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自然物開展編織活動 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2019-09-10 22:27胡錦
學業 2019年8期

胡錦

摘要: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眲邮謩幽X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有利于萌發幼兒的創造性?,F在幼兒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強的啟蒙階段,編織活動抓住了幼兒好奇的心理特征,對于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大有益處。因此,注重在教學活動中構建編織課程,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編織活動;幼兒園美術;自然物

前言:

在我園大力倡導民藝活動的前提下,這學期我班開展了編織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進行編織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發展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但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卻碰到了許多困難。如有的幼兒一開始就對編織活動不感興趣;有的幼兒則只有三分鐘的熱度;更有些幼兒在活動中故意搗亂……針對這些現象,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反思,得到了一些啟發和體會。

一、編織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本文的編織活動,特指在幼兒園中教師綜合運用傳統編織工藝中的穿、結、纏、繞等技法,以草編、竹編、藤編為主,輔以幼兒熟悉的穿珠游戲中的上下穿、間物穿、向心穿等動作訓練內容而開展的一種手工活動。國內有關幼兒參與編織活動的研究逐年增多。編織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它結合了編和穿的技巧,方法種類繁多,圖案花紋變化多樣,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傳統技藝。幼兒學習編織,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激發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審美能力,特別有利于手腦的協調配合。編織活動讓幼兒在娛樂中啟發和發散思維,鍛煉手指的靈活性,無形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還有研究表明,編織活動給幼兒提供了交流、合作、分享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發展,也有利于幼兒認識優秀傳統文化,萌發對民間藝術的喜愛之情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二、幼兒園編織活動的現存問題

一是教育理念偏頗。大多數幼兒園都將編織技藝作為鍛煉幼兒手工技能的一個途徑,沒有將之滲透在一日生活中,限制了編織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同時,編織活動在美術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較小,幼兒參與的機會不多,可見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另外,一些教師在活動中重結果輕過程,以幼兒能否成功編出自己所要求的作品為目標,而忽視了編織過程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二是活動資源有限。有關幼兒園編織活動的系統研究較少,編織活動在幼兒園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缺乏專門的編織活動教材。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編織活動的資源有限,多數教師組織編織活動都是在摸索中前進。比如,編織材料的選擇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幼兒操作的編織材料種類有限且沒有及時更新,家長和社區資源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三是實施途徑單一。多數幼兒園編織活動的實施并未常規化和系統化,通常是散見于活動環節中,幼兒所獲得的相關經驗較為零碎。

三、巧用自然物開展編織活動 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策略

1.收集各種材料激發幼兒編織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編織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運用感官去看、去聽、去動腦想、動手作,積極探索,這樣就能促進其編織潛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例如我收集了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作品,在班上開了一個展示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仔細地去觀察,以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再把這些材料編織成一個個漂亮的作品,當這些富有想象的作品被展示時,幼兒得到了被肯定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對編織的興趣。再如利用家長資源,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到山上,田野間收集各種材料,開展編織活動,這樣不僅激發孩子編織興趣,而且調動了孩子動手的積極性。

2.努力營造編織氛圍和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為培養創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兒教育,必須強調營造有利于形成幼兒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 造意識、創造精神等動力特征。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和獲得了心理自由時,最有利于他們的創造性的發展和表現。為此,教師要少對幼兒說“不”,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其次是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于和善于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

為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新淺能,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我們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與活動的進展,逐步在編織區內投放相應的編織材料,如紙條、布條、柳條、皮條、蒲、稻草、麥秸桿、玉米皮、吸管、茨菰葉、毛線、各色彩帶等等。平時我們發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挖掘各類可用來編織的材料。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班的編織區內擁有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自然物(柳條、蒲、稻草、麥秸桿、玉米皮、茨菰葉、棕櫚葉);另一類是紙類(白紙、蠟光紙、皺紋紙、彩紙等)另一類是吸管、彩帶、布條、線等不同質地的材料,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輔助材料,如針、圈、鉛絲、小棒、果凍盒等真可謂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小朋友們對豐富多樣、擺放開放的材料,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一有空他們就會選擇不同的材料、運用不同的方法技能進行編織,態度積極且全身心投入。

3.充分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個性全面發展

幼兒和我們成人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如我班的某一小朋友,在紙編活動時,他特意不按規律進行編織。我問他:“這里怎么會編成這樣子”?他指著成人編錯的地方說:“這里是我給小貓咪留的眼睛”。聽了他的解釋,我感到他的編織多么富有創意啊。當我們看到幼兒一些稀奇古怪的編織時,切忌在一旁指指點點,用“對不對” “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這樣貌似指導,實是干擾,應為孩子創設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與幼兒更好地溝通。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要尊重幼兒,善于發現幼兒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結束語:

實踐證明,只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充分了解幼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就能有效地組織幼兒開展編織活動,并在活動中取得可喜的成果。

參考文獻:

[1]仇曉紅.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

[2]張亞靜.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