設,建設一個好市場。規范咨詢機構庫管理,開發“機構年度業績公示”欄,定期更新機構信息,開展入庫機構清理,截至2018年末,清退信息披露不合規機構48家,保留在庫機構357家。同時,加強專家庫管理,清退信息不實專家13 人,保留庫內專家501 人。

二、多措并舉,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著力制度建設,推動《PPP 條例》制定。修改完善《PPP 條例》,組織多方論證,推動形成共識,穩定市場預期,為PPP 規范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起草績效指引、污水和垃圾處理領域兩個標準化合同等。推動發布《關于在文化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

(二)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在PPP示范項目評選、中央財政PPP 以獎代補資金安排和中國PPP 基金投資過程中,對民營企業參與的項目予以優先支持。2016—2018 年,中央財政已累計向692 個項目撥付獎補資金43.7 億元(其中,2018年中央財政向396個項目撥付獎補資金23.2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參與項目339 個,獲得獎補資金 17.6 億元,分別占比49%和40.2%。據全國PPP 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8 年末,4505 個落地項目中社會資本所有制信息完善的項目共4550 個,共簽約社會資本7781 家,其中民企占34.9%;民企參與項目1961個、投資額2.3萬億元,分別占比43.1%和32.5%。

(三)填補公共服務短板。將農業等經濟發展薄弱環節,以及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作為推進PPP 的重點領域,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出臺文化、旅游領域推廣PPP 模式的指導意見,加強政策指導,予以傾斜支持,填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短板。截至2018年底,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共計1430個、投資額1.3萬億元。

(四)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印發《關于加強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管理的通知》,推動中國PPP 基金加快投資進度,積極支持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提高民營企業參與度,發揮“引導、規范、增信”作用,為更多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截至2018年底,中國PPP基金累計已決策項目124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近10700億元,其中累計撥款項目67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近5500億元。

(五)協同合作共進,營造良性發展生態圈。有效利用市場合作機制,舉辦第四屆中國PPP融資論壇活動,13個國家,7個國際組織,8個行業部委,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 所高校智庫共1300 余人參會。聯合國內高校開展物有所值、財政承受能力、市場透明度等研究,推出《中國PPP 市場藍皮書》《中國PPP 指數》和《中國PPP 市場透明度報告》等成果,提高院校合作精準實效性。

三、國際合作打開新局面,落實“一帶一路”倡議

(一)亞太地區合作初見成效。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UNESCAP)合作落地見效,舉辦亞太PPP聯絡網的首次正式活動,23個國家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30多名代表參會。組織亞太國家PPP項目推介會,向國內企業推介89個項目,實現資源對接。同時,多邊促雙邊,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與塔吉克斯坦PPP中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積極磋商與哈薩克斯坦PPP中心和柬埔寨PPP中心簽署備忘錄事宜。

(二)非洲地區合作啟動。與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建立正式合作關系,邀請UNECA 參加第四屆中國PPP 融資論壇并簽署合作備忘錄。

(三)形成多向國際合作格局。一是全面推進多邊合作。世界銀行《2018年度PPP采購報告》認定中國PPP改革制度和實踐居全球中上水平;與亞洲開發銀行、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等務實合作,開展技援項目、推動人員交流、舉辦專題培訓,與GIH 簽署合作備忘錄。二是落實金磚國家合作。在上海與南非財政部聯合主持召開金磚國家PPP 和基礎設施工作組首次會議,修改金磚國家PPP 和基礎設施工作組任務大綱,更新《金磚國家PPP良好實踐》。三是加強國際經驗研究與借鑒。學習APEC、G20 等基礎設施工作組研究成果。

(財政部金融司,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供稿)

國家債務管理

一、中央政府內債

2018年,財政部進一步深化國債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國債市場機制,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年末國債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以內。

(一)2018 年國債籌資情況

1.總體情況。2018年,實際發行國債37092.31億元,扣除年內發行年內到期的短期國債4567.99億元,籌資32524.32億元。從發債節奏看,一季度發行5283.44 億元,占全年實際發行額的14.2%,保持在當季國債到期還本額以內;二、三、四季度分別發行10598.03億元、10822.53億元、10388.31億元,占比28.6%、29.2%、28%。從籌資結構看,記賬式國債籌資28917.29 億元,儲蓄國債籌資3290.3 億元,舉借外債316.73 億元(見圖1),分別占全年實際籌資額的88.9%、10.1%、1%。記賬式國債是國債籌資的主力品種,面向全社會各類投資者發行,可以流通轉讓;儲蓄國債主要是為滿足個人投資者需求面向居民發行,不可流通轉讓。

圖1 2006—2018 年國債籌資概況

2.記賬式國債籌資情況。2018 年,發行記賬式國債152 次,發行額33485.28 億元,籌資28917.29 億元,籌資占比較上年降低1.3 個百分點(見圖2),主要原因是上年發行了6964 億元特別國債,剔除該因素后近年來記賬式國債籌資占比呈現逐年上升態勢;平均發行期限6.55 年,與2016 年持平,比2017 年縮短1.24 年;平均發行利率3.24%,比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7年降低0.27個百分點;平均投標倍數2.41 倍,比2016 年降低0.55 倍,比2017年提高0.11倍,投資需求較為穩定。記賬式國債包括關鍵期限國債和非關鍵期限國債。關鍵期限國債包括1年、3 年、5 年、7 年和10 年等5 個期限品種,2018 年發行72 次關鍵期限國債,籌資21030.8 億元,占記賬式國債籌資額的72.7%。平均發行利率3.32%,比上年降低0.17 個百分點,籌資成本有所下降。非關鍵期限國債包括91 天和182 天短期國債、2 年中期國債、30 年和50 年超長期國債。2018年發行80次非關鍵期限國債(含60次短期國債),籌資7886.49億元,占記賬式國債籌資額的27.3%。短期國債平均發行利率2.66%,比上年降低0.52 個百分點,降幅16.4%。50年期國債平均發行利率4%,比上年降低0.23個百分點,降幅5.4%。

圖2 2006—2018 年記賬式國債籌資及占比

3.儲蓄國債籌資情況。2018年發行18次儲蓄國債,包括8次憑證式國債和10次電子式國債,發行額3290.3億元,籌資3290.3億元,占全年實際籌資額的10.1%,比上年增加1.1 個百分點(見圖3),但近年來籌資占比總體處于下降態勢;平均發行期限3.97年,分別比2016年、2017年縮短0.03年、0.11年;平均發行利率4.13%,比2016年、2017年均提高0.08個百分點。儲蓄國債包括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期限包括3 年、5 年期。2018 年,憑證式國債、電子式國債籌資占比分別為36.9%、63.1%,3年、5年期國債占比分別為51.6%、48.4%,與上年相比,電子式國債和3年期國債占比均有所提高;3 年、5 年期發行利率分別為4%和4.27%,主要是綜合考慮定期存款實際執行利率、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及儲蓄國債銷售情況,3年期和5年期儲蓄國債發行利率比2017年11月儲蓄國債發行利率分別上調0.1個、0.05個百分點,但仍處于2011 年以來的較低水平(見圖4);在三季度每月增加發行額的情況下,實際發行額占計劃發行額的比例(即售出比例)為97.3%,比上年提高9.9 個百分點,特別是電子式國債售出比例接近100%,主要是隨著金融機構資管新規落地,銀行理財逐漸打破剛性兌付,投資風險顯現,個人投資者對無風險的儲蓄國債需求明顯增加。

圖3 2006—2018 年儲蓄國債籌資及占比

圖4 2009—2018 年3 年、5 年期儲蓄國債發行利率

(二)國債余額規模及結構

自2006年實施國債余額管理以來,國債余額穩步增加,國債負擔率保持在20%以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2018年國債余額增加14837.27億元,年末余額149607.42億元,在全國人大審批的年末國債余額限額156908.35億元以內(見圖5)。其中儲蓄國債11899.21億元、記賬式國債136309.41億元、外債1398.8 億元 (見圖6)。2018 年國債負擔率16.6%。

圖5 2006—2018 年末國債余額及限額

圖6 2009—2018 年國債余額、品種結構及負擔率

2018 年國債余額結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品種結構穩定。內債余額占年末國債余額的99.1%,其中儲蓄國債占8%,記賬式國債占91.1%;外債占0.9%(見圖6),與上年相比記賬式國債占比有所上升,儲蓄國債和外債占比有所下降。二是剩余期限略有縮短。平均剩余期限為7.37 年,比上年縮短0.1 年。其中儲蓄國債剩余期限為2.23 年,比上年延長0.03年;記賬式國債剩余期限為7.83年,比上年縮短0.19年(見圖7)。三是投資者結構總體穩定,境外機構持有比例顯著增加。儲蓄國債全部為個人持有。記賬式國債絕大多數由機構投資者持有,其中商業銀行持有比例最高,占記賬式國債余額的65%,比上年降低1.9 個百分點;境外機構、基金類機構分別持有8%、6.2%,比上年提高3 個、0.4 個百分點,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國債需求明顯提升,反映出人民幣國債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圖7 2006—2018 年平均國債剩余期限

按照2018年末國債余額測算,2019—2028年國債到期還本總額為87641.38億元(不含外債),占2018年末國債余額的58.6%。在這10年內,償債分布大體均衡,其中剩余期限在1年及以下的占17.1%,1年至5年(含5年)的占57.2%,5年至10年(含10年)的占25.7%(見圖8)。2022年國債到期還本額相對較大,主要原因是2007年發行的15年期特別國債將于2022年到期。

圖8 2019—2028 年國債到期還本分布

(三)國債市場運行分析

我國國債市場目前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以交易所市場和柜臺市場為輔,交易方式主要包括現貨交易、期貨交易和回購交易等。2018年,國債現貨交易18.8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63萬億元;國債期貨成交10.38萬億元,比上年減少3.7萬億元。國債市場運行總體良好,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國債現貨交易量和流動性均顯著上升,期貨交易量有所下降。2018 年,國債現貨交易量較上年增長42.5%,其中占現貨交易總額99.4%的銀行間市場現貨交易18.7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3.6%;衡量市場流動性指標的換手率,即現貨交易量占年末記賬式國債余額的比率為1.39,比上年提高0.3(見圖9),為1997年建立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以來最高;國債期貨交易量較上年下降26.3%。主要原因是:2018年人民銀行四次降準,債券市場流動性整體合理充裕,金融機構國債配置需求較為旺盛,國債現貨交易明顯活躍,同時,中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小,金融機構對國債收益率走勢看法趨于一致,通過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套利空間縮窄,國債期貨交易量相應減少。

圖9 2009—2018 年記賬式國債現貨交易額及換手率

二是國債收益率總體震蕩下行,中美短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出現倒掛。2018 年,國債收益率總體呈震蕩下行走勢,收益率曲線整體下移。以1年和10年期國債全年走勢為例,1年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末分別比年初下降108個、67個基點(見圖10);10 年期與1 年期國債利差從年初的22 個基點擴大至年末的63 個基點(見圖11)。主要原因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加上市場資金面較為寬裕,國債價格上漲,國債收益率相應走低,而短期國債收益率走勢對市場資金面的反映更為靈敏,與中長期國債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從中美國債利差看,2018 年以來中美國債利差逐步縮窄,中美短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出現倒掛,其中美國3 個月國債收益率在8月至12月多次超過中國(見圖12),主要是因為美聯儲四次加息帶動美國國債收益率處于上升通道,中美國債收益率走勢背離,反映出中美兩國所處經濟周期不同以及貨幣政策存在差別。

圖10 2018 年1 年、10 年期國債發行利率及市場收益率

圖11 2018 年國債收益率曲線

圖12 2018 年以來中美3 個月國債收益率及利差

圖13 2015 年以來10 年期國債現貨與期貨收益率對比

三是國債期貨與現貨聯動密切,期現貨收益率走勢基本一致。繼2013年、2015年先后推出5年期、10年期國債期貨,2018年再次推出2年期國債期貨,基本形成覆蓋短中長期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2018年,國債期貨與現貨收益率走勢基本一致,國債期貨價格震蕩走高,收益率相應下行(見圖13)。由于國債期貨與現貨市場參與主體不盡相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國債主力投資者目前不能開展國債期貨交易,在債券市場走勢平穩時期國債期貨與現貨收益率吻合度較高,但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期國債期貨與現貨收益率存在明顯差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債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

(四)2018年國債管理主要工作

1.優化國債期限品種結構和發債節奏,促進國債順利發行。年初首次向社會公布2 年期國債全年發行計劃,實現所有期限記賬式附息國債和儲蓄國債年度發行計劃全部公開,進一步提高國債管理政策透明度;按周發行3 個月國債,按月發行6 個月及1 年、3 年、5 年、7 年和10 年期關鍵期限國債,增加2 年和30 年期國債發行次數,穩定發行50 年期國債,優化國債期限結構;統籌國債發行與庫款管理,合理確定國債發行節奏,對庫款削峰填谷,平滑庫款波動。

2.完善記賬式國債發行機制,提高國債發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積極推進銀行間市場國債預發行,建立國債預發行履約擔保制度,完善國債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完善國債續發行機制,2年、30年期國債開始定期續發行,目前除50 年期國債外的所有記賬式附息國債新發1 次、續發2 次;進一步完善記賬式國債招標發行規則,推進國債發行數據系統直連,提高國債發行安全性和有效性。

3.根據儲蓄國債銷售情況,合理確定儲蓄國債發行規模和期限比例。根據上半年儲蓄國債銷售情況,三季度每月增加儲蓄國債發行額60 億元;根據個人投資者偏好,四季度將儲蓄國債(憑證式)3 年期和5 年期的發行比例由5:5 調整至6:4,更好滿足個人投資需求。另外,2018年新增4家銀行開展儲蓄國債(電子式)網銀銷售業務,拓寬了發行渠道,目前40 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中有26 家開展了此項業務,進一步提高了投資者購買的便利性。

4.有序開展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提高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在2017年6月開始啟動國債做市支持機制后,2018年繼續按照每月一次的頻率有序開展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全年共開展隨賣操作12次,金額206.2億元,隨賣國債平均期限2.85年,平均利率3.17%。做市支持機構踴躍參與,中標利率貼近二級市場同期限國債收益率,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市場狀況,有效支持了做市商做市,提高了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

二、地方政府債券

2018 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財政部進一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券(以下簡稱地方債券)發行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地方債券發行工作進展平穩有序,債券發行任務順利完成,為保障積極財政政策有效實施、打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發行基本情況

2018 年,36 個?。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發行地方債券41651.67億元。其中,新增債券、置換債券、再融資債券(發行地方債券償還到期地方債券)分別發行21704.54億、13130.35億、6816.78億元。新增債券中,一般債券發行8177.22億元,專項債券發行13527.32億元。從期限結構看,地方債券主要集中于3—10年期,3年、5年、7年、10年期分別發行6346.37億、17931.46億、9447.95億、6913.68億元,占比分別為15.2%、43.1%、22.7%、16.6%。2年期以下(含2年期)債券發行規模為486.52億元,占比1.1%;10年期以上(不含10年期)債券發行規模為525.69億元,占比1.3%。從發行利率看,地方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3.89%,較去年下降6 個基點;發行利率較國債收益率平均上浮43 個基點,較去年上升4 個基點。地方債券發行利率逐漸步入合理區間,基本反映市場供求關系。2018年底,地方債券余額為18.07萬億元,占整個債券市場余額的比重約為 21.1%,連續兩年成為債券市場第一大債券品種。

(二)發行主要特點及成效

1.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提速,超額完成目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的有關要求,2018年8月以來,財政部進一步優化債券發行程序,簡化發債準備流程,督促指導各地加快專項債券發行進度。8—12月,共發行專項債券12024.6億元,較前7個月增加10521.88億元,其中8、9月發行10975.07億元,超額完成9000億元的國務院既定目標。

2.定價市場化水平穩步提升,投資者認可度增加。地方債券發行利率逐步趨于合理,特別是8月財政部提出地方債券的最低投標利率應達到發行前5 個工作日同期限國債平均收益率上浮40 個基點的投標建議后,地方債券發行利率與國債收益率的利差進一步擴大。2018年,公開發行的地方債券平均發行利率為3.87%,比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平均高41個基點,同比擴大6個基點。平均投標倍數(投標量/計劃發行量)為7.12,同比增加4.58 倍,反映出投資者對地方債券的認可度逐步增加。

3.債券種類不斷豐富,政策功能進一步發揮。2018年共發行297只項目收益專項債券,其中,收費公路、土地儲備、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分別發行32 只、119 只、87 只,此外,14個省份還創新發行了醫療衛生、教育、扶貧開發等品種的專項債券。進一步發揮了專項債券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作用。

4.非銀行金融機構承銷踴躍度提升,投資主體多元化程度有所改善。2018年,參與地方債券承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數量增加,共有55 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加入34 個省份的地方債券承銷團,機構、省份數量分別較去年增加10 個、8 個。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地方債券投標的積極性提高,非銀行金融機構承銷地方債券的平均投標倍數為3.4 倍,較去年平均水平(1.08 倍)增加2.32 倍。投資主體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2018年底,商業銀行持有地方債券比例為84.84%,較去年(86.53%)下降1.69個百分點,證券公司、基金、保險公司等其他類型機構的持有比例均有上升。

(三)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攻堅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開前門、堵后門”的管理思路,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1)規范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印發《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明確要求地方政府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載體公開政府債務信息,具體包括: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存續期、重大事項相關信息,違法違規信息,財政經濟狀況和債務管理制度等信息。推動地方政府債務公開透明,自覺接受法律和社會監督。

(2)部署全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印發《關于做好2018 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針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出現的新問題提出工作要求。依法規范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分地區限額,加快限額下達進度,保障重點領域融資需求,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推進信息公開;及時完成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加快置換進度,強化資金管理;加強債務風險監測和防范,健全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發揮財政重整計劃作用;強化地方政府債券管理,實行債券管理與項目嚴格對應,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完善債券本金償還機制,大力發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

(3)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決策部署,落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一攬子有關政策措施,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開好地方政府規范舉債融資的“前門”,持續強化監督問責,配合建立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健全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推動形成監管合力。

2.開好前門,積極支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1)置換存量政府債務。經國務院批準,從2015年起用三年左右的過渡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截至2018年末,全國地方累計發行置換債券12.2萬億元,基本完成既定存量政府債務置換目標。通過存量債務置換,大幅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緩解了存量政府債務集中到期償還風險,地方政府債務平均舉借年限由4年延長至6.4 年;償還大量到期銀行貸款、企事業單位借款、拖欠工程款等,增強了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能力;避免了地方政府資金鏈斷裂,降低了金融系統呆壞賬損失,支持了金融機構化解系統性風險。

(2)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持續開大合法舉債的“前門”,2015—2018年分別新增地方政府債務規模6000億元、11800億元、16300億元、21800億元,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用于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環保、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等領域公益性項目支出,發揮了積極財政政策效果,支持經濟穩增長、社會事業補短板。

(3)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結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構成,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會同國土資源部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會同交通運輸部印發《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試點發行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管理辦法》,印發《關于試點發展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品種的通知》,深化財政金融互動,保障重點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4)完善專項債券管理。印發《關于支持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專項債務限額規模全額管理,科學合理確定專項債務限額水平,有序安排到期專項債券接續發行,建立與償債規模掛鉤的正向激勵機制;加強專項債券項目收支預算管理,做好預算編制,加快預算執行,允許調度庫款推進專項債券項目建設,強化省級人民政府償還責任;規范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科學確定期限結構,優化發行程序,加大對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中央重大決策的支持力度;健全專項債券風險防控機制,加強統計監測,做好日常監督。

3.嚴堵后門,堅決制止地方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融資

(1)完善監管政策。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印發《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堅持問題導向,依法設定“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嚴禁地方政府借道融資平臺公司、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相舉債。聯合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等部門印發文件,進一步對企業債、融資平臺公司境外發債、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在嚴格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完善市場約束機制的前提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2)構建日?;B化監督機制。印發《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實施地方政府債務監督暫行辦法》,授予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原專員辦)就地查處的權力,發揮其屬地監督優勢,建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的機制,加快推進建立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督體系。

(3)加大核查和懲處工作力度。依據審計移交線索和舉報線索,先后組織財政部相關監管局,針對部分地方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開展專項核查,持續保持地方政府債務監督高壓態勢。嚴格執法執紀,對部分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一律按照管理權限轉請相關地區省級政府和中央部門核實情況、嚴格依法處理,相關責任人被給予撤職、行政降級、罰款等處分,及時防止風險擴散。公開通報典型違法違規案例,截至2018年底已分18批公開通報部分地區和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強化警示作用。

4.市場導向,著力提升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現代化水平

(1)債券發行平穩。2018 年,全國各地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1652 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2192 億元,專項債券19460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21705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6817億元,發行置換債券13130億元。

(2)發債場所更加多樣化。穩步推進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2018 年地方政府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約16025億元,占比39%;在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約25600億元,占比61%,比上年增加約15358億元。

(3)債券期限以中期為主。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期限為6.1年。其中:1年期債券規模116億元,占比0.3%;2年期債券規模371億元,占比0.9%;3年期債券規模6346億元,占比15.2%;5年期債券規模17931億元,占比43%;7年期債券規模9448億元,占比22.7%;10年期債券規模6914億元,占比16.6%;15年期債券規模153億元,占比0.4%;20年期債券規模353億元,占比0.8%;30年期債券規模20億元,占比0.1%。

(4)債券利率水平有所下降。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為3.89%,與上年相比,平均發行利率下降了6 個基點。其中:1年期債券利率3.47%,2年期債券利率3.5%,3年期債券利率3.68%;5年期債券利率3.85%,7年期債券利率4.03%,10年期債券利率4.02%;15年期債券利率4.31%;20 年期債券利率4.22%;30 年期債券利率4.22%。

(5)投資者主體多元化。2018年地方政府債券主要認購人為商業銀行、占比80%,政策性銀行、占比11%,證券公司、占比6%。

(6)土地儲備、收費公路、棚改專項債券等發行平穩有序。2018年,共有24個地區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4288億元,25個地區發行收費公路專項債券750億元,29個地區發行棚改專項債3156億元。同時,進一步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指導地方探索發行各領域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債券。

(7)支持重點領域補短板和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2018年全國累計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債券21705 億元。其中:教科文衛、養老、城鎮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8108 億元,鐵路、公路水運、機場建設1548億元,脫貧攻堅1100億元,生態環保、能源綜合利用和節能工程1017 億元,農業農村409 億元。

三、境外本外幣國債發行情況

(一)我國境外發行本外幣國債的基本情況

截至2018年底,我國境外發行本外幣債券96筆,累計發行金額折合454.75億美元,包括2009年至2018年在香港和倫敦發行的1910億元人民幣國債,債券余額177.73億美元。

(二)2018 年我國境外主權債券發行的主要情況

1.成功發行30 億美元主權債券。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背景下,2018 年10 月,繼2017 年重返美元債券市場后,財政部再次在香港成功發行無評級美元主權債券30 億美元,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其中,5年期、10年期、30年期分別為15億美元、10億美元和5億美元。發行最終獲得超過130 億美元的有效認購,各期限品種的認購倍數均超過4倍,超出市場平均水平和市場普遍預期,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堅定信心。

2.首次以增發形式發行人民幣國債。2018 年7 月和10月,財政部在香港各發行50 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10 月發行采用增發方式,對7 月發行的2 年期和5 年期國債分別增發了33億元和17億元。發行價格與二級市場水平保持一致。增發將提高相關人民幣國債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助于更好地反映市場定價水平。

3.歸口統計監測地方政府外債水平。根據各地財政部門報送的統計數據,對2017 年度地方政府外債基本狀況和主要監測指標進行了統計分析和風險監測,提出了進一步改進地方政府外債管理的建議??傮w看,地方政府外債規模保持平穩,債務風險基本可控。

(三)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債務管理

1.我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基本情況

截至2018年底,我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歐洲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歐佩克基金、北歐投資銀行)和外國政府貸款累計承諾額1685.45億美元,累計提款額1344.03億美元,累計歸還貸款本金807.11 億美元,債務余額(已提取未歸還貸款額)536.92億美元。貸款用于支持我國3741個項目,涉及大氣污染防治、節能環保、應對氣候變化、農業發展及農村扶貧、交通、城建、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具體情況見下表:

2.完善多雙邊貸贈款業務制度建設

圍繞新頒布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贈款管理辦法》,出臺《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贈款預算管理辦法》。舉辦全國范圍的政策培訓,指導地方財政及中央項目單位相關人員更好地理解多雙邊貸贈款管理政策的重點內容,也為各方共同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新實踐,創造性地做好新形勢下多雙邊貸贈款管理工作提供了交流平臺。

3.加強債務管理工作

(1)做好外貸項目債務風險防控。嚴格按照《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前期管理規程(試行)》的規定開展對地方政府主權外債債務風險情況跟蹤和審核工作,合理控制地方新上貸款項目債務風險。認真落實2017 年修訂完善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中央項目債務風險防控指導原則》,創新中央單位擔保方式和債券質押形式,豐富質押品品種,首次允許中央企業采取見索即付銀行保函的方式保證其還款,這是財政部首次允許中央企業采用國債質押以外的方式提供外貸項目還款擔保。同時,引入債券質押金額基于債務余額的動態調整機制,依托中債擔保品服務管理系統實現了質押券的市值監測、自動增補、置換等動態管理,有效減少了項目管理和實施成本。

(2)做好對外還款工作。2018 年及時、足額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國際農發基金和歐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聯合融資銀行還款147 筆,合計金額約35.2 億美元,切實維護我國對外信譽。由于財政部按時償還貸款債務,全年累計獲得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利費減免共計約1129萬美元,其中世界銀行貸款利費減免約946萬美元,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利費減免約183萬美元。

(3)加強債務限額管理。按照《預算法》要求及部內相關規定監督2018 年地方政府外貸的實際提取使用規模、債務限額調整情況;審核2019 年地方政府外貸使用計劃,合理設定2019年地方政府外貸債務限額。

(4)大力開展債務清收工作。第一,防范新增欠款。綜合采用債務拖欠情況與新項目審批、利費減免獎勵掛鉤等獎懲措施,使債務風險防范關口前移,增強了地方單位對債務管理的主動性和風險防范意識,有效控制了新增欠款。2018 年,除個別地方財政因技術原因出現臨時短期還款滯后情況以外,地方財政不存在拖欠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債務的情況,這是多年來地方財政首次實現“零拖欠”。第二,積極解決歷史債務。2018年共回收中央項目欠款約1230萬美元及2485萬元人民幣。此外,對外國政府貸款歷史遺留項目拖欠債務問題進行研究,厘清拖欠總規模、拖欠原因、債務人及擔保人還款能力等情況,并結合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規范管理的總體要求,提出謹慎處理、避免道德風險的原則性意見。

4.推進信息管理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并繼續完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債務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相關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包括外方賬單核對及對內債務回收,全國財政系統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債務管理信息收集、自動匯總、分析及信息共享,以及對未來還款資金需求的分析及預測等。該信息系統的應用不但大幅提高了多雙邊貸款債務管理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性,也降低了手工操作風險、固化了內控操作流程。為進一步指導和推動地方財政部門更好地使用該系統,于9月在山東威海舉辦了專題培訓,就該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操作使用等問題進行了講解和交流。

(財政部預算司、國庫司、金融司、國際財金合作司供稿)

國際財經交流與合作

一、開展多邊財經交流與合作

(一)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

1.中國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合作

2018年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稱亞投行)正式投入業務運營的第三年,亞投行在業務運營和機構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國際多邊開發體系新的重要成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財政部作為亞投行窗口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北京市政府,積極發揮中方作為股東國、捐款國、東道國的作用,遵循多邊規則和程序,重視通過理事會、董事會等機制參與決策,加強與各成員及管理層的溝通協調,為推動亞投行業務運營取得重大進展,打造精簡、高效、廉潔的21 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作出了積極貢獻。

(1)通過理事會、董事會等渠道,參與亞投行重大戰略政策和業務規劃的制定進程。理事會層面,中方在出席亞投行第三屆理事會年會期間,要求亞投行堅持國際性、規范性和高標準運營,更加注重與“一帶一路”等全球和區域合作倡議以及借款國發展戰略相對接,努力構建全方位、強有力的新型伙伴關系,通過推動發展經驗共享為國際發展合作事業注入新活力。董事會層面,在中方及董事會其他成員共同努力下,2018年亞投行審議通過了問責框架、公共信息政策、交通戰略、受項目影響人群機制等重要政策。此外,董事會還就制定監督機制、其他生產性行業戰略、可持續城市戰略、結果框架等重要戰略和政策進行了深入討論。中方建設性地開展工作,努力推動各方形成共識,為亞投行重要政策的出臺以及平穩運營發揮了重要作用。

(2)繼續推動亞投行擴大貸款業務領域與規模,夯實業務基礎和提升投資水平。亞投行2018 年新批準12 個項目,貸款承諾額達33億美元,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至年底,已累計批準35 個項目,貸款承諾額達75 億美元,項目領域涉及能源、交通、水資源管理、可持續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等,為促進亞洲地區和其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3)支持亞投行吸收新成員,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亞投行共吸收9名新成員,成員總數達93個,其運營成果和發展前景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肯定,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均已確認并維持AAA 最高評級。在中方提案和其他共提國支持下,聯合國大會第73 屆會議于美國紐約時間12 月20 日一致通過第177號議程,正式給予亞投行聯合國大會永久觀察員身份。此外,2018年11月,亞投行發債順利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審核,為其發行首筆債券、實現市場化融資提供了有利條件。

(4)發揮捐款國作用,及時足額履行出資和捐資義務。中方按期繳納了第四期11.91 億美元股本金,并向項目準備特別基金捐贈最后一筆承諾款2000萬美元。截至年底,已分四筆向亞投行實繳股本金47.64 億美元、分三筆向項目準備特別基金捐贈5000 萬美元。中方還積極推動其他成員向項目準備特別基金提供支持。其中,韓國繼捐款800 萬美元之后,于2018年9月與亞投行簽署1000萬美元追加捐款協議;香港特別行政區于2018年10月與亞投行簽署1000萬美元捐款協議。

(5)發揮東道國作用,推進《總部協定》落地。中方積極推動《總部協定》落地實施,為亞投行順利運營提供有力保障和一流服務。同時務實推進亞投行總部永久大樓建設,預計2019 年交付使用。

