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糧液的尷尬

2019-09-10 07:22李白白
黨員生活·中 2019年6期
關鍵詞:五糧液茅臺經銷商

李白白

五糧液發展的歷史中,有三個人格外重要。

一是晚清舉人楊惠泉,其點評的一句:“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從此“雜糧酒”改名了,叫五糧液;二是鄧子均,奠定了今天五糧液的配方,1953年的時候,又為宜賓國營二十四酒廠進行指導,才有了今日的五糧液;第三位當屬前任老廠長王國春了,他曾兩次洞察市場先機,讓五糧液從一個區域型的小酒廠成長為“中國白酒大王”。

王國春和茅臺前任董事長季克良被稱為中國酒業的雙子星,季克良豁達和藹,王國春冷峻嚴肅。他們在位時,茅臺和五糧液互有勝負,總的來說五糧液占了上風。

王國春的酒業生涯受盡非議、毀譽參半,源自于1998年的一個決定,五糧液集團在五糧醇買斷經營模式基礎上,推出大批OEM產品,相繼孕育出了五糧春、金六福、京酒等“徒子徒孫”品牌。業務多元化和不務正業,僅僅幾字之差,五糧液和茅臺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茅五之爭”大反轉

2005年是“茅五之爭”的轉折點。

伴隨著53度飛天茅臺價格一路飆升,當年貴州茅臺凈利潤達到11.69億元,超過五糧液。而同年五糧液的銷售收入則超過茅臺25億,賺的卻比茅臺少4個億。

再看2018年,貴州茅臺營收750億,五糧液預期營收380億元。

現任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上任后,發起了一次大討論——對標先進,二次創業,再鑄輝煌,我們怎么辦?17個字道盡了五糧液尷尬的局面。

從大環境上看,這樣的局面,其實2012年已成定局。2011年,兩位影響中國酒業發展進程的老兵離開了掌門人的位置,五糧液大業由唐橋接管,季克良也把帥印交給了袁仁國。

唐橋履職的第二年,中國酒業迎來了巨大的分水嶺。國家限制三公消費,終結了白酒10年的“野蠻生長”。

2012年,茅臺達到一個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高峰,凈利潤首次突破100億,達到133.08億元,利潤增幅高達52%,全面趕超五糧液。同年,五糧液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72.01億元和99.35億元。

自此,茅臺只留下一個背影,告訴五糧液不必追。

講故事講成糾紛

貴州茅臺的故事講得好。

一個故事是“國酒”茅臺的稀缺性,茅臺的消費者似乎人人都能說出一句“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人人都知道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出茅臺酒、要貯存3到5年才能出廠,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幅赤水河畔的釀酒畫面。

許世友也是橋段之一,許世友與酒的故事太多了,一生喝了三、四卡車茅臺的事無人不知。作為早期的“意見領袖”,許世友為茅臺帶來了足夠多的流量。

而彼時的五糧液卻被OEM產品(貼牌生產)稀釋了品牌價值。子品牌過多,規模利潤雖然迅速增加,但管理漏洞頻出,為品牌發展埋下隱患,太多參差不齊的產品貼上了五糧液的標志,讓五糧液也失去了高端白酒的定價權。

看到茅臺的故事如此成功,于是五糧液也想講故事。

五糧液的16口明代窖池在501車間,這里一直被五糧液視為最高機密,外人參觀需經五糧液高層特批。有傳說,抗日時期,日本人曾惦記五糧液,但苦于沒有秘方,所以在參觀窖池時把窖泥粘在鞋上,回去后發現離開了宜賓,窖泥中的微生物都死了。

故事不錯,但是沒講多久,就被尹孝功告上了法庭。1952年,尹家將16口酒窖租給五糧液的前身——宜賓專區國營二十四酒廠使用,2010年,尹家將要求五糧液返還共計約2.5億元資產,而五糧液稱,酒窖50年代早已成為國有資產。

