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

2019-09-10 22:27楊青
學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生活習慣講故事

摘要: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首先應該是生活習慣的養成,從入校的點滴抓起;其次才是閱讀習慣,習慣的培養重在闡述漢字、教材、童謠、歷史人物故事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在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不失趣味性。

關鍵詞:生活習慣;立規矩;愛漢字;學文化;誦經典;講故事;激興趣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近現代以來,隨著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廣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價值日益被人們認識,多種文化模式并存,導致文化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碰撞已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潤于傳統文化之中。傳統文化無時不在對現代人發揮著作用,傳統文化不能回避也不應回避。學校想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生活習慣的養成

作為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學校對孩子充滿了魔力,他們很期待小學生活。孩子們剛進入一年級,對學校的規定不了解,還不知道剛踏入小學最需要學習的就是規矩。因此在這個時候,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紀律入手。

(一)點點細化耐心教導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我們的學校,告訴孩子學校的區域設置。比如,哪些地方是低年級的孩子可以課間活動的地方,上廁所的地方在哪里,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里等等。其次,老師要給孩子立規矩,上課應該做到哪些,下課怎樣進行課間活動,課間活動學生可以做些什么。再次,老師要把自己的一些做事的習慣交給孩子,讓孩子可以讀懂老師的肢體語言和眼神,培養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默契。

(二)適時鼓勵,獎懲有度

長時間的規矩的教育,會讓低年級的孩子產生疲倦感,所以在此時我們就需要給孩子一些獎勵刺激。比如:可以給孩子實行小紅花積累獎勵,或者集贊獎勵等等。反正只要是老師想到可以激勵孩子的方法都可以,但是獎勵一定要及時,還要讓全班孩子都看見。獎勵可以是針對課前準備做得好的,可以是上課遵守紀律,還可以是回答問題既積極又正確。這樣才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紀律小明星和學習小明星的形象,也才能起到激勵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有學生做錯事情的,老師也應該給予適當的懲罰。

(三)循循善誘,用愛感化

孩子的心靈是需要呵護的,在學習規矩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到恩威并重。老師應該不斷地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之處及時表揚,看到孩子的不足之處要及時指出。老師應該多與家長溝通聯系,爭取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及時的鞏固孩子的好習慣,并幫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在學習之余,老師要多在教室與孩子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老師可以帶到老師的旁邊親自教導;對于學有余力的孩子,老師可以讓他們當小老師去幫助其他的孩子。老師在關心孩子是否遵守紀律,是否學習進步時,還要關心孩子的成長以及身心的健康。

(四)家校溝通,鞏固教育

一、二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很多孩子說不清楚老師在學校的要求。這種情況導致孩子完成的作業不符合要求,或者是學校教育只停留在學校,而孩子回家后就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定期舉行家長會和家長微信群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天放學可以針對有問題的孩子,當天就可以當面跟家長交流。在交流孩子的特殊情況時,老師要注意場合,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予孩子自己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同時必須要與家長溝通聯系,取得家長的信任和認同,請家長與老師配合,一起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二、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是很重要的,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感興趣的人物和實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一)立規矩愛漢字

從一年級開始就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立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孩子一進到校園就應該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約束力,這包括老師對孩子的約束,同時也包括孩子的自我約束。弟子規是圣人孔子的教誨,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其次,具有深遠文化意義?!兜茏右帯芬彩菍W習中國文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兜茏右帯匪v的道理,從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講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

最后,學習《弟子規》的核心宗旨,規范傳承國學禮儀精髓,是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指導。

2、愛漢字

中華民族的漢字博大精深,很多文字源遠流長,還有著許多的故事。因此讓孩子們喜歡漢字,也是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方面。首先,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學習中國的歷史,必須從文字中去領略。學校教育必須讓孩子從小就學習我們的文字,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熱愛漢字。在課堂上,老師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故事,把孩子帶入到漢字的王國中去遨游。最后,老師采用猜字謎,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等極具趣味的方法來讓孩子記住這些漢字。

(二)學文化,誦經典

1、語文教材與傳統文化結合

課文的學習中,穿插傳統文化的教育。統編版的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比如:一年級上的《對韻歌》就是《聲律蒙學》和《笠翁對韻》的結合;一年級下的《姓氏歌》是選自《百家姓》。教師在教授的時候注重對整本作品的介紹,并推薦給孩子閱讀。教師鼓勵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和家長一起讀或者是和老師一起讀,從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周安排一個固定給孩子在課堂上獨立閱讀,老師相機的可以給孩子講講其中的內容,以便孩子更好的理解內容。

3、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我們從一年級至六年級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按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課程標準,給孩子定制了屬于孩子自己的誦讀經典計劃。在活動的落實和開展中,注意校內校外的結合。校內集體誦讀比賽,校外個人誦讀表演,還有老師的精彩配合與表演。

(三)講故事激興趣

結合低段的孩子比較喜歡故事的原因,因此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上,老師會經常給孩子講故事。

1、故事與童謠

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比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十個手指頭就是兩只手?!边@些童謠都是一代又一代傳送的經典作品,體現了民間孩子的生活樂趣。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塑造孩子開朗樂觀的心態和美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在一、二年級中,我們還推薦孩子閱讀《日有所誦》作為每日的課外閱讀。

2、歷史人物故事

弘揚傳統文化,不僅是我們的文字、語言和文學作品,還包括我們從古至今的歷史人物、英雄人物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出來的一系列關于司馬光的故事都非常有趣。在講述人物故事的過程中,無不滲透著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讓孩子懂得“以古鑒今”,明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睆臍v史人物故事中,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明理通達的人。

作者簡介:楊青,女,云南昆明,昆明市官渡區董家灣小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及班主任。

猜你喜歡
生活習慣講故事
當心!這些生活習慣 正在摧毀你的聽力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與血管力的10個生活習慣!
講故事
我會折疊衣服等
聽媽媽講故事
聽媽媽講故事
聽媽媽講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