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加快接軌上海研究

2019-09-10 22:25朱錦昌
學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鹽城農產品上海

朱錦昌

滬鹽兩地的交流合作由來已久,鹽城境內還保留著總面積50萬畝的三個上海農場。農業是兩地合作歷史最久、范圍最廣、關系最密切的領域。據初步統計,設在上海的鹽城農產品直銷門店已達800多家,上海市場上銷售的農副產品約10%來自于鹽城。包括上海在鹽城的三個農場在內,鹽城每年銷往上海的農副產品超過500億元。我市近30%的農副產品直供上海市場,每年供滬糧食約100萬噸、蔬菜380萬噸、禽蛋35萬噸、水產品15萬噸。阜寧黑豬肉、射陽大米、東臺西瓜、濱海何首烏、大縱湖大閘蟹、鹽城草雞蛋、大豐海產品等一大批農產品,以其優質和特色深受上海采購商和廣大市民的喜愛。

12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西郊農副產品會展中心舉辦了鹽城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鹽城企業參展熱情非常高,我市9個縣(市、區)的25家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攜近200種名特優農產品參加展銷。

上海是鹽城最重要的農產品銷售市場,我市每年組織百余家企業和300個左右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參加海峽兩岸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等各種會展。今年的鹽城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非常成功,很多農產品不到一天就被上海人搶購一空,參展企業只好從設在上海的直銷窗口緊急補貨。鹽城作為農業大市,正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加快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努力建成上海重要的“菜園子”。

一、鹽城市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現狀分析

上海西郊農副產品會展中心鹽城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和以往每屆一樣。鹽城的農產品,受到了上海市民的青睞,展位前人頭攢動,現場銷售火爆?!吧潢柎竺捉裉鞈撨€有吧?”沈氏農副食品的展臺前,擠滿了搶購的上海市民。據這家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帶來的產品在展會開幕前一天布展時就有很多上海市民前來購買。由于銷售火爆超出參展企業的預期,部分首次參展的企業負責人興奮地表示:“今年參展嘗到了甜頭,以后只要有展會,我們就把最好的農副產品帶來展銷?!背肆闶凼袌?,不少參展企業還與采購商深入溝通,拿下訂單。為搭建鹽城與上海農業交流合作和農產品貿易流通的平臺,豐富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我市每年組織數百家企業和數百種名特優新農產品參加海峽兩岸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等各種會展。經過近幾年的展示展銷,不僅我市參展企業取得較好收獲,而且很好地展示了鹽城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成果,鹽城農產品已在上海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并吸引了一定數量的固定消費群體,以其優質和特色深受上海采購商和市民的喜愛。

(一)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基本情況。鹽城農產品資源豐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鹽城市通過開展上海農產品大市場、大超市負責人來鹽城農產品生產基地考察授牌對接互動,組織鹽滬農產品產銷對接推介,鹽城農產品參加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上海市迎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中秋、國慶期間舉辦鹽城(上海)農產品展示促銷等系列活動、建設直銷窗口、出臺扶持政策等重要舉措扎實推進農產品進上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鹽城主要農產品越來越多地銷往上海市場,初步統計,上海市場上銷售的農副產品約1/10來自鹽城,鹽城每年向上海供給糧食40億斤、肉類30萬噸、蛋類35萬噸、水產30萬噸、蔬菜400萬噸左右,許多農產品生產基地成為上海大市場、大超市長期合作伙伴。目前上海已在鹽城建立了十大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鹽城在上海建立了810個農產品直銷窗口,鹽城許多農產品成為上海市民舌尖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二)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的模式。在市場調查中發現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主要有下列模式,并形成示范引領作用具體如下:

1、農批對接。對接江橋、銅川路水產、江楊、松江、上海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合作組織+批發市場模式為主。據調查江橋批發市場,供應上海市場蔬菜占總需求量70%,鹽城市對接市場蔬菜批發主要品種有辣椒、蒜苗、白園蘿卜、西葫蘆、胡蘿卜、冬瓜等,2014年總成交量為16.2萬噸,是供江橋市場數量最大的地級市,占江橋總供應量16%。今年1-6月份,除西蘭花略有減少,辣椒、蒜苗、白園蘿卜、西葫蘆、胡蘿卜、早大白菜均有增長、其中西葫蘆增長33%、蒜苗增長10%、辣椒增長12%、早大白菜增長25%,總成交量10.8萬噸,與去年同期9.7萬噸相比,增長1.1萬噸,增幅達11%。白園蘿卜、西葫蘆等品種因吃口糯、口感爽、質量好深受上海市民的歡迎;蒜苗(鮮蒜苗、冷庫蒜苗)成交量占江橋市場的50%,約1.3萬噸。射陽縣臨海乾源合作社保鮮冷庫施從美常年銷售射陽蒜苗3000噸左右;麗莎盛貿易公司上海直銷店對接農貿市場銷售禽蛋為主,年銷售額近2億元;射陽縣大米協會會員(51家公司、基地、協會、專業合作社)年銷售射陽大米30萬噸,銷售金額13.5億元;射陽縣同洲禽蛋合作社,對接市場年供貨量4000噸,年銷售金額4000萬元;東臺市林芝宏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對接上海年銷售瓜果蔬菜1.152萬噸;蘇北禽蛋批發部直銷窗口對接批發市場年銷售額為1088萬元;好生活上海農產品直銷窗口年銷售額為2500萬元;大豐市對接批發市場的基地與企業有70多家。