2.中國與新開發銀行的合作

新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在財金領域合作的重要務實成果。自2015 年7 月正式成立以來,在金磚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開發銀行在機構建設、政策制定和業務運營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實現良好開局,得到金磚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財政部作為新開發銀行窗口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充分發揮中方作為創始成員國、重要股東國的作用,認真履行東道國義務,支持新開發銀行踐行促進成員國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宗旨。

(1)推動新開發銀行業務運營取得務實進展,為金磚國家領導人約翰內斯堡會晤營造良好氛圍。中方積極推動新開發銀行在總部大樓、批準新項目、信用評級等方面取得務實進展,為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營造良好氛圍。2018年7月約翰內斯堡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等金磚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了新開發銀行業務運營取得的成績。

(2)發揮創始成員國和重要股東國作用,引導新開發銀行向專業、高效、透明、綠色的方向發展。新開發銀行2018年共計批準17 個貸款項目,貸款承諾總額約46.94 億美元。2015年7月成立以來,已累計批準35個貸款項目,貸款承諾總額約92.67 億美元,主要涉及金磚各國的可再生能源、可持續基礎設施、供水系統改造、環境保護、農業灌溉等領域。在中方積極推動下,理事會于12月通過了新成員選擇標準;8 月先后首獲惠譽、標普AA+國際評級;12 月獲聯合國大會永久觀察員身份;12 月28 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批準新開發銀行未來2 年發行總額100 億元人民幣債券。

(3)利用新開發銀行貸款,支持國內經濟社會發展。2018年,中方新增5個利用新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分別是重慶市特色城鎮綜合規劃建設項目、河南省洛陽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項目、廣東省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江西省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項目、內蒙古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項目,合計利用新開發銀行貸款約18.98 億美元,重點支持我國的綠色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4)履行東道國應盡義務,為新開發銀行穩健運營創造有利環境。中方積極推動《總部協定》和《東道城市備忘錄》的落地實施,為新開發銀行穩健運營提供有力保障和一流服務。按照既定時間表,新開發銀行永久總部大樓于2018年10 月啟動地面施工。

3.中國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的合作

(1)推動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以下稱中亞學院)《總部協定》簽署。中亞學院2017 年9 月正式開業。為確保其早日取得在華國際組織法律地位,財政部多次征求外交部、國稅總局、新疆自治區等相關部門和地方意見,與中亞學院磋商《總部協定》。11 月17 日,國務院批復同意《總部協定》。11 月26 日,劉昆部長代表中國政府與中亞學院簽訂《總部協定》,12月初,中亞學院完成在外交部注冊程序。

(2)引導、支持中亞學院機制建設和業務工作。財政部對中亞學院未來五年發展戰略、2019年預算、2019—2020年業務規劃、機構能力建設、財務可持續性等核心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針對性指導意見,推動中亞學院第八次理事會順利批準有關政策文件,為中亞學院進一步發展提供制度基礎。在財政部的推動下,各成員國同意組建財務可持續性工作小組,對未來中亞學院籌資多元化方案進行討論。同時,中亞學院業務工作有序開展,圍繞中亞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多元化、交通和貿易便利化等主題開展了11 個培訓和4 項研究項目,中亞各國約250 人參與培訓,得到成員國的一致好評。

4.中國與世界銀行集團的合作

(1)統籌利用世界銀行集團(以下簡稱世行)資源,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在資金合作方面,促進世行貸款提質增效,支持高質量發展和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與改革。優化世行貸款使用方向,突出貸款項目的創新性、示范性和附加值。全年完成8 個項目談判,貸款金額16.18 億美元。啟動中國與世行國別伙伴框架磋商工作,就貸款規模、重點合作領域等關鍵問題與世行加強溝通交流,引導文件編制方向。利用世行平臺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支持我國PPP 制度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并推動有關項目落地實施。繼續加強與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合作,引入國際創新理念和良好實踐,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2018 年IFC 承諾在華投資20 個項目,涉及金額10 億美元。在知識合作方面,借助世行智力資源,助力破解發展難題。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指標及國際良好實踐,推動國內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全球排名工作。會同北京市、上海市政府及相關中央部門共同搭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與北京市、上海市政府和世行共同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國際研討會,組織有關部門赴新加坡學習先進經驗,推動京滬兩地及相關部門將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建議轉化為實際政策。組織相關單位首次與世行就全部10 項評估指標開展政策磋商,實現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大幅躍升至第46 位。在國際發展合作方面,一是推動世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持互聯互通項目的實施,派員參與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籌建秘書處,落實中方與世行等6 家多邊開發機構簽署的《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世行聯合召開“一帶一路”高級別研討會,并推動“一帶一路”經濟學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二是協調世行與中宣部、財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成功聯合主辦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中國扶貧成就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各方圍繞“國際減貧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深入交流并達成重要共識。三是與世行、國開行和湖南省政府成功聯合主辦第四屆對非投資論壇,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共識。各方圍繞“深化對非投資合作,創新推動中非可持續發展和共享繁榮”主題進行討論,并在論壇期間成功簽署16項合作協議,意向金額13.71億美元,有力推進了中非在工業、農業、能源、醫療衛生、園區建設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2)發揮股東國作用,深度參與世行內部治理和業務政策制定。一是加強與世行高層的政策對話,為雙方開展合作提供指導。世行行長金墉年內2 次來華訪問,參加“1+6”圓桌對話會并拜會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等議題上達成重要共識。金墉還赴貴州考察世行中國項目,對中國減貧成就、電商扶貧予以高度肯定和贊賞。財政部領導利用世行春會和年會契機,深入闡述中方對世行政策走向的立場,有效發揮中方在世行治理和業務政策改革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擴大中方在世行的影響力。二是積極闡述中方立場和主張并展示建設性姿態,成功推動各方就世行增資和股權改革方案達成共識,同時推動世行所屬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增資決議生效。通過此輪增資和股權改革,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整體股權和投票權得到提高,代表性和發言權進一步增強。中國在IBRD 的股權升至6.01%,投票權升至5.71%,保持第三大股東地位,是此輪改革中股權和投票權漲幅最大的國家。三是推動與世行人事合作取得新進展。繼續利用高層對話等機會,敦促世行重視提高中國籍職員在世行的代表性。推動世行人事副行長率團訪華,專門面向中國籍人才開展招聘和宣傳活動,并赴有關高校宣講,取得良好效果。

(3)發揮捐款國作用,積極參與國際發展規則制定。一是履行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責任,積極參與國際開發協會第18 次(IDA18)增資政策審議以及IDA19 首次增資磋商,與各方共同推動IDA18 加強資金有效分配和利用,穩步落實各項政策承諾,特別是推動世行承諾于IDA18 剩余周期及IDA19 期間在“就業與經濟轉型”特別議題方面實現更多務實成果。二是促進“婦女創業融資倡議”平穩運營。中方作為倡議創始捐款方,支持倡議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參與審議倡議首批項目并啟動第二批項目征集工作。成功推選中國知名婦女企業家擔任倡議領導小組成員。三是積極參與全球基礎設施基金(GIF)規則制定和業務運營。推動 GIF管理辦公室制定技術合作伙伴認證程序,為亞投行成為GIF技術合作伙伴奠定基礎。成功推薦四川德陽水環境治理PPP項目成為GIF 首個中國基礎設施項目。同時,代表發展中國家積極發聲,引導機構中期審議等重大議題討論。

5.中國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

(1)加強高層交流和政策引導。一是推動與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高層的政策對話。3 月、8 月,劉昆部長2 次會見來華訪問的亞行行長中尾武彥。10 月15 日,鄒加怡副部長訪問菲律賓亞行總部,并會見了中尾武彥行長。此外,亞行副行長古普塔、范薇斯、張文才、格羅夫,東亞局局長梁小萍、庫務局局長彼得海姆、戰略規劃局局長木村友之、中西亞局局長利帕克、東亞局局長尹布善、聯合融資局局長普魯查特等管理層也先后訪華。密集的高層互訪,增進了中國與亞行在重大戰略和政策問題上的理解和共識,對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參加第51屆亞行年會并發揮重要作用。亞行理事會第51屆年會于2018年5月3日—6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余蔚平副部長出席了亞行年會正式會議、理事圓桌會、理事全會等會議以及年會開幕式、杜特爾特總統集體會見等活動,還會見了中尾武彥行長,就亞行發展戰略、技術進步與解決就業矛盾等問題闡述了中方意見,進一步深化了中國與亞行的合作關系,宣傳了中國發展經驗和發展理念。年會期間,中國代表團還出席了“一帶一路”研討會,宣介了“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三是加強對亞行重要戰略政策的引導。跟蹤研究亞行政策制定和業務開展,支持指導中國駐亞行執董辦全方位深度參與有關討論。特別在《2030 戰略》的磋商過程中,財政部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引導。四是加強與亞行的人事合作。成功推選國際財金合作司原司長陳詩新接替張文才擔任亞行主管南亞和中西亞地區業務的副行長,任期三年。這是自2003年以來,繼金立群、趙曉宇、張文才之后連續第4 次由中方人選擔任這一職位。在競聘過程中,劉昆部長、鄒加怡副部長多次利用不同場合做中尾武彥行長本人工作,劉昆部長還分別致函亞行主要成員國理事推薦中方候選人。在部、司領導的親自指揮下,國合司與董辦緊密配合,為陳詩新成功當選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中方再次成功競聘亞行副行長這一職位,充分體現了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體現了各方對中方參與國際治理能力的認可。此外,在財政部和執董辦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亞行中國籍職員人數和代表性穩中有升,亞行7 級以上中國籍職員2018年達到19人,其中,10級職員3人,9級職員5 人。在推薦專業人才加入亞行的同時,還積極推動建立亞行與中國知名大學間的人事合作機制。亞行先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建立起人事合作機制,并與清華大學簽署推薦實習生的聯合備忘錄。2018 年1 月,首批4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學生到亞行實習。

(2)推動資金合作服務重大戰略實施。全年共完成9 個亞行貸款項目談判,貸款承諾額19億美元,涉及環境、交通、養老、社會發展、區域合作等領域,重點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重要戰略的實施,支持生態保護、節能增效、民生、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財政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亞行共同確定了重點支持中國全面改革及重大戰略實施的貸款合作方向。2018 年完成談判的貸款項目更加注重提升知識附加值,貸款項目的質量和實施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創新性和示范性進一步增強。主要包括創新生態環保、創新區域合作發展、創新城市發展與轉型升級、創新社會發展、創新結果導向型貸款工具,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發展等。11 月下旬,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亞行完成2019—2021年貸款規劃磋商。新補充13個備選項目,新增21.5億美元貸款,繼續保持年度貸款規模的相對穩定。項目選擇上突出支持鄉村振興和生態環保,重點支持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新型城鎮化發展、城市轉型與社會發展等項目。

(3)加強亞行貸款項目管理。4月,財政部與亞行在云南聯合召開了亞行國別項目大檢查研討會,針對2017 年亞行國別大檢查研討會上識別出來的執行緩慢項目進行了跟蹤檢查,重點就加快提款報賬進度、有效使用貸款結余資金等問題加強指導,督促地方財政廳(局)和項目辦按計劃實施項目,推動了92 個亞行貸款在建項目的執行。亞行國別項目大檢查研討會期間,財政部還與亞行共同舉辦了貸款項目培訓班,針對貸款項目管理規程、新項目申報及前期準備工作、資金財務管理、采購計劃及咨詢服務、監管框架及績效評估等項目實施中的重要業務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并邀請相關地方財政廳(局)及項目單位分享了項目申報與實施管理經驗。

(4)提升知識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亞行做好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課題研究,助力中國發展經驗走出去。2018年中國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財政部研究提出了《深化中國與亞行合作 助力中國改革開放——有關經驗和啟示》的寫作提綱,指導亞行開展中國與亞行合作成果研究。11 月5日,亞行《中國與亞行合作30 年支持改革開放》研究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同時,支持中國-亞行知識共享中心(RKSI)促進南南知識共享。RKSI 是中國和亞行共同倡議發起的一項創新實踐,旨在通過對不同區域合作機制、不同智力資源、不同資金渠道下的知識共享活動進行梳理和整合,全面和系統反映雙方在本地區共同開展的南南知識合作活動,以推動本地區的政策對話、知識交流和業務培訓,為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機構能力建設服務,以進一步提升南南知識合作水平。3 月,湖南平江、云南永勝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各選派1 名村級干部參與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與RKSI 聯合舉辦的第六屆10+3 村官交流項目活動,為開拓兩縣基層干部國際視野,宣傳中國扶貧理念發揮了積極作用。

(5)加強對亞行中國減貧與區域合作基金的管理。2005年3月,中國政府向亞行捐資2000萬美元設立中國減貧與區域合作基金(以下稱中國基金)。中國基金在支持亞太地區減貧與發展、區域合作和知識分享,特別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底,中國基金已續設三期,總金額達9000萬美元,共支持了101個亞行項目申請,承諾額約4900萬美元。根據亞行獨立評審,中國基金完工項目評級為成功及以上的比例為92%,高于亞行區域技術援助平均88%的成功率水平。

(6)加強區域合作,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一是亞行發起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機制(GMS)及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CAREC)涵蓋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沿線國家,是實現中國與周邊互聯互通,營造穩定繁榮的區域發展環境,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財政部積極會同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部等國內有關部門及廣西、云南、內蒙古、新疆等沿邊省區,借助GMS 和CAREC 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互利合作取得新成效。二是成功出席區域合作機制領導人及部長級會議。3 月31 日—4 月1 日,程麗華副部長陪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在越南河內舉行的GMS 第6 次領導人會議。會議發表了《領導人宣言》,通過了《河內行動計劃》和《區域投資框架》等成果文件。根據《河內行動計劃》,GMS 將加強與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其他區域發展戰略的銜接。11月15日,余蔚平副部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舉行的CAREC 第17 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CAREC綜合貿易議程2030,探討了CAREC2030戰略的實施進展以及如何通過出口多元化促進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的穩定,并發表了部長聯合聲明。三是利用亞行資源支持沿邊省區開展區域合作項目。2018年落實了規劃內的1.8億美元資金支持廣西區域合作促進項目,并在2019—2021 年亞行貸款規劃中安排12億美元支持內蒙古、新疆、廣西、黑龍江等地開展區域合作。

6.中國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合作

(1)圓滿完成參與農發基金第十一輪(IFAD11)增資有關工作并成功實現預期目標。2 月12 日,中方宣布將向IFAD11提供核心捐資8100萬美元等值人民幣,較上期增長35%;同時,提供附加捐資1000 萬美元等值人民幣設立中國-農發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同時,成功推動農發基金在加強與中等收入國家合作、開展南南合作等方面取得進展。

(2)參與農發基金機構治理,引導其政策走向。一是洪博總裁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訪華,在京出席中宣部、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世行聯合主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減貧國際論壇”,并赴湖南出席農業農村部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主辦的“全球農業南南合作論壇”。期間胡春華副總理集體會見了包括洪博在內的聯合國糧農三機構負責人。此訪進一步加深了其對中國改革開放、農村減貧、農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的認識,引導其重視與中國加強合作,特別是繼續開展貸款合作和南南合作的重要意義。二是參加第41 屆理事會和三次執董會,發揮中方政策影響力。引導農發基金堅持做大做強、提供更多發展資源;堅持全球定位、加強同所有成員國的合作;堅持多邊主義,促進南南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堅持改革創新,提高投資發展成效。在過渡框架等重要議題討論中積極主動發表中方意見,維護了中國繼續從農發基金借款的核心利益。三是設立中國-農發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推動農發基金加大對南南合作的支持。2 月12 日財政部代表團宣布捐資1000 萬美元等值人民幣設立中國-農發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專門支持南南經驗和技術交流、知識分享、政策對話、能力建設和投資促進等。隨后,雙方共同簽署基金協定、制定了實施指南,并完成首批項目申報及初評工作。

(3)利用農發基金資源助力農村減貧與發展。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農發基金貸款2017—2018 年項目規劃,完成兩個新項目的談判及簽約工作,分別是農業農村部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項目(貸款7950萬美元、贈款50萬美元)、陜西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貸款7200 萬美元)。此外,對農發基金對華國別戰略規劃(2016—2020年)進行中期評估,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幾年雙方的合作重點與方式。

7.中國與全球環境基金、綠色氣候基金和氣候投資基金的合作

(1)開展政策磋商與對話。財政部圓滿完成全球環境基金(GEF)、綠色氣候基金(GCF)、氣候投資基金(CIF)等氣候和環境資金機構的相關會議參會工作,積極建設性引導上述機構戰略和政策制定,有效推動中國與其合作。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與GEF 首席執行官兼主席石井菜穗子會見時,主要就GEF 未來發展、中國與GEF 在第七增資期期間的合作等重要問題交換意見,為雙方未來合作提出指導意見。

(2)推進與GEF的項目合作。2018 年,財政部會同國內外相關單位,推動與GEF 的項目合作。還成功推動GEF 理事會批準“中國水鳥遷徙路線保護網絡項目”,獲得GEF 贈款資金承諾1000萬美元。截至年底,GEF累計批準了157個中國國別項目,共提供約12 億美元贈款。GEF 優惠資金和先進理念為中國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了寶貴支持。中國GEF 項目的“創新性、示范性”效益為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GEF 活動提供了典范,踐行了GEF 全球環境效益最大化目標。

(3)參與GCF 政策機制改革,推動GCF 首次正式增資進程。2018 年,GCF 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所剩資金不足,在決策機制、項目審議、機構治理等問題上還存在明顯分歧。但在GCF 執行主任遴選安排、項目審核、執行機構認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尤其是,各方就增資達成了共識,組成了包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代表的增資小組,并做出了初步時間安排,啟動了正式增資進程。在項目層面,中國首次向GCF 申請的山東綠色發展基金項目因美國反對而未獲通過。

8.中國與歐洲投資銀行、北歐投資銀行、歐佩克國際發展基金和拉美開發銀行的合作

(1)推動雙邊會見,促進合作交流。1月,財政部領導會見了歐洲投資銀行(簡稱歐投行)副行長泰勒和歐盟駐華大使史偉。4月12日,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與來訪的北歐投資銀行(簡稱北投行)行長諾爾曼一行舉辦了北投行貸款合作年度會談。7 月2 日,財政部領導會見了來訪的拉美開發銀行(簡稱拉開行)行長卡蘭薩。10 月13 日,財政部領導會見了歐佩克基金總裁何畢士。10 月17 日,財政部領導會見了來訪的泛美開發銀行行長莫雷諾。

(2)利用各機構貸款資金,服務中國整體發展戰略。一是做好新項目規劃工作。完成歐投行貸款2018—2019 年備選項目規劃(共7個項目,金額11億歐元)。完成歐佩克基金貸款2018—2019年備選項目規劃工作(共4個項目,金額1.05億美元)。著手啟動2019—2020年北投行貸款備選項目征集工作。二是做好規劃內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協調黑龍江煤城轉型發展項目審批事宜,推動歐投行貸款規劃內長江經濟帶珍稀樹種發展項目的評估工作,組織歐佩克基金對內蒙醫養中心建設項目、廣西賀州醫養綜合服務體系示范項目進行實地評估,簽署歐佩克基金貸款陜西職業教育、內蒙醫養中心建設項目貸款協議(金額7660 萬美元),推動歐投行、歐佩克基金貸款項目轉貸協議簽署工作。三是深入了解項目執行情況,針對問題項目采取有效措施。與歐投行項目官員協商安排首都機場擴建項目提前還款,與北投行高級項目官員就內蒙古醫療設備采購項目、青海藏羊毯項目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指導歐佩克基金進度緩慢的項目,推進歐投行貸款林業在建項目實施。四是及時舉辦貸款項目管理政策研討培訓活動,提高項目執行能力。會同歐投行、北投行共同舉辦了貸款管理培訓班,會同歐投行舉辦了歐投行貸款林業項目提款政策講解專題工作會。

(二)外國政府貸款工作

1.外國政府貸款工作總體情況

中國自1979 年開始外國政府貸款工作,截至2018 底,共與日本、德國、法國等24 個國家的政府部門或貸款機構建立了雙邊貸款關系,共簽署了2669個項目的貸款協議,貸款金額累計約625億美元,涉及眾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領域。近年來,貸款項目的實施內容更加注重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引進,貸款項目的知識合作水平及創新性和示范效應不斷提高。

外國政府貸款業務合作國家為德國、法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除以色列外,其他國別均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代表本國政府與財政部開展合作,包括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法國開發署、沙特發展基金會和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

40年來,在“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方針指引下,外國政府貸款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促進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和項目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同時,也帶動了合作伙伴國對中國的高新技術和產品、設備出口,推動了雙邊經貿關系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2.2018年外國政府貸款工作情況

(1)加強統籌規劃和磋商談判,爭取外國政府貸款優惠資金,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一是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底至2018年初聯合下發有關法國開發署、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以色列政府、沙特發展基金、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貸款備選項目規劃的通知,共有20個地方的38個項目申請列入2018—2019年外國政府貸款備選項目規劃,申請貸款金額共計13.03億美元。貸款項目覆蓋基礎設施、氣候變化、節能環保、醫療教育、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與國家發展改革委于12月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9—2020年外國政府貸款備選項目規劃有關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貸款、法國開發署貸款、以色列政府貸款項目的征集工作。二是經磋商談判,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法國開發署、以色列貸款機構及沙特發展基金會等共批準了22個項目的貸款申請,貸款總額7.02億美元;另與以色列財政部簽署中以第四號財政合作議定書,貸款合作金額5億美元。

(2)構筑穩定的雙邊財金交流渠道,推動互利共贏合作。一是促進高層會談互訪,推動雙邊財金交流合作。鄒加怡副部長在參加世界銀行年會期間會見法國開發署署長何睿歐(Remy RIOUX),雙方就進一步開展雙邊財金交流、加強雙邊貸款合作、促進氣候變化和節能環保等領域投資、開展三方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會談。許宏才部長助理率團出訪以色列,與以色列財政部舉行中以財政合作會談并共同簽署了中以第四號財政合作議定書。二是及時召開雙邊貸款合作年會,促進和擴大貸款合作。分別與法國開發署、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召開貸款合作年會,就繼續穩定和擴大貸款合作、優化貸款條件、創新合作模式等問題進行磋商會談。此外,還分別與以色列駐華使館、沙特發展基金會等進行貸款工作會談,促進貸款項目實施。

(3)提升貸款合作知識水平,不斷豐富貸款合作內涵。分別與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法國開發署聯合舉辦中德環境與氣候變化對話論壇、中德雙邊貸款合作項目招標采購研討會、中法海綿城市與城市韌性主題研討會,促進重點行業、領域發展實踐經驗與理念的交流分享,不斷豐富貸款合作內涵,提高知識合作水平。

(4)開展培訓工作,加強外國政府貸款工作管理人員能力建設。分別在寧夏石嘴山市舉辦外國政府及國際農發基金等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管理培訓班、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貸款項目管理培訓班、在法國馬賽和巴黎舉辦法國開發署貸款項目管理培訓班,加大對外國政府貸款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地方特別是省級財政部門外國政府貸款管理人員的能力建設,提升地方貸款項目管理的執行能力。

(三)氣候和環境資金問題磋商和合作

2018年,經過波恩和曼谷談判會議的磋商,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卡托維茲如期舉行。各方經過艱苦談判,就《巴黎協定》各項實施細則達成共識。這對維護氣候治理多邊機制和國際合作,落實《巴黎協定》奠定了制度和規則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資金問題是實施細則談判的最關鍵問題之一。實施細則明確了發達國家資金上報信息的標準和義務,鼓勵發展中國家自愿使用《巴黎協定》標準進行上報有關信息;明確了所有發展中國家使用氣候變化資金的權利等。但在長期資金安排、發達國家落實長期資金承諾方面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外,財政部積極參加GCF、GEF 等機構治理和二十國集團(G20)氣候資金研究小組等機制及中法、中英等雙邊財金對話渠道下的氣候、環境資金議題談判任務。通過多雙邊機制和對話,闡述了中國關于氣候和環境資金問題的立場和主張,維護了發展權益,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國際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四)與經合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

1.財政部與經合組織的合作

2018 年11 月,劉昆部長會見了來訪的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雙方就加強未來合作和宏觀經濟有關問題交換了意見。

2.財政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

2018年5月,劉昆部長會見了來訪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就加強財稅領域合作、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四條款規定,1 月和5 月,財政部與IMF 就財政政策、稅制改革、地方政府債務等議題開展了第四條款中期磋商和年度磋商。

(五)籌建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

倡議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是2017 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落實財政部和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簽署的《關于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的機制化安排。

自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財政部會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積極籌建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經過數輪磋商,各方就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的宗旨和職能達成一致。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將作為基礎設施開發融資多邊合作的協調機制,通過促進信息分享、支持項目前期準備和能力建設,推動多邊開發機構及相關發展伙伴支持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二、以多邊財金合作機制為主渠道,不斷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

(一)貫徹落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精神,推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工作

一是繼續落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關成果,持續擴大其影響力。重點利用各多雙邊財經合作機制,推介“一帶一路”倡議及《“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下稱《指導原則》),推動新加坡正式宣布核準《指導原則》,發揮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動員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融資合作。推動非盟在《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寫入“非方歡迎《指導原則》”,展現非洲國家對《指導原則》的集體支持態度。二是加大“一帶一路”融資問題調研力度,為完善相關政策框架奠定基礎。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評價等問題,深入研究IMF 和世行有關低收入國家債務可持續框架,赴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調研,會同財政部金融司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起草《債務可持續分析框架》文件,作為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一項重要成果。三是參與商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積極參與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商簽合作諒解備忘錄、編制雙邊合作規劃等工作。

(二)深度參與G20 相關活動,維護多邊主義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指示,做好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布宜諾斯艾利斯領導人峰會財金議題政策籌備工作,全面參與峰會財金成果文件磋商,從全球經濟、未來的工作、基礎設施、國際金融架構、國際稅收、金融市場和監管等財金議題角度充分闡釋中方立場,平衡反映中方觀點,有效維護國家利益,確保中國領導人出席峰會取得圓滿成功。圓滿完成全年5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4次財金副手會及10余次工作組會的籌備與參會任務,就全球經濟形勢、未來的工作、基礎設施、國際金融架構和國際稅收合作等議題深入闡述中方政策主張,引導G20討論方向,推動G20財金渠道在基礎設施投融資、應對技術變革機遇和挑戰等領域取得務實成果。

(三)參與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提高新興大國政策協調的有效性

圓滿完成2次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和3次副手會議任務,推動落實廈門會晤共識,就宏觀經濟形勢、G20框架下政策協調、金磚國家務實財金合作等議題進行了討論,重申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地位,承諾致力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機構建設和業務發展取得新進展并成立了PPP 和基礎設施工作組推進相關領域合作。

(四)用好第三次“1+6”圓桌對話會渠道,繼續加強與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協調溝通

成功舉辦李克強總理與世界銀行、IMF、WTO、OECD、國際勞工組織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六大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第三次圓桌對話會(“1+6”),圍繞“促進中國與世界經濟在開放合作中尋求共贏”這一主題,各方就“當前世界經濟走勢”“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中國經濟和改革開放”三大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充分展示中國與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姿態,有效釋放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積極信號,深入闡述中國對外開放理念和舉措,正面宣介了“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的發展機遇,擴大和延伸了首屆進口博覽會的積極效應。

(五)持續深化10+3 財金務實合作,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

落實國家領導人關于深化區域合作的指示精神,圓滿完成2次劉昆部長陪同領導人出訪、1次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2 次財政和央行副手會、4 次工作組會和3 次區域信用擔保與投資基金(CGIF)董事會參會任務,推動財金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加大對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的支持力度,并聯合主辦“中國改革開放40 周年”高層論壇,支持其完成區域監測及2018年中國經濟磋商。參與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定期評估,推動探討本幣出資等中長期問題,切實提高其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好CGIF增資工作,經國務院批準后已對外提交出資承諾函,由中國進出口銀行代表中方出資1.428 億美元。相關成果已列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東亞系列峰會相關成果清單。

(六)參與APEC 財長會進程,增強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

圓滿完成全年APEC 財長會系列活動,認真參加聯合聲明磋商,積極與各方溝通協商,聯合有關各方共同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APEC 領導人會議做好財金領域政策成果準備。

(七)充分發揮亞歐財長會議機制作用,深化亞歐區域合作

參與第12 屆亞歐財長會議,主動引導會議討論和成果磋商,積極宣介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措施,深入參與并引導數字經濟國際稅收規則制定,努力促成共識;成功拉住歐主要國家,在成果文件中寫入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等措辭,發出堅定支持全球化和多邊主義、共同抵制保護主義的一致聲音,為第12 屆亞歐首腦會議作好財金政策準備。

(八)做好部領導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相關工作

參與國內協調會,并就論壇機制建設、年會主題議題設計和活動安排等積極出謀劃策。做好部領導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 年年會相關活動的發言文稿、備用口徑及后勤安排等工作,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三、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深化與主要經濟體的務實合作

(一)參與多輪中美經貿問題磋商,對美方背信棄義的行為予以堅決反制

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結合不斷變化的對美工作形勢,主動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配合有關部門,會同部內相關司局,研究中美經貿談判所涉議題,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研究提出應對方案并與美方開展磋商。參與《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白皮書撰寫工作,澄清中方立場,并對美方的無理指責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進行批駁。對于美方背棄共識、動輒采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行為,配合有關部門和部內司局予以堅決反制,維護中國合法權益。同時,擴大與美國政商學各界溝通交往,主動做好增信釋疑工作,夯實中美經濟關系發展的民意基礎。

(二)充分發揮中法、中英、中德、中歐等對話機制在深化中歐財金務實合作中的牽引作用,鞏固歐洲對中國支持力量

1.主動運籌中法經濟關系,精心籌辦第六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年初系統總結過去五年中法對話機制運行實踐,并積極謀劃新時期的中法經濟財金合作。落實中法對話中方牽頭人胡春華副總理指示,研究中法對話的戰略定位和創新合作,做好胡春華副總理7 月訪法相關工作。胡春華副總理與法國財長勒梅爾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法對話,雙方在貿易投資、農業、先進制造業、大項目、金融等領域合作方面達成68 項互利共贏的成果,將經濟財金合作拓展為全面經濟合作,有力落實了兩國領導人相關共識,為中國運籌新時期大國關系、拉住穩住歐洲作出了積極貢獻。

