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情感教學法在民族民間舞課堂的運用

2019-09-10 13:48彭沛林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5期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教學法情感

摘 ?要:“以情動舞,以舞動情”這是舞蹈藝術一直在實踐與追求的,沒有情感的藝術作品是蒼白無力的,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也就不能成為經典。情感是內在的、主觀的、自我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說到:“藝術的任務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在民族民間舞蹈的課堂中,情感的表達與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情感;教學法;民族民間舞

激發情感的舞蹈教學是指在舞蹈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圍繞認知因素,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手段并通過語言、態度、行為等在舞蹈教學中利用情感因素,為發掘舞蹈教學潛能,優化舞蹈教學效果提供心理依據。在激發情感的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其主導作用,用自己的情感去帶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所共同擁有,相互影響的。首先作為一名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內心情感豐富的人,對于各個民族的民族心態把握到位。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鼻楦薪虒W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考察學生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加強教學效果的教學。情感是人的普遍心理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兩個情感載體,一是教師,二是學生,這也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情感溝通關系。

一、內在情感的蘊含

(一)文化底蘊的積淀

鼓勵學生積極觀看舞蹈劇目、舞蹈比賽以及讓學生自行查閱有關所學民族舞一切的文化背景。讓她們首先在心里構建一個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擁有一個本族人民的心態。王舸導演的經典劇目《中國媽媽》,其中的舞蹈演員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去看有關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記錄片,以及講述偉大母親一手把五個孩子撫養成人的電影《九香》,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舞蹈演員們更能理解到母愛的偉大,同時對日本侵略中國仇恨也深深印在腦海里。在表現作品時,舞蹈演員們才能將中國媽媽從一開始的憎恨抗拒、不忍、接納、關愛日本遺孤、不舍送行整個過程中母愛復雜的情感變化展現的淋漓盡致,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深受感動。所以了解你所要表現的作品的背景文化,在表現作品時,才會有與之相應的情感共鳴。

(二)保持內心的節奏

以維族舞蹈為例維族舞蹈的節奏很有跳躍感,但也容易出現一個問題,肢體動作太過節奏化。比如維族中常見的移頸動律,很容易做成左右動脖子的機械化運動。節奏沒有做到切分,內心也空空的,單純的跟著嘴巴喊出的節奏做出的移頸就會是這種結果。跳舞是用“心”跳,而不是“身體”跳,維族更多的是內心的小的韻味,是心里的鼓點而不是動作的鼓點。經過調整,同學們會逐漸將動作縮小化,去感受維族姑娘們的自然的狀態,用心里的鼓點去支配肢體動作。

(三)內心意識的控制

舞蹈是一個有意識的活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去做。內在的意識要外化在自己的肢體上,情感才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才最真情實感,最真切。舒服的才是最打動人的。所以在民族民間舞蹈課堂中,強調意識的作用。做動作不要麻木,不要腦袋空空,不要只是擺動作,為了做動作而做動作。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是在舞蹈,是在做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的大腦去支配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機械的廣播體操,一板一眼,不需思考。

(四)守住內心的寧靜

在舞動的旋律中尋找內心的寧靜,舞蹈表演時內心的寧靜與個人生活中追求的寧靜不同。舞蹈時內心的寧靜指的是一種感受,感受音樂,感受舞蹈,感受觀眾給予自己反饋,感受舞臺的魅力。民族民間舞蹈不僅要求會用肢體表達,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表達。用“心”驅使身體跳舞的內在沖動,在表演時,由內心的驅動使表演者腦海里塑造多重畫面感,觀眾透過表演者的肢體表達,仿佛被你帶入情境,將到達表演者所營造的世界,一起感悟你的所想所看。

二、外在情感的表達

(一)音樂的感悟與理解

在藝術的發展中,音樂和舞蹈形影不離,相互融合,因此也出現了在藝術的表達形式里,有舞必有樂,音樂和舞蹈同步。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舞蹈是視覺的藝術,兩者結合。舞蹈靠音樂表達情感,音樂借舞蹈體驗情感,兩者共同在審美體驗中,起著強化、增色互補的作用。以藏族舞蹈為例,首先老師對藏族舞蹈音樂的選取非常慎重,在其帶領的藏族舞蹈表演班課堂中,嚴格要求音樂能配合并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能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情感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杰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

(二)注重教授眼睛傳情

現代研究表明,眼睛是大腦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所謂,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凝聚的焦點。臉部表情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眼神的運用,眼睛是最擅于傳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達人的不同的情緒。舞蹈的表現力不再是單一的微笑臉貫穿整個作品,而是各種微表情配合傳神的眼睛,來告訴觀眾們一個一個的小故事,相當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以維族舞為例,當這個民族民間舞表演班對維吾爾族的文化有了一個清楚的認知后,跟隨著她們所表現出的臉部表情,有挑逗、有高傲、有自信、有熱情,再配合眼神的虛實結合,觀賞者將會看到了專屬維吾爾族女性的魅力并被深深吸引。

結語:

在舞蹈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是教學的必要手段。情感教學是一種,教師從內影響學生心境從而外化作用于肢體上的教學方法,在民族民間舞課堂極具需要但比較缺乏。大部分民族民間舞教師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以教學組合為重,以動作為主,抹殺掉了學生的表現力,導致了一個不壞也不好的結果,學生們動作整齊劃一,動作挑不出大毛病,但欣賞者只能從幾個具有民族顯著特征的動作來了解表演者所表現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而不是從你的表現力、根據你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心態來感受出舞蹈的種類。這是一個值得引人深思的問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不應只是舞蹈動作的傳承更應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的傳承。所以,在中國民族民家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尤其在民族民間舞蹈表演班的教學實踐中,要尤其注重“情感”教學法的運用,才是真正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盧家楣.情感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徐艷.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現存的三大問題[J].歌海,2008(05).

作者簡介:彭沛林,女,漢族,湖南婁底。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與編導。

猜你喜歡
民族民間舞教學法情感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異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情感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臺上
提高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關于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分析
民族民間舞體態研究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