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對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影響

2019-09-10 14:04陳芳
健康前沿 2019年12期
關鍵詞:羅哌卡因超聲引導濃度

陳芳

摘要:目的:探析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影響。方法 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行超聲引導下的120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將其分為三組,每組各40例,

甲組使用0.3%的羅哌卡因濃度,乙組使用0.4%的羅哌卡因濃度,丙組使用0.5%的羅哌卡因濃度,對三組患者的麻醉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甲組與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與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0.3%~0.5%的羅哌卡因濃度,濃度越高,就會取得效果更好的神經阻滯,減少術后并發癥;較短的麻醉時間,會延長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

關鍵詞:超聲引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羅哌卡因;濃度

目前,已經廣泛應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明顯優勢,創傷小,很少出現不良反應,具有明顯的麻醉效果。臨床上經常使用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能夠將運動阻滯與感覺分離。本課題針對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影響進行實驗探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行超聲引導下的120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濃度的羅哌卡因將其分為三組,每組各40例,甲組,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值在24~67歲,平均年齡值為(39.24±2.45)歲;乙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值在23~68歲,平均年齡值為(40.27±2.36)歲;丙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值在25~69歲,平均年齡值為(38.12±2.87)歲,比較組間數據,差異性不明顯,應基于此比較其他指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其家屬均需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實驗。排除標準:對局部麻醉出現過敏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系統功能障礙患者、肝腎功能異?;颊?、長期使用抗凝血藥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均需給予常規檢查,包括監護生命體征,測量血壓、心率等,對基礎值進行記錄,之后給予患者2毫克的咪達唑侖,起到鎮靜作用。使患者呈平臥位,放松肩膀,頭部向對側偏,雙手于身體兩側自然放置,在掃描患者肌間溝臂叢神經時主要應用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于前斜角肌外下探到目標神經后,將超聲探頭適當的移動,在超聲圖像中間位置放置臂叢影像,之后在注射器上的 7 號注射針頭連接延長管,進針位置于超聲探頭外側,在超聲的圖像輔助下利用平面內技術對進針的深度與角度進行合理調整。在進針的過程中緩慢地從外側分別貼近臂叢神經上中下干,若回抽無血,應將普通的麻藥注神經干周圍。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關指標包括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鎮痛持續時間。麻醉起效時間越長,患者臨床效果越好,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越短,患者臨床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測評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患者的麻醉效果,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對比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對比三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甲組與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與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我國醫療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以往的盲探操作麻醉形式具備較低的麻醉成功率,會損傷患者,出現一系類的并發癥,現階段,該麻醉模式逐漸被取代,在臨床上開始廣泛應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穿刺于直視下進行,確保準確進行穿刺,有效提高阻滯麻醉成功率。想要保障麻醉效果,需挑選合適的麻醉藥,布比卡因與羅哌卡因具有相似的化學結構,并且具備更高的安全性。羅哌卡因是一種局麻藥,屬于酰胺類,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神經元鈉離子通道的方式,阻斷傳導與神經興奮,作用于阻滯神經,不僅能夠起到麻醉效果,還能發揮鎮痛作用。阻滯臂叢神經的重要條件是濃度與容量。因此,控制麻醉藥物濃度與充足的臂叢神經鞘充盈容量是非常重要的。濃度過低的羅哌卡因不具備明顯的阻滯作用,即便增加腎上腺素,也不會使羅哌卡因的連續性時間與阻滯強度得到改變。高濃度的羅哌卡因很容易使患者損傷神經功能,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嚴重情況下,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麻醉藥濃度是非常關鍵的,對臨床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羅哌卡因藥物主要介于布比卡因與利多卡因之前,其麻醉效果良好,對中樞神經具有較小的毒性,是阻滯區域神經的主要藥物。增加羅哌卡因劑量,會使心血管系統出現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會加劇麻醉風險。相關研究表明,羅哌卡因具有神經毒性,會減少血液供應,加重神經內血供失代償,嚴重損傷神經,延長緩解上肢功能的恢復時間。因此,在臨床上,選擇羅哌卡因的最佳劑量仍沒有達到一致。本次實驗主要對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影響進行實驗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甲組與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與丙組比較,甲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與鎮痛持續時間均短于丙組,麻醉起效時間長于丙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郭能起, 吳論, 伍嘉艷,等.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7(8):105-106.

[2]吳春林, 梁集玲, 顏水娣,等.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神經刺激儀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觀察[J]. 中國處方藥, 2018,15(3):112-113.

[3]高孝坦, 鄭曉春, 李學山,等.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36):74-76.

猜你喜歡
羅哌卡因超聲引導濃度
生長素的兩重性剖析
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分娩鎮痛及對母嬰安全影響
超聲引導下不同硬化劑注射治療肝囊腫的臨床效果評價
探析等效劑量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麻醉中的臨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對術后硬膜外鎮痛60例療效觀察
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策略
化學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