2.積極做好新一屆政府中英經濟財金合作工作

為保障新一屆政府中英經濟財金合作開好頭、起好步,全面梳理過去五年中英對話成效,結合新形勢提出第十次中英對話總體考慮。以接待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訪華為契機,推動雙方就金融、貿易、投資、農業、“一帶一路”等領域達成諸多共識,為深化中英戰略性溝通和合作發揮重要作用。根據胡春華副總理指示,在深入研判與廣泛調研基礎上,做好對話戰略定位謀劃、合作重點梳理和務實成果設計,為對話籌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積極籌備第二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

根據劉鶴副總理提出的“挖掘潛力、穩步推進、突出重點、互利共贏”指導方針,做好對話戰略謀劃與總體設計工作。通過召開專家和企業座談會、部際協調會等形式,開展對話前瞻性研究,重點就中德經濟形勢、兩國經濟財金合作和對話成果設計等進行調研,為2019年1月舉辦的對話做好政策準備。

4.成功舉辦第十二次中歐財金對話

鄒加怡副部長與歐盟委員會經濟與金融事務總司長布提,金融穩定、金融服務與資本市場聯盟總司長葛遜在京共同主持第十二次中歐財金對話,雙方就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中歐在多邊框架下合作,“一帶一路”合作,金融發展穩定和監管合作,銀行、保險和審計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達成諸多共識,向歐方積極宣介十九大報告精神及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舉措,有效回應了歐方關切,對外發出中歐愿攜手維護國際治理體系、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深化多雙邊務實合作的積極信號。

5.正式建立中意財長對話機制

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建立中意財長對話機制,標志著財政部牽頭的雙邊經濟財金對話機制覆蓋所有G7 國家。

(三)成功舉辦首輪中加經濟財金戰略對話,推動中加經濟關系發展取得新進展

2018 年11 月12 日,王勇國務委員和加拿大莫諾財長、卡爾貿易部長共同主持首輪對話,雙方在宏觀經濟形勢和全球經濟治理、貿易與投資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達成43項務實成果,增進了相互了解,擴大了互利合作,進一步豐富了中加戰略伙伴關系的經濟內涵。

(四)成功舉辦第七次中日財長對話,為中日關系發展注入積極能量

劉昆部長與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共同主持第七次中日財長對話,雙方就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財政金融合作、多邊框架下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多項政策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加快落實領導人共識,推動雙邊財金合作提質升級和兩國關系發展。作為對話亮點,雙方工作團隊共同完成了以中日養老金體系為主題的首次聯合研究報告,并在對話上向兩國財長報告了研究成果。

(五)推動與俄羅斯、印度、沙特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的雙邊財金合作

配合中俄高層交往,做好兩國領導人關于創新貿易結算機制、債券合作等重要共識的落實工作。持續做印方工作,成功促成印方最終批準中國銀行設立孟買分行。完成在中國-沙特高級別聯合委員會機制下增設財金分委會有關工作,積極籌備首次財金分委會會議。

(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國際經濟關系司供稿)

會計改革與會計管理

2018年,全國會計管理工作在推進會計法制建設、推動政府會計改革、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強化內部控制規范建設、開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探索會計人員管理新模式、落實“放管服”改革、深化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扎實推進會計法制建設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總體要求,通過立課題、廣調研、深鉆研、細研磨,點面結合開展研究,推進《會計法》修訂相關工作,初步形成《會計法修訂草案建議稿》(征求意見稿)。推進《注冊會計師法》修訂工作,成立了注冊會計師法修訂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修法聯系點等工作機制,組織開展《注冊會計師法》修訂專題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強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貫徹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二、服務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

制定發布了《政府會計準則第7號——會計調整》《政府會計準則第8號——負債》《政府會計準則第9號——財務報表編制和列報》等具體準則,以及7 個補充規定、11 個銜接辦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戰略部署奠定了扎實的制度基礎。印發《財政部關于貫徹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通知》《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新舊銜接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算的通知》,明確了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內容、時間、范圍和要求等,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做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準備工作。組織開展特殊行業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問題研究、保障性住房相關會計問題研究、《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修訂相關問題研究等3 項政府會計部級研究課題,做好世界銀行技援項目“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研究”工作。在前期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指引體系建設方案,啟動基本指引制定工作。

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并有效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制定收入、政府補助、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以及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會計、金融工具列報等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印發《2018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2018年度金融企業財務報表格式》,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知識產權相關會計信息披露規定》,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X號——保險合同(修訂)》(征求意見稿),啟動保險合同準則修訂工作。繼續開展上市公司年報分析工作,全面監測2017年我國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相關會計處理的研究工作,聯合主辦碳排放會計核算基礎制度建設研討會,并成功申請世界銀行技援項目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準則研究課題。配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修訂,以及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

四、推進內部控制規范建設和實施,為防范化解風險提供技術支持

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跟蹤指導工作,持續開展2016年、2017年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分析工作,對全國兩年報送的共100萬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分別進行匯總分析,形成相關分析報告。在深入總結2016年度、2017 年度內部控制報告格式和編報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研究制定2018 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格式,并利用財政部統一報表系統,采取網絡版與單機版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各地區、各部門開展2018年度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加強對我國上市公司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持續跟蹤和指導,繼續聯合證監會等單位對2017 年我國上市公司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布《我國上市公司2017 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

五、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研究制定管理會計應用指引,按照《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關于2018 年底前基本建成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印發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零基預算》等1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指引體系。推進管理會計案例庫建設,形成了案例庫首批63 個入庫案例、40 個第二批入庫案例,初步形成指引配套性強且具備較強典型性、示范性和規范性的管理會計案例庫。

六、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

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了《關于做好2016 年度國資委財務監管報表XBRL 擴展分類標準實施工作通知》,促進企業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和會計信息標準化水平。同時,通過世界銀行技援項目“基于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的應用案例研究”,深入了解我國XBRL,尤其是通用分類標準的實施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提供建議。組建XBRL 內部應用工作組,研究制定企業內部應用XBRL 的技術規范、分類標準架構、應用接口標準等技術標準,起草了企業內部應用XBRL 技術規范國家標準草稿。組建專家團隊對可視化XBRL 技術規范國際標準進行翻譯,并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編寫規范形成了我國可視化XBRL 技術規范草稿。與海關總署合作,開展“海關專用繳款書”打印改革試點工作,研究制定了“海關專用繳款書擴展分類標準”。與財政部財政票據監管中心研究探討財政電子票據入賬相關會計信息化技術標準,支持其全面推行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

七、探索會計人員管理新模式,推動會計監管轉型升級

印發《會計人員管理辦法》,明確了會計人員的范圍及應當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相關監管措施。制定《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等,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規范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活動。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2個中央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對會計領域違法失信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推動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為推進會計人員監管方式的轉型升級邁出了重要步伐。研究起草《關于深化會計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引入正高級會計職稱,改進職稱評審條件和方法,為優化會計人才結構和選拔評價機制奠定了基礎。適應無紙化考試的需要,修訂《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及其實施辦法》,研究起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管理辦法》。參與組織2018 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中高級資格考試相關工作,544 萬人報名參加的各類考試平穩有序,社會反響良好。做好高端會計人才選拔培養和優化整合工作,選拔了新一期60 名企業類、61 名行政事業類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學員;組織全國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畢業活動,共有特殊支持計劃二期9 名學員和企業類七期56 名學員、注冊會計師類金融審計二期27 名學員、學術類四期26 名學員共118 名學員順利完成培養項目,準予畢業;印發《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啟動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工作。

八、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激發會計服務市場活力

貫徹落實國務院“證照分離”改革關于“壓縮審批時限、精簡審批材料”的要求,印發了《關于落實“證照分離”改革事項 優化會計行業準入服務的通知》,進一步優化會計師事務所及分支機構設立審批、代理記賬業務審批。印發《其他專業資格人員擔任特殊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暫行辦法》,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推動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為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的暫行規定》,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做好《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管理辦法》的貫徹實施工作,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印發《關于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導地方財政部門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開展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數據分析工作,研究發布《2017 年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報告》。貫徹落實國務院“一網通辦”工作部署,提出“單點登錄”工作方案,推動省政務服務網與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有效對接,并成功試點。修訂《代理記賬管理辦法》,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精簡審批材料。印發《代理記賬行業協會管理辦法》,規范代理記賬行業協會自律管理、自我服務行為,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九、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

協助有關部領導履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監督委員會委員、受托人職責,參與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治理和政策相關工作,維護我國利益。繼續協助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咨詢委員會中國委員高一斌、解釋委員會中國委員楊征開展工作,不斷鞏固我國在國際會計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繼續做好我國參與會計準則咨詢論壇工作的技術研究和準備工作,成功連任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咨詢委員會委員和會計準則咨詢論壇委員,完成2018 年度財政部及我國相關單位向基金會捐款工作。繼續做好與香港持續等效后續相關工作,召開兩地會計準則趨同會議,維護兩地會計準則持續等效成果。推動中俄會計準則雙邊等效磋商工作。起草“一帶一路”會計準則相關合作倡議并與相關國家溝通做工作。繼續落實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中關于加強金磚國家會計合作有關工作。配合人民銀行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配合證監會等部門研究交易所市場境外機構發行債券、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回歸上市等資本市場開放下有關會計準則政策安排。就英國脫歐對中英會計準則等效影響的后續安排做出預案,以利于滬倫通的順利開展。承擔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新興經濟體工作組聯絡辦公室事務,做好新興經濟體工作組會議組織和籌備及日常聯絡工作。履行好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主席及秘書處職責,吸納亞大地區其他會計制定機構,進一步擴大亞大會計組織規模。拓展雙邊合作領域,與老撾財政部、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分別首次舉行雙邊會談,在會計標準制定實施等方面增進了解、達成共識。

十、加強會計理論研究和學會內部管理,建設高端會計智庫

組織各領域權威專家,以分會、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形式組織了12次層次較高、影響較大的學術研討會,為各領域學科專業建設、青年人才培養、學術成果發表創造了良好條件。組織開展“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會計問題的研究,形成《“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會計問題調研報告》。組織首批會計名家培養工作結項活動,召開“首批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結項暨會計名家培養工作座談會”。開展2018年會計名家工程培養對象候選人選拔推薦工作,確定10位培養對象。組織開展2014年會計名家結項評審工作。舉辦16期培訓班和研修班,學會培訓的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組織召開“《會計研究》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會”,確定《會計研究》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系列重點選題。組織召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全面系統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會計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慶祝會計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進一步加強《中國會計研究》(CJAS)編輯出版工作,擴大了刊物的國際影響力。

(財政部會計司供稿,高一斌、米傳軍執筆)

財政監督檢查

2018年,財政監督檢查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財政部黨組工作要求,以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強化內部控制、嚴肅財經紀律、深化會計監督、增強內部監督為重點,認真履職盡責,增強責任擔當,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嚴肅財經紀律,保障重大財稅政策落實

(一)圍繞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組織開展專項核查工作。一是開展2018 年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核查。加強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財政資金精準監管,嚴防資金被擠占挪用和閑置,確保資金用在脫貧攻堅的刀刃上。10月,組織對“三區三州”所涉及的四川、云南、西藏、甘肅、新疆、青海6 個省區12 個市州12 個縣財政部門開展專項核查。二是做好2017年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處理跟蹤工作。督促相關地區做好問題整改,報送處理問責情況。三是調研惠民惠農“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開展情況。會同財政部農業司及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赴四川調研,并根據調研情況向財政部黨組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惠民惠農“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的建議。

(二)圍繞防范重大風險,加強地方政府債務和金融監管。一是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監管和問責工作。會同財政部預算司等對河南省地方債務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參與對部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問題的研究處置,并作為財政部部內工作專班成員單位,參與相關風險處置工作。會同財政部相關司局對各省市區下發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核查問題整改通知,對地方違規使用資金造成工資滯發問題研究提出問責參考意見。二是加強新形勢下的財政金融監管工作。會同財政部有關司局完善相關金融監督制度,參與降杠桿、防風險等相關工作。三是開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專項檢查。組織財政部駐天津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對部分政府產業投資基金進行檢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相關政策制度等有針對性的管理建議。

(三)圍繞打造陽光財政,做好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連續三年開展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檢查結果上報國務院,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向公眾披露“2017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以及未公開預決算的部門和單位名單。經持續檢查督促,部門預決算公開率接近100%,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各項綜合指標總體達標率超過90%。

(四)圍繞規范財稅秩序,組織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落實情況檢查。一是組織開展對霍爾果斯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執行落實情況檢查。檢查發現存在注冊“空殼公司”套取稅收優惠、部分企業違規操作逃避稅收等問題。二是組織開展稅收優惠政策情況專項檢查工作。6—7月,組織部分專員辦對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展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檢查發現,各開發區不同程度存在變相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問題。有關情況引起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

二、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強化行業監管

(一)強化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管,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是優化執業環境,繼續開展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專項檢查。組織專員辦對部分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開展檢查,完成對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首次輪查。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偷漏國家稅款、會計核算造假,事務所未履職盡責、未發現企業重大錯報等違規問題。二是推進部門合作,進一步完善部門合作機制,推動形成監管合力。三是嚴肅追究違規機構責任。依法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給予行政處罰,督促注冊會計師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充分發揮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鑒證作用。四是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在完成2017 年度會計執法檢查的基礎上,向社會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為整頓和規范會計行業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組織開展資產評估機構監督檢查,完善資產評估行業監管機制。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組織財政部駐各地監察專員辦事處對部分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開展了行政監督檢查,推進監管方式標準化,采取統一檢查方案、統一進點時間、統一培訓、統一審理、統一處理處罰“五統一”模式開展檢查。檢查發現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有待規范,部分機構存在隨意簽訂委托合同、評估程序與資料不完善、評估報告不嚴謹,以及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三)發揮全國上下聯動效應,擴大會計監管成效。一是組織地方財政部門選擇保護生態環境、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開展會計和資產評估檢查;圍繞扶助小微企業,規范代理記賬行為,選擇大型代理記賬機構開展重點檢查。二是組織地方財政部門對非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分類監管,重點對風險意識淡薄、惡性低價競爭、掛名執業、出具不實審計報告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會計師事務所加大檢查和懲處力度。三是組織各地對非證券資格評估機構開展監督檢查,履行對資產評估機構的行政監管職責,通過教育引導、處理處罰,促進資產評估行業規范執業,健康發展。

(四)深化會計審計跨境監管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一是與馬來西亞簽署會計審計執法合作備忘錄。8 月20日中馬雙方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簽署跨境會計審計執法合作備忘錄,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開展跨境監管合作樹立了典范。二是通過財金對話機制加強與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跨境監管合作,將加強審計監管合作等內容列入《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三是利用金磚合作機制推動與金磚國家的審計監管合作,在《約翰內斯堡宣言》中強調了加強審計監管合作的意愿和重要性。四是以熊貓債發行為契機加強與中國香港、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卡塔爾、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監管合作談判。五是履行跨境監管合作義務,根據香港方面移交線索,對部分內地在港上市公司及相關事務所開展了檢查,得到香港監管機構的高度評價。

三、內控建設抓落實、重執行,推動內控工作向見成效轉變

(一)以審計問題內控審核為抓手,嚴堵內控機制漏洞。為構建內控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長效機制,6 月,根據劉昆同志批示精神,對審計提出的問題組織開展內控審核,針對審核發現的問題提出完善內控措施建議,進一步強化了相關單位的內控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內控與其他監督方式的聯合聯動,以開展審計問題內控審核為突破口,探索審計問題內控整改的長效機制,對創新開展內控建設,推動業務和內控問題同步整改,防止審計問題屢審屢犯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以內控制度和廉政風險點排查為抓手,嚴防各類風險隱患。組織各單位開展內控制度和廉政風險點排查,梳理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集中查找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新的廉政風險和業務風險隱患,據此列出需調整、修訂的內控制度內容或條款,并提出完成時限,推動各單位內控制度的完善。

(三)以內控考核評價為抓手,嚴格內控制度落地落實。按照修訂后的《財政部機關內部控制考核評價辦法》,組織開展了2017、2018年度財政部機關內部控制考核評價工作。在組織財政部機關各司局、牽頭單位做好相關考評工作基礎上,監督檢查局采取“雙隨機”方式抽取部分單位進行現場考評,并開展了內控問卷調查。從考評情況看,各單位內控意識和風險意識進一步增強,部機關控制環境持續改善,內控考評促進內控執行、推動內控生效的作用初步體現。

(四)以推進財政系統內控建設為抓手,促進內控工作向縱深發展。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研究建立嚴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通過組織召開內控工作會、實地督導調研等方式,及時傳達財政部黨組推進內控的指示精神,督促各地財政部門切實加強內控建設。按照《專員辦內部控制辦法》等文件要求,督促各專員辦進一步厘清工作職責、細化監管要求,并結合自身實際做好內控操作規程修訂,抓好制度落實。從財政系統的總體情況看,各級財政部門和各地專員辦對風險防控的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內控制度與執行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健全有效的內控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四、加大內部審計監督力度,促進規范履職盡責

(一)創新審計工作思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優化審計內容、程序等,在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壓縮審計時間。同時,強化審計過程中與審計對象的溝通反饋,加快審計報告出具進度,審計工作的時效性大幅提高。

(二)完善審計評價報告體系,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公信力。進一步調整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強化對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履職盡責情況的科學評價,明確領導干部責任。推動信息共享和成果運用,通過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向人事、紀檢等成員單位反映審計單位情況和問題,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監督方面的作用。

(三)狠抓問題整改落實,提升標本兼治作用。審計結束后督促審計問題整改,要求被審計單位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做到件件有落實、件件有反饋。審計整改注重解決制度性、系統性問題,從內控管理角度分析審計存在問題產生的根源,督促被審計單位完善相關制度辦法,落實風險防控措施,規范內部管理。

五、加強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一)提高政治站位,開展專項清理工作。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財政部黨組要求,牽頭做好清理工作,協調財政部部內各司局,制發了《關于清理2018年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及報送2019年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對2018年督查檢查考核工作開展專項清理,同時暫停所有尚未開展的2018年計劃項目。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的反饋意見,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和落實“兩個維護”的高度,大幅壓縮擬保留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據此,向國務院辦公廳報送清理工作報告。

(二)嚴控總量頻次,擬定2019年度督查檢查考核計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和財政部黨組要求,在前期部署開展專項清理工作的基礎上,組織財政部部內各單位開展年度計劃擬定工作,既嚴格貫徹中央文件和財政部領導批示精神,又充分考慮財政監管職責履行的需要,經匯總審核草擬了《財政部2019年度督查檢查考核年度計劃》。

(三)嚴格落實中央要求,推動建立統籌規范的財政督查檢查考核工作長效機制。根據中央要求,結合財政部工作實際,研究起草《關于統籌規范財政監督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征求了相關司局和專員辦的意見,從推動建立統籌規范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源頭管理、嚴格執行年度計劃和審批報備制度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促進財政督查檢查考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六、立足新形勢開展財政監督重大問題研究,為新時代推動財政監督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一)組織開展內控內審課題研究,發揮內控內審合力。落實財政部領導指示精神,在充分調研和廣泛討論的基礎上,以推動內控內審深度融合、形成內部監督合力為目標開展了內控內審課題研究。全面總結回顧了內控和內審兩項工作取得的成效,梳理了現階段內控和內審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整體工作思路,著力構建互相配合、相互借鑒、互為補充的工作協調機制,為下一階段切實推動內控建設與內審工作取得實效奠定了基礎。

(二)開展財稅會計監督專題研究,探索履職路徑。適應中央機構改革對財政監督職能調整優化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完善財政監督職能定位和工作機制,赴上海、浙江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對進一步做好財稅會計監督工作調整優化進行認真研究,明晰財稅監督、會計監督的職能定位和履職路徑,梳理財政監督工作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就下一步完善財政監督長效機制、提升監督能力水平、強化監督成果利用提出了意見建議。

(三)做好績效評價專題研究,夯實工作履職基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精神,調查全國37個省級(含新疆兵團)財政部門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情況,重點調研北京、廣東、重慶、浙江、河北等省市,對下一步深入推進績效評價工作進行認真研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向財政部領導專題匯報,得到部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供稿)

財政內部控制機制建設

2018年,財政部黨組、內控委提出要持續深入推進財政內控建設,狠抓內控執行。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內控委主任劉昆同志多次就內控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內控要“長出牙齒來”,切實推動內控工作從“立規矩”向“見成效”轉變。

一、多措并舉,推動內控建設由“立規矩”向“見成效”轉變

(一)聚焦重點,以審計問題內控審核促進內控機制完善。組織精干力量,對審計報告(初步征求意見稿和正式稿)提出的問題進行內控審核,發現內控執行不到位、內控制度缺失等問題,并從及時修訂制度、狠抓制度執行、加強財政監督等方面提出了建議。通過審核:一是對政策制定、預算管理等財政核心權力的運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于如何讓內控真正“長出牙齒”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二是發現了一級流程中存在的內控薄弱環節和審計問題發生單位存在的內控問題,并從進一步有效管控自由裁量權等方面提出了強化內控措施的建議。三是審核中同步督促各司局完善內控流程,推動各司局做好審計問題整改。對業務管理和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從進一步防范風險、強化內控管理角度提出了改進建議。四是推動業務和內控問題同步整改,進一步強化各相關業務司局的內控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探索了審計問題內控整改的長效機制,對于防止審計問題屢審屢犯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務求實效,推進內控考核評價工作深入開展。立足于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財政內控考評機制,制定了《財政部機關內部控制考核評價辦法》,從考評指標擬定到考評方案設計、考評方式選擇等方面充分發揮各參與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考評主體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考評成效。同時,會同各牽頭單位修改完善了內控考評辦法,優化調整考評指標,考評時間調整為上年10 月1 日至當年9 月30 日。按照2018年度內控自查評價指標,各單位圍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等內控五要素自主開展內控自評。各相關單位在自評中主動報送自評報告及相關資料,敢于正視自身內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實事求是,嚴格評分;各牽頭單位根據專項考評指標,結合日常工作掌握的情況,開展專項考評工作,在突出日??荚u的基礎上,結合業務工作實際組織現場抽評,提高專項考評的針對性;內控辦主動調整綜合考評重點,將審計問題內控審核有關單位配合情況應用到內控考評中,既推動內控審核工作,又為來年內控審核任務清單完成情況納入內控考評指標奠定了基礎。

(三)深度融合,將內控執行作為內部審計的關注重點。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強化對關鍵少數、關鍵崗位監督與制衡的重要措施,提出將內控與內審深度融合、形成內部監督合力的明確要求。在對11位專員辦主要領導、9 位部屬單位主要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中,逐步增加內控制度落實情況的審計內容,并著手探索開展對被審計單位內控有效性進行評價,強化被審計單位和主要領導的內控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

二、立足調查研究,有效推動財政內控建設

2018年7月,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財政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部黨組成員趙惠令牽頭組成調研組,對財政內控建設的總體情況進行調研。調研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聽取內控辦專題匯報,召開內控牽頭單位座談會;其次與預算司等10個主要業務司局及機關服務中心開展一對一面談;再次開展部外調研,先后赴北京市門頭溝區財政局,與北京市財政局及市屬三區縣財政局座談,赴上海與財政部駐上海專員辦、上海市財政局及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座談,赴江蘇召開由財政部駐江蘇、安徽、湖北專員辦及江蘇財政廳參加的內控工作座談會。明確傳達財政部黨組高度重視推進內控機制建設、堅決遏止業務與廉政風險發生的強烈信號,全面了解財政內控建設進展,系統總結財政內控工作現階段主要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有效提煉通過強化內控措施防范風險的經驗做法,同時調研也指出了影響內控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研究提出了進一步推動內控工作的建議。11 月,在充分調研和廣泛討論的基礎上,以推動內控內審深度融合、形成內部監督合力為目標開展了內控內審課題研究。全面總結回顧了內控和內審兩項工作取得的成效,了解到內控執行存在短板、發現內控問題線索和督促執行的手段有限、經濟責任審計任務重,以及難以衡量各單位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等困難。同時,研究探討內控內審有效融合的路徑,提出將審計問題內控審核作為內控重要抓手、在內審和經濟責任審計中探索開展內控有效性評價的整體工作思路,從強化內控考評、固化內控審核、做實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計劃,并探討了內控內審職責定位和處室設置,為下一階段推動內控建設與內審工作取得實效奠定了基礎、明確了思路和方向。

三、廣泛開展內控制度和廉政風險點排查,彌補內控制度缺失

將梳理廉政風險點、清理內控機制缺陷作為巡視整改和“以案促改”的重要舉措,提出在原有內控制度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廉政風險點、健全完善內控機制的工作要求。結合10月份開展的“警示教育月”活動,組織財政部內各單位按照十九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要求、對照本單位業務工作新情況新變化,梳理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特別是集中查找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新的廉政風險和業務風險隱患,從源頭上進一步規范財政權力運行,防止利用自由裁量權尋租謀私、搞利益輸送。各單位根據梳理情況,提出了需要增補、修訂的內控制度內容或條款,并結合審計問題內控審核、內控考評發現的內控制度存在問題,在限期內完成內控制度修訂工作。

四、著眼全國一盤棋,深入推進財政系統內控建設

從制度建設、內控執行和內控信息化等方面指導財政系統內控工作開展。通過組織召開內控工作會,實地督導調研、授課、電話溝通等方式,及時傳達部黨組推進財政內控建設的精神、通報內控工作進展,督促各地財政部門有效加強內控建設。同時,創新方式方法,組建全國財政系統內控工作微信群,搭建系統內交流平臺,以簡報等方式及時介紹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增進各地財政部門內控工作交流。另外,高度重視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內控建設。按照《專員辦內部控制辦法》等文件要求,進一步規范業務授權、業務開展、成果上報、成果應用及反饋等全流程,督促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進一步厘清工作職責、細化監管要求、有效控制風險,并結合機構改革和轉型,做好內控操作規程修訂,抓好制度落實。

五、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推動財政內控工作的良好環境

一是采用財政大講堂、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向財政部內各單位及時介紹內控建設進展、講解風險防控措施的設計和實施案例、分析風險事件及風險隱患的危害,幫助部內各單位不斷提升內控水平。二是推動人事教育司、機關黨委、干部教育中心及各相關業務司將內控作為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司處級干部任職培訓及各專項業務培訓中的必選科目,提升干部職工的風險防控意識與內控責任意識。三是督促各單位每年定期組織系統學習、培訓和研討,使每個干部職工都能清楚了解所在崗位的風險點以及易發多發問題等,將內控責任落實到個人。四是通過制發《內控工作簡報》宣傳財政內控工作的進展和成效,交流內控建設經驗做法。五是與中國財經報社、中國財政雜志社和財政監督雜志社等財經媒體開展深度合作,組織專題總結過往成績、宣傳內控工作重點,及時報道財政內控進展,推動財政系統內控工作向縱深發展。

(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供稿)

人事教育工作

2018年,人事教育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緊緊圍繞財政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干部人事工作水平,統籌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財政干部隊伍,為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一、堅持政治統領,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一)提高政治站位,扎實推進機構改革各項工作

1.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涉及財政部的相關任務,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管理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穩妥推進農發辦和相關人員、編制劃轉。將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職責劃入審計署,落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隸屬關系調整事宜。

2.修訂財政部“三定”規定,優化內設機構職能,持續推進專員辦職能轉型,推動中華會計函授學校、農發評審中心職責調整,分別對口支持預算司和金融司工作,使機構設置更好地為財政改革發展服務。

3.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密切關注干部思想動態,加強正面宣傳和引導,嚴明各項紀律規矩,營造良好改革環境,做到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

(二)落實政治責任,堅決做好定點扶貧相關工作

1.配合做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工作,承擔巡視綜合協調組的相關職責,牽頭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做好巡視談話,組織起草財政部脫貧攻堅的組織人事工作專題匯報,及時提供定點扶貧有關材料。

2.加大對定點縣的干部支持力度,增派干部執行定點扶貧任務,選派干部掛職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調研,看望定點扶貧干部,解決實際困難。

3.加強扶貧干部的選拔使用,樹立重基層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對表現突出的一線扶貧干部及時提拔重用,強化定點扶貧干部隊伍力量、提升扶貧效果。

4.樹立扶貧先進典型,深入發掘和先念、李進禎等財政系統一線扶貧先進人物事跡,營造財政干部投身扶貧工作、奉獻基層一線的良好氛圍。推薦農業司獲評中央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5.幫助貧困地區培訓培養干部,舉辦財政扶貧工作培訓班,幫助貧困地區干部掌握精準脫貧方法論,培養研究攻堅問題、解決攻堅難題能力。

(三)強化黨建指導,推進專員辦和部屬單位黨的建設向縱深發展

1.落實部黨組成員對專員辦黨建指導工作機制。制定印發《部黨組成員加強對專員辦黨建工作指導的實施方案》,黨組成員采取集中或分別聽取工作匯報、現場調研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口聯系專員辦的黨建工作指導。

2.首次舉辦專員辦黨建工作專題研討班。劉昆同志和鄒加怡同志分別作出重要指示,趙惠令、劉偉同志為學員講授工作方法和任務重點。各專員辦的主要負責人和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參加培訓,有效提升了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

3.加強專員辦黨建工作宣傳。編發《專員辦黨建工作信息》21 期,及時傳達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新精神,宣傳專員辦黨建工作動態和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營造專員辦黨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4.不斷完善部屬單位黨的領導體制。制定印發《財政部部屬事業單位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換屆程序和人選產生方式等。加強調查研究,研究起草《部屬單位黨委領導體制政策、實踐及建議》,進一步規范部屬單位黨建工作。

二、抓重點破難題,推動干部人事工作提質增效

(一)抓基礎、抓質量,夯實干部人事工作基礎

1.開展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接觸干部工作。制定實施《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接觸干部工作辦法》,拓寬了解干部渠道、暢通干部訴求渠道,為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發現優秀年輕干部、開展綜合分析研判、科學選人用人提供有效支撐。劉昆同志批示:“此項工作做得好,及時了解干部思想動態,發現干部才能,利于解決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用好干部?!?/p>