2015年,四川省高法給出了裁決書,窖池歸五糧液所有。一場官司打得人盡皆知,為五糧液賺足了眼球。2018年3月,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接到喜訊的五糧液,當年12月就推出了新品501。

配比政策自亂陣腳

就在五糧液艱難爬坡之際,2014年,五糧液下了幾招昏棋,開始丟掉 “國酒”招牌。一是2014年7月,“普五”供貨價下調30%;二是當年9月,五糧液出臺了配比政策,對于完成任務的經銷商,進兩箱609元的五糧液,可按509元價格再買一箱。經銷商拿貨價格從609元下降至576元,看似好事,其實不然。出廠價下跌的同時,零售價格也在降低。有經銷商表示,變相降價動到了消費者心中的價格底線。

2013年,公務消費占比30%的貴州茅臺也面臨巨大壓力,經銷商紛紛拋售茅臺酒,價格最低跌至800元一瓶。關鍵時刻,貴州茅臺下了死命令,“53度飛天茅臺的零售價不能低于1519元/瓶,誰低價賣酒取締誰,毫不含糊?!?/p>

相比茅臺強勢穩價,五糧液明顯定力不足。

2015年8月,市場有所好轉,名酒回暖的態勢也有所顯現。五糧液再也按捺不住那顆躁動的想要漲價的心。企圖通過漲價再次與茅臺“比肩”,卻沒有想到,這次漲價造成了廠商關系的再一次傷害。

這一次,“普五”的漲價消息竟然先一步被爆了出來,一部分經銷商提前獲得消息,囤了不少609元出廠價的“普五”,知道消息比較晚的經銷商也選擇了當天打款。五糧液方鐵腕提價,并宣布,8月3日打款的經銷商一律按照659元出貨。拿貨不同價,一些經銷商頗為失望,有人戲言,和茅臺是魚水關系,和五糧液是魚和案板的關系。

五糧液到底輸在哪

曾經的大哥,還是太急。

2014年,有業內人士爆料,五糧液疑似組織經銷商從銀行貸款用于訂貨,虛增了20億收入。盡管該信息有待進一步核實,但是出廠價高于終端價的情況,是不爭的事實。

最近幾年,“普五”批發價、一批價多次出現倒掛,五糧液“賣一瓶賠一瓶”,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經銷商也動力不足。從2015年開始,五糧液一直期望通過控貨解決價格倒掛的問題。但五糧液價值下跌的最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控貨,而在于附加價值并不能支撐高價格。此前,五糧液透支了廠商關系、OEM透支了品牌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支撐期望漲價的價格體系呢?

五糧液通過控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價格問題,但是提價讓廠商關系再度加劇。

2016年3月6日,五糧液出廠價格恢復679元,9月15日,五糧液再提60元,“普五”出廠價達到了739元。中國名酒漸漸回暖是不爭的事實,但繁華都是五糧液的,經銷商卻不賺錢,大家只盼貨物快速出手以求資金轉起來。

2017年3月,李曙光擔任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6月,李曙光在股份公司運營商代表大會對于價格表態,穩定出廠價、提升市場價。2018年12月,李曙光表示將對現行“普五”進行停產、升級。

升級是白酒行業常用手段,五糧液漲價的想法也十分明朗。

白酒分析專家蔡學飛認為,“普五”是五糧液的核心產品,通過新包裝的科技和技術提升企業形象,增強渠道控制力,證明了五糧液的品牌自信;持反對意見者則認為,提價與否不是企業單方面可以決定的,需要市場杠桿進行調節。

摘自《東南西北》

猜你喜歡
五糧液茅臺經銷商
搶奪千元白酒市場 茅臺被質疑“變相漲價”
牙科界茅臺來了
淺談廚電企業的年終返利制度
辣椒之爭
文化茅臺建設之我見
年度十佳經銷商
五糧液折戟第三季度
五糧液不到一年兩次提價
1
如何成為經銷商的“心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