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思維在活動中自由跳躍

2019-09-10 12:29施銀燕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5期
關鍵詞:活動教學反思探索

施銀燕

摘 ?要:小學數學“活動,探索,反思,發展”課堂活動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發現;在探索中提煉;在反思中升華;從而達成知識的建構,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張揚。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這些都會得到實現和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會得到更快的加強和發展。

關鍵詞:活動教學;探索;反思

一、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背景及意義

背景一:傳統的數學教學理論把學生內部的思維活動看作是消極的條件反射,學生以“接受知識”、“掌握知識”為主要目的,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忽視學生的活動與參與。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反復的講解和學生重復的題海訓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發展,制約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制約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背景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情感、體驗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要減少課堂講授的時間,該讓學生做的事,教師決不插手,努力讓學生動起來,要讓學生“實話實說”,在“誤”中“悟”,在“錯”中“磋”,在“探”中“嘆”。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在反思中發展,逐步步入“教”與“學”互促互動,相得益彰的良性軌道。

二、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參與的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是活動化的教學,而主體參與則是活動化教學的前提,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的主體,教師應當從多方面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活動問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參與感,讓學生自主地進入到問題的角色中。

(二)活動載體生活化的原則

新課程強調的是生活化的教材教法。因此,作為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載體——數學問題應當是具有現實生活意義的,我們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應當考慮那些貼近生活,同時在學生的平時活動中遇到過的圖形、物體或問題,這樣就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通俗易懂。

(三)活動載體的探究性原則

發現、探究是活動化教學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師所提供的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載體——數學問題應當具有探究性和時代性,應當是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內能探究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設計的問題過于復雜和深奧,使許多學生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問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后面的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厭學。

三、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實施

(一)主要模式:

(二)策略

1.以活動性數學問題的創設為主線。

(1)在問題的導入處開展活動

小學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現象或內容所吸引,這是一種好奇心理,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潛在意義的“挑戰性”問題進行導入,啟其心扉,促其思維。

(2)在問題的疑難處開展活動

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是個難點,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更是難上加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2.實踐操作是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有效手段

通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主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教、學、動有機結合,以達到改造學生的主觀世界,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所以,在進行課堂數學活動教學時,不應片面地理解實踐性就是要求問題具有社會實踐活動性,而應該要求每一個問題都有它的生活背景或來源。

四、教學案例:長方體物體的包裝

(一)引入.

師:生活中,常把幾個長方體物體包成一個大長方體.這樣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包裝.

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情況.

師:前幾天,我曾讓大家去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誰來說說你帶來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煙盒或藥盒等.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研究長方體物體的包裝問題.(揭題).

(二)展開.

師:下面我們研究兩個相同長方體物體的包裝情況.想一想: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物體包裝,會有幾種不同的包法?

試一試:要求擺得出,還要說得明白.

交流:有哪幾種?為了方便表達,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歸納:三種不同包法:A面重疊(上下疊);B面重疊(前后疊);C面重疊(左右疊).

(2)大組交流、匯報.

兩人一組匯報,要求一位同學邊說邊擺,另外一位同學選擇相應的直觀圖貼在黑板上.

學生匯報:總共有9種不同的包法.(見下圖)

師生歸納:按接觸面思考:A、B、C各一種;AB、AC、BC各兩種.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觸面來思考;這樣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師:還有其他思考方法嗎?能不能將問題簡化,比如以兩個一組作為一個整體,將兩個A面重疊(上下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這樣就轉化為3個長方體的包裝問題了,可以有幾種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擺,有3種包法.

師:大家從中受到什么啟發?還可以怎樣考慮?.

生:哦,我明白了!還可以將兩個B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擺,又有3種包法.

生:還可以將兩個C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

生:(搶著說)對,對!它也有3種包法.因此6個長方體共有3×3=9種不同的包法.

(3)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包裝.

教師取一種物品(火柴),先請大家猜可能的包裝樣式,再說說理由,結合實際談想法.

學生打開一包火柴觀察后說,(見圖)這種樣式表面積小,也就是材料省.

師:是不是廠商對商品的包裝都考慮節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師:分小組,互相觀察帶來的其他物品,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紛紛舉例說明:有的考慮經濟、實用,有的考慮美觀、大方,有的考慮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標準.

(4)小結.

師:這節課對你有什么啟示?

生:生活中有許多事,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包裝這一小問題,學問可不小;我們可以用一定的標準選擇方案……

五、在數學活動教學中的注意點

(一)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顒咏虒W一般是先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科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關的活動,并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在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師生間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顒咏虒W中,學生是探究、發現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幫助,更不是代替。因此,在學生進行探究時,要放手讓學生親自實踐,親自去動手、動腦、動口,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做融入一體。

六、數學活動教學的實踐結果

(一)比較數學課堂活動教學與傳統的“傳授知識”教學模式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差異性。由于數學課堂活動教學中引入了活動教學的策略,學生的參與面、活動的層面更為豐富、學習的個性更加得到加強,因此,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和加強。

(二)活動教學對個性發展的作用:利用活動課的自主性,獨立性,培養健全個性,而活動課程則充分發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活動,進行自我教育,從而發展特長,培養個性。使學生學得輕松、開闊、活潑、生動。

【體會與反思】活動教學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尤其在教學中,讓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顒咏虒W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新。我就如何開展教學活動教學作了粗淺的研究,對活動的原則、模式、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討,同時借鑒了別人的一些經驗。對深入研究活動教學還有待于和同行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等 《解讀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年3月

[2] ?彭剛、張曉東 《課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年5月

[3] ?張暉新 《課程的教學改革》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

猜你喜歡
活動教學反思探索
“活動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析
如何開展小學低年級英語的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