2.建立干部行為失范紀實和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一是制定印發《財政部干部行為失范紀實辦法(試行)》,加強對干部日常行為的監督紀實,建立干部行為負面清單,作為部黨組配班子、選干部、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二是制定印發《中共財政部黨組關于建立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實施意見》,圍繞部內各單位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加強監督,溝通消息、交流情況、研究問題,提升干部監督合力。10月31日,鄒加怡同志組織召開第一次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六家成員單位相互通報干部監督有關情況,取得較好成效。

(二)抓規劃、抓規范,完善干部人事工作機制

1.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對外財經人才培養力度。制定實施《財政部對外財經人才培養計劃》,配套制定印發《財政部外派干部人事管理辦法》。通過組織推薦、能力測評、黨組把關等程序,已初步建成人才庫和培養對象庫,并為首批培養對象舉辦對外財經人才高級英語培訓班。二是推進高管董事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股權董事管理的意見》,完善選派、管理和業務指導機制,加強實質化管理,督促發揮作用。會同金融司舉辦專題培訓班,提升董事和高管人員履職能力。三是做好高層次專家人才培養選拔工作,制定印發財政部“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實施方案,推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選,加強特貼專家的跟蹤管理和服務;組織做好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推薦工作。

2.修訂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修訂印發《財政部機關司處級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辦法(試行)》,明確將動議環節寫入辦法,采取“談話調研”方式醞釀產生意向性人選,同時聚焦關鍵問題,完善選拔程序,切實把政治要求擺在首位、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在干部選任全過程充分發揮黨組領導和把關作用。完善干部交流任職機制,推動干部交流與干部選拔的制度銜接和實踐整合,以干部選任推動干部交流,以交流鍛煉干部、盤活資源。

3.完善其他制度機制。制定印發《財政部人事教育司關于進一步規范干部在社團兼職管理的通知》《財政部選人用人工作檢查選調人員管理辦法》《財政部結合巡視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手冊》等制度文件。修訂印發《財政部機關借用工作人員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借用人員管理。

(三)抓規矩、抓落實,進一步嚴明組織人事紀律

1.規范干部管理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制定印發《中共財政部黨組關于進一步規范干部人事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加強部黨組對干部調入調出、選拔任用、交流培養、監督管理等工作的統籌。要求各單位嚴格落實中央治理“三超兩亂”要求,嚴格執行機構、編制和職數設置規定,嚴格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開展工作,嚴格履行干部人事工作程序,堅決維護干部人事工作紀律。

2.落實巡視整改各項任務。一是從嚴開展干部借崗、“混基層經歷”問題整改和借用人員清理規范工作,從嚴審批領導干部兼職,加強“裸官”治理、公務員辭職從業行為監督和干部檔案專項審核工作。二是組織開展專員辦干部人事工作專項督查,進一步規范專員辦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三是對財政部出資的基金公司進行情況摸底,配合研究完善有關分類管理辦法。

(四)抓考核、抓導向,激勵干部新擔當新作為

研究起草《財政部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廣泛聽取部分地區財政廳(局)、省委組織部和部內各單位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工作。統籌推進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專項考核,通過分類考核、近距離考核、綜合分析研判,建立覆蓋各單位領導班子和全體干部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力求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司局級領導班子履職盡責情況和干部德才表現、工作實績,激勵鞭策干部更好地干事創業。

(五)抓管理、抓服務,配合上級部門做好專項工作

做好財政部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人選推薦工作,確保完成政治任務。配合中組部做好優秀年輕干部專題調研,完成了談話調研、檔案審核、個人事項查核、紀檢監察意見征求等各項任務。推進專員辦領導干部參政議政,辦理專員辦司級干部作為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相關手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薦專員辦干部參加2018 年中央巡視專項工作,得到有關方面肯定。聯合舉辦2 期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專題研究班,專題講授財稅政策,促進地方黨政干部對財政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三、堅持正確導向,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一)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1.加強領導班子補充配備。開展各單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調整配備工作。充分發揮各年齡段干部積極性,有序推進需正向激勵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整個干部隊伍有干勁、有奔頭、有希望。

2.推進處級以下干部隊伍建設。組織開展部機關和專員辦處級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做好事業單位內設機構正、副職任職備案批復工作。開展部機關科級干部及事業單位一般管理崗位晉升工作。

3.加大司處級干部交流力度。結合巡視整改要求和司級領導班子建設需要,推動司級和處級干部輪崗交流。通過加大交流輪崗力度,優化干部專業和能力結構,激發干部隊伍整體活力。

(二)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質

1.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綜合運用組織調訓、專題研修、集中輪訓、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聚焦財政改革發展任務,組織開展務實管用的專題培訓。相關工作得到了中組部的肯定,上報的《著力抓好四個環節 提升培訓質量管理水平》作為書面交流材料,在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上印發。一是將黨性修養教育作為重點培訓項目的必設教學模塊,充分發揮教育培訓的“固根守魂”作用。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培訓最突出的位置,在重點培訓項目中,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程不低于總課時的20%。二是做好干部調訓與專題研修工作,推薦干部參加中組部調訓和司局級干部專題研修,選派干部參加教育部專題研修班,提升領導干部執政本領。三是分級舉辦4 期任職培訓和崗位培訓,突出理想信念、職業道德、依法履職等內容,不斷提升財政干部履職盡責能力。四是加大專員辦干部培訓力度,舉辦專員辦中青年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組織“2018年專員辦預算編制及執行培訓班”,學習借鑒國外做法,提升財政預算管理能力。五是改進財政大講堂機制,全年共聯合舉辦15 期,圍繞財政改革熱點問題和提升干部八項本領等設置專題,提升講堂的吸引力和針對性。六是發掘財政部門優良傳統作風,提煉凝聚財政精神、財政品格,開發教學資源,并在崗前培訓和部分重點培訓項目中多次講解,增強作風教育的穿透力。

2.多渠道多崗位培養鍛煉干部。做好中央三部委干部掛職鍛煉工作,作為中央國家機關唯一代表,以《因才施策 以財育才 扎實做好掛職干部培養鍛煉工作》為題,在掛職干部培訓班上作經驗交流。落實中央部署,選派干部到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革命老區掛職。統籌考慮部屬單位基層掛職鍛煉,選派信息網絡中心業務骨干到專員辦掛職鍛煉,更好地服務專員辦預算監管信息化。組織第11 批專員辦處級及以下干部到部機關掛職鍛煉。

(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1.持續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監督。推進選人用人檢查與巡視工作“三同步”(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反饋),完善選人用人檢查與巡視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結合巡視,組織對11 家單位開展選人用人檢查。加強對動議環節的審核把關,強化事前事后監督,結合經濟責任審計,開展干部選任工作職責離任檢查,配合駐部紀檢組調查核實有關問題;對21 家專員辦和14 家部屬單位開展“一報告兩評議”,督促各單位運用民主評議結果改進選人用人工作。

2.落實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加大“兩項法規”的宣講力度,教育引導干部如實填報,增強接受組織監督的自覺性。做好集中填報和匯總綜合,形成匯總綜合報告報送中組部。落實“凡提必核”要求,對擬提拔考察的領導干部進行重點抽查,并按規定開展隨機抽查。對填報不一致的干部按規定開展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暫緩使用并給予誡勉。

3.構建從嚴管理的干部日常監督體系。加強提醒函詢誡勉力度,嚴格落實“半年報”制度,推動提醒函詢誡勉工作經?;?,加強領導干部經常性監督。鞏固領導干部社團兼職治理成果,進一步明確審批權限和工作經費標準,從嚴審批社會團體兼職和企業兼職。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因私離崗報告、因私出國(境)審批等制度,

4.加強干部監督警示教育工作。開展干部監督在線答題活動,組織部內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人事處長開展在線答題,督促加強對干部監督政策規定的學習。會同紀檢監察組組織開展新任命司級干部集體廉政談話,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深入開發廉政案例教學資源,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違規違紀受處分的情況,深入剖析王保安違法違紀案例,以案例教學方式,以身邊事警示身邊人。

(四)統籌推進干部人事各項工作

1.做好部屬事業單位和社團有關管理工作。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研究完善中注協、中評協行業黨委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履行相關協會人選審批程序。優化崗位設置管理,針對部屬單位高級專技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不足的困難,積極溝通爭取人社部支持,分單位測算申報方案,申請統籌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開展職稱評聘工作,穩妥做好經濟系列、高等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統籌推進北京、上海、廈門三家會計學院和中國財稅博物館工作。加強社團管理,做好農研會、預研會劃轉工作,推進總會計師協會脫鉤。

2.開展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各單位領導班子履職盡責情況和干部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加強考核結果綜合運用,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完成部內各單位2017年年度考核工作,肯定成績、表彰先進,增強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3.發揮工資福利的激勵作用。做好部機關各司局(含參公單位)人員基本工資調整工作,確保調整金額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做好部屬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和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緦崿F部機關和部屬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實際征繳及待遇發放。

4.做好其他基礎工作。加強干部人事檔案管理,貫徹落實新條例要求,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全面審核,做好檔案日常管理工作,持續推進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開展省部級表彰工作,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做好財政系統人事教育統計工作,匯總形成年度人事統計報表,開展數據分析,充分發揮統計的輔助決策功能。

(財政部人事教育司供稿)

財政部機關黨建

2018年,財政部各級黨組織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部黨組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三個表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機關黨的各項建設,為財政改革發展事業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樹牢“四個意識”,推進政治建設

(一)開展政治建設專題學習。財政部黨組帶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推進會精神,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同志帶頭撰寫體會文章《堅定不移抓好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并在《紫光閣》刊發。舉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培訓班,邀請中央黨校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 堅定不移抓好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的通知》,對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廣泛征集黨員干部對推進政治建設轉變機關作風等的意見建議,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25 個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逐項對照檢查,切實抓好問題整改。

(二)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有關案件“以案為鑒,以案促改”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紀委辦公廳通知要求,深入剖析張少春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集中開展為期三個月的“以案促改”工作,認真抓好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專題警示教育、查找堵塞制度漏洞、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等各環節工作。把迎接和配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作為檢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體檢”,堅決服從巡視工作安排,配合巡視組開展工作,抓好巡視指出問題的整改。推動建立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人事、紀檢、巡視、信訪、審計等工作聯系機制,增強監督合力。

(三)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講政治的要求貫徹落實到財政各項工作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2018 年,黨中央審議通過財政部為第一牽頭單位的重大改革方案共13 項,如實施減稅降費,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1.3萬億元。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支持脫貧攻堅,中央財政資金繼續大幅增加并向“三區三州”(“三區”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中央財政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力度為近年來最大。把加強督促檢查作為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政令暢通的重要抓手,推動建立分類督辦機制,健全督查臺賬管理,對督查事項全過程、動態化管理。

二、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

(一)深化理論武裝基本格局。堅持部黨組、機關黨委、黨支部、黨小組“四級聯動”,及時組織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做到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2018 年,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先后開展9 次集體學習研討。各單位黨組織步步緊跟,聯系財政工作實際,精心制定學習方案,認真組織學習研討,推動學習貫徹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重視年輕干部理論武裝,推動建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建青年學習小組微信平臺,引導年輕干部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終身必修課。

(二)推動學習培訓全員覆蓋。堅持原原本本學,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這一重要輔導讀物。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納入教育培訓計劃,在黨校培訓、任職培訓、崗位培訓和新錄用公務員崗前培訓中,設置專門教學模塊。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定期舉辦“財政大講堂”,緊密結合財政改革熱點難點問題,邀請部領導、司局長、有關專家學者授課,成為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重要品牌。在選派司局級干部參加中央黨校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學習的同時,部機關黨校舉辦2 期處級黨員干部進修班,培訓處級干部60余人。

(三)創新豐富學習教育形式。按照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學用新思想 筆談千字文”征集交流展示活動,廣泛發動黨員干部撰寫千字文,談認識、談體會、談思考、談建議。在“財政干部教育在線”開設《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網絡學習培訓班,3200余人參加學習和結業測試,參與率達95%以上。在部屬單位知識分子中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引導知識分子把弘揚踐行愛國奮斗精神與財政改革發展落實落地緊密結合。用好機關黨建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打造“全天候、開放式、菜單化”學習課堂。辦好《財政部黨的建設簡報》《學習園地》《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信息》等信息刊物。

(四)推動學習成果轉化運用。貫徹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繼續開展“優秀論文、優秀調查報告、優秀公文”評選活動,推動干部職工圍繞重點工作任務,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形成了一批優秀調研成果。2018年,部內77個單位提交參評文章1467篇,共評出439篇文章獲等級獎,并擇優編輯出版《財稅改革縱論(2018)》。強化調研成果運用,以調研成果推動工作開展,有些形成了改進工作的建議,及時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并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

三、突出政治功能,夯實基層基礎

(一)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加強對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針對部機關、企事業單位、專員辦、行業協會、離退休干部等不同領域,注重分類指導、綜合施策。推進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有序脫鉤和融資擔?;鸸军h組織設立等工作,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研究制定《財政部部屬事業單位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實施辦法》,落實部屬事業單位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人負責制。組織召開專員辦黨建工作專題研討班,探索部黨組與地方黨委抓專員辦黨建工作共管共治的機制。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和資產評估行業組織體系建設,加強行業黨建工作交流。推動出臺《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股權董事管理的意見》,加強對國有股權董事及高管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管理。加強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注重發揮老黨員老同志的優勢作用。

(二)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發揮黨的組織生活在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中的主要平臺作用,“七一”前夕開展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劉昆同志帶領財政部500多名黨員干部宣誓。部內各單位組織開展“不忘初心 重溫入黨志愿書”活動,引導黨員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推進財政部機關黨建工作平臺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各單位落實“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的管理。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把從嚴教育管理監督黨員落到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

(三)抓好巡視問題整改。落實部黨組巡視工作五年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推動對部內各單位黨組織巡視全覆蓋。部署開展巡視整改自查自糾,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十八屆中央專項巡視、內部巡視等反饋意見指出的問題,梳理并通報基層黨建工作方面存在的“打折扣”、黨建制度落實不到位、黨內政治生活不規范不嚴肅、作風建設不扎實、“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等8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督促抓好黨建共性問題的整改。

(四)做好黨建基礎工作。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黨務公開。堅持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提醒督促機制,指導相關基層黨組織及時進行換屆改選,健全組織機構。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依規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和失聯黨員。2018年共處置不合格黨員4人、失聯黨員4 人。做好黨費收繳使用管理、黨員組織關系接轉、黨內統計、統戰等工作。

四、堅定正風肅紀,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一)層層壓實“兩個責任”。召開財政系統廉政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和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對財政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出總體部署。研究制定2018 年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工,并按季度梳理總結各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紀檢工作體系,加強對直屬單位紀檢工作的領導。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充實機關紀委工作力量,舉辦紀檢業務培訓班,對部機關各司局、在京部屬單位60余名專兼職紀檢干部進行培訓。

(二)堅持轉“四風”改作風。研究制定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部內分工方案,修訂出臺《中共財政部黨組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加強作風建設的實施辦法》,構建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做好作風建設專項督查整改工作,對照中央辦公廳督查組督查反饋意見中指出的4 個方面問題,按照舉一反三的要求,提出具體整改措施,逐條逐項抓好整改落實。加大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的監督檢查,總結梳理黨的十九大以來財政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的有關情況,整治“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深入開展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的自查自糾。

(三)加強警示教育。先后2 次召開財政部干部大會,通報張少春案有關情況。劉昆同志對部內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集體廉政談話,黨組同志和分管司局負責同志進行廉政談話。建立警示教育周活動機制,明確每年7 月第一周為警示教育周,召開警示教育大會,以案釋紀、以案促教。學習貫徹中央和國家機關警示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開展警示教育月活動,集中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緊盯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及時開展廉政提醒,堅決防止“節日腐敗”。

(四)嚴肅監督執紀問責。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支持機關紀委加大對違紀違規問題線索的核查力度,依紀依規作出嚴肅處理。2018年,機關紀委共收到信訪舉報24件,已核查了結15件,給予黨紀處分4人次。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提醒誡勉。按照中央紀委辦公廳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黨紀處分決定和誡勉談話決定執行情況自查自糾,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紀律處分執行工作。履行日常監督職能,對擬提拔使用、評優評先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及時出具黨風廉政意見,加強對黨員干部因私出國(境)申請的審核。

五、強化服務意識,推進群團工作

(一)健全完善群團工作機制。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服務黨建的工作格局,經常聽取群團工作情況匯報,研究群團工作中的重要事項。堅持重心下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群團組織傾斜。機關工會加大對各文體協會的支持保障力度,鼓勵各單位群團組織和各文體協會結合實際開展活動。貫徹《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嚴格經費使用管理,推進財務公開透明。

(二)營造良好機關文化氛圍。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機關工會以季節、節日為時點,舉辦春節團拜會、春季職工籃球賽、秋季乒乓球賽、秋游等活動,組織應急急救知識、乒乓球技能、氣排球、健身等各類培訓。機關婦委會開展“巾幗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家風建設在行動·家庭助廉”“恒愛行動”、“重陽節”敬老愛老、“一個都不能少”全家福征集、“小鬼當家”跳蚤市場等活動,引導干部職工在財政改革發展事業中建功立業。

(三)關心青年干部成長成才?!拔逅摹逼陂g,劉昆同志寄語財政青年,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于擔負起新時代的責任。胡靜林同志主持召開青年干部座談會,鼓勵青年干部提升自我、建功立業。機關團委組織在“根在基層”青年調研實踐活動和“情歸故里”春節返鄉調研活動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財青8+”日常調研機制,鼓勵青年干部在8 小時工作之外加強調查研究,得到了團中央、團工委的肯定。組織開展2015—2017 年度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和五四紅旗團組織評選。

(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機構改革期間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談心談話。落實干部職工意見建議定期收集分析辦理工作機制,每半年開展1 次干部職工思想狀況分析,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幫助解決干部職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定期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做好困難黨員、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對干部職工結婚生子、生病住院、退休離崗、駐外扶貧干部等經常性開展慰問。細致做好職工子女入學政策協調保障、職工子女醫藥費報銷、圖書館、計劃生育等工作,推進哺乳室建設。

六、健全體制機制,推動黨建責任落實

(一)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財政部黨組認真履行機關黨建主體責任,先后4 次聽取機關黨委工作匯報。劉昆同志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主持召開財政部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等黨的建設重要會議和有關活動,多次對機關黨建工作作出指示批示。部黨組成員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定期聽取分管單位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匯報,并對口聯系5—6個專員辦。研究制定《財政部2018年黨的建設工作任務分解表》,將財政部2018年黨的建設工作細化分解為9個方面51項具體任務,推進黨的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健全調研督查機制。圍繞如何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基層紀檢機構作用等4個主題,機關黨委分別赴中央辦公廳、商務部,遼寧省、廣東省財政廳,遼寧、廣東專員辦等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調研,研究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加強對部內各單位黨建工作的督促檢查,機關黨委先后對6家部機關司局和在京部屬單位的黨建工作進行了抽查,及時通報檢查發現的共性問題,督促抓好相關問題的整改落實。

(三)完善黨建考核評價機制。開展2018 年度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組織6 家單位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其他單位的黨組織書記進行書面述職。修訂完善《財政部機關黨建工作考核辦法》,組織各單位黨組織對照6 個方面的31 項指標,逐條進行對照檢查,機關黨委進行核實并開展實地抽查。加強考核結果的運用,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中,加大抓基層黨建工作的權重。

(財政部機關黨委供稿,劉玉飛執筆)

財政巡視工作

2018 年,財政部巡視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五個持續”要求和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堅決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自覺踐行“兩個維護”,扎實做好巡視整改“后半篇文章”,有效發揮了巡視監督標本兼治作用。

一、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巡視工作精神

財政部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召開3 次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趙樂際同志在貫徹落實中央巡視工作規劃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提出貫徹落實的具體要求,研究加強和改進內部巡視工作的具體措施。深入落實十九屆中央第一、二輪巡視動員部署會議精神,及時將新精神新要求體現到巡視工作實踐中,貫徹到巡視動員、個別談話、調查問卷、巡視情況報告、反饋意見等每個環節,確保財政部巡視工作始終與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起草《財政部巡視整改督查督辦工作辦法》,明確督查機構和人員、督查方式方法、督查程序和內容、責任追究等事項。進一步修訂《財政部黨組巡視工作實施辦法》等4 項制度,完善巡視工作具體流程和要求,提高制度辦法的政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與此同時,第一時間專題學習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緊跟中央步伐,研究制定《中共財政部黨組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 年)》,明確今后五年內部巡視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辦法。把全覆蓋作為硬指標、硬任務,堅持科學統籌、穩中求進,注重提升巡視全覆蓋質量,分年度有步驟地對財政部機關司局、駐各地專員辦和部屬企事業單位等77個司局級黨組織開展巡視。

二、著力提升巡視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創新方式方法。采取“一托二”或“一托三”形式對11個單位開展巡視,組織形式更加靈活機動。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原則,對人員較多、情況相對復雜的事業單位巡視時間安排在三周左右,對人員較少的專員辦巡視時間安排在兩周左右,保證巡視時間充分。

(二)增強監督合力。面向部內所有業務司局征求巡視需要關注的重點,了解被巡視單位黨組織業務、財務、內控等方面風險點,提高巡視組掌握問題的深度、廣度和精準度。加強巡視監督與選人用人監督檢查、經濟責任審計、紀律檢查和考核評價等監督的配合協作、成果共享,每輪巡視都與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結合開展,避免重復監督。

(三)優化巡視組力量配備。選好配強巡視組組長和工作人員,選派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人教司、機關黨委、監督檢查局、巡視辦的司局級干部擔任巡視組組長,在巡視組組長人選庫中選派具有豐富巡視經驗的司局級干部擔任副組長,巡視辦干部擔任巡視組聯絡員,進一步提高了巡視工作政策把握精準性和發現問題能力。

(四)改進具體環節。在學習中央巡視工作和借鑒中央單位巡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并制定29 份巡視文書模版,提高巡視工作規范性。堅持實事求是,對標中央,探索并試行了巡視報告底稿制度,要求凡是寫進巡視報告的內容,都要有數據或典型事例做支撐,防止出現關鍵信息不明確、難以追溯核實等問題。修改完善調查問卷和民主測評表,細化“六個圍繞、一個加強”有關內容,增強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強調發現問題的原汁原味。從巡視情況看,發現的問題線索很多都是直接通過調查問卷反映出來的,效果良好。

三、持續傳導全面從嚴治黨壓力

組織開展對11個單位黨組織的巡視工作。巡視中,準確把握政治巡視職能定位,按照中央巡視五年規劃提出的“六個圍繞、一個加強”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與493名黨員干部進行了個別談話,發放測評表和調查問卷1294份,發現問題線索35條,提出整改意見建議139條。在黨的政治建設方面,發現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深入、政治建設不夠強等58 個問題。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發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等18 個問題。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發現了選人用人滿意度不高、制度執行不嚴格、人事檔案管理不規范等68 個問題。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發現了調查研究不深入、文風會風轉變不到位等39 個問題。在黨的紀律建設方面,發現了監督執紀不嚴、因私出國(境)管理不嚴等37 個問題。在廉政建設方面,發現了資產管理不規范、執行財經紀律不嚴等10個問題。在上輪巡視整改方面,發現了整改不全面、不精準、不徹底等17 個問題,有效發揮了巡視工作政治監督、組織監督、紀律監督作用,推動被巡視單位黨組織及時校準偏差,確?!皟蓚€維護”在財政部的有效落實。

四、多措并舉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

(一)把巡視整改情況作為內部巡視的重要內容。巡視中,對照巡視報告、反饋意見以及被巡視黨組織整改報告,有重點地監督檢查,堅決糾正整改不到位問題。2018年巡視的11 個單位黨組織,共發現了9 個單位黨組織存在的16 個問題整改不到位,切實督促其整改責任的落實。

(二)開展巡視整改落實情況的專項督查。在全部范圍內,重點督查2016 年中央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及部黨組要求后續整改的任務完成情況、內部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要求各單位將主要負責人簽字的自查自糾報告報送部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并加強督查,堅決防止巡視發現的“老問題”成為久拖不決的“慢性病”。

(三)加大共性問題的曝光力度。在巡視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匯總梳理分類了黨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作風建設不扎實、內部管理不規范等8 個方面的共性問題,在全部范圍內通報,形成有力震懾,推動各單位對照檢查、舉一反三,即知即改、抓早抓小,進一步壓實各單位黨組織巡視整改主體責任和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

(四)加強整改重點督導。針對個別被巡視單位問題較多且整改難度大,部黨組首次成立由兩位副部長分別任組長、副組長,人事教育司、機關黨委和巡視辦為成員單位的巡視整改督導小組,加強整改落實的督促指導。督導小組先后召開2 次座談會、5 次研討會議,4 次實地督導,深入重點問題整改,督促指導該院黨委制定整改任務清單,責任到人、任務到崗,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整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五)強化巡視成果綜合運用。把巡視成果作為干部考核評價、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由辦公廳、監督檢查局、人事教育司、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巡視辦等6 家單位組成的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巡視發現的各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巡視整改任務完成情況實現信息互通互享,全面、準確、及時了解掌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狀況,為選干部、配班子、促進干部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撐。完善巡視移交機制,按照職責分工和干部管理權限,及時將問題和線索分類移交紀檢部門、組織部門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進行處置,加強制度建設,堵塞漏洞。

五、積極配合中央對財政部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工作

專門制定《配合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工作方案》,成立部黨組書記任組長的巡視工作聯絡組,組建綜合協調、文件材料、線索核查、網絡輿情、信訪接待、后勤保障等6 個工作小組,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及時向巡視組提供財政部貫徹落實脫貧攻堅任務的各項資料,提供2015年11月以來的內部巡視報告、內部巡視發現的部內單位在脫貧攻堅方面存在問題等材料。選派4名巡視專職干部參與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的支持配合,其中2名干部承擔中央巡視組駐點聯絡組工作,2 名處級及以上干部承擔移交問題線索核查組工作。同時,還承擔了中央第十三、十四巡視組到財政部查閱脫貧攻堅有關文件資料的協調配合任務,先后提供4 批材料,有力地支持了中央巡視組工作的高效開展。

六、強化巡視隊伍自身建設

嚴格落實把支部建在巡視組上的要求,2018年開展巡視期間,每個巡視組都堅持傳達學習中央巡視新精神,并制發學習簡報,通過邊巡邊學,提高巡視干部的政治覺悟,做踐行“兩個維護”的先鋒和模范。

同時,十九屆中央第一輪、第二輪巡視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后,專門把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精神整理編印成冊,印發到巡視組長人選庫和巡視工作人選庫的同志,組織自學和研討。組織一期巡視工作培訓專班,邀請中央紀委有關同志,對89名巡視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著力提升巡視干部的政治意識、黨性意識、責任意識、法規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組織開展進駐前培訓,對巡視組組長、副組長和工作人員進行集中業務培訓,深入學習巡視工作政策、制度、規程,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提高巡視干部的政治站位、政治覺悟和責任擔當,增強把握政策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

(財政部巡視工作辦公室供稿,蔚 權執筆)

財政干部教育與培訓

2018 年財政干部教育培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準確把握新時代財政改革發展新要求,聚焦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財政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探索培訓改革轉型方法途徑,發揮教育培訓職能,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財政政策的落地生根,共舉辦培訓班118期,培訓15590人次,具有財政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訓在中央國家各部委中的影響力顯著增強,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一、貫徹中央經濟戰略部署,培訓嵌入財政主體業務取得新突破

(一)全面謀定培訓貫徹中央經濟戰略部署的頂層設計。一是將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精神作為全年培訓主題主線,統籌擬定2018年度培訓計劃,確保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實施鄉村戰略、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等重點培訓項目,占全年培訓項目比率達63%。二是在全國財政系統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全面征集各地財政部門貫徹落實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任務需要加強培訓的意見建議,共征集問題難點1643項,具體意見建議1411項。三是從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優化設置培訓內容等六個方面擬定財政專項業務培訓思路。

(二)一竿子插到底聯動培訓致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一是組織系列專題培訓,將政府債務管理最新政策宣傳到946 名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人員。二是培訓前面向36 個省級和180 個市縣級財政部門開展需求調查,針對性設計省級和市縣級干部培訓方案。三是采取專題講座、案例剖析、研討交流、業務測試等多元培訓方式,深化政府債務管理實務操作效果。四是舉辦國有股權董事及高管人員培訓等系列培訓,積極參與金融風險防控。財政部部長劉昆到班作重要講話,副部長劉偉主持。

(三)多層次培訓助力全國財政扶貧工作一盤棋整體推進。一是立足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全局,開展扶貧專題培訓。二是瞄準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精準培訓平江、永勝兩縣126 名縣鄉村三級扶貧干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三是強化財政扶貧資金效益管理培訓。面向部內涉及扶貧資金預算管理司局、各地專員辦、有扶貧任務的28 個省市財政廳局及扶貧任務較重的市縣相關人員近400人,及時增辦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培訓。四是立足西部地區發展現狀,著力提升西部地區財政干部創新思維能力,持續培訓西部地區財政干部225 人次。

(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貫徹落實。一是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舉辦生態文明財政政策等23 期培訓班。二是圍繞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強化財政管理監督,舉辦環境保護稅政策等43 期培訓班。三是圍繞社會養老保險、軍民融合發展財政政策,舉辦24 期培訓班。四是與相關司局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辦財政政策分析培訓班,重點講授宏觀經濟分析方法、財政政策制定工具。同時舉辦美國市政債券管理培訓等8 期分赴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系列外事培訓班,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借力破解我國財政領域改革難題。

(五)培訓服務代表委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一是落實部領導的指示,進一步加強財政服務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就財政部司局服務代表委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難、代表委員依法履職必需的財政基礎專業知識等問題,面向部內22個司局開展專項需求調查,擬定《財政部服務代表委員培訓方案》,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二是協調全國人大培訓部門,加大財政工作教學比重,在全國人大500名代表參加的學習班和預算審查聯系代表培訓班上,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和部辦公廳分別作專題講座和經驗交流,得到全國人大代表的歡迎。三是認真研究和回復13 位人大代表對加強財政知識培訓的意見建議,積極宣傳部黨組高度重視、統籌創新服務人大代表委員培訓的思路舉措。四是舉辦加強預算管理、預算聯網監督等系列服務全國人大工作主題培訓。五是組織編發《財政基礎知識讀本》《如何讀懂政府預算報告》《人大代表優秀建議回復匯編》教材。劉昆部長先后兩次對主動服務全國人大代表的工作作出批示和肯定。

