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新課程教學觀思考

2019-09-10 13:48姚麗雅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5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新課程技能

姚麗雅

現代教育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也是學生潛能發展、探索發現、自我實現、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的過程。它是一個自我體驗形成、自我經驗建構、音樂情感獲得、音樂實踐參與的過程,更是人際交往的互動過程?,F代教育理論為我們探索新課程教學觀打開了新的視角,也為我們尋求新課程教學路徑提供了理論支持。

一. 新課程教學價值:從關注學科本位走向關注人的發展

從知識技能的學科雙基到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三維目標,反映了音樂課程改革從關注學科本位轉向關注人的發展,這一步的邁出對于新課程改革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三維目標強調了學科的整合功能,體現了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它的目的是培養人文精神。首先,用情感.態度.價值觀來關照人的發展。一個人如果沒有情感體驗,就不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一個缺乏感性的人,就不會有豐富的人生感悟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判斷,更不會有美好的創造能力。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能讓音樂成為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讓他們具有有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感知到音樂及生活的美好,提高他們的生活品味。如,讓學生愛上音樂。因為只有愛音樂,才能讓學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音樂活動過程中來,建立和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彼此需要、共同成長。正是因為愛音樂才能讓音樂成為自主需要,建立起從樂趣——興趣——志趣的學習態度。再如,利用作品中的人文價值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如《義勇軍進行曲》等鏗鏘有力的音樂作品能振奮人心,給人以力量,增強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媽媽格桑拉》能讓學生感受到親情的美好。所有的音樂作品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音樂情感體驗,帶領孩子走入情感的最深處,喚起內心對真善美的甄別與感悟,這就是對孩子發展的最好關照。其次,用過程與方法來關照人的發展。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生是動態發展的,成長需要過程,教育就該順應這種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用適合的方法來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課堂的美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幫助;學會了用音樂與人分享的快感。這就是學習過程的意義,它淡化了結果,褪卻了功利,注重的是過程的經歷以及經驗的累積。如,圣誕晚會的班級合唱活動。首先,學生根據活動主題討論選取作品,學生要考慮作品的情緒是否符合圣誕節的氛圍,要考慮作品的難度是否適合班級的合唱能力,要考慮作品本身的音樂感染力,還要考慮和聲的編配是否豐滿等等,這個作品的篩選過程就是學生音樂作品的審美過程。其次,確定作品之后,要根據同學的合唱能力及作品本身的表現效果進行二度創作,這一過程是提高孩子音樂創作能力的很好方式。再次,是作品的合作過程。從學唱歌曲,到音高的準確、音色的統一協調再到和聲的均衡豐滿,是學生認知及音樂能力不斷矯正和發展的過程。再次,是演出過程。學生要建立與指揮之間的默契,還要建立與觀眾的情感交流。這樣的音樂實踐經歷會讓孩子們終身難忘,也許若干年后,孩子們已經淡化了所學的知識,但這樣與他人一起合作與互動的表演過程將永遠存儲在他的記憶里,成為美好的回憶。再次,用知識與技能來關照人的發展。毫無疑問,音樂是技能性學科,技能的學習離不開知識的儲備和技術的操練。音樂學習最終要走向會用音樂,如何才能自如地運用音樂?其中扎實的知識與技能便是最好的保障。如杭州市人民小學的口琴、半山實驗小學的巴烏、拱宸橋小學的豎笛等課堂樂器發展得很好,校園里經??吹綄W生下課后三三兩兩一起合作吹奏課堂上所學歌曲的場景,可以看出,樂器已經成為他們自主表現音樂的一種方式。試想,如果學生不會識譜或者沒有進行扎實地演奏技能訓練,又如何能進行自如地演奏呢?如果學生沒有歌唱的知識與技巧,以后如何與他人進行合唱等社會活動?如果沒有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以及音樂風格與流派等音樂經驗的累積,又如何懂得怎樣欣賞音樂作品,獲得美的感知與體驗?知識與技能是學生學習音樂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充分重視。

二.新課程教學特征:從重教轉向重學

新課程改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教育主體的改變,即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為中心的音樂課堂,表現如下:第一,關注學生自主音樂需要。真正把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理解并關注他們的學習需求。例如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了解他們的學習起點、認知特征、審美需求,以及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等。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對不同起點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關照與呵護,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滿足感。第二,尊重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每個個體是獨特的。他們的生活經驗、認知經驗、情感經驗的不同,致使每個人獲得的情感體驗是不一樣的,老師們要尊重、呵護不一樣的音樂感受。其次,每個個體是獨立的。情感是他人無法給予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被獲得。因此,課堂上需要給予學生情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生浸潤在音樂中慢慢品味,才能讓他們獲得情感的共鳴和滿足。第三,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音樂實踐是“用音樂”的最佳載體,它架接起從學到用的有效路徑。新課程讓我們明白,學習音樂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音樂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新課程在過程與方法中強調用模仿、體驗、探究、合作、綜合等方式參與音樂學習過程,就是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作用。并且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建構起學生在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體現了育人目標中對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視。第四,注重學生的音樂合作。音樂學習的過程就是合作與交往的過程。如合唱過程是大家共同的情感共鳴,聲音的相互統一與和諧,音準、音色、力度等音樂能力在合作中不斷調整與提高的過程。在合作中學生的音樂聽覺、音樂反應在同伴的互助中得到矯正,音樂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再如在傳球等音樂游戲中訓練穩定的橫拍感,在合作中,通過相互的觀察和調節,達到呼吸、強拍感的統一和穩定,使樂感不好的學生也能在在同伴的幫助下得到矯正,找到自信。這種自我矯正的行為就是教育的本真,是給予孩子成長慢慢來的守候與信心,是以孩子為主體的真正體現。第五,鼓勵學生的音樂探究。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喚起對音樂文化的積極探究是音樂學習很重要的部分。探究音樂與身體反應的奧秘:節奏的疏密帶給我們身體肌肉的緊張與放松;速度的快慢帶給我們聯覺的反應等一系列音樂與情緒的同形同構;探究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江蘇的《茉莉花》與河南的《編花籃》以及河北的《對花》等不同作品的不同音樂風格與音樂魅力,探索風格與社會文化的關系;探究《搖籃曲》等同一題材,在不同國家的表現形式,獲得全面的音樂文化理解;探究貝多芬坎坷的一生與他不同階段創作的音樂作品,理解貝多芬所在的音樂文化背景及表達的音樂作品情感。只有激發學生的音樂探究愿望,才能讓音樂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動力,才能推動學生的音樂學習從樂趣—興趣—志趣的縱向發展。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新課程技能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拼技能,享豐收
鋼琴音詩化的廣西壯族民歌音樂淺析
從叛逆到妥協的音樂巨人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淺談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