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識木蘭,在傳奇里尋找普通人

2019-09-10 22:25梅芳
學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從軍木蘭英雄

梅芳

【設計突破】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篇目,也是我國膾炙人口的一首敘事詩。這首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其主題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開掘。

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為“三讀文,三識人”:1.初讀體會民歌魅力;2.品讀文本,三識木蘭。深入文本,咬文嚼字,品讀木蘭形象:人們第一印象是英雄,但遠離戰爭時,她并不是一個豪邁彪悍的女漢子,反而是細膩柔美的平凡女子。再深入木蘭內心,這樣的一個女子如何走上英雄道路的?由此來感知木蘭那顆女兒心。3.師生共讀,深化理解。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 對比了解這首詩的民歌特色;2. 品讀文本,多角度了解木蘭形象;3. 體會木蘭的優秀品質及其對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品讀文字,理解木蘭形象,剖析木蘭內心情感。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上節課我們疏理了課文,簡單了解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木蘭詩》。

二、初讀詩文,體會民歌魅力

其實,關于這段傳奇,除了《木蘭詩》,史書碑文上也有記載,比如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瓪v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p>

你覺得哪種形式更容易廣泛傳播木蘭從軍這件奇事?請說說理由。

【環節解說】這是鋪墊性環節,也是整體感知的環節,讓學生熟悉內容、熟悉民歌的特點,為后面的展開張本。

三、品讀文本,三識木蘭

(一)初相遇——是英雄

這節課我們重點說說木蘭。提起她,人們一般會用哪個詞來概括她的形象?她的這一形象在詩中有沒有體現?

預設:

1.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獔远?、果敢、義無反顧。2.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咎m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3.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八窔狻薄昂狻毖詰鸬刂嗪?。4.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鞍賾鹚馈睉K烈,“十年歸”寫征戰之持久。

【環節解說】同學們最先了解到的就是那個替父從軍的英雄木蘭,這個環節在孩子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著眼于文本,從詩歌的字里行間切實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二)再相識——是女郎

1.那么,遠離了戰爭,木蘭還僅僅只是英雄形象嗎?請從文中找答案。

預設:(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痹姼栝_篇,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位對著織布機嘆息的女子。這是傳統耕織的女子形象。在此,我們不妨把木蘭與另一位北朝樂府詩的女主角作比較。(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鼻皟删湟曰ノ氖址▽懗隽四咎m對家中之物的親切感,情感細膩。

“脫”“著”“理”“帖”活描出了木蘭對女性服飾的鐘情依戀,她對女性美的追求一點也不因馳騁疆場多年而減弱。

2.學到這,木蘭在你心中又是什么形象?

嬌美、細膩,愛打扮的平常女子,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女郎”(指年輕女子)。

她不是性格單一,沒有七情六欲的鐵血女將軍,在她身上,雖不乏男人的果毅與勇敢,但更有著平凡女子細膩、柔美與俏皮,這些塑造出了一個多面立體,鮮活真實的木蘭形象。

【環節解說】教材注釋說木蘭是一個“女英雄”的形象,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對比,想象還原情景的方法讓學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蘭的形象特點,使這一人物回歸本色生活,是這個環節的重點。

(三)深相知——是女兒

遠離戰爭,木蘭并不是一個豪邁彪悍的女漢子,反而是細膩柔美的平凡女子。那么,這樣的女子本身渴望成為英雄嗎?請結合詩句進行小組討論。

預設:1.參戰。一方面是“可汗大點兵”,“卷卷有爺名”;一方面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白蛞埂避娗榫o急,“大”極言需補充兵員之多,給人聽覺上戰鼓頻催之感?!笆怼薄熬砭怼?,更以夸張的筆法顯示了征兵文告之多,君命難違,父從軍別無選擇。兩個“無”字反復出現,潛臺詞:如果父有兒、木蘭有長兄,絕不用木蘭替父從軍。

從點兵之“大”到軍書之“密”再到兒兄之“無”,一點一點地寫出了木蘭一步一步無奈地被逼上替父從軍的漫漫征程。

2.思家?!安宦劆斈飭九?,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宦劆斈飭九?,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細究這段文字,我們會發現:文章在此處第一次打破了五言的形式,在字數上從五言增加到七言,再增加到九言。

五言“旦辭暮宿"和“旦辭暮至”極言行軍之急。七言、九言寫盡了身為少女混身行伍的花木蘭,與家人、親人漸行漸遠,離種種已知未知的艱苦兇險越來越近時對親人的綿綿情思。

為了烘托這一份思念之情,詩作者還采用“不聞……但聞……”的對比形式,以“鳴濺濺”“鳴啾啾”等外在凄涼之聲來烘托木蘭內在思親的悵惘之情。

3.辭官。金戈鐵馬,十年征戰,戰爭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和平。木蘭立下了赫赫戰功,凱旋回朝。面對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權勢地位,她又一次做出了選擇,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只“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與家人團圓的幸福勝過一切!

4.團聚。(1)“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詩作者采用鋪排的手法,細膩地再現了家人迎接木蘭歸來匆忙而熱鬧的場景:爺娘不顧年邁,搖搖晃晃地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女兒。父親還健在,她代父從軍的目的已達到。(2)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姐姐聞說妹妹歸來,盛裝打扮迎妹歸,匆忙之中顧不得女兒之禮,當門梳理紅妝,那種一邊梳理一邊舉目張望的畫面如在眼前,急切之心呼之欲出。

小結:家庭成員相親相愛,木蘭怎舍得離開這樣的家?在為情傾盡天下而不顧一切中,是她作為女兒的天性,作為女兒的勇敢,作為女兒的對家的那份深深的熱愛與依戀。

【環節解說】這個環節中將木蘭置身于“她渴望成為英雄嗎”這一矛盾的話題之中,讓學生由上兩個環節的外在的形象分析深入人物內心,還原其作為平民女兒的無奈與對家的責任、熱愛。

四、小結內容,師生讀文

當然,不是每個女兒都能做到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所以木蘭注定不凡,稱得上英雄。但作者卻不是以英雄人物的形象來塑造她、描寫她的。這使我我想起張愛玲那句話:在傳奇里面尋找普通人。木蘭是英勇善戰的英雄,也是對鏡貼花黃的女郎,更是尋常百姓家的女兒!她在任何一種角色里,都活得很投人很歡暢,然而她又不被任何一種角色捆縛,角色的轉換,都源于那顆跳動的女兒心,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

請帶著你們所有的理解與感悟,靜下心來,我們再讀一讀這首《木蘭詩》,讀一讀木蘭心。

【環節解說】倘若不經過讀的形式,恐怕難以深入作品的內核。這個環節在教師小結后進行范讀,引導學生對整體內容的再感受。學生靜下心來讀文章則是必不可少的內化過程。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2.周末觀看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試比較中西方眼中木蘭形象,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500字左右)

猜你喜歡
從軍木蘭英雄
我和虎“木蘭”的酸甜苦辣
英雄
送友人從軍戲作
元好問的軍旅生活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從軍
重走英雄路
絳紅英雄譜
我和虎“木蘭”的酸甜苦辣
《木蘭詩》考題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