二、聚焦現代財政治理能力,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能力培訓展現新作為

(一)思想政治教育培訓致力提升財政工作的政治能力。一是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特別是將其中關于經濟財政工作的戰略思想作為必修課,在各類培訓中開設專題教學模塊,引導參訓學員深入研學,著力推進在財政領域的深入貫徹落實。二是創新“專題網絡培訓+線上線下”培訓模式,舉辦司處級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專題網絡培訓班。同時增設系列相關培訓課程。三是面向全國財政系統開展書面調研,引導各地財政部門圍繞有效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等主題,深入研究貫徹落實的思路舉措、意見建議。在中組部組織的專家研討會上,財政部的意見建議得到中組部與會專家同仁的一致好評。四是認真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教育論壇,貫徹落實全國財政反腐倡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構筑司局級、處級、科級、新錄用干部縱向分級橫向分崗的廉政培訓體系。圍繞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等重點業務,突出規范財政權力運行機制等培訓內容。全年共舉辦論壇19 期,培訓1926人次。

(二)著力增強地方政府財政治理能力。一是舉辦地方黨政領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專題研究班,深度解讀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支持普惠金融、教育改革、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使參訓的92 名地市級、縣市級分管財政工作的地方政府黨政領導,對當前財政管理的重點工作有了較為系統深入的把握。二是部長助理許宏才為研究班專題授課并參加交流座談,就生態補償機制、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等當前熱點難點工作,聽取各地想法意見。

(三)構建新時代財政干部分類分級崗位能力培訓體系。一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全面增強八項執政本領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戰略部署,立足現代財政治理能力對各類各級財政干部的素質挑戰,借鑒國內外公務員核心能力素質模型先進經驗,初步構建了中央級、省級、地市級、縣市級四個層級的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財政干部崗位能力素質標準框架,并設計4 套12 類調查問卷,在預算司、稅政司等16 個業務司局和上海、黑龍江等7 省市開展深入論證調研,收到調查問卷1142份,意見建議4307項。二是深入剖析當前財政系統各類各級干部能力知識短板。征集財政系統各級各類干部最為欠缺的能力知識短板2762 項及開展分類分級培訓的意見建議1492 項,據此擬定新時代財政干部分類分級能力素質提升培訓方案。三是面向全國財政系統開展優秀培訓課程、培訓案例的征集、梳理匯總、遴選甄別工作,形成省級、地市級、縣市級三級培訓課程330 門,案例158 個,為建立健全新時代分類分級財政干部崗位能力培訓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四)崗位培訓鎖定八項本領能力提升。一是司廳級干部任職培訓注重強化政治能力和黨性修養。二是處級干部崗位培訓注重提升戰略思維、專業素質和工作本領。三是科級干部崗位培訓注重提升執行力、創新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四是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注重加快角色轉變,盡快適應崗位職責。五是課前思考和課后總結相結合,促進學員對培訓內容的思考討論??萍墠徫慌嘤柊?,創新組織學員開展課前預習思考培訓教學。司局級、處級、科級培訓班學員論壇,深化參訓學員業務工作交流。分別圍繞如何當好司廳長和財稅改革的重點問題等問題組織研討交流。邀請司局處長、青年骨干與參訓學員座談,促進新老學員經驗分享,有效促進培訓與財政中心工作緊密對接。

(五)高級財經英語培訓著力增強廣大干部綜合素養。一是緊密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和財稅改革發展進程,全年舉辦黨的十九大后的國際國內形勢、稅制改革新動向等15 期“財政大講堂”,受到財政部內干部的廣泛歡迎。二是舉辦對外財經人才高級財經英語培訓班。以綜合素養與國際視野、財經英語、商務溝通和談判為主要內容,著力打造一支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復合型財政干部隊伍。三是根據中組部組織調訓安排,組織部內49名司局級干部參加專題研修學習。

三、深化干部教育培訓改革,全面轉型提質增效實現新提升

(一)初步構建全國財政系統財政改革重點領域培訓資料數據支撐。一是注重引導各地財政部門重點梳理培訓嵌入財政主體業務并取得良好成效的特色做法和主要經驗。二是著重提煉36個財政廳局4萬字的2017年全年度培訓特色,編發專題宣傳信息,促進全國財政系統培訓先進經驗共享借鑒。三是重點提煉培訓推進財政改革發展可復制可操作經驗做法,形成有效提高PPP項目落地率等培訓優秀案例8 個,基本支出預算編制、財源經濟與財稅改革等優秀課件34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研討等優秀培訓項目40個,探索稅費制度創新等優秀培訓教材9本,初步建立財政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培訓師資、案例、課件、項目、課程、教材、課題資料數據支撐。四是專題研究《2018—2022年全國財政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從調整增補框架結構內容、突出未來五年財政面臨的形勢任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財政干部的能力挑戰、依法理財與財經紀律教育等方面,提出有效增強《規劃》科學性實踐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二)網絡培訓建設再上新臺階。一是首次舉辦財政部2019年部門預算編制等3期網絡培訓,推進了財政業務網絡培訓實踐創新。二是全年更新發布課件1428個,組成課程989門,全年干部上線學習21600人次。完備的財政網絡培訓課程體系搭建“全天候”培訓課堂。三是在深入調研國家稅務總局、江西、河南、湖南三省干部網絡學院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知學云等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經驗,研發的財政干教移動學習平臺,已進入內部試運行階段。四是以包庫的形式購買中國知網財政知識服務平臺數據庫使用權限,為部內干部下載學習相關文獻資料提供強力支撐,2018年財政部干部累計56733人次登陸平臺。

(三)培訓教材助推財政改革實踐。一是緊跟財政熱點難點創新編發《財政培訓活頁》。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口老齡化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財政與國家治理、脫貧攻堅等主題,及時編發7 期《財政培訓活頁》。二是根據《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等最新政策,及時修訂《中國現代預算制度》輔導教材。三是組織編寫《財政工作ABC》,供新錄用人員及轉業干部學習參考。四是初步擬定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相關選題,持續推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資料匯編》編寫工作。

(四)增設培訓點有效保障工作運行。一是增設干部教育培訓點。落實財政部領導指示精神,回應參訓干部及部內各單位需求,廣泛開展實地調研,經部領導批準,將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系列培訓地點、海關總署天津教育培訓基地、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下屬西山服務局和山東財經大學作為新增培訓點,試點開展相關培訓項目。二是研究制定2018年培訓績效評估計劃,分別開展培訓班綜合質量評估65期,抽樣評估8期,應用效果評估3期,外聘師資評估8 位,并注重評估結果反饋應用。三是按月度、季度、半年口徑,加強對年度培訓計劃執行情況的統計分析,監控、督導執行進度。四是做好各類培訓班數據信息的收集、審核、規范、補充,更新各類統計口徑,動態完善年度財政干部教育培訓數據庫。做好部機關公務員培訓統計分析工作,完成多項向中組部、部黨組、部內司局提供相關培訓數據的統計報送工作。

(五)財政培訓品牌有力傳播財政聲音。一是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邀請,就財政部系統評估工作到該局做專題經驗介紹,得到該局培訓同仁的高度認可,一致反映對創新該局培訓工作具有積極借鑒啟發意義。二是海關總署、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兩部委培訓人員來財政部開展專題調研培訓工作,交流借鑒培訓經驗。三是社會效應再創歷史新高。加強門戶網站信息發布管理,積極宣傳社會公眾關注財政重點工作培訓信息。門戶網站全年訪問量達160 萬人次,最多日訪問量達3.5萬人次,創歷年來紀錄新高。四是《財政干部教育培訓信息》宣傳突出培訓貫徹落實中央經濟財政戰略部署的思路舉措、突出培訓嵌入財政主體業務的轉型經驗、突出財政干部現代財政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突出各地財政培訓品牌的精心打造,全年編發18期,刊發稿件171篇,近23.7 萬字。

(六)培訓工作者講寫研練講授財政業務喜獲好評。一是按照部領導關于培訓工作者上講臺的授課內容要實現財政業務整體覆蓋的指示精神,部署各處室研發課程,已涉及12 項財政主體業務。二是兩位領導班子成員和四位處級干部先后在各類培訓班講授財政業務,受到參訓學員的普遍好評。三是深入學習相關財政業務,為分管部領導準備當前財稅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等三項講課稿及課件,得到部領導的充分肯定。四是完成部黨組部署的專題研究任務,課題研究成果獲2017 年度財政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并入選《2018 年財稅改革縱論》。

(財政部干部教育中心供稿,袁 婧執筆)

財政科研工作

2018年,在財政部黨組正確領導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財科院)在科研、教學和管理等方面再創佳績,服務中央決策和財政實踐的能力不斷增強,智庫影響力進一步鞏固提升。

一、以政治建設統領智庫建設

一是建設學習型研究型黨組織。把政治學習列為固定議程,各支部結合實際開展特色活動,打造學習型研究型黨組織。二是探索黨建與科研工作的融合路徑。緊密結合黨和國家的重大任務、方針、政策確定科研選題。專題組織開展《財政與黨的執政能力研究》等課題研究。三是注重加強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作用,通過思想教育、學習黨史黨章等多種形式上黨課,組織了“不忘初心跟黨走,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主題黨日和知識競賽等活動。四是注重開展黨建活動的宣傳。營造學習黨紀黨規的氛圍。全年編印《黨建活動簡報》33 期,向《財政部黨的建設簡報》《政工信息》《紀檢論壇》投稿共9 篇。向財政部機關黨委報送2017年度“三優”論文77篇、調查報告19篇,其中37篇論文和19 篇調查報告獲獎。

二、全面推進高端智庫建設,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一)重大課題研究不斷深入,重點調研活動穩步推進。一是組織重大課題研究。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下達了13 項年度研究任務,均已完成并上報成果。二是開展“百企”調研活動。中宣部組織開展的“百企”調研活動,財科院承擔了“三一重工”等5家企業的調研。調研結束后,中宣部擇優57篇報告,出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叢書《改革開放與中國企業發展》,財科院上報的“三一重工、中國林業、格力電器”三篇報告入選;中央媒體重點宣傳33家企業,中國林業、三一重工入選。三是報送智庫研究成果。向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報送《財政智庫專報》30期,其中《科研“松綁”政策執行到位尚需補短板》被《國家高端智庫報告》采用,另有3期被部分采用。

(二)智庫品牌建設不斷鞏固,品牌效應日漸增強。一是出版智庫叢書和智庫報告。組織出版《降成本:2018 年的調查與分析》等3 本智庫叢書和《世界主要國家財政運行報告(2018)》等3本智庫系列報告。二是出版多部專著?!敦斦{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1978—2018)》《公共風險論》等專著在學界和社會上引起反響。三是舉辦新知大講堂。組織“2019 年世界發展報告——工作性質的變革”等為主題的3 期“新知大講堂”。新知大講堂自推出以來,高端交流品牌效應凸顯,有效擴大了財科院學術交流的社會影響力。四是舉辦大型學術活動。與世界銀行合作舉辦“全球經濟展望和經濟風險形勢”研討會,舉辦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2018 學術論壇、第三屆財政與國家治理論壇等17場大型學術活動,其中《降成本:2018年的調查與分析》等智庫成果發布后,多家中央主流媒體予以宣傳報道。

(三)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智庫宣傳工作。一是刊物影響力再上新臺階?!敦斦芯俊贰敦斦茖W》分別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權威期刊”“新刊入庫期刊”。積極探索和創新刊網融合的新方式,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二是主動發聲引導輿情。就全國“兩會”、中美經貿摩擦、改革開放40 年等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專家通過主流媒體主動發聲,正向引導社會輿論。三是暢通和發展新媒體平臺。構建新媒體傳播平臺,形成了由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和8 個微信公眾號組成的新媒體平臺矩陣,宣傳財科院專家觀點,有效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四)智庫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2017 年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財科院在綜合影響力智庫排名中位列第18位,比上年上升4位,多項指標排名均提升。在《清華大學智庫大數據(2017)》中,財科院在“中國智庫大數據指數評級”中被評為A+,在全部101家黨政部門智庫中位列第6。

三、拓寬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一)“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共派出11 個學術交流出訪團組(個人),分赴印度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DRC-NITI)對話會、芬蘭國際財政學會(IIPF)第74屆年會、格魯吉亞和意大利等進行交流訪問,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選派5 名研究人員赴國外知名大學訪學交流,拓展研究人員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熟悉國際智庫在協助政府推行政策主張的話語模式和主要方法。

(二)“請進來”,開展智庫交流。組織接待世界銀行、日本駐華大使館、韓國財政部等29 次國際、國外機構及專家來院訪問交流,進一步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多家機構表示期待與財科院進行深度合作。

(三)開展多項跨國研究。與世界銀行就“中國財稅改革熱點問題”“2011—2020年中國減貧戰略下的公共支出”等問題開展合作研究。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中國財經改革經驗》項目和兩項課題研究。與日本財務省財務綜合政策研究所合作舉辦主題為“金融風險與財政風險”的第三屆中日財政智庫研討會(2018)。與韓國發展研究院聯合進行課題研究。

(四)拓展智庫平臺。一是應邀加入中國宏觀經濟智庫聯盟。該聯盟由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聯合財科院等18 家宏觀經濟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旨在更好地承擔新時代高端智庫建設的責任和使命。二是加入美國研究智庫聯盟。該聯盟由國際財經中心聯合財科院等18 家機構共同發起,擬加強對美綜合研究,為促進中美關系穩定和改善發揮重要作用。三是設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與北京稅務博物館設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為研究生培養提供實踐樣本。

四、更加注重科研針對性,服務決策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對接相關部門,服務高層決策。一是參與國家治理。劉尚希院長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監委聘請的特約監察員,認真履職,服務國家決策,參與國家治理。多位專家參加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參事室等國家決策部門的報告會、研討會,為財稅體制改革和發展咨政建言。二是參加國務院大督查。選派6 名專家參加國務院大督查,受到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和有關部門一致好評。4 名同志被評為優秀督查隊員,部分專家參與撰寫的督查??@得了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專門致信表示感謝。三是積極建言獻策。接受并報送國辦、中辦等有關決策部門約稿14篇,8篇報告被采用。財科院研究成果3篇獲國家領導人批示,15 篇獲部領導批示,3 篇獲其他省部級領導批示,40 余篇研究報告被各類內參采用。四是承擔課題評估任務。組織評審財政部交辦的部機關課題評審95 項,其中財政部委托課題33項,部省共建課題62項。五是開展智力扶貧。為貫徹落實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的整體部署,派出專家赴湖南平江縣和云南永勝縣開展“扶智扶貧”。

(二)聚焦宏觀、戰略、前沿問題,推進重點課題研究。一是院內課題。開展13項計劃課題、5項招標課題、4項中青年招標課題和6項全國財政科研協作課題研究。二是委托課題。立項橫向委托課題30項,接續課題結題12項。參與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委托的重大課題研究,為相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三是社科、自科基金課題。報送國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相關任務5 項。四是編發內刊。印發《研究報告》50 期、《財政研究簡報》34 期、《科研專報》8 期、《外國財經動態》8 期、《財科金融論壇》4期、《社會保障動態資料》5期。

(三)創新調查研究方式方法,增強服務決策的時效性。組織第3 次“降成本”調研。調研采取線上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1+5+1”模式,對企業成本情況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考察和分析。多項調研成果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決策部門采用,并獲財政部領導肯定性批示?!敖党杀尽闭n題組成果榮獲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2018中國智庫咨政建言“國策獎”,入選中國智庫索引(STTI)2018年度精品成果。組織第4次“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調研以“財政轉移支付”為專題,分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選擇代表性省份進行實地調研,成果發布后社會反響熱烈。

五、以提高質量為目標,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

(一)主動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升級課程體系規劃,加強教材建設,完善導師遴選機制,豐富教學方法,舉辦財經大講堂等等方面。

(二)多措并舉推動招生改革。一是招收推免生。通過舉辦第一屆“財科院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選拔出了35 名推免生,生源全部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二是博士招生實行考核制。通過申請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生。三是大幅降低在職博士比例。從2019 年起大幅降低在職博士生的錄取比例。

(三)圍繞研究生教育40 周年開展系列活動。召開研究生教育40 周年座談會,回顧財科院研究生教育走過的光輝歲月,聽取各方對辦好研究生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制作了《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紀念畫冊》,回顧歷史,激勵來者。

(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供稿,閆曉茗執筆)

財經出版傳媒

2018年,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財政部黨組各項工作部署,堅持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并重,不斷加強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的能力建設,圖書出版、期刊出版、數字數據、教育培訓、影視及文化創意和投資管理六大業務版塊聯合發力,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開創了集團創新發展的新局面。集團資產總額達到25.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7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4億元。

一、出版主業跨越發展

集團生產碼洋和銷售碼洋大幅增長,總體增幅明顯。全年發稿1977種,出版新書2089種,完成生產碼洋8.9億元,發貨碼洋8.4 億元,主業基礎進一步筑牢。一是策劃出版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社會效益的精品圖書。2種圖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8 種圖書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增補項目,3 個項目入選廣電總局“十三五”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饵h組織嵌入與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入選2018 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使夫人品北京》項目入選國家絲路書香工程“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中國近代經濟文獻史料叢刊》入選2018 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項目;5 本圖書入選2018 年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資助項目;3 種圖書入選2018 年度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二是踐行“走出去”戰略。全年共實現對外輸出版權圖書29種,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道路》叢書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國智慧的典型。三是圍繞做強教材出版,深化與高等院校的合作,不斷復興在財經類教材出版領域的優勢地位。四是圍繞“三財”(財經、財稅、財會)資源優勢,創新內容、載體和渠道,嘗試搶占少兒圖書市場份額。五是兩考中心(注冊會計師、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心)教材教輔增長顯著,發貨碼洋再創歷史新高,產品種類、形式、內容也有顯著提升,編印發一體化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全流程嚴格保密等工作措施日趨完善。六是營銷體制改革成效初顯,營銷中心落實集團“一平臺三統一”(營銷中心作為集團圖書線上線下發行推廣、營銷宣傳等唯一的平臺,依靠傳統渠道和電商渠道兩個支撐,推行統一銷售政策、統一工作流程、統一服務標準)的戰略部署,精簡人員,規范流程,推進整合發展,發貨碼洋增長31%,回款增長72%。營銷工作信息化、全媒體營銷手段、反盜維權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投資管理積能蓄勢

2018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嚴峻,投融資行業整體低迷,集團投資管理業務順勢回歸常態。先后與科技部、山東省、黑龍江省等10 多家政府部門和地方接洽,落實多個基金。中財荃興成功為嘉興教育產業專項基金募集資金,成功協助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完成增資。中財金控直投項目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IPO 上市申請獲證監會通過。中財奇虎互聯網基金投資的360金融在美國成功上市。中財金控控股的上海鑒甄檢測技術公司籌建的實驗室順利通過中國計量認證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集團旗下管理或參與管理的基金近40只,基金計劃首期規模200多億元,實際募資規模104 億元,累計投資規模近100億元。

集團下屬貴金屬業務公司中財國盛也實現了經營業績再上新臺階。通過整合核心銷售渠道、加強內控管理、完善產業鏈布局等措施,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5月,成功進入新三板創新層,順利實現“進創新層、強創新層、爭上主板”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一步。

三、教育培訓穩扎穩打

經過兩年多努力,中財國培基本完成了線下面授培訓、互聯網在線教育、財經生活連鎖書店三大主營業務的布局,各項業務運轉良好。線下培訓方面,初步建立了中財國培師資庫和課程體系,公司師資庫規模已達125 位,開發面授課程45門,全年共承辦36期線下面授培訓班,學員超過1萬人次,收入大幅提升。線上培訓方面,落實集團大力發展線上教育的戰略安排,形成了以在線輔導課程和教材增值服務兩類產品為主體的線上教育業務。以初級、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前輔導課程,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考試考前輔導課程等為主的在線教育產品受到考生歡迎。與集團兩考中心和兩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密切合作,提供集團兩考教材和兩社院校版教材配套的視頻課程等增值服務,設立了線上模擬考試平臺,盈利勢頭越來越好。財經生活書店方面,打造集線上線下零售、文化體驗、文化價值傳播于一體的多元化平臺。

四、期刊運營亮點突出

期刊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期刊總社定制度、找資源、創品牌、抓收入,取得可喜成績。定制度方面,健全了社務會制度,制定了稿酬、編輯費支付等多項管理辦法。找資源方面,獲得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期刊征訂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時挖掘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資源,開拓收入來源。創品牌方面,《新理財》雜志社成功舉辦“世界會計論壇暨第13 屆中國CFO 大會”,這是集團首次主辦的國際性活動,得到國際國內會計專業組織的高度評價。中國政府采購雜志社成功舉辦系列活動,持續提升雜志社品牌價值。抓收入方面,期刊業務板塊6家雜志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實現新增長。

五、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中財數據信息服務保障工作有序推進,保障集團機房、防火墻訪問控制等軟硬件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較好完成了兩社云章系統、發票系統、釘釘辦公系統等各類信息管理系統運維工作,顯著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中財物業圍繞“提升服務品質”繼續發力,先后完成新知大廈大門和停車系統改建、樓內監控系統改造、電梯設備更新、燈管更換等一系列老舊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完成了青年公寓二次配租、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配置等多項“民生工程”,順利完成近50 間辦公用房調整。持續保證食堂服務水平,物業服務質量的總體滿意度達到85%。電子音像社策劃制作宣傳片、錄制在線課程等業務,從隊伍建設到業務水平都有了較大提升,實現盈利。中財國咨的咨詢廣告業務迅猛增長。

六、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堅持全面調研科學決策。集團領導堅持深入一線了解情況,先后多次與干部職工談心談話,聽取意見;走訪多家單位,了解實情;召開營銷、編輯、兩考、投資、雙擁、青年等多層次座談會,聽取干部職工意見建議,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并建立現場工作會議機制。二是優化機構和人員配置。組建集團營銷中心,成立集團投資與項目管理部,同時調整了集團投資委員會、薪酬委員會人員組成,充實完善其職能。三是扎緊制度籠子。新出臺《集團國有資產交易管理辦法》等15 個管理辦法,修訂了《招投標管理辦法》等6 個重要管理辦法。放管服相結合,不斷簡化集團內部管理流程。組織對8家單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四是推進落實一些好的改革舉措。包括繼續提高廣大職工獲得感、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對印刷用紙、圖書報廢、排版校對印刷裝訂定點服務進行集中采購、開展項目資助、借助外部資金力量撬動集團更快發展、改進信息報送機制等。

(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供稿,劉思源執筆)

財經期刊出版

一、《中國財政》半月刊

2018年,《中國財政》緊緊圍繞財政部黨組中心工作,及時傳達黨和國家的重大財經方針政策,報道財政中心工作與財政發展改革成就,分析研討財政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多層次宣傳地方財政部門的先進經驗,生動展現廣大財政人的精神風貌,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一)緊跟時政熱點,及時宣傳報道黨政大事

1.做好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傳工作?!吨袊斦烽_設“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欄,針對預算監管、財稅改革、脫貧攻堅等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向財政部內司局長、各省市區廳局長約稿,積極傳遞十九大精神引領新時代財政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同時,摘登了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提法新思路新要求,方便廣大讀者學習。

2.重點做好“兩會”的宣傳報道工作。在“兩會之聲”專欄報道財政部不斷提高兩會建議提案辦理質量和效率的舉措,以及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央地權責劃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和財政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成就。配合財政部辦公廳編輯出版《財政工作信息》,寄送兩會代表委員?!皟蓵鼻?,在第3 期推出專題“2017回眸:財政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報道河北、浙江、福建等省財政工作成就;“兩會”期間,在6、7 期刊登“新時代 新作為”專題,邀請部分廳局長代表暢談做好新時代財政工作的思路和探索;同時,“兩會之聲”專欄刊登了10 篇文章,反映財政部條法司、稅政司、預算司等司局2017 年財政工作取得的成效。另外,著重做好預算報告重點解讀工作。8 期全文刊登了預算報告,9 期刊登專題“詳解預算報告:積極財政聚力增效”,邀請專家對預算報告進行全面解讀,展現全新亮點。在“中國財政”微信公眾號開設“財政專家看兩會”專欄,特別邀請財經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從專業視角觀察兩會、解讀報告,傳遞財政專業聲音。

3.做好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宣傳報道。在17 期推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欄,刊登高培勇文章《中國財稅改革40 年:基本軌跡、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宏觀梳理財稅改革路徑;陸續刊文展示北京、河北、廣西、陜西、寧夏等地財政部門改革發展成就,以及奮進新時代的改革思路。24 期策劃專題“財稅改革40 年:勇立潮頭奮揚帆 任重道遠再出發”,邀請財政部綜合司、預算司、文化司、社保司、監督檢查局等司局,深入總結財稅體制改革歷程與成就,展望新時代財政改革發展大勢。

4.從財政視角做好三大攻堅戰的宣傳報道。2期專題“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介紹了我國首個跨省流域——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情況,探討完善生態補償機制。4期專題聚焦“生態財政政策推動綠色發展”,邀請專家學者從構建生態友好型公共財政、環境保護稅法實施的關鍵點、環保支出政策績效評價探索等方面撰文,探討如何以財政之力助推綠色發展。開展定點扶貧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2002 年湖南省平江縣被確定為財政部定點扶貧縣,18期特別報道“風雨同舟:平江的脫貧攻堅之路”,總結了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的鮮明特色,展現了財政扶貧干部的精神風貌。

(二)聚焦改革重點,全面深入宣傳財政工作

1.新開設“績效管理”專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財政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我國財政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新開設了“績效管理”專欄,每月固定刊登,全年共組織刊發了26篇文章。

2.組織召開“貫徹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意見”座談會。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正式印發,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出的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11月,財政部印發《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方案。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意見》,進一步宣傳績效管理理念、推廣績效管理經驗,探討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政策著力點,12月14日,在財政部預算司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組織召開了“貫徹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意見”座談會,邀請財政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河北、浙江、廣東、四川等財政廳局預算處的負責同志,齊聚一堂,建言獻策,匯聚眾智。

3.持續關注財政重點工作。1 期推出專題“財政內控:推向縱深 力求實效”,著重介紹內蒙古、福建、海南、陜西寶雞等地在財政內控制度體系建設中的舉措和成效。5 期推出專題“政府采購:十五載砥礪前行”,總結政府采購領域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舉措,并著重展示河北、浙江、新疆、大連等地在政府采購“放管服”、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11 期組織策劃“提高預算績效管理質量”專題,刊發業內專家對提高預算績效管理質量的探討,以及部分地方財政部門的實踐經驗。2018 年5 月1日起,深化增值稅改革開始實施,16 期策劃專題“增值稅改革持續深化”,邀約知名專家學者撰文分析增值稅新政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新動能成長、引導資金回歸實體經濟以及完善稅制等方面的重要意義。20期策劃專題“著力推進和完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重點報道財政國庫部門在國庫集中支付、收入收繳管理、預算執行分析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并介紹了浙江、山東、廣東、海南、重慶等省市的經驗做法。

4.做好財政系統回鄉調研工作的宣傳報道。自2016 年起,財政部機關團委連續三年開展了“情歸故里”財政青年春節回鄉見聞調研活動。15期專題“財政青年:學思踐悟做真功 知行合一求實效”,刊登部分文風樸實清新、視角獨特新穎、飽含深情與擔當的優秀作品,收到較好反饋。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就《中國財政》專題刊發財政青年春節回鄉調研優秀成果及機關團委建立“財青8+”日常調研機制事宜作出批示:“青年同志結合探親回鄉調研,察民情,提建議,理論聯系實際,是一個好做法。部各級黨組織應總結經驗,持續予以推動,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工作能力,知行合一,以知促行?!?/p>

5.加強專題策劃力度,宣傳報道地方財政工作成績。10期專題“‘六強型’財政:富民強桂新作為”,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創新提出的實力型、調控型、保障型、職能型、績效型、服務型“六強型”財政的發展思路。12期專題“浙江: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究浙江財政推進非稅收入電子化收繳、“政采云”平臺搭建、會計代理記賬機構審批“零上門”等舉措的創新思路。14 期專題“安徽財政:助力五大發展 建設美好家園”,將視角對準合肥、六安、小崗村,展示安徽各級財政部門在助力創新驅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改革中的具體做法和發展成果。20 期專題“江西:老區脫貧攻堅新樣板”,宣傳報道江西財政黨建+扶貧、產業精準扶貧、移民扶貧等創新模式。22期專題“和諧邊疆 最美畫卷”,記者從PPP 發展、鄉村振興、財政幫扶等角度,帶領讀者感受到新疆的經濟熱度、民生溫度,繪就和諧邊疆最美畫卷。

6.打造精品欄目,宣傳先進典型,為基層財政工作鼓勁發聲。在“地方實踐”“縣鄉財政”“財政文化”等欄目,擷取精編來自市縣鄉財政部門的典型案例,匯聚分享基層財政工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悟,使得雜志更加接地氣,更有可讀性,真正成為財政人手邊案頭的“好助手”。24期“特別報道”欄目刊登了3名河北省基層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的事跡,以期展現風采,弘揚正氣,激發廣大財政干部投身財政事業、建功立業的熱情。

7.精心制作出版海南、寧夏、廣西3本???。2018年4月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 周年,8 期出版??拜x煌三十年美好新海南”,圖文并茂、全面展現海南省30 年發生的滄桑巨變,深度報道了海南財政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敢為人先,勇當尖兵,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2018年9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 周年,17 期出版??拜x煌六十年 美麗新寧夏”,用詳實客觀的文字數字、生動多彩的人文風景圖片,再現了寧夏財政60 年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倍冻龅钠D辛努力,取得的輝煌成績。2018年12月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3期出版??皦衙缽V西 輝煌六十年”,描繪展現了八桂大地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生態和諧、人民幸福的美好畫卷。

