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痘蘆薈膠的抗炎、生肌及鎮痛作用研究

2019-09-10 10:47元清
健康前沿 2019年9期
關鍵詞:鎮痛抗炎

元清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祛痘蘆薈膠的抗炎、生肌與鎮痛作用。方法:通過小鼠耳廓腫脹模型、小鼠淺Ⅱ度燙傷模型和熱板試驗,分別開展祛痘蘆薈膠的相關藥效學研究工作。結果:祛痘蘆薈膠對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有著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并對鼠淺Ⅱ度燙傷傷口有著明顯的促進愈合作用,同時在給藥后的90min內鎮痛作用顯著。結論:祛痘蘆薈膠具有明顯的抗炎、生肌與鎮痛功效,因此可以在臨床實踐中大范圍應用。

關鍵詞:祛痘蘆薈膠;抗炎;生肌;鎮痛

前言:從現階段臨床上抗炎藥物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應用較為普遍的包括京萬紅與磺胺嘧啶銀乳膏。其中京萬紅屬于中成藥,其活血生肌以及止痛消腫等功效顯著。而磺胺嘧啶銀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往往被用于燙傷新藥實驗研究中的對照藥。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祛痘蘆薈膠,其成分主要包括庫拉索蘆薈凝膠和冰片,基質由凡士林和甘油組成[1]。為了進一步探究祛痘蘆薈膠的抗炎、生肌與鎮痛作用,本文展開以下研究。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本次研究所用祛痘蘆薈膠由福建醫科大學藥學院提供,批號為050801;磺胺嘧啶銀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燒傷科提供,批號為050402;京萬紅由天津達仁堂制藥二廠生產,批號為203252;試驗小鼠為昆明種,質量在18~22g之間,由福建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研究方法

1.2.1祛痘蘆薈膠的抗炎試驗研究

選擇21只小鼠,將其隨機分成基質、祛痘蘆薈膠組以及京萬紅組(每組7只)。對小鼠進行每日右耳涂藥,并與自身左耳進行對照,并與用藥后1h將藥物洗去,在此基礎上用干棉球檫凈后對雙耳涂抹0.05 mL二甲苯,并于15min后處死。利用直徑大小為6mm的打孔器,取雙耳同位置面積相等部位,稱重,同時將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為腫脹度,借此分別計算出各組右耳腫脹的抑制率情況。

計算公式如下:右耳腫脹的抑制率=(左耳片重-右耳片重)/左耳片重×100%

1.2.2祛痘蘆薈膠的生肌鎮痛作用研究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關于祛痘蘆薈膠的生肌鎮痛作用,需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燙傷模型。本次研究借助100攝氏度的沸水對試驗小鼠(昆明種)實施燙傷處理,待小鼠燙傷后隨即抽取4只小鼠進行處死后取下燙傷位置皮膚。在此基礎上,利用HE染色法將其制成組織切片,然后通過光鏡下表現明確小鼠燙傷程度。其他小鼠隨即分成基質組、祛痘蘆薈膠組以及磺胺嘧啶銀組(每組7只)。用生理鹽水對燙傷創面進行清潔消毒,然后分別涂上藥物,涂抹厚度均控制在0.5~1mm。在藥物后第5d、10d、15d,對比觀察幾組小鼠燙傷創面愈合情況。鎮痛試驗主要是通過建立熱板法制備模型的方式來實現,將小鼠給藥前的痛閾值作為基質,對比觀察祛痘蘆薈膠組與磺胺嘧啶銀組用藥后30min、90min痛閾值。

2結果

2.1祛痘蘆薈膠腫脹抑制率情況

基質組、祛痘蘆薈膠組和京萬紅組腫脹率分別為(8.11±7.59)、(21.36±6.89)和(26.39±3.45)。

2.2燙傷后小鼠創面面積變化與愈合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組小鼠燙傷創面逐漸縮小,而祛痘蘆薈膠組效果更加顯著。同時,祛痘蘆薈膠組的愈合時間最優。

2.3祛痘蘆薈膠鎮痛效果

用藥前基質組、祛痘蘆薈膠組和磺胺嘧啶銀組小鼠的痛閾值,分別為(18.00±4.45)、(19.00±2.69)和(20.10±3.39)。用藥后30min痛閾值分別為(14.01±4.75)、(21.20±5.20)和(21.10±3.90);用藥后90min痛閾值分別為(15.51±4.98)、(19.20±2.59)和(17.10±4.43)。

3討論

小鼠燙傷后,通過肉眼可以看到創面邊緣環繞明顯的白色邊界線,同時與創面周圍正常皮膚形成分界,創面整體呈淺白色。在光鏡下切片組織可見真皮乳頭層,伴有充血與水腫癥狀[2]。結合表1,可以發現祛痘蘆薈膠在用藥后5d內,其藥效與基質組之間對比無顯著差別,但是在之后的時間內會隨之顯療,能夠有效促進傷口愈合,并且用藥15d后創面愈合效果優于磺胺嘧啶銀。另一方面,通過用藥前后鎮痛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給藥前幾組小鼠的痛閾值差異不明顯,給藥后祛痘蘆薈膠組痛閾值優于磺胺嘧啶銀組(P<0.05)。對比幾組抗炎效果,發現祛痘蘆薈膠可以有效抑制傷口腫脹,說明具有較好的抗炎活性。

為了保證藥品應用作用的最大化,應該確保藥品存儲條件的合理性。通常情況下,膠囊類藥品會受到外界溫度、濕度、光線等條件的影響,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物理反應。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展開強光照射試驗和冷藏試驗,確定不同溫度下發生的物理變化。具體的操作中,需要將供試品開口放置于光櫥或者冷藏儀器內,時間持續10d。在此基礎上,分別在第五天與第十天取樣,并按照藥品的穩定性重點考察項目實施檢測,這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供試品的外觀變化情況。當溫度超過60℃以后,出現粉紅色,即活性物質變性。在溫度接近變性溫度(50℃)以后,溫度對黏度影響很小,當溫度大于50℃時黏度差異不顯著;溫度增高,PH值呈現降低的趨勢;溫度對透光率有較大影響,在27℃時,透光率達到最大值,溫度降低或升高,都會使得透光率降低,在接近變性溫度以后,透光率的變化很小;在常溫下持水性最好,隨著溫度的升高,持水性逐漸降低,達到變性溫度后,該變化更為明顯。在-2℃條件下開始凍結,故凝固點為-2℃。冷凍后出現蘆薈鮮葉顏色發暗,水分大量外溢,且凝膠變得柔軟,故耐冷凍性較差。

綜上所述,實驗研究結果證實祛痘蘆薈膠在燙傷創面的抗炎效果顯著,同時對創面愈合與陣痛具有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蘇廣進,陳虹君,黃新鋒.濕潤燒傷膏聯合胰島素外用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02):9-10.

[2]張銳.連虎丹燒傷膏的藥學研究[D].佳木斯大學,2015.

猜你喜歡
鎮痛抗炎
牡荊子的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研究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對家兔血常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手法對CCI模型大鼠局部鎮痛作用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
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對高齡腹腔鏡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
白藜蘆醇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與帕金森病治療的探討
超聲引導下股神經阻滯的臨床觀察
“抗炎”是防治重大疾病的關鍵
長春七醇提物鎮痛與抗炎作用實驗研究
保肺定喘湯鎮咳、祛痰、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