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下的鄉村振興之路

2019-09-09 06:35鐘懷宇
先鋒 2019年8期
關鍵詞:基礎設施城鄉農產品

鐘懷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背青l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條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必然是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和目標,都必須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下才能達到。

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下的鄉村振興,就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圍繞強化“錢、地、人”等要素的供給,抓住關鍵環節,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體而言,應做到以下五點:

第一,以規劃為引領,將發展規劃全覆蓋于城鄉,實現城鄉一體化的融合發展。

將發展規劃延伸至農村,這是以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未曾廣泛實施的工作。新時期,城市化、工業化等現代化發展需要強勁的鄉村發展支持,而鄉村的發展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鄉村發展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范圍之內,其要義是以城鄉融合發展的態勢,消除現代化發展的各種障礙,實現城鄉的共同發展和平衡發展。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在城鄉融合發展理念下實現鄉村發展規劃先行。加強規劃管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地方黨委和政府要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布局規劃,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上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

第二,深化改革,破除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鄉村振興的制度性供給。

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加快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紅利。二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造就更多鄉土人才,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

第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網絡,為鄉村振興創造良好條件。

在統籌規劃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對鄉村的交通、電力、網絡、水利、衛生、信息、郵政等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對已初步建成的基礎設施要進一步提質生效。要與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標準統一,建成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充當投資主體,同時要通過市場化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第四,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培育壯大農村市場經濟主體,提升鄉村振興活力。

要突破現行農村家庭經營分散性、不經濟的局面。上一輪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確定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原則,為整合和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供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是新時期出現的能夠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該大力扶持和培育。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第五,在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中,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使鄉村振興充滿發展動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首要任務。一是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支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二是鄉村產業要實現與第二產業的融合,要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還要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盡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支持縣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農產品專業村鎮和加工強縣。三是鄉村產業要實現與第三產業的融合,要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交通、信息、郵政等公共服務設施。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先后頒布,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成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探索成都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018年,扎實推進“十大重點工程”“五項重點改革”,編制完成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空間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示范走廊規劃,提升建設服務全川“七大共享平臺”,策劃推出重大項目586個、完成投資614.6億元。

成都的鄉村振興要取得更大成績,還應該注意:在實現點的突破后,要更加重視面的推廣;要充分重視鄉村特色農業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切實培育和扶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要繼續深化“三大關鍵環節”改革,從改革中要效應;要高度重視鄉村人才培育集聚;要繼續完善鄉村治理體制建設。

猜你喜歡
基礎設施城鄉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城鄉涌動創業潮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