(三)加快融媒體發展步伐,精心打造“中國財政”微信公眾號

為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步伐,“中國財政雜志社”微信公眾號6 月1 日正式拆分為“中國財政”和“財務與會計”兩個微信公眾號,并于同日上線。改版后,財政編輯中心將微信策劃、采寫、編發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第一時間跟蹤新聞時事,精心策劃重點財經話題,兼顧公眾號內容的時新性與專業性。比如,結合社會輿論熱點,組織策劃了個稅改革、鄉村振興、決算大賬出爐、績效管理、防范和化解風險、國地稅合并、養老金全國統籌、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精準扶貧、中美貿易摩擦等專題,為改革鼓與呼。為集中反映財政人的生活風采,密切與各地的溝通聯系,在重要節日節點,公眾號向廣大讀者征集文字、圖片、視頻,完成“厲害了!我的財政寶貝”“黨啊,親愛的媽媽,請接受財政人來自天南海北的生日祝?!薄爸锞旁?不忘師恩”等特別策劃,尋找與關注用戶、潛在關注用戶的共鳴,收到良好效果。同時,還組織了“高考”“上合峰會之青島”“世界杯來了,財政足球帥哥在等你”“悅讀|名家薦書”等系列專題,以活潑的文風、淡雅輕松的內容,為讀者緊張工作生活送去調劑,同時弘揚了財政文化,傳播了財政精神。自6 月份改版以來,“中國財政”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持續增長,原創文章數量大幅提高,文章點擊量、分享轉發次數有了質的提高,微信公眾號的權威性與專業性獲得了讀者肯定,“中國財政”微信品牌形象在財政系統逐漸樹立起來。

二、《財務與會計》半月刊

2018年,《財務與會計》編輯中心緊跟財會、財稅改革領域發展動態,加強重點和熱點問題的宣傳報道,內容更加及時全面;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深化業務與人文的結合;創新形式,加強策劃,著力打造刊物亮點,進一步提升刊物影響力;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渠道,更加深入反映基層會計人員的心聲,增進編讀互動。全年累計刊發稿件800 余篇,約320 萬字,其中所刊發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財務與會計導刊》等刊物全文轉載共計29 篇,刊物總體質量有了進一步提升。

(一)服務財政中心工作,做好財會宣傳報道

1.宣傳行業重要政策,助力財會改革發展。一是刊發財政部領導在相關重要會議上的講話、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新制度答記者問,及時宣傳財會改革的政策動向和精神。比如《政府會計制度》發布后,及時刊發財政部部長助理趙鳴驥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培訓班上的講話;《社?;饡嬛贫取贰缎聦徲媹蟾鏈蕜t》、政府會計相關具體準則、會計人員誠信制度建設指導意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等相關政策發布后,及時刊發財政部負責人就新制度答記者問。二是繼續加強對會計管理工作的宣傳。通過“會計管理工作專欄”推出浙江省、海南省、云南省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政府會計核算智能化、會計行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做法;每期“財會資訊”欄目加強對各地會計管理工作動態的反映。三是為財會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匯集智慧力量。一方面,通過專欄策劃、組織約稿集思廣益。自財政部成立《會計法》修訂工作領導小組并全面啟動修法工作后,刊物特別開設“《會計法》修訂專欄”,刊發社會各界對《會計法》修訂的意見及建議(全年共刊發文章11 篇)??龊蟮玫截斦繒嬎镜母叨戎匾暫涂隙?,認為所刊文章很具借鑒價值,為《會計法》的修訂與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議。4月份會計司召開《會計法》修訂座談會,專門邀請專欄中的12 名作者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所提出的建議得到司領導的認可?!敦攧张c會計》亦對此次座談進行了綜合報道。另一方面,通過“調查報告”欄目對《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等規章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同時著眼于企業、政府會計準則等國際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通過“世界之窗”欄目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及對我國的影響。四是繼續開展“會計人說‘一帶一路’”征文活動,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走出去”企業應注意的財會、稅收、金融等問題,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經濟合作過程中積累的實務經驗等方面展開探討,全年共刊發文章24篇。五是繼續加強對管理會計方面的相關報道。如通過會議綜合報道、“專家視點”“觀察與評論”等欄目集中反映業界不同層面人士對管理會計變革的思考,同時在“本期專題”“理財廣場”“分享空間”等欄目的約組稿中也加強組織有關管理會計領域實踐創新的文章。此外,前往濟南泉城大酒店進行實地回訪與調研,并針對其精益管理的最新理念和做法進行了報道。

2.加強財會、財稅制度的解析釋疑,促進政策貫徹落實。2018年我國財會改革持續推進,相繼出臺了多項新的財會政策法規,對此編輯部密切與財政部會計司、稅政司等政策制定部門聯系,以不同形式予以關注宣傳。比如,在政府會計若干具體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相繼發布后,為促進政策的貫徹落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在“政府會計專欄”中圍繞準則和制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新收入準則修訂發布后,約請相關專家在“本刊專稿”以系列形式,就新準則的內涵和要求以及如何按照新準則做好業務處理結合案例進行解讀和分析;針對營改增實施過程中的焦點問題和企業應重點關注的事項,分別在“納稅與籌劃”等欄目中約組多篇基于不同視角的政策解讀及稅收籌劃建議類稿件,同時加強推介有關企業推進營改增實施的經驗文章;對于新出臺、新修訂的規章制度,還通過“討論與爭鳴”“業務與技術”等欄目對相關政策進行解析,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政策內涵,促進政策落地實施。

3.繼續做好“兩會”報道工作。通過書面及電話采訪等方式邀請3 位全國人大代表、2 位全國政協常委和4 位全國政協委員就社會熱點問題以及財會、財稅行業發展重點領域建設情況暢談各自的理解與建議,較好地反映了“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心聲。

(二)緊抓重點和亮點,通過特色欄目提升刊物影響力

1.加強“本期專題”欄目建設。欄目主要圍繞財會領域熱點、焦點問題開展專題策劃:圍繞海外資產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創新等方面組織了中國海油、廈門航空、大慶油田等不同行業企業的先進管理會計實踐做法文章;擴展范圍,對于管理會計在成本管控中的應用、業財融合、智能財務、嵌入社會責任的企業管理實踐創新等熱點問題,推出相應專題予以關注。

2.展現新時代會計人風采。一是打造品牌欄目,繼續推出“樂享工作 樂品生活——新時代會計職業女性風采”和“勤勉 睿智 誠信 擔當——新時代會計先生風采”專欄。邀請多位不同行業的企業高層管理者及會計領域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講述各自砥礪奮進的人生故事,充分展現自強不息、執著夢想、追求卓越的人生態度和事業精神。二是開設“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系列報道欄目,對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多位專家的個人奮斗經歷及主要學術思想進行反映,促進學術思想與精神的傳承。

3.加大行業先進人物采訪力度,積極傳播行業正能量。通過“記者訪談”“本刊專稿”等欄目,對企業界精英,如唯你網聯合創始人連偉舟、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業務合伙人李杰、注冊會計師行業中唯一一位黨的十九大代表、畢馬威華振上海分所黨委書記楊潔進行了采訪報道。

4.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的相關宣傳工作。2018 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100年、中注協成立30年,亦值《財務與會計》創刊40周年。值此特殊時點,刊物以多角度、多形式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的相關宣傳工作。一是在“本刊專稿”欄目推出“會計大師的會計學術思想與教育理念精要”系列報道文章,陸續對楊紀琬、龔清浩、徐政旦、余緒纓、李天民、谷祺、閻達五等會計前輩的會計學術思想與教育理念等進行總結。二是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專欄”,約請多位來自會計實務界與理論界的老中青三代會計人,通過梳理40 年來會計行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現我國會計理論與實踐所取得的成就;通過講述個人奮斗經歷折射改革開放40 年來我國會計行業取得的進步;結合40 年來會計行業發展歷程中的經驗教訓,探討新時代如何迎接挑戰并展望會計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同時,推出一組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100年專題文章,約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前任秘書長丁平準以及來自會計師事務所的4位合伙人,分享他們作為行業發展進步的見證人與推動者,與行業一同成長蛻變的故事。三是通過“特別報道”欄目,回顧《財務與會計》創刊40 年來與改革同步、與時代同行的成長歷程,總結刊物多年來不斷創新實踐所取得的成績,同時約請老一代編輯人,分享他們與《財務與會計》編輯工作的不解之緣以及對《財務與會計》未來發展的期待。

(三)創新宣傳方式,提升刊物品牌影響力

2018年6月,《財務與會計》微信公眾號正式獨立上線,全年共發布微信600 余條。正式獨立上線后,公眾號通過及時發布刊物信息,開展財會審領域時政宣傳、資訊傳播、實務交流、理論研究、業務處理、人文分享,增強刊物與讀者、作者之間的粘性,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財務與會計》品牌的影響力。同時加強新媒體平臺原創文章的組織策劃并創新推出有關會計歷史文化的“財會博物館”系列文章,通過介紹中國少數民族財會博物館、中國珠算博物館、中國會計博物館、中國財稅博物館、中國審計博物館等,展示館藏文物史料,彰顯我國會計歷史的深厚底蘊,使更多的會計人了解并傳承會計歷史文化,并從中汲取行業創新進步的智慧和力量。從運營情況看,財務與會計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呈現出點擊率、點贊率和轉發率較高的特點,說明財務與會計的用戶粘性較強,活躍度較高。

(四)做好讀者和作者隊伍建設工作,夯實刊物持續發展的基礎

1.繼續加強作者隊伍建設,重視作者庫建設與完善。對于老作者的文章及時并認真處理,保護老作者的投稿熱情。同時,通過老作者推薦和編輯人員主動發掘等形式,發現那些基礎較好、有發展前途的新作者,與其建立長期聯系,努力將其發展成為刊物的重點作者。編輯部作者庫持續更新,對于穩定作者隊伍、提升約組稿效率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密切聯系讀者,真誠為讀者服務。一是重視讀者來信,認真對待讀者的來信、來函及答疑工作。二是熱情回答讀者提問,對讀者提出的一些疑難問題,編輯人員能答復得了的就及時給予答復,答復不了的就及時轉交相關方面和部門。三是繼續強化來稿登記工作,除認真答復作者的稿件查詢外,還對稿件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3.繼續開展優秀文章評選活動,創新形式促進讀者與作者交流。全年共評出優秀文章13篇,優秀讀者100名。同時,“編讀往來”欄目第11期刊發了題為《珍惜讀者給予的評論》,分享了本次評選活動中的部分讀者提出的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三、《財務研究》雙月刊

2018年,《財務研究》堅持以政治建設為引領,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統籌開展選題策劃和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編校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致力于推動財務理論研究和財務學科建設、構建財務學科研究交流平臺,努力為提升我國財務理論研究水平、推進財務管理創新作出貢獻。

(一)加強重點選題策劃和約組稿工作

編輯部始終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在征求編委會和學術委員會成員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重點選題。2018 年刊發文章的選題涵蓋了我國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企業內部控制、業財融合、公司財務等宏微觀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對環境保護、滬港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實踐中的熱點問題也從理論角度進行了探討。同時,編輯部更加關注選題的創新和理論實踐意義,并根據不同選題的特點,定向約組不同范式的文章,增強約組稿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刊物學術水平和編校質量

對于每篇可能采用的稿件,編輯人員均積極挖掘文章的亮點和特色,精細打磨。尤其關注文章的分析視角是否客觀公正、引用的政策和資料是否準確全面、搜集數據的取舍是否符合常理、邏輯和文字是否清晰嚴謹等等。除此之外,編輯部也不斷探索完善審稿流程,將審稿工作前移。在稿件正式進入審稿流程前,編輯人員對符合基本格式要求的文章均進行詳細審讀,提前形成編輯部意見,同時,邀請幾位水平較高且年富力強的老師做粗略的匿名審稿,從而提高了審稿效率和改稿的針對性。

(三)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充分發揮編委會和學術委員會成員的作用。編輯部與編委會和學術委員會的各位成員一直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及時將刊物發展的一些進展向委員們匯報,或者就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向委員們請教,各位委員均非常支持,給予了很多的咨詢意見并提供了不少幫助。按照學術委員會規程,學術委員會需要4 年換屆一次,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的任期于2018 年底結束。編輯部對專家學者的學術水平和支持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做好了學術委員會換屆的相關準備工作。二是加強作者隊伍和匿名審稿人隊伍建設。編輯部在注重維護名家和老作者資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發掘和培養年輕作者,在審稿人隊伍建設中也盡量將更多的優秀年輕學者吸收進來,與他們共同成長。三是加強編輯隊伍建設。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編輯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并具體落實到編輯工作中去。另外,編輯部還不定期地組織編輯人員開展業務交流,鼓勵編輯人員積極參加出版專業職稱考試,全方位提升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四)舉辦學術研討會,構建財務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6月9日,《財務研究》首屆學術研討會——“財務理論前沿2018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會計學會楊敏副會長和王鵬秘書長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人民大學王化成教授、北京工商大學謝志華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新民教授、暨南大學宋獻中教授、南京大學楊雄勝教授等9位知名學者進行了主題演講。大會還設立了兩個平行分會場,從80余篇征文來稿中選取10篇進行現場交流。大家普遍反映這次會議的主講內容前沿、交流形式多樣、探討細致深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認為“財務理論前沿學術研討會”作為《財務研究》與學界直接交流的園地與平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財政雜志社供稿,劉慧嫻、陸安平、李卓、王安琪執筆)

財經報紙出版

2018年,中國財經報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財政改革發展中心工作,不斷提升新聞宣傳工作質量和輿論引導水平,為財政改革發展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一、《中國財經報》新聞宣傳情況

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深度報道,產生積極反響。其中,長篇通訊《高原上播撒溫暖的人——追記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財政局局長和先念》,在全國財政系統引發強烈反響,被財政部黨組作為開展向和先念同志學習活動的文件材料全文印發。山西省脫貧攻堅系列報道被山西省扶貧辦編發成簡報,上報國務院扶貧辦和山西省四大班子負責同志。

多篇報道在新聞評選中獲獎,《搭起鄉村振興的平臺》《績效管理更上層樓》獲第30屆中國經濟新聞大賽三等獎,《多元投入機制保障養老服務》獲全國老齡新聞宣傳好作品二等獎。

(一)加大對時政類新聞的刊載傳播。嚴格按照中央有關部門要求,在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全國兩會和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會期間,加大了時政類和新華社統一播發重點稿件的刊發力度。全年在頭版頭條位置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專欄,重點刊發各級財政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財政改革與發展更上一層樓的通訊報道。

(二)做好全國兩會財政預算解讀。兩會期間,策劃推出11期、近80個版面的“奮進新時代”兩會特刊,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近百位。其中,3 月5 日至10日,在代表委員審議討論預算報告的關鍵時段,通過調整出版刊期,連續以日報模式推出6期特刊,多角度、深層次、圖文并茂解讀預算報告,真實反映代表委員、社會各界對預算報告的理解與感受。

(三)緊扣財政工作實際,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宣傳報道。一是在重大財稅改革和政策舉措出臺后,進行全方位解讀,正確引導輿論。對醫療衛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增值稅改革、個稅改革、國有資產管理報告落地、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財政內控管理等進行了深度解讀報道。其中,在5月份正式創辦《績效新時代》版,兩周一期,從理論與實踐、國際與國內、問題與難點等多個角度入手,深度解析績效管理理論與實踐。二是圍繞財政部黨組中心工作,抓好政策落地情況的跟蹤報道。研究策劃了有效防控地方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9大報道選題,選派記者深入基層調研,采寫了一批反映政策落地情況的稿件。三是拓展新聞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以更加豐富的素材,多側面、多角度反映政策成效。新聞宣傳的領域拓展至商務部、工信部、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衛健委等20 多個部委和相關行業領域,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

(四)立足財政視角,策劃推出一系列深度報道。一是策劃推出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報道。在多個版面開設了“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40年·基層故事”“感慨40年·精彩綻放”等專欄。采寫或約請專家撰寫相關文章,刊發文稿80余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社會領域特別是財政領域發生的變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持續推出脫貧攻堅系列報道,突出展示財政部幫扶脫貧攻堅的工作成效。將財政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年度報道的重點,深入河北、安徽等省市開展相關報道,派出采訪組分赴湖南平江、云南永勝,對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進行充分報道。三是先后推出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 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 周年系列報道。

(五)推進新老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立體傳播能力。中國財經報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充分發揮時效性強、形式豐富等優勢,配合報社的日常報道和重大專題報道,一些重要新聞實現與報紙同步報道,進一步促進了新老媒體融合發展,有效提升了報社立體傳播能力和影響力。受財政部稅政司委托,制作推出了動漫視頻《“畫說”清費減負》,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與政府性基金的概念、發展歷程、清理與規范取得的成就等呈現給社會公眾。動漫視頻一經推出,便在政府部門、社會媒體等各類網站及手機移動端迅速傳播,受到廣泛好評,并作為財政部參評作品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法制動漫微電影征集活動。與北京市海淀區財政局合作推出動漫視頻《看懂政府的“錢袋子”》,在海淀區兩會期間播放,受到與會代表廣泛好評。

二、《中國會計報》新聞宣傳情況

(一)權威解讀財會政策,深入基層宣傳報道行業典型做法和實操經驗,講好會計人的故事。在政府會計方面,對政府會計改革進行了分行業的系列解讀和總結式報道,包括《政府會計改革走向縱深》《扎實做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準備工作》《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加速!》《規范會計調整事項處理 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的交鋒與演練》等。在會計領域“三去一降一補”及三大攻堅戰方面,陸續刊發《讓地方債穿上會計“防彈衣”》《去產能 財務需發力》《關稅下調引汽車產業多米諾效應》《以財會力量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脫貧路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等稿件。對地方典型經驗的挖掘報道,在頭版占較大比例,其中包括《廣西: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十年功成再出發”》《打造會計對外服務的“云南名片”》《云南:譜寫財政會計跨越發展新篇章》《管理會計“深耕”三晉大地》等,不僅受到被報道地區、部門的好評,也吸引其他地區學習和借鑒。在各地推出引進人才政策后,采寫了《財會人才成為搶人大戰的“香餑餑”》;北京積分落戶名單公布后,發表《落戶》一文,均突出財會人才的社會需求度,提升會計人職業榮譽感,也為他們的生活訴求發聲。在足球世界杯期間,首先推出《給世界杯算筆“財務賬”》,揭示會計與足球賽事的關系;隨后推出《營銷“豪賭”世界杯 財務要成穩定器》,深度解讀營銷與財務之間的關系;世界杯結束后,刊發《法國世界杯奪冠 華帝會計人加班》,成功將這一熱點與財務管理結合起來。這一系列報道,成為會計專業與社會熱點事件結合的經典案例。對于國內外各領域的重大事件,也進行了“會計角度”的切入與解讀,如《中美博弈 財務管理為盾》《杭州亞運會籌辦審計揭秘》《進口博覽會倒計時,這所“貼隔壁”的學校要提供一流服務》等。

(二)將行業新聞選題做“軟”,重大事件中行業理念做“硬”,打造品牌版面,全面展示行業發展大格局。兩會期間,以“將高質量會計進行到底”與“筑夢新時代”為主題,策劃、組織兩期???,提出改革開放新時代要發展高質量會計的觀點。在《中國會計報》年會期間,打造“會計新動能”與“計往開來”兩期特刊,在“會計新動能”特刊中用8 個版面以豐富多彩的圖片形式,展示了我國會計事業40 年的印記與發展;同時從我國會計事業成績單與普通會計人兩個視角,回顧了40 年來的發展成果,取得較好效果。繼續推出“數豆中國”年度系列評選、年度財會大事記和年度十大財會新聞評選等,這些活動現已成為引導社會各界了解支持會計事業及宣傳報道會計行業發展的特色品牌和重要媒介。

(三)創新媒體傳播方式,發展專業行業獨特的融媒體模式,立體展現會計行業的各項成果。中國會計報微信公眾號不斷創新,以內容為王,多種方法策劃選題,涌現一批閱讀量達到“10萬+”的文章,如《有會計類證書的恭喜了,國家正式公布:持證可在這些地區直接落戶,更重磅的還有……》等。同時,啟動中國會計報APP客戶端創建工作。在紙媒和新媒體融合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帶動了紙媒寫作風格的轉變,取得紙媒和新媒體推廣的雙贏。截至年底,中國會計報微信公眾號總用戶達70多萬,微博粉絲數達4.2萬。

三、《中國政府采購報》新聞宣傳情況

(一)圍繞服務好司局和政府采購工作的重點,在宣傳報道上“做深、做快、做獨”。一是強調“做深”,把行業新聞做深做透,展現行業新聞的事實及其產生的根源、發展的方向、產生的影響等。如在《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0 號)修訂進入公開征求意見環節,開設《聚焦20號令修訂》專題,幫助財政部更好地搜集對修訂的意見建議。二是強調“做快”,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做出反應。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后,第一時間作了報道。三是強調“做獨”,想方設法拿到獨家新聞,不是獨家新聞的想方設法做出獨特視角,體現權威性。

(二)圍繞各地政府采購管理重點工作,深入報道,強化服務,推動各項重要工作落實到位。一是集中優勢力量對重點中央單位、省份、市縣的工作進行深入報道,動態跟蹤。二是針對政府采購行業現狀,通過突出報紙的專業性、權威性,推出一批深入探討文章,引起社會較大反響,使報紙成為業內讀者學習、互動的“紙上課堂”。三是注重服務下沉,針對全國各級政府采購部門推動“互聯網+政府采購”深度融合,陸續刊發江西、福建、浙江、山西、海南等省市在信息化、“互聯網+”方面的新規定、新經驗;刊發云南、遼寧、湖北等地落實“放管服”改革新舉措。

(三)主動策劃,深入采訪,做好全國兩會宣傳報道。兩會期間共完成6 期報紙共計44 個版面,開設“部領導出題,全國人大代表財政廳局長回應”專欄;開設“奮進新時代·全國人大代表財政廳(局長)訪談”,用6個版面刊發14位廳局長的專訪,探討新時代如何開創政府采購工作新局面;策劃《我為財政部國庫司點個贊》宣傳報道,展現財政部國庫司對待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意見的高度重視。

(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舉辦“京東杯”政府采購法律法規百題知識競賽,全國57 萬人參與答題。

(五)開展“全國基層政府采購新時代新作為系列宣傳活動”。貫徹落實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廣泛宣傳全國基層政府采購工作在落實“放管服”改革,創新采購監管方式、提高采購效率、優化政府采購公共服務、提高政府采購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政府采購市場活力等方面的新舉措新作為。

(中國財經報社供稿,李繼學執筆)

財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2018年,財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推進財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圍繞工作大局,全力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

(一)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精準脫貧兩大攻堅戰。在支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升級改造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滿足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新要求。建設完成隱性債務監測平臺并投入運行,有效支撐了隱性債務統計監測,為多部門聯合監管奠定基礎。在支持精準脫貧方面,初步建成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實現了對財政扶貧資金預算安排、分配、下達情況的監控。

(二)支撐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支撐預算編制,升級改造中央部門預算管理系統,較大幅度提高了預算編制效率。組織完成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系統一期建設,提升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和審核水平。支撐預算執行,擴大新版中央國庫支付系統試點范圍,較好保障試點單位在線辦理業務。完善政府財務報告管理系統,支撐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完成新舊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切換,事后預警控制和預警規則模塊上線,實現了對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資金支付情況的監控。

(三)支撐專員辦業務管理。按照《專員辦信息化規劃方案》,建成集行政辦公、業務管理、數據分析等于一體的專員辦業務綜合管理工作平臺,新增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控模塊,初步實現對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監控,有效提升了專員辦預算監管水平。

二、著力工作創新,適應財政改革發展新要求

(一)初步完成財政大數據應用規劃。開展財政大數據應用,初步完成財政大數據應用規劃設計,明確未來3-5 年的具體目標,擬以數據共享開發為突破口,持續開展財政大數據專題應用,逐步形成覆蓋全面、業務協同、上下貫通、開放共享的財政大數據發展格局。

(二)完成《財政信息系統集中化推進方案》。全面摸清全國財政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情況,研究制定《財政信息系統集中化推進方案》,明確“以問題為導向,以集中整合為手段,以大數據應用為抓手,全面提升財政主要業務應用”的具體路徑,為解決分散建設問題、構建現代財政網信體系奠定了基礎。

(三)進一步健全標準規范體系。一是修訂《財政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理順工作關系,規范管理流程。二是制定《財政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建立財政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規范財政部內部及與外部信息系統共享。三是修訂形成《財政業務基礎數據規范3.0》,實現基礎數據規范中存量標準的統一。四是印發《財政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管理辦法》《財政應用系統安全開發規范》《財政部應用系統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辦法》,規范財政信息安全信息通報,加強應用系統安全建設和管理。

(四)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一是做好信息系統整合。優化完善門戶系統功能,強化門戶系統對應用系統登錄的整體監測,提升系統整合能力和用戶體驗。持續推進報表系統整合,新增5 項報表上線,同步推進統一報表系統在地方的部署實施,支撐數據采集效率和統計分析能力不斷提升。二是做好信息資源共享。推進財政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建立財政信息資源目錄支撐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部內外共享使用。開展財政部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工作,形成實施方案,明確對接內容。

(五)推動應用支撐平臺升級。一是完善優化平臺功能性能。結合平臺在試點和應用中反饋的意見建議,優化完善平臺基礎數據管理組件、總賬組件、標準存儲組件、交換組件等方面相關功能,進一步提升平臺的底層技術支撐能力和運行效率。二是組織推動地方平臺升級。加強與地方溝通交流,掌握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各地均已完成平臺新版本升級。

三、強化責任落實,全方位加強網絡安全建設

(一)強化網絡安全防護。一是做實網絡安全檢查。對財政部機關開展重點內容和專項安全檢查,對13 個省級財政部門和11 個專員辦進行抽查,并根據檢查情況及時進行整改,堵塞漏洞,提高財政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二是強化應用安全。推進全國身份認證系統國產密碼算法升級,11個省級節點完成實施和驗收。制定并發布了2018年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安全基線,規范應用系統運行環境安全配置。按照國家信息系統等級保護要求,對60 個非涉密系統進行網絡安全等級定級備案和測評,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

(二)推進國產化替代。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財政部試點任務,研究制定財政部安全可靠應用內部試點工作安排,赴中辦機要局溝通咨詢有關政策要求,對安全可靠集成服務企業和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廠商進行了廣泛調研和交流,編制了《財政部安全可靠內部應用試點項目建設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財政部電子公文系統安全可靠應用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審核,上報中辦備案審批。

(三)加強容災系統建設。一是做好部本級容災系統建設。完成三里河和豐臺數據中心備份設備的更新升級,將各應用系統備份由舊系統調整到新系統。完成西安異地容災中心建設,實現了部本級業務系統的遠程數據級災備,形成同城容災與遠程異地容災相結合的格局。二是推進全國財政異地容災系統建設。按照“逐步將各省級財政部門重要業務數據統一納入到西安異地容災中心”的工作思路,確定了10 個省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并研究制定了建設方案。

(四)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保障。一是完成態勢感知安全運營平臺二期建設,實現對部內網絡、信息系統外部威脅和攻擊的持續監控、分析和應急處置。二是完成“護網—2018”網絡攻防演習,積累了實戰經驗,提升了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三是做好應急保障。加強對應用系統外部威脅和攻擊的監控和阻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全國“兩會”、青島“上合組織峰會”等重大活動期間網絡安全應急服務和安全保障,確保在重大事件和節假日期間“重點時段、重點系統、重點內容”的網絡安全。

四、堅持優質服務,提升信息化基礎服務質量

(一)做好財政公共服務。一是完善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系統和財政電子票據系統建設,有效提升了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水平和財政票據監管效率,滿足惠民便民的服務要求。二是建成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日常溝通聯絡管理系統,實現了代表委員建議提案的在線辦理和全流程跟蹤,全面提升財政部服務代表委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通過財政法規意見征集系統,向社會公開征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等的意見,為各項法律法規的順利施行提供了保障。

(二)做好網絡服務。一是推進電子政務內網建設。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建設總體要求和工作安排,完成財政部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工作,為下一步接入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創造了條件。二是優化系統運行環境。根據業務系統對運行環境調整變更和擴容需求,及時調配資源,優化運行環境,保障了系統的穩定高效運行。

(三)做好運維服務。一是加強對機房的巡檢和預防性檢修維護,堅持執行值班制度,及時處理各種機房故障,確保了機房設備平穩運行。二是加強對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網絡防病毒系統的運維,提高故障處理的準確性和高效性,保障了業務系統穩定運行,提高了客戶端計算機的安全性。三是優化客戶端技術支持和服務響應流程,及時處理故障和問題,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四)做好信息服務。一是做好部內信息網建設。圍繞開展財政業務、查閱瀏覽信息、在線溝通交流三大主線,依托涉密網網站,搭建財政部電子政務內網網站;與應用系統進行前端整合、統一展現,初步實現了部內信息網與應用系統的高度融合;拓展信息采集渠道,豐富信息內容,規范信息管理,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全年發布信息70 余萬條。二是加強政府采購網建設。緊跟政府采購動態,規范發布政府采購公告,及時刊登政采資訊,強化微信和手機客戶端同步發布,切實提供優質、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完善網站運行維護體系,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政府采購網發布標訊130 萬余條,受理各項服務請求8 萬余人次,用戶滿意率達99.9%。

(財政部信息網絡中心供稿,李 洋執筆)

財政預算評審與績效評價

2018年,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以評審工作轉型發展為重點,扎實開展預算評審、績效評價、支出標準建設等核心業務,為深化預算改革、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預算評審不斷深化,推動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一)開展中央部門項目評審。共評審235個項目,覆蓋106個中央部門,涉及資金2048.62億元,除去針對某重大專項的預算執行情況評審,評審調減比例達到40.11%。通過評審,大幅剔除了項目預算申報中的不合理支出,有效促進了部門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顯著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預算管理水平,評審結論已成為財政部批復項目預算的重要依據。

(二)開展重大項目動態評估清理工作。繼續開展中央部門一級項目動態評估,涉及資金441.80 億元。通過評估,有效推動了中央本級支出結構優化,改變了部分項目支出只增不減的固化格局,提高了預算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中央部門重大一級項目的清理提供了支持。

(三)組織完成科技類重點專項概算評估。對2018 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重點專項進行概算評估,涉及資金638.74億元;完成民口科技重大專項分階段概算評估任務,涉及資金255.21億元。通過評審,有效促進項目單位聚焦科研目標、細化研究內容,評審結論已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概算確定和預算安排的主要依據。

