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制度自信實踐性

2019-09-10 12:55張晨影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導言制度自信實踐性

張晨影

摘要:《<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中,馬克思就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也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對于徹底的德國革命必須以實踐為基礎,才能達到制度的革新與前進。也說明了真正的有自信的制度,必須是以實踐為基礎才能夠稱作為真正有自信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從《<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視角出發,無異于是真正稱為有自信的制度。

關鍵詞:馬克思;《<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制度自信;實踐性

一、《<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中馬克思對于制度立足于實踐的闡釋

在《<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中,馬克思一開始就提出反宗教的根據,明確指出并不是宗教創造的人,而是“人創造了宗教”。宗教世界只是對現實苦難的虛幻寄托,“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這也就表明,有精神活力的制度必然是立足于實踐,不是僅僅以虛無縹緲的虛幻花朵去麻痹人。通過對宗教的批判指出“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的真理”,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要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要變成“對政治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為之后哲學批判和實踐批判奠定了基礎,對黑格爾法哲學進行哲學批判的同時,馬克思指出德國的制度是多么的卑劣,統治者們將他們自己視為是“特予恩準的存在物”,這樣以唯心主義出發的制度又和以虛無縹緲去欺騙人的宗教有何不同呢?所以,他們只能是想象他們的制度有自信。哲學批判又為之后的實踐批判鏟除了障礙,德國專注于思辨法哲學的批判,但這個課題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實踐。并闡述了無產階級的使命,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也就是說,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必須有機結合,兩者缺一不可,而精神力量想要轉化為物質力量就必須以實踐作為中介和橋梁。只有這樣,以實踐作為強有力的載體,物質力量才能用物質力量得以摧毀。如果沒有積極進行實際斗爭,就只能和“染上基督病癥”的偶像崇拜者一樣,只能對自己的現狀發出凄慘的哀嚎,還滿懷著希望一切都會變好,其實只能是自己欺騙自己,自己麻痹自己。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立足于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作為精神力量始終以實踐作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問題,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奠定牢固的實踐基礎。這種精神力量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信任,回到實踐中,物質力量就必然形成了。梳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就不難發現,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能夠稱的上是真正有自信的制度,就是因為始終立足于實踐: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體可以將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中國建立之后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了起來。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不斷探索中發展并逐漸形成。從“以蘇為鑒”并結合自身實際到現在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始終貫穿著以實踐為立足點,彰顯了東方大國社會主義國家高度的制度自信。從第一階段來看,在1948年中央九月會議上,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主張就被歷經了中華民族在革命磨難中與工農大眾始終在一起的毛澤東提出。并在1949年《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對人民民主專政做了具體論述。1949年9月29日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規定了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及各項基本政策。在接下來的五四憲法,它是以之前1949年的實踐成果共同綱領作為基礎,同時又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和發展,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所取得的勝利果實進一步鞏固,并為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這樣堅實的制度保障下,我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成功,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起來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第一階段形成過程,雖然借鑒的是蘇聯模式,但始終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深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也為中華民族共和國的制度指明的方向,那就是以實踐為基礎,以人民為主體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在改革開放之前,斯大林逝世之后,毛澤東就察覺到了以蘇聯為主要借鑒的模式下掩蔽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 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薄墩撌箨P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實踐論》、《矛盾論》這一些列毛澤東的著作都說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道路上,始終立足于中國國情,以實踐為基礎,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真正做到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實。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作出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的科學論斷,將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帶上了新的道路。而后在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挖掘改革的深度,改革不再僅僅只是在體制層面,而是不斷深入到基本制度的層面上。在此之后,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不斷地擴寬了改革的廣度,不再只是局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某個領域,而是不斷突破邊緣,拓展到各個領域。在當今,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破除發展的壁壘和障礙,源源不斷地激發我國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現了我國始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始終立足于實踐,為堅定制度自信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做出了重大的理論貢獻。從共產黨誕生之際,實踐都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豐富和發展的動力,以實踐作為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相溝通、相轉化的環節。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符合中國發展的正路與光明大道,這無異于是真正有自信的制度。

三、結語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睘楹瘟暯娇倳浤軌蛉绱说讱馐?,基于《<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 導言》馬克思對真正有自信的制度是立足于實踐的闡述,反觀我們當今中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沒有脫離馬克思主義這一靈魂,堅持這樣的精神根基。實踐是制度之源,制度自信是奮斗出來的。實干興邦造就了今天的制度自信,我們有資格和理由說我們的制度是真正能稱為有自信的制度,我們也必須有信心和決心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這條光明大道!

參考文獻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82頁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

猜你喜歡
導言制度自信實踐性
高中物理教材實踐性欄目育人價值及其實現策略
實踐性是勞動教育課程的第一性
實踐性教學應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
論教學中的導言
“制度自信”呼喚更多細節創新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習近平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想
淺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特點
“導言式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實踐分析
序言、導言、前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