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精神”涵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

2019-09-02 08:41秦月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五四精神文化自信

秦月

[摘要]一百年以前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由其催生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勵著當代市民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但是隨著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死灰復燃,影響了部分大學生的政治觀、歷史觀。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以“五四精神”還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當頭棒喝是為十分必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五四精神”強化紅色理論教育、積極宣傳弘揚五四精神,以期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五四精神;涵養;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09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4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彰顯了鮮明的文化立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西方敵對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以歷史虛無主義混亂大學生的政治觀、歷史觀、使其主流價值觀模糊。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以“五四精神”作為還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寶劍利器實為必要。

一、“五四精神”涵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優勢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死灰復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五四精神”抵御的客觀要求

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時期,社會主義呈現欣欣向榮景象,西方敵對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歷史虛無主義者開始造謠生事、否定共產黨、否定黃繼光等英雄人物,大肆渲染西方的普世價值。大學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歷史虛無主義的是非混淆勢必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理想信仰不堅定的學生。思想一旦被瓦解,行為就會很可怕。

(二)培養大學生“四個意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五四精神”的現實需求

大學生應樹立“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政治意識需要利用“五四精神”去熏陶,對大學生應該進行“五四精神”的反歷史虛無主義的教育,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進而文化自信。利用“五四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從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到現在的世界強國,是革命先輩的付出、是無數中國人民偉大斗爭的結果。

(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五四精神”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科學的共產主義信仰”是科學的、是歷史的、是經得住實踐檢驗的。馬克思主義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實現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五四精神”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提供了現實支撐,五四運動是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愛國主義運動,通過五四,讓學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五四精神”作為紅色精神的最初表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思

想政治教育價值,能夠讓學生看清歷史真相、不被歷史虛無主義誆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紅色教育基地,強調紅色精神的重要性。通過“五四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新時代青年與100年前的青年愛國情愫以共情。堅定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歷史是文化的源泉,正是“五四精神”的滋潤,才能使我們的青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二、“五四精神”涵養文化自信的途徑

(一)遵循規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五四精神”有機耦合

“五四精神”的滲透應該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耙蚴露?、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思政課程的主要教材中增添“五四精神”內容,在融入過程中要堅持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使“五四精神”真正地被學生接受,入耳、入腦、入心,然后外化于行。在課程思政中,從專業建設目標確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教師要求、課堂教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各環節,都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凸顯“五四精神”。為了在“五四精神”育人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作風優良,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同時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教書,也育人,除了教授學識,更要注重幫助學生進行完美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增強文化自信。在8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和班主任借助于每年的五四青年節,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班會、演講、脫口秀、小品等,在潛移默化中令學生感悟“五四精神”的光芒。

(二)校園文化造勢,渲染“五四精神”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不可小覷。在校園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如“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等系列文體活動,結合清明節、青年節、教師節感恩節、“一二·九”運動、學雷鋒活動月、十九大會議、年度學生表彰大會以及升旗儀式等開展了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嵌入主題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一無償維修電腦志愿服務,參與“書香校園·閱讀人生”讀書節;開展“弘揚一二·九,傳承愛國情”緬懷先烈祭掃;開展“喜迎教師節,學子送祝?!被顒?開展“因心而感恩”卡片傳遞感恩之心活動;成立十九大會議精神宣講團,把十九大精神帶進社團、帶進班級、帶進宿舍等等。

(三)“三創”踐行“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進步”,就是學習創新、銳意進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學生是創新創業創意的中堅力量,要具備“五四精神”不畏困難,勇敢之前的精神參加各種競賽。一是通過互聯網+創新創業訓練中心平臺對學生進行科研育人、文化育人。教師帶領學生積極申報大創項目,在指導學生做項目的同時也培育了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二是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加強綜合素質養成。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機器人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教學技能大賽”等相應競賽活動,以賽代課、以賽代訓,讓同學們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深化知識、沉淀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增強對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四)志愿活動融入“五四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青少年立志高遠首先要腳踏實地,聯系實際,將習得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如數學專業的同學可以去社區免費輔導中小學生功課,去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兒童福利院幫助輔導兒童,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志愿服務的事情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就是從一些小事上,讓學生感覺自己被需要、被認可,在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植入了愛國的“五四精神”。

(五)網絡思政增添“五四精神”元素

“網絡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就上了網”。00后的大學生可以說是網絡的原住民,他們關心時事同時更有自己的立場.觀點和看法。網絡的快捷,使學生不僅是閱讀者、支持者、點贊者更有可能是發聲者。因此要加強網絡的監管,要讓我們的學生有明確的是非觀。改進加強網絡宣傳、監管與引導,充分運用互聯網在學院網站、易班平臺、QQ、微信等平臺開設弘揚“五四精神”板塊和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主題板塊。設置專人專崗負責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成立網信團隊,建立學院微信公眾號,實現教學、后期的智能化管理“五四精神”不僅要做到線下常提常新,線上也要開枝散葉,要將“五四精神”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與學生見面。讓學生身體在“五四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散步,讓靈魂在“五四精神"的世界里遨游,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http://epe.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2016-12-9.

[3]劉建軍.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N.南京日報,2018-5-9.

[4]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N].光明日報,2016-4-20(1).

猜你喜歡
五四精神文化自信
養浩然正氣 為青春導航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論五四精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意義
談“五四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