(四)開展其他專項評審業務。開展事業單位編制內新增人員的預算支出審核工作,為相關單位新增人員支出預算核定提供了支撐。完成青藏鐵路格拉段運營虧損補貼專項核查工作,為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管理辦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績效評價注重質量,評價結論運用進一步落實

(一)做好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工作。2018年,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共涉及資金1646.50 億元。其中,完成中央本級和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涉及資金994.94 億元;組織開展3項政府性基金績效評價,涉及資金645.83億元;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涉及資金5.73 億元;完成2 項產業投資基金績效評價和1 項國企工作績效考核。通過績效評價,對政策目標不聚焦、政策設計不科學、實施方案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較為明確的建議,為財政部內相關司局安排預算、調整和改進相關政策、優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完成中央財政經濟建設支出和儲備政策績效評價。在2017年工作基礎上,完成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等17個中央財政經濟建設支出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943.14 億元,完成糧食、原油、天然氣等6 項儲備政策績效評價。評價結論得到較高認可,為財政部內相關司局調整和優化財政政策提供了必要技術支撐,同時,一些被評價單位還采納項目組建議及時修訂了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

(三)開展績效評價課題研究。結合績效評價業務實踐,組織開展了《績效評價報告問題診斷與質量提升》《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研究。同時,全年共有10個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上報全國人大作為參閱資料。

三、推動構建科學支出標準體系

(一)制定通用項目支出標準。推動重大公益性演出項目支出標準發布試行,完善辦公用房維修改造項目支出標準,研制信息化系統運維、資格考試考務費項目支出標準。

(二)探索評審中央部門專用標準。對原文化部起草的《國家圖書館主要采編閱覽設備資產配置標準(試行)》開展評審,根據評審結論修改完善的相關標準已發布試行。

(三)加強推廣應用和上下聯動。促進支出標準與預算編制的有機結合,推動標準互用。完善聯絡機制,組織召開研討會,全面收集整理地方標準資料。

四、加強評審隊伍和支撐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業務工作效能

(一)制定修訂管理辦法,促進業務規范開展。制定印發《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業務操作規范》《財政支出項目預算評審操作規程(試行)》《重點績效評價操作規程(試行)》《重大項目評估操作規程(試行)》《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協作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專家管理暫行辦法》等6 項業務流程規范,初步建立了評審評價業務制度體系。制定出臺《協作機構人員參與財政評審業務“六不準”》和《協作機構開展財政評審業務廉潔自律承諾書》,進一步強化對協作機構的規范管理。

(二)開展評審業務培訓,持續提升業務能力。組織舉辦6 期評審業務集中培訓班,培訓人員近700 人次,培訓對象包括預算評審中心全體干部、地方評審機構以及參與預算評審中心評審評價協作機構的骨干人員。此外,還舉辦了2018年全國財政預算評審業務培訓班、“2018英國政府預算編制與績效評價”培訓班。完成“財政預算評審人員‘應知應會’專業知識與教材體系設計”課題研究。

(三)注重優化工作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初步建成信息化工作平臺,為評審業務領域實現大數據統計和分析奠定基礎。編印《2018年重點績效評價工作手冊》和《2018年度中央部門重大項目評估工作手冊》。注重發揮專家內審會的專業獨立作用,在評審評價方案和初評結論環節,起到了審核把關作用。

(四)打造評審評價工作隊伍,充分運用各方人力資源。預算評審中心注重打磨內部業務梯隊,除業務處全面組織開展評審評價業務工作外,綜合管理處室也參與評審評價工作,著力培養、打磨、鍛煉全員業務素質。積極借助外腦,注重用好各行業和多領域的專家,年使用專家達2000 余人次,建立了7000 余人的專家資源庫。加強對50 余家協作機構的引領,按照統一規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案開展評審評價,有效引領提升了相關人員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

(五)加強協作與指導,助推全國評審系統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組織編印《全國財政評審工作典型案例匯編(2016—2018 年)》;針對典型項目和各地工作經驗編印14 期《財政預算評審動態》;吸納部分?。ㄊ校┴斦d(局)評審中心參與到績效評價、支出標準研制等工作中,全年共有10 個?。ㄊ校┘壴u審機構參與到評審評價工作中,13 個?。ㄊ校┘壴u審機構參與到支出標準研制和課題研究工作中。

五、全國財政評審事業持續發展壯大

2018 年,全國財政評審事業夯實發展、穩中有變。從統計情況看,全國財政評審機構業務總量穩中有增,績效評價業務規模明顯擴大,各級財政評審機構業務側重呈現不同。全年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評審資金總額達78233億元,同比增長4.65%。

全國財政評審業務呈現出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預算評審業務穩中有增。2018年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預算(含概算)評審資金額48833.18億元,較上年增加2771.15億元,同比增長6.02%,占總業務量比重達62.42%,預算評審業務量和涉及資金額繼續穩居各業務類型首位。二是績效評價業務量增長顯著。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開展績效評價業務,涉及財政資金11551.94億元,同比增長83.14%,占總業務量的14.77%,其中省級財政評審機構資金額達8487.10億元。三是工程結決算業務量基本維持穩定。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工程結決算審核資金額總計為9269.93億元,占總業務量的11.85%。調減額為923.65億元,平均審減率11.24%。四是其他評審業務種類及規模均有增加。2018年開展的其他評審業務主要包括招標控制價復審、全過程跟蹤評審、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評審、外債和涉農資金整合評審、政策評估和績效目標審核等,涉及資金額合計3902億元,同比增長68.35%,占總業務量的4.99%。五是財政評審隊伍持續壯大。截至年底,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2340家,增加了50家,同比增長2.18%,主要為縣級財政評審機構;全國各級財政評審機構人員編制數達15912人,同比增長1.82%;全國財政評審機構儲備的行業技術專家近2萬余人。

(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供稿,胡 誠執筆)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會計人才評價工作

2018 年,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以下簡稱“會計評價中心”)深入推進考試改革,優化考試內容,加強題庫建設,改革創新考試后跟蹤評價機制,保證了全國會計資格考試安全平穩順利,高級會計資格無紙化考試改革取得成功。

一、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安全平穩順利

2018年初級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出現大幅增長,創紀錄地達到403.6萬人,較上年增長116%;中級資格考試報名人數也較大增長,達到135.4 萬人,較上年增長19%;高級資格考試首次實行無紙化改革,報名人數5.56萬人,較上年增長1.7%。通過考試,全國共有85.42 萬考生取得相應級別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較上年增長67.41%,其中:初級67.61萬人、中級15.72 萬人、高級2.09 萬人。

(一)慎密組織扎實做好考試準備工作。一是印發方案,明確責任。制定印發《2018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時間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考務管理 切實做好2018 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工作的通知》和《2018 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無紙化考試工作方案》等文件,督促各級考試管理機構進一步壓實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嚴肅考風考紀,完善應急處理機制。二是加強溝通,摸清底數。通過區域座談會、會考QQ 群以及電話等多種方式,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協調解決問題。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山西、上海、湖北、廣東、四川、陜西等6省市考試管理機構在全國考務會議上作經驗介紹。三是考前測試,突出問題導向。開展考前無紙化考試計算機及網絡壓力測試,發現問題及薄弱環節及時整改,針對以往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問題,在考前測試中重點排查,早發現早解決。四是優化軟件,加強培訓。針對2018年度初級資格無紙化考試報名人數大幅度增長的情況,為緩解省級考試管理機構的機位壓力,在充分組織測試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無紙化考試軟件的方式,適當降低對考試機的硬件要求,擴大考點(場)可選范圍。同時,針對以往考試中部分考試管理機構反映的技術服務人員處理突發情況不到位的問題,要求軟件公司加強對派出技術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編寫考點技術人員操作手冊,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演練。

(二)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考試舞弊行為。一是強化考試巡視督查。依據《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巡視規則》,初級資格考試期間,派出6 個巡視組,分赴內蒙古、黑龍江、安徽、河南、湖南、甘肅等7 個考區進行巡視督查;中、高級資格考試期間,派出5 個巡視組,分赴黑龍江、寧夏、廣東、浙江、山西等5 個考區進行巡視督查。通過考試期間的巡視監查工作機制,強化對地方考試工作的監督檢查,層層壓實各級考試管理機構主體責任。二是嚴肅考風考紀。會計評價中心成立網絡輿情監控小組,實時監控網絡輿情,嚴密關注涉考類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同時,要求考試管理機構嚴把入場關,嚴禁考生攜帶手機等隱蔽工具進入考場,并將壓力和責任逐級傳導。三是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完善考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考試應急小組,實行應急小組、技術保障人員值班制度,指導妥善處理全國會計資格考試突發事件23 起。四是公開處理違紀違規考生。依據《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考生處理規定》,在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公示2018 年度全國會計資格考試中279 名嚴重和特別嚴重違紀違規考生的處理結果(初級196名,中級83名)。

(三)不斷提升服務考生的質量和水平。一是及時處置考生來信來電。對考生來信及時回復并予以解決。接聽考生來電咨詢或反映問題,做好解答、解釋,對合理訴求能夠在第一時間與地方考試管理機構溝通協調,處置后電話告知或回訪落實。二是進一步核實成績無法合成的考生信息。針對各種原因造成的考生成績無法合成等問題,依據有關規定核實并匯總相關信息,按工作程序和相關要求進行重新合成,補發考試合格證書。截至年底,重新審核并完成253 名考生的成績合成和證書補發工作。三是配合做好考生證書信息報送工作。加強成績信息數據接收、下發、公布、報送以及證書補(換)發等環節的完整性準確性核查,配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完成2018年度合格考生和162名補(換)證書人員的信息數據報送工作。

二、深入推進會計資格無紙化考試改革

(一)開展高級資格無紙化考試改革試點。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高級無紙化考試改革試點工作。針對高級資格考試的科目特點,在原考試系統基礎上結合高級資格考試的特殊性,對考試系統進行了修改和優化,以適應題目閱讀量大、答題文字錄入量大等考試特點,便于考生作答??荚嚽?,開展高級資格無紙化考試系統測試,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修改建議并進行反復論證。

(二)研究初級資格常態化考試改革方案。積極應對初級資格考試考生人數大幅增長的新情況,化解大規模長時間組織考試帶來的風險,制定印發《2019 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初級資格實行常態化考試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印發《2019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考務日程安排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研究起草2019年度全國中高級資格考試考務日程安排及2020 年度全國初級資格考試計劃安排。

(三)發布考試模擬答題系統。制作發布2018年度中、高級資格無紙化考試操作說明、答題演示、模擬答題系統、數學公式操作建議及公式和符號輸入方法介紹。針對中、高級資格考試主觀題數量較多,需要進行公式和符號輸入的實際,特別編寫了數學公式操作建議及公式和符號輸入方法介紹,告知考生各種輸入和操作方法,供考生提前閱讀掌握。

(四)開展集中閱卷試點工作。開展集中閱卷試點調研,強化對評卷人員的“兩標”(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培訓,并全程參加集中評卷試點工作。2018 年,天津、遼寧、吉林、浙江、安徽、山東、廣東、重慶、陜西等9 個?。ㄊ校﹨⒓恿耸状胃呒壻Y格考試集中評卷試點工作,參評試卷1.40 萬份,占年度高級資格考試試卷總數的41.81%。

三、優化考試內容,加強題庫建設,提高試題質量

(一)調整優化考試內容,不斷滿足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開展《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等課題研究,注重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能力的實際需求,調整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分析判斷和解決實務能力;開發會計資格考試數據分析反饋系統,為考試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編寫(修訂)考試輔導教材,及時體現新修訂法律法規政策;組織開展考試輔導教材答疑服務,分科目、分批次將考生提出的問題整理匯總,并以“問題解答”的形式在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和《中國會計報》上發布。

(二)不斷更新完善試題庫,精心組織試題開發工作。創新會計資格考試試題開發方式,組織部省共建院校開展試題開發研究合作共建項目,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制定印發《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試題開發培訓手冊》,規范試題開發程序;組織專家對無紙化考試軟件進行測試,及時對答題界面和答題方式等做出調整。

(三)加強題庫建設,優化題庫軟件系統。完成項目管理、試題庫管理、試卷庫管理、資料庫管理和系統管理等5大題庫軟件模塊搭建,完善題庫管理的多項功能,創新研發出知識模型等功能;升級征(審)題系統,強化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實現線上征(審)題,提高征(審)題工作效率;完善會計資格考試開放式征題系統,不斷完善和提升題庫管理系統功能和安全性。

四、創新和拓展考試服務產品,優化考生線下交流活動

(一)發布年度金銀榜。2018年考試結束后,審核整理發布初、中、高級金銀榜。2018年度金榜上榜人數為342人,其中:初級135人、中級107人、高級100人;銀榜上榜人數共計為3320人,其中:初級1173人、中級1064人、高級1083人。

(二)完善優秀考生跟蹤評價計劃。編輯推送《管理會計師&會計職業生涯》電子雜志等方式,為廣大進入“優秀考生跟蹤評價計劃”的人員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和職業資訊。2018年加入“優秀考生跟蹤評價計劃”的考生人數快速增長,截至2018 年12 月,累計入庫考生共33822 名,較上年增長40%;完善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網上人才超市”欄目,建立健全會計人才數據庫和會計人才供需信息,在人才交流平臺展示的考生14867人,較上年增長45.6%,其中,有求職意愿的3224人,較上年增長29%。注冊企業78家,較上年增長69.6%。

(三)舉辦優秀考生線下交流活動。11 月24 日至25 日,會計評價中心與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聯合舉辦“2018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優秀考生座談交流活動”,征求考生意見,了解考生需求,分享考生職業經驗和做法,助力會計人員職業成長。來自2018 年中、高級資格考試“金銀榜”和進入“優秀考生跟蹤評價計劃”的60名優秀考生代表參加交流活動。

(四)加強會計考試改革理論研究。開展《會計人員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會計專業學位教育“雙向掛鉤”研究》《我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科目)體系與國際性會計職業資格考試比較研究》《會計資格考試智能閱卷實現路徑研究》《我國會計人才供需狀況及趨勢預測研究》等題目研究及評審,助力會計資格考試與評價改革。做好2018年省部共建聯合研究課題《會計職稱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改革研究》工作。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供稿,尹懷旭執筆)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工作

2018年,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積極發揮國家層面政策性基金作用,支持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發展。

一、夯實制度基礎,規范操作流程

(一)強化制度先行引導作用。針對業務發展需要,編制《保證委托貸款操作指南(試行)》《市場化委托貸款項目投資評審打分標準使用規范(試行)》《有償使用項目碳減排預算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和《委托貸款碳減排預算復核工作操作規范》,完善《抵(質)押委托貸款操作指南》《綠色創新投資業務操作指南(試行)》和《股權投資管理辦法》。同時,細化市場化項目貸款利率標準、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完善項目擔保要求,修訂關于項目申報材料、《清潔發展委托貸款合同》和《市場化委托貸款合同》等文件模板,量化關于項目準備工作中第三方服務的評價。

(二)強化全周期監管體系運作。加強風險管理,修訂《清潔發展委托貸款項目風險現場核查管理辦法》《委托貸款項目風險復核管理辦法》和《清潔發展委托貸款項目風險管理操作指南》,編寫《市場化委托貸款項目風險快速診斷指南》《市場化委托貸款項目風險評估報告編制規范》《基金債券理財風險管理暫行辦法》,梳理形成《2018 年金融監管政策摘編》《地方政府債務政策匯編》《水電行業風險研究報告》《集中供熱行業風險研究報告》。做實風險績效,優化有償使用項目的風險防控整體設計,強化前端風險評估、中端監控預警、后端績效評價的全流程管理,并加強對項目擔保措施的驗查,2018年共完成18個項目風險評估、94個項目貸后檢查及100 個存續項目的風險分級與預警。同時,基于既有有償使用項目評價體系,優化項目績效評價設計,完善《清潔發展委托貸款績效評價指南》,并組織地方財政部門對2017年結項的43個貸款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據統計,2017年結項項目每萬元清潔基金貸款所實現的碳減排量為8.36噸二氧化碳當量,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和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具體示范。

二、堅持政策導向,推進業務發展

(一)配合做好贈款業務。積極協助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主管部門,提供贈款支持相關政策研究、能力建設和社會宣傳工作。全年累計安排贈款資金11.25 億元,支持開展項目523個。2018年,撥付41筆資金,收回52筆項目結余資金,保障139 個項目結題。

(二)發展有償使用業務模式。切實落實國家《“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所提出的“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更好地發揮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作用”的要求,引導和支持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和低碳產業發展。加大對大型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直接支持力度,與江蘇省財政廳和江蘇銀行合作開展綠色創新投資業務,并參照所形成的業務模式,與其他省區市探索開展結構化聯合融資。2018年共審核委托貸款項目14 個,支持內容涵蓋市政基礎設施和區域能源建設、綠色照明、廢棄資源回收利用和高新產品制造,地域涉及江蘇、內蒙古、河南、寧夏、山東、陜西、上海和廣東等8個省區市,貸款金額7.4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70.39億元,每年減碳64.91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截至2018 年底,共支持開展279個委托貸款項目,累計安排貸款資金170.51億元,項目覆蓋全國27個省區市,撬動社會資金968.04億元,每年產生碳減排量及碳減排潛能逾千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三)擴展現金理財方式。通過競爭性方式選聘存款和理財銀行,完成委托貸款本息和清潔基金存量資金的存放,使資金年化收益率提升近1 個百分點。同時,制定債券理財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等制度規范,在證券交易所市場的債券交易開立賬戶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備案開戶,購買2億元“長江三峽”綠色債券,支持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等項目建設,助力基金保值增值和擴大碳減排效益。

三、獲得國際資質,促進務實合作

(一)打造國際資金管理平臺。管理中心于2017年10月通過綠色氣候基金(GCF)董事會審議、2018年12月與GCF秘書處簽署認證主協議,正式成為GCF 中國國家執行機構。為進一步夯實與GCF 合作的基礎,2018 年,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設工作,內容涉及內部審計、獨立評估、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性別評估、項目采購等。同時,開展GCF相關政策研究和申報GCF 項目的基礎性準備工作。

(二)加強國際交流。參加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國際會議,組織開展綠色投資項目管理培訓,擴大國際影響。

四、開展研究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一)加強前瞻政策研究。圍繞清潔基金業務發展需要,梳理形成《2018 年金融監管政策摘編》和《地方政府債務政策匯編》,配合開展專項研究,內容涉及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民營企業節能減排、碳排放權會計核算以及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

(二)做好基金工作宣傳。加強清潔基金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平臺建設,刊發項目開展信息和項目案例,向9個省15個綠色公交項目發放公益宣傳車貼倡導綠色出行,發揮清潔基金項目示范作用。編輯出版內部交流刊物《氣候變化動態》12 期,與中國財經報合辦的“低碳發展論壇”刊發文章24篇,梳理匯編既往十年《氣候變化動態》資訊和分析報告,在全國低碳日制作“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主題宣傳海報,推廣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供稿,陳冠宇執筆)

注冊會計師事業

2018 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帶領注冊會計師行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要“緊緊抓住服務國家建設這個主題和誠信建設這條主線”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中注協第五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確定的2018 年工作思路和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新部署,深入開展行業“質量提升年”主題活動,創新實施行業發展規劃和行業發展五大戰略,著力提升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召開中注協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6 月26 日,中注協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中注協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的工作,研究部署了行業未來五年的工作。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出席大會并講話,提出了“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新時代國家建設”的任務目標,以及“以誠信建設為主線、以增強專業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強化職業化建設為核心、以嚴格行業監管和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為保障”的行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和工作路徑。大會審議批準了中注協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會費收支報告,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注協章程和會費管理辦法,選舉產生了中注協第六屆理事會和第一屆監事會,趙鳴驥當選中注協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組建了11 個專門(專業)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注協治理機制。

二、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平穩有序實施

按照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的部署,中注協集中行業內外優勢專家資源,改進完善命題和評卷機制,加強對歷年試卷數據的分析和應用,進一步提高考試內容的科學性和考生應考的便利性,深入推進考試質量保證制度改革。2018年,專業階段考試報名人數達139.3萬人(同比增長20.2%),報名科次累計381.6萬科次(同比增長21.4%);綜合階段報名人數2.8 萬人;兩個階段考試報考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三、行業人才培養工作圓滿完成

在注冊會計師培訓計劃中,針對行業服務國家建設任務,重點開展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行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新審計報告準則等專題培訓。加大“送教西部”的力度,為寧夏、新疆、西藏、重慶等12 個省區市舉辦專題培訓班。對接財政部精準扶貧項目,為湖南省平江縣140 余家中小企業舉辦“平江縣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公益培訓班”。舉辦全國高端會計人才注冊會計師類集中培訓,新選拔45人。選拔56名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學生赴境外實習,培訓院校核心師資48人。全行業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26個,培訓總量達231600人次。其中,培訓注冊會計師156689人次、非執業會員66737 人次、行業從業人員8174 人次。

四、推進準則制定和貫徹實施工作

制訂完成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財務報表披露審計、違反法律法規行為等3 個項目相關準則及配套應用指南。制訂發布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結題審計指引》,為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提供行業技術支持。針對新審計報告準則實施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技術指導,發布了《關鍵審計事項》《其他信息》等2 項準則問題解答。開展注冊會計師執業技術指導10 余次。新審計報告準則首年全面實施后出具的審計報告,對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基本體現了新準則要求。新審計報告準則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報告信息含量的作用初步顯現,揭示和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的針對性得到有效加強。

五、提升行業監管和注冊工作水平

對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8 批次年報審計當面和書面監管約談、3批次電話約談,發出風險提示意見11篇,提高了風險導向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5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執業質量檢查,1 家會計師事務所、7 名注冊會計師受懲戒,同時加大幫扶改進的力度。完成注冊會計師任職資格檢查工作,全國參加年檢的注冊會計師共104272人,通過年檢100970人,通過率為96.83%。全年新批非執業會員入會14659人,評定第三批資深會員1376人。2018年底,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9005家,注冊會計師106789人,非執業會員143821 人。

六、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

面向全國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信息化問卷調查,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需求的分析研究力度。完成了《行業信息化頂層設計方案》,進一步將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建設需求體現到行業信息化實踐。開展注協機關協同辦公系統項目建設。繼續向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法規庫和經濟數據庫服務。其中,針對行業用戶需求和使用習慣對“兩庫”的界面和內容進行優化完善。使用法律法規庫的會計師事務所達到8229 家、用戶訪問使用近79 萬次,經濟數據庫總登陸次數達31.58萬次。

七、深化交流與合作

承辦或參加了第二十屆世界會計師大會、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理事會會議等國際會議,積極宣傳介紹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最新發展成果,在國際會計組織交流互動中發出中國聲音。全年累計接待外事來訪團組近30 批次,出訪團組27 批次。編發國際會計職業動態11 期、行業重大活動英文版新聞及重要政策信息50 余篇,促進了國內與國際兩個方面的雙向交流。

積極做好駐港聯絡處的會員發展和服務工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每年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報名人數已超過700人,非執業會員超過200人。

八、推進“質量提升年”主題活動和行業黨建工作

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注冊會計師行業“質量提升年”主題活動的通知》,督導各省級行業黨組織(地方注協)抓好問題整改、機制建設,以黨建促發展。全國行業黨委委員和中注協班子成員到基層黨組織調研督導10 余次,推動開展主題活動。組織編寫《會計師事務所黨建工作手冊》并進行推廣。開展行業“五四”評優、“青年文明號”創建等活動,全行業有2名青年、1家會計師事務所團組織、5家會計師事務所青年集體獲共青團中央表彰。2018 年底,全行業有黨員43743人,會計師事務所黨組織3595個(含聯合黨組織565個),實現了從業人員30人以上會計師事務所黨的組織全覆蓋;有823 人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其中擔任省級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00人次;會計師事務所團組織1645家(含聯合團組織159家),團員50762人,35歲以下青年100609人。

九、加強重大問題調查研究和行業宣傳工作

加大對行業重大問題的調查和研究力度。召集部分在京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座談,征求對當前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等重大問題的意見建議;對北京、海南、福建等地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情況,以及蘇州、武漢、無錫等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調研。修訂完成《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2018)》,編寫《2017年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報告》《2017 年中國會計服務貿易報告》,出版《中國注冊會計師》雜志12 期并推送電子期刊。編輯出版并向全國會計師事務所贈閱《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制度全編(2018增補本)》和《財務報表審計中對信息系統的考慮》,向中小會計師事務所贈閱會計專業報刊。建立行業信息定向推送制度,向行業內外推送信息200余件,直接服務10萬余人次。中注協網站發布信息1000余條,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80萬人。建成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史料陳列館,成為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基地,接待來訪團組80 余批次。

十、加強注協自身建設

加強注協治理機制建設,召開中注協第六屆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會議2 次、第一屆監事會會議2 次。制發《中注協黨委關于全面貫徹履職要求的意見》,推動內部控制、職能梳理和制度建設等相關工作。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財政部黨組要求,嚴格財務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舉辦“學習大課堂”11 次。中注協《“五結合”打造“學習大課堂”平臺 服務隊伍建設和行業發展》案例,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評為中央國家機關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十佳案例”。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供稿,魯 冰執筆)

資產評估事業

2018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貫徹落實財政部黨組的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資產評估行業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不斷完善和改進協會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貫徹實施資產評估法,開創行業依法治理新局面

一是開展資產評估法學習宣傳及相關問題研究。利用多種傳播媒體,圍繞資產評估法實施、資產評估準則建設等專題組織稿件,登載推送大量法律專業文章及資料信息,引導各方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資產評估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開展資產評估法律動態研究,調研掌握資產評估法貫徹實施情況。二是推進完善資產評估法律制度體系。按照資產評估法要求,配合財政部資產管理司組織修訂《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制定發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資產評估報告統一編碼管理暫行辦法》,組織設計開發配套信息系統并進入試運行階段。規范行業自律懲戒程序和工作紀律,組織制定發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員執業行為自律懲戒辦法》,組織修訂發布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程序、資產評估報告檔案、企業價值等4 項執業準則。三是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資產評估機構管理工作。配合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和信息網絡中心開發資產評估機構備案信息系統,指導地方協會配合省級財政部門做好資產評估機構備案工作。協助財政部資產管理司、證監會開展證券評估機構年度備案以及日常備案。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做好建立涉執財產處置資產評估機構名單庫相關工作。

二、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加快推進行業現代化建設

一是配合改革和經濟建設拓展評估業務領域。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組織行業深化國資國企評估服務。配合財稅體制改革,支持評估機構參與財政資金績效評估、政府資產管理、PPP 項目評估、涉稅資產評估、地方政府債務相關資產評估等工作。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涉案資產評估改革,參與制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與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人民法院委托評估工作規范》,為開展司法評估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深入參與國家品牌建設和品牌價值評價相關工作,組織承擔的“十三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品牌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完成并通過評審驗收,組織完成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子項目研究課題2017年度總報告,為行業參與品牌價值評價業務拓展了空間。二是推進評估準則和技術創新。組織制定評估方法準則形成審議稿,組織制定核查驗證準則形成征求意見稿,組織制定企業并購投資價值準則形成審議稿,組織制定資產評估準則術語形成審議稿,組織制定數據資產評估及珠寶玉石評估程序指導意見形成項目組建議稿。三是加強專業理論實務和前瞻研究。組織開展主板市場資產評估研究工作,形成《2017 年度我國主板市場資產評估統計分析報告》,為政府部門、業內人士及社會各界提供決策參考。組織編寫《2017年度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報告》,為全面了解行業發展情況提供實用性參考資料。開展互聯網企業價值評估、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方法及應用、資產評估行業國際化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評估及咨詢服務等課題研究。首次投入百萬經費開展資產評估青年研究項目,推進形成具有實踐基礎的創新研究成果,開啟了行業青年人才培養的新典范。

三、深化行業管理方式改革,完善行業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舉行2018 年資產評估師全國統一考試。完善考試各項工作機制,優化考試服務平臺,組織地方協會、評估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評估師資格考試宣傳。做好考務工作,保障考試整體安全、順利、有序開展。2018年資產評估師全國統一考試共有6.8 萬人報名,報考18 萬科次,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再創歷史新高。二是加強資產評估師隊伍建設。資產評估師專業隊伍進一步擴大。組織首批50 名領軍人才培訓結業,開展第二批57名領軍人才2期集中培訓。加強高端后備人才培養,舉辦第十一期清華大學資產評估高級研修班。三是完善評估機構評價和管理方式。經財政部批準,公告發布2018年綜合評價綜合得分前百家、2018年綜合評價年業務收入前百家、2018年綜合評價總部收入前百家名單,分別反映評估機構的綜合實力、業務創收能力以及機構總部創收能力。做好資產評估師年檢和評估機構備案管理工作。組織開展中小機構發展課題研究,助力中小資產評估機構的健康發展。四是完善行業協會治理機制。依據資產評估法和協會章程等規定,充分發揮協會常務理事會、會長會等治理主體的職責和功能,組織各專門專業委員會開展工作,為行業發展和社會各方提供專業服務。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關于協會會費改革的有關政策和管理要求,組織研究修訂《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費管理辦法》。五是深化會員管理方式改革。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研究制定《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管理辦法》,將非資產評估師專業人員納入會員管理體系。借鑒國內國際相關行業做法及實踐經驗,修訂《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資深會員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資深會員在行業的引領和示范效應。

四、加強行業自律監管,不斷提升執業質量和水平

一是組織開展年度行業執業質量自律檢查。對13 家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及其68 家分支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共計抽查評估報告220 份。組織協調、部署指導全國35 個地方協會圓滿完成非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檢查工作。二是組織開展職業風險防范機制檢查。開展資產評估機構內部管理和執業風險防范機制檢查與調研,引導評估機構加強內部管理和健全風險防范機制。三是配合相關政府部門開展資產評估行業行政監管。主動加強與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等相關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進一步厘清行業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監管的任務、重點和作用,形成監管合力,為行政監管檢查相關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五、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國家開放型經濟建設和行業國際化發展

一是深度參與重大國際評估事務。充分發揮協會代表在國際評估準則理事會、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國際企業價值評估學會、國際機器設備評估大會委員會、國際財產稅學會等國際組織決策層中的履職作用。有效執行外事計劃,全年順利完成6項團組出訪任務,出訪共計16人次,接待來訪3 項。二是推進評估行業國際化研究。組織翻譯《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中國資產評估準則(2018版)》英文版,使國際同行及企業充分了解我國評估行業執業法律環境。三是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國際評估活動宣傳工作,鼓勵會員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協會推薦的《“一帶一路”中的資產評估》榮獲國際評估準則理事會和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聯合舉辦的首屆全球評估大會最佳論文獎,彰顯中國評估行業及會員專業水準。

六、加強行業宣傳和信息化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信息輿論支持

一是組織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暨行業發展30周年紀念活動。發布了《中國資產評估行業三十年30 事》,與新華社策劃拍攝行業發展30 年宣傳片,組織召開改革開放40 周年暨資產評估行業發展30 周年紀念座談會,受到業內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好評。二是組織多種形式的行業宣傳活動。改革《中國資產評估》雜志內容和形式,入選中國科技信息系統社科類核心期刊。首次組織“我心中的資產評估”主題微電影大賽,與新華社深度合作編制兩部宣傳片,直觀立體介紹資產評估師考試和資產評估行業,累計播放400多萬次。在《中國財經報》《中國會計報》等媒體開辟資產評估專欄,形成周期性、穩定的宣傳窗口,榮獲中國會計報社評選的“2018年度財會新聞推進獎”。三是加快行業信息化建設。整合重建行業信息管理平臺,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加強行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圍繞會員執業過程中的痛點問題提供數據支持。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供稿,蔣 默執筆)

國家會計學院工作

一、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工作

2018年,在財政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在財經智庫建設、高端人才培養、研究生教學、遠程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實現較快發展。全年共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609 期,培訓57044人、234451人天;學位教育共招收研究生298人,畢業182人,在校研究生755人;遠程教育培訓項目66個,培訓人數104743人次。

(一)創新黨建模式,構建業務新格局

1.運用數字技術,搭建信息平臺。投入46 萬余元,建成黨建信息化平臺,將學習教育、黨員管理、組織管理、紀檢監督、互動交流等內容囊括其中,打破黨建工作的時空限制,突破傳統管理模式,推動黨建工作便利化、及時化和數字化。

2.筑牢思想根基,促進業務工作。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周和警示教育月活動,參觀中央檔案館,觀看警示教育影片《畸變》,參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網上答題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為解決黨建工作教育形式單一,對業務工作促進作用不明顯的問題,制定了《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協調發展的意見(試行)》,有效促進了黨建與業務工作的協同發展。

(二)聚焦智庫建設,服務財稅改革決策

1.深入政策研究,提供決策支持。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的《全國重點稅源季度調查報告》,被呈送財政部、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相關部門,并被國務院辦公廳《專報》收錄;受財政部稅政司國際稅收協調處委托,撰寫《2018 年國際稅制改革發展趨勢》報告,已被國務院辦公廳采納。

2.積極獻言獻策,傳遞中國聲音。著力打造國際化智庫平臺,鼓勵更多優秀教師向世界傳播中國財政學界聲音,引導國際社會理性客觀評價中國財稅政策和制度。2018年,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稅務系主任李旭紅教授接受中國國際電視臺新聞頻道采訪,就公眾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建言獻策;學院教研中心周蕓副教授撰寫的教學案例《中國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價值發現之旅——以中海油為例》,榮獲歐洲案例中心(The Case Centre)國際案例寫作獎。

(三)引領財經培訓潮流,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1.以政策法規為導向,創新培訓模式。陸續推出了會計領軍人才培養、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教授負責制、高端培訓公開課、企事業單位定制化培訓等獨具特色的品牌項目。通過不斷完善組織形式、探索教學管理模式、調整核心課程設置,使得精品項目對接實務,為推動經濟社會和會計事業發展提供充足儲備與支持。

2.推進國際化培訓,新項目不斷涌現。形成了以中國高端國際化會計人才培訓、對外財經人才培訓、注冊會計師國際化為核心的多元化培訓課程體系,攜手國際領先的專業會計師組織共同推出會計領軍人才國際資格證書進階項目,將培養的會計領軍人才推向國際舞臺,接受高標準檢驗。

3.舉辦多項國際論壇,貢獻中國經驗智慧。加強國際合作,增強中國學術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先后與加拿大會計公會(CPA Canada)、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合作舉辦“新時代、新會計、新審計”“走向國際化的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等主題學術論壇,共同探討數字經濟時代會計、審計的最新發展方向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知”與“行”。

(四)拓展學科布局,優化學位結構空間

1.優化學科布局,評估認證成績優異。緊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位授權動態調整的時機,完成金融專業碩士學位點申報工作,學科布局進一步完善。先后通過了稅務專業碩士學位項目和IT 審計與網絡安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評估,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順利通過AAPEQ 認證,成為質量A 級成員單位。

2.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管理精細化。制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研究生輔導員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研究生輔導員的任職條件、設置規則、工作職責以及管理辦法,對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標準化要求。工作述職會實現了輔導員之間管理信息共享,創新了工作機制,增強了輔導員的責任感和認同感。

(五)拓展培訓領域,實現遠程市場新突破

1.優化培訓結構,做好品牌建設。在大力發展中、高級管理會計師的基礎上,推出初級管理會計師項目,形成了管理會計師全方位、多層次培養格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為國際會計師公會AIA 中國大陸、港澳臺會員及部分海外會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并與清華大學MOOC 平臺合作在國際頻道試推《國際準則趨同》和《租賃準則》兩門精品英文授課課程。響應教育扶貧號召,持續為西藏4000多名財務人員提供免費繼續教育服務。

2.創新教育媒介,提升學習體驗。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構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完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遠程教育平臺建設;隨著翻轉課堂混合式培養模式的上線,線上課程GPA+線下閉卷考試的綜合考評方式實現了教學與考核的合理對接。

3.拓寬推廣平臺,實現市場新突破。開展“管理會計中國行”公益高峰論壇活動,在北京、四川、新疆、河南共舉辦四次大型公益論壇。開展直播課堂、調查問卷、學習競賽、微課大賽、線上促銷、免費微課、校慶20 周年VIP 紀念卡限量發售等系列活動,加大“國會在線”微信公眾號運營力度。

(六)加強師資建設,提升科研能力

引進專職教師3 人,派出12 名教師參與并順利完成美、英知名高校的訪學任務,訪學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培養一支兼具深厚學術功底和豐富實務經驗、保有較高社會發展敏感度和較強研究能力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同時,積極探索教師專業化、本土化發展路徑。新增主持課題18項,參與課題20項,發表學術論文65篇,出版著作8部。教學督導小組運行平穩,全年共督導57 次,召開4 次現場座談會,促進了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七)注重內部管理,續譜校園建設新篇

1.強化人事管理,助力長遠發展。進一步加強了人事制度化建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紐帶作用,為長期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文保障。

2.完善內控流程,防控廉政風險。加強內控制度建設薄弱環節的梳理工作,在已修訂完成《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內部控制手冊》的基礎上,繼續組織力量完善各項業務內部控制規程,對“招生代理中介機構遴選”“預算資金審批額度和審批權限”“人員招聘流程”“中層干部任用制度”“工資發放流程”等廉政風險點相關工作進行優化。

3.加快設施建設,提高數字化水平。完成學院南門、研究生餐廳的改造,建成了新教工餐廳,智能財務、教務管理、數字化黨建系統也陸續完工,實現了學員、研究生和教職工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提質升級,學院數字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工作

2018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在財政部黨組的領導下,不斷在基礎性工作中實現新突破,朝著建設國際知名會計學院的宏偉目標邁出堅實步伐。全年組織面授培訓646 期(含國際培訓31 期),培訓學員5.1 萬人次(含境外學員1081 人次);學位教育在校生65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2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85人,中外合作學位項目學員288人,留學生60人;遠程教育培訓學員54.97萬人次(含國際遠程1341人次)。全年自創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達到3.3億元。

(一)強化思想政治建設,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1.加強政治建設,加快構建新的發展優勢。抓好政治建設,組織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及專題研討;注重學院發展頂層設計,持續探索建立國際知名會計學院指標體系和建設路徑;加強基層政治建設,開展建設特色化支部活動,強化學員和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

2.抓好隊伍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著力搭建各類人才梯隊和開放式黨建平臺,充分發揮優秀人才在黨建和業務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充實人才梯隊,根據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選聘人才;加強區域黨建共建,積極參與上海市青浦、虹橋商務區、徐涇區域化黨建共建。

3.加強廉政建設,護航改革發展。加強廉政教育,筑牢黨員干部思想防線;層層壓實主體責任,督促各級黨員干部履行“一崗雙責”;加強內部控制,實現內控督查常態化,切實加強內控執行,實現與事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4.激發基層活力,引領創新發展。院黨委激勵各支部充分涌流創新發展智慧,進一步充實學院黨建的內涵和特色。加強支部規范化建設,開展院內支部“手拉手”共建活動,提升整體黨建水平;倡導支部特色化建設,各支部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系列創新活動。

(二)對標高質量轉型升級,面授培訓的品質和體驗顯著提升

1.做好加減法,圍繞高層次國際化,優化業務結構。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做好低層次培訓的“減法”和高層次國際化培訓的“加法”,積極承辦高層次項目,更好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2.倡導定制化,聚焦能力建設需求,提升教學品質。瞄準學員能力痛點和培訓管理難點,推進培訓課程定制化、教學管理規范化,將學員最需要的課程以最高效的方式提供給學員,提升培訓品質;倡導培訓內容定制化,強化現場教學內容為王,注重項目管理規范化。

3.提升附加值,完善學習平臺,營造繼續教育生態。搭建師生之間、學員之間的多元化交流平臺,通過品牌活動拓寬學習視野,強化高層次人才相互交流和領軍人才反哺社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依托“國會大講堂”延長學習周期,通過長期的行業資訊等服務,強化學員終身學習意識,培育繼續教育空間。

(三)專于財經加速布局,學位教育“專而精”特色日益突出

1.獲批新學位點,初步建成“專而精”的學科學位格局。加強現有學位教育的評估和優化,拓展新的學位教育空間,進一步完善學科學位格局。獲批金融碩士學位授權點,會計專業新設大數據與會計培養方向,稅務專業順利通過全國稅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

2.優化培養方案,強化研究生培養應用型特色。研判經濟轉型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總結研究生培養經驗,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進一步突出應用型培養特色;統籌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培養,積極推進兩類學生統籌招生、打通培養,實現兩類錄取分基本持平,確保非全日制生源質量,打造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品牌。

3.拓展集團客戶,鞏固合作學位項目升勢。持續提升教學品質,擴大品牌影響,EMBA《金融時報》全球排名大幅躍升至第25 位,保持中外合作學位項目良好發展勢頭。強化合作辦學的中國特色,提升品牌含金量,常態化舉辦學員、校友交流活動,打造良好學習生態;加強集團客戶拓展,成功申請項目擴招。

4.打造“SNAI 模式”,擴大留學生培養的國內外影響。打造援外碩士培養的“SNAI 模式”,受到商務部充分肯定。加強招生質量控制,借助多雙邊培訓和已畢業校友加強推廣;強化多維度培養,豐富課程設計,提升教學效果;充實導師庫,強化論文寫作指導;重視跨文化管理,組織留學生參加詩文誦讀大賽等,增強留學生認同感;擴大國際影響力,畢業生Rebecca Younger McGill 女士被利比里亞任命為財政部副部長。

(四)深耕市場開拓領域,遠程教育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1.苦練課程內功,保持注冊會計師行業網絡繼續教育全國領先。保持網絡繼續教育競爭優勢,關注政策變化,快速調整策略,準確對接需求,深挖市場潛力;提升網絡繼續教育課程品質,進一步加大自主課程開發力度,優化課程結構;創新微課、網絡直播等互聯網學習形式,滿足學員對移動學習、實時互動的需求。

2.探索市場藍海,擴大遠程教育輻射領域。擴大遠程教育視野,積極拓展綜合性網絡職業教育和線上線下融合的管理會計學習市場。打造職工職業能力繼續教育樣板,深化與上海市青浦區的職工職業能力建設合作;打造管理會計網上學習中心,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管理會計學習交流平臺。

(五)發揮優勢服務國家,國際化發展思路更加明晰

1.助力國家倡議,依托多雙邊培訓分享中國發展經驗。依托多邊機制,講好中國改革開放“春天的故事”。探討適合亞太區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區發展模式,受到各方廣泛好評。依托雙邊機制,全面分享中國經濟和財政改革的理念、實踐和經驗;借助全球網絡,促進經驗線上及時交流,持續構建全球學習生態圈。

2.服務國家部署,借助國際論壇傳播中國發展案例。講好績效評價領域“中國故事”,舉辦第三屆亞洲評價周;舉辦第二屆會計基礎設施建設與“一帶一路”高層研討會,倡導以數字化手段促進國家間會計數字對接,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打造國際財經交流合作的主場平臺。

3.助推發展,加強教學與科研的國際交流合作。領導班子、教研人員主動走出去,借助全球資源支持教學科研創新,探索學院國際化發展的獨特路徑;加強對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研討,助力中國會計轉型;深化研究生的國際化培養,引進和培養國際化師資。

(六)完善機制搭建通道,智庫支持效率加速提升

1.健全發展機制,建設財經智庫。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激勵智庫研究儲備和數據信息積累,不斷提升服務財政工作、財會行業的能力。著力建設產品庫,健全智庫研究常態化支持機制;持續充實數據庫,知識產品持續拓展,服務行業和社會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提升。

2.培育學術力量,打造特色化學術高地。以優秀教研人才為核心,建設熱點問題人才庫,新設“一帶一路”會計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中心,構建良好學術生態;科研成果數量質量再創新高,激勵教師申請參與科研項目,切實提升教師學術研究能力。

(七)凝聚資源激發活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1.培育戰略資源,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加快凝聚校友資源,進一步增強校友對學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持續拓展合作機構資源,合作開展專業論壇、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實現學院與社會機構雙贏;持續凝聚目標客戶群體的注意力資源,提高學院業務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

2.加強綜合保障,提升來院培訓附加值。以信息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切實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支持業務發展的能力;全面上線綜合業務平臺,深入推進業財融合,開展人性化的后勤“心服務”。

3.倡導“SNAI 精神”,持續凝聚發展共識。大力弘揚愛國奉獻精神和“不做假賬”校訓精神,倡導踐行“SNAI精神”,激發員工活力,培育發展內生動力;開展新一輪精神文明單位創建,擴大誠信文化影響,持續煥發員工創業敬業激情。

三、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工作

2018 年,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在財政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建設“國際知名會計學院”的辦學目標,黨的領導與建設進一步強化,高端培訓、專業學位教育和新型財經智庫建設加快轉型升級,學院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為服務國家戰略、財政中心工作和行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年舉辦培訓班531 期,培訓學員51105 人次;在校會計、稅務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65人,其中全日制179人,在職86 人。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黨的領導與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1.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準政治方向,帶頭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強化責任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注重把講政治的要求始終貫徹到學院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之中,教育引導全院教職員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時候都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2.注重發揮思想建設的引擎作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學院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強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委書記帶頭為研究生講授思政課程,讓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守底線思維,確保學院課堂風清氣正。

3.抓好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進一步規范學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各級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健全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內控規范和廉政風險防控體系,開展內控制度執行評價工作。開展“警示教育周”系列活動,營造清正廉潔的干事創業氛圍。

4.注重抓好學院群團組織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組建學院婦委會,學院團總支順利升格為院團委,成立學院研究生會組織。充分發揮學院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一系列群眾性文體活動和服務社會的公益活動。以創建福建省省級文明單位工作為抓手,厚植思想道德內涵,弘揚奉獻社會精神。

(二)優化培訓層次結構,高端培訓再創新佳績

1.全力服務國家財政改革中心工作。發揮學科優勢,支持財政人才培養工作,承辦財政部培訓班和會議17期次。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即將實施的背景下,學院加大課程研發力度,助力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落地。教育部、司法部等多個部委在院舉辦政府會計制度專題培訓班。同時,舉辦8 期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代表財經預算專題培訓班,積極宣傳財政政策,幫助參訓代表領會財政預算中的“財”與“政”。

2.深化智力支持助推西部經濟發展。舉辦湖南省平江縣新政府會計制度與財政管理改革培訓班,助力財政部定點扶貧工作。舉辦5 期送教西部培訓班,將先進的實務經驗和前沿的學科研究送到西部地區,助力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除此之外,對西部省份相關部門或行業來院舉辦培訓班給予一定優惠。

3.高端培訓品牌效益不斷凸顯。承辦國家部委各類培訓19 期,包括教育部、司法部、公安部、國資委等。在央企和金融機構方面,中國建筑、中國石化、中國航空工業等22 家央企總部和12 家金融機構來院舉辦培訓班。與此同時,行業領軍培訓項目、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培訓、全國人大代表培訓等項目也在穩步提升。

(三)創新培養模式,專業學位教育實現新突破

1.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質量認證順利完成。以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質量認證(AAPEQ)為契機,持續深化辦學理念,著力創新培養模式,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團隊喜獲第五屆中國MPAcc學生案例大賽第五名;研究生CPA 注冊會計師考試通過率再創新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再獲肯定,多篇獲評全國MPAcc優秀學位論文和福建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國際化合作辦學邁出實質性步伐。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黨組提出的建設“國際知名會計學院”辦學目標,進一步提高MPAcc 培養質量,拓寬研究生的國際化視野,不斷深化對外合作辦學,開拓多樣化的國際化辦學渠道。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與都柏林大學就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3.全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學院高度重視研究生思政工作,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思政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制定《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強研究生的人文關懷工作,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教師為學生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

(四)服務財政中心工作,財經智庫建設取得新進展

1.“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在課題研究方面,完成16篇學術論文和9份研究報告,組織撰寫了學術專著《“一帶一路”財經問題研究》。在高端論壇方面,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財經發展論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相關問題專題研討會等。在專題培訓方面,聯合舉辦了“金融機構境外環境與社會風險合規管理國際研討培訓會”“促進中亞地區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培訓班”等系列涉外培訓班。在智庫聯盟建設方面,與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2.中國財務舞弊識別防范研究中心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財務舞弊識別防范研究中心認真分析、總結案例實踐經驗及開展學術研究,調研走訪有影響力的企業、行業專家,不斷提煉歸納財務舞弊識別研究框架。與此同時,借助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新技術,探索開發程序化的財務舞弊識別工具。第一款基于上市公司及IPO 企業應用場景的產品“財智平臺系統”1.0 版開發完成,并已初步實現一鍵生成企業財務異常識別報告,可為監管部門的科技監管等提供幫助。

3.成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研究中心。為進一步服務黨中央關于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中心工作,2018年6月,發起成立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中國最權威的產學研一體化、開放性政府會計研究平臺,圍繞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數據庫、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分析應用模型與評價分析體系開展工作,研究國內外政府會計標準體系,研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與應用,研究政府資產負債管理和績效評價。

4.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研究制定了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教師考核辦法、教研人員考評管理辦法等多項規定,制定了研究型教師崗位管理辦法,從機制和體制層面對科研工作進行深化改革。2018 年教師科研成果取得建院以來最好的成績,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6篇,其中英文期刊8篇,專業權威(一)專業權威(二)和CSSCI 核心期刊論文14 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3 項,出版學術專著3 部。

(財政部人事教育司供稿)

中國財稅博物館工作

2018年,中國財稅博物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財政部黨組工作部署,圍繞財稅中心工作,找準博物館在促進財稅改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扎實開展各項業務,推動財稅歷史和文化的宣傳與研究。

一、發掘館藏文物文獻價值,打造高質量展廳

(一)推陳出新,完成近代財稅歷史展廳改陳。對中國近代財稅歷史展廳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新設計和改造。新展廳從財政收入、財政支出、財政管理三個方面,展示了晚清、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時期財稅歷史的發展變遷,內容更為詳實,邏輯更為縝密。在布展形式上,新展廳充分利用現有館藏資源和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全新的展陳方式方法和先進的展示技術手段,展廳面貌煥然一新。

(二)依托科技,打造公眾體驗空間。初步建成面向社會傳播財稅歷史文化知識的公眾體驗館,致力于打造多維互動體驗空間和青少年“第二課堂”。在體驗館內利用觸摸屏、平板電腦、VR 及AR 等多媒體設備的互動體驗優勢,開發了虛擬展廳參觀、“穿越古今的貨幣”VR 游戲、近距離欣賞文物三維虛擬影像、親身體驗鑄幣流程等活動環節,專門面向青少年制作了以財政、稅收為主題的科普卡通片,定制了配套的學習繪本,圖文并茂地介紹財稅歷史文化知識。公眾體驗館的建成使觀眾多了一種親近博物館的方式,能夠更有趣味、更有溫度地感受財稅歷史文化。

(三)豐富館藏,圍繞主題開展文物文獻征集。圍繞中國近代財稅歷史陳列和2019 年中國古代財稅歷史陳列改陳兩大主題研究征集方向,作為年度征集文物文獻的參考依據,由館領導帶隊赴湖南、廣東、江西等地開展征集工作,甄選了一批與展陳主題相適應的文物文獻,主要包括帶度量衡銘文青銅器、與財稅相關的稅票單據、廣東十三行的外銷文物、反映晚清和民國時期經濟生活的通草畫和鋼版畫、反映軍事支出的冷兵器,以及江西省上饒市五府山墾殖場大批1958年至1998年的會計憑證及賬本報表等。委托浙江省文物局下屬文物鑒定機構組織相關專家對擬征集文物文獻的真偽、價格等進行鑒定和評估。全年共征集文物80 件(套),文獻6件(套)。

二、搭建業內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學術研究發展創新

(一)開展學術研討,加強交流合作。與中國財政學會財政史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第十屆年會并負責審核出版論文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等國內30 余所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改革開放40 周年財稅改革、歷史上的財政改革與對外開放等主題開展主旨演講和分組交流。通過年會,拓展了我國財稅歷史學術研究交流的廣度與深度,促進了財稅歷史研究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了中國財稅博物館在業界的影響力。

(二)搭建學術平臺,提升研究水平。定期舉辦博物館內部學術交流活動,圍繞財稅歷史文化主題,結合研究人員自身專長確定具體題目,交流學術研究心得體會,通報最新研究進展情況。主題分別涉及財政職能的歷史演變、財稅史專題研究、近代財稅歷史制度考察、財稅歷史文物考證、文物征集中的財政稅收問題等。內部學術交流活動的開展較好地展示了館內的學術研究成果,促進了學術觀點的交流與碰撞,為館內學術研究與交流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編寫書籍論文,做好基礎研究。組織力量編寫出版《中國財稅博物館藏品精選》。通過100 件文物,挖掘隱藏在文物中的歷史信息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串起財稅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制度變革和歷史事件,起到以小見大、以點帶線、化繁為簡的宣傳效果。應《中國稅務》雜志社約稿,撰成《歷史有痕》《親歷者的回顧——重溫1994年財稅改革歷程》兩篇稿件,用文物文獻細述改革開放40 年來財稅改革的歷史成就。在《中國財政》發表系列文章,圍繞財稅歷史、財稅文物,以重大事件、人物為切入點宣傳中國財稅歷史文化,普及財稅歷史知識,兼備通俗性與專業性。

三、提升宣傳教育服務質量,增進館際間交流與合作

(一)履行宣教職能,提升服務質量。遵循以人為本、以觀眾為中心的原則,改善展廳條件,營造良好參觀環境。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講解人員的專業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和服務技能水平,提升講解質量和效果。繼續推進與高校之間的對接,為財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課外教學實踐平臺。2018年3 月,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亞太財經與發展學院)現場教學基地掛牌成立。中國財稅博物館連續4年為該學院的發展中國家援外項目提供配套現場教學。

(二)參與大型展覽,加強交流合作。為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型展覽”提供館藏國庫券一套。該套國庫券作為財政改革歷程的實物資料,展示了改革開放大潮中我國國債恢復發行的重要歷史事實。

四、進一步壓實安全責任,夯實安保工作基礎

(一)明確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檢查。博物館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年初與各部門負責人簽署《2018年度綜合治理、消防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逐級逐層壓實安全責任。還分別與清波街道黨工委、清波街道辦事處、吳山景區森林消防指揮部簽訂責任書,落實相關責任,與周邊單位共同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此外,成立治保和消防工作組,組織各部門安全員開展安全專項檢查,召開安全分析會,排查安全隱患,及時細化安全管理措施,實現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被評為杭州市“2018 年度全市經濟文化保衛工作先進集體”。

(二)全面提升安防管理水平,確保博物館安全無事故。一是在安保工作中強化底線思維,確保館舍、文物及人員安全風險最小化。二是定期不定期對展區、辦公區、館內外設施設備進行巡檢,做好各類日常維修工作。三是與安保公司加強合作配合,全面落實各項安保措施。四是加強對安保服務公司駐館管理人員及安保員的培訓管理和在崗訓練,參加公安、安監等系統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和教育。五是加強對安保工作的日常監督,嚴格安保工作登記制度,健全考核機制和賞罰制度。六是組織安保訓練和消防演習、疏散逃生演練、防暴防恐演習等,全面提供安保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七是完善各項安保警衛制度,加強門衛值班管理,做好各類檢查、登記工作,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八是加強對重點部位、重要集體活動和節假日等的安全防范工作和值班管理。

(中國財稅博物館供稿,劉 佳執筆)

政府債務研究與評估專項工作

財政部黨組決定,自2018年8月起,中華會計函授學校整體轉為政府債務研究與評估專項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在預算司指導下開展政府債務相關工作。專項辦堅決貫徹部黨組決定,加強黨建引領,全力推動轉型業務開展,同時認真做好既定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做好轉型期工作銜接,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堅決執行財政部黨組決定,全面推進業務工作轉型

(一)完成角色轉變,開展全員培訓。一是優化機構設置,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依據人事教育司暫定的機構職能,打破原有處室界限,按新的工作職責要求,分別從組織開展債務統計監測、風險評估和預警、政府債券項目評估、隱性債務風險防控、參與隱性債務問責、政府債務研究與培訓等方面,組建成立四個業務組,按照預算司委托或授權開展工作,形成分工科學、責任明確、運作高效的工作機制。二是開展全員培訓,推動迅速熟悉業務。一方面,邀請部內相關業務司局負責同志為全體人員分別就相關財政業務及保密紀律進行10 多次專題輔導。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派出業務骨干參加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預算績效管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等培訓班,使全體干部盡快熟悉業務。三是促進干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鍛煉隊伍。落實部領導“干學合一,通過干中學更快進入角色”的指示精神,將干部派往業務工作一線,分別到預算司相關處室協助工作,赴北京專員辦、上海專員辦、貴州專員辦參與有關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線索核查和調研學習,現場觀摩發債情況等,在工作實踐中培養鍛煉隊伍。

(二)以四項重點工作為抓手,推動業務轉型取得突破。一是做好新增債券核查相關工作。按照財政部部長劉昆關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決不能出風險”的批示要求,全面參與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核查情況匯總分析工作。此外,完成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用于平衡年度預算”情況匯總、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辦法修改建議情況匯總等項工作。二是承擔地方政府債務統計監測工作。專項辦轉型后具體承擔地方政府債務日報、月報、季報和年報的編制工作,并能夠獨立完成日報、月報編制任務。專項辦加強數據分析,工作有了好的開始。在預算司的指導下,逐步細化對法定債務、隱性債務的細化監控和分析。此項工作得到部領導的肯定。三是做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工作。配合預算司開展2018 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工作,在學習評估測算債務風險、了解評估測算內容、掌握各項指標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完成數據集中匯審、風險評估結果測算、部署地方確認和反饋測算結果等工作。四是協助開展地方隱性債務統計監測和風險防范。對政府公益性項目進行實時監測,查找涉嫌違法違規舉債線索,及時向預算司反饋,開展融資租賃隱性債務的分析工作,對城投債發行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形成專題報告,相關信息通過財政部辦公廳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參考。

(三)落實轉型職能要求,開展前瞻性研究。一是在預算司指導下開展債務對應資產價值評估課題研究,重新修訂了課題研究相關管理辦法,為規范課題研究工作打下基礎。二是舉辦地方政府信用評估研討會,圍繞地方政府信用評估的實踐與應用問題進行情況交流和經驗分享,對建立我國地方政府信用評估制度提出建設性意見。三是組織召開政府債務管理工作座談會,交流工作成效和經驗,研討困難和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初步明晰了做好2019年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思路。四是積極參與相關領域交流協作,應邀參加中國人民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聯合舉辦的《破產法》改革與完善圓桌會議;參加與亞洲發展銀行的會談,并與其達成承辦2020 年亞洲公共債務論壇的初步意向。

(四)夯實債務管理基礎,打造基礎信息平臺。著手開展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成立工作小組,研究提出信息化建設思路、方法和路徑,起草債務中心網絡信息平臺項目需求說明,初步完成平臺整體設計。同時,創設地方政府債務動態,第一時間發布相關數據,設置債務資訊專欄,及時摘編反映債務資訊、動態和社會關注的政府債務相關話題。

二、完成既定培訓任務,做好轉型期工作銜接

(一)開展培訓工作。在加強基層培訓指導、做好基層培訓保障工作、推動業務轉型的同時,超額完成培訓計劃,共舉辦財政基層培訓班十期,全年計劃培訓1320 人,實際培訓2250人。培訓內容聚焦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預算績效管理、基層財政預算管理和農村改革政策等四個方面。培訓對象涉及省、市、縣、鄉負責基層預算、績效、政府債務、農村綜合改革等工作的財政業務骨干、縣級財政局長等。培訓很好地宣傳解讀了財政政策,搭建起上下溝通與橫向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政策更好地貫徹落實。

(二)做好轉型期工作銜接。根據部黨組和人事教育司關于做好工作銜接的要求,切實做好業務轉型后的工作交接,確保既定工作任務不斷檔不脫節。將開展財政基層培訓的相關文件逐項梳理,形成資料清單移交干教中心,做好工作交接;善始善終地完成好財政基層培訓和教材編寫等任務的收尾工作。

(中華會計函授學校供稿,陳 晶、辛玉紅執筆)

猜你喜歡
工作
我的工作
養工作比換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讓人幸福嗎
不工作,爽飛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選工作
厭煩工作了該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與悲
工作并快樂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