2、農超對接。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超市主要的有家樂福、沃爾瑪、農工商、吉買盛、大潤發、歐尚等超市。上海紅琪果蔬園藝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超市”模式,成立的濱??h永琪蔬菜產業專業合作社,在濱海建立10萬畝無公害四青蔬菜,10個千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公司設立配送中心,與超市對接從一般超市走向連鎖超市,從國內超市走向世界知名超市,產品銷售網絡覆蓋上海、北京、深圳、大連、武漢、西安等20多個一線城市,公司還與小南國等十多家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2014年實現銷售超億元;射陽特庸仁軍禽蛋專業合作社常年供應沃爾瑪600噸雞蛋,銷售480萬元,家樂福1000噸,銷售金額800萬元,歐尚1500噸;東臺現代禽業有限公司朱文林采取“基地+超市+農戶”為主的模式,在東臺建立自有禽蛋生產基地,部分農戶加盟,常年供應3000家農工商超市,高校實現銷售3000多萬元;萬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采取龍頭企業+直銷窗口+超市模式,其貨源是江蘇萬盛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生態豬加工的系列綠色有機產品,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根據市場需求將在上海的6個區(縣)建立特色面館+自主農產品展示中心的連鎖經營模式,并在農貿市場建立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對市場的需求保障供應及時到位,該公司阜寧10萬頭養殖基地,將承租農田種植玉米,以減少上游產業飼料行業對養殖影響,并對種植基地加強監管,確保整個產業鏈的質量控制;上海市中山副食品批發有限公司綠康配銷禽蛋批發部陳錦寶直供家樂福超市年銷售量2500噸、年銷售額2000萬元 。

3、農校對接。上海67所高校食堂農產品采購面向全國,目前消費農產品有米、面、肉、禽、蛋,鹽城農產品與上海高校后勤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對接品種有濱海雞蛋1000噸左右,大米1000噸,供應單位為鹽淮米業有限公司;東臺市龍廚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張進主要銷售大白菜、甘藍、西蘭花、西葫蘆等品種直供閔行區學校、機關企業110多家,年銷售量1.2萬噸,年銷售額達7000萬元;大豐農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陳山經營各類蔬菜,直供上海青浦區相關鄉鎮政府,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40多家,年銷售量1.0萬噸,年銷售額為3000多萬元;濱??h盛隆食品有限公司孟憲來主營禽蛋銷售,產品主要來源為亭湖、濱海等養殖基地,對接上海部分高校、區縣政府機關、公安部門等年銷售量達8000多萬元,其中對接高校的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上海廣柏食品有限公司王云、朱勇等人農產品直供2個機關、10所學校、3個事業單位年銷售額為1080萬元。

4、農餐對接。農產品直接對接餐飲企業減少流通環節,增加農產品銷售企業的效益,上海市普陀區張學東水產行直供飯店農產品年銷售額1500萬元,鹽城農產品占總營業比例為90%;上海阿青水產批發行陳應青直供飯店農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鹽城農產品比例達85%;九龍口大閘蟹直銷中心姜海華僅直供上海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的農產品銷售額達4000萬元,并且形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銅川水產門市30個直銷窗口直供酒店批發、農貿市場年銷售額達3億元,鹽城農產品比例達80%。

5、農企對接。鹽城亭湖區糧食購銷總公司在上海建立的直銷店徐曉霞等人對接上海天正機電集團公司、上海成鋼食品有限公司、上海輝可廣告有限公司、上海岱美汽車配件公司年銷售額1206萬元;鹽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直供上海企業年銷售量4000噸,銷售額5000多萬元;鹽城市鹽都區鼎綠蔬菜合作社生產基地范得珍對接企業銷售額2700多萬元。

此外,還有大批中小規模企業以不同方式在對接市場,調查中發現一些企業對鹽城農產品籌劃農社對接,嘗試在大型社區、高檔社區建立相應直供窗口;建立農產品淘寶、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等開展網絡銷售,比如新坍鎮的星火公社,長蕩鎮、盤灣鎮的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等。

(三)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的政策扶持。在鹽城本地主要是落實完善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這是從源頭上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是一種普惠的制度。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存在很大的市場競爭性,有上海本地,更主要的來源于浙江、安徽、山東、東北、河南其它省市農產品的競爭,各地都制定了惠農扶農政策,因此政策落實和服務企業是否到位,以及扶持的程度也會影響到農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并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與競爭力。為推進農產品在上海市場的銷售,在貫徹落實國家、省惠農政策同時,鹽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激勵政策,近年來,市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全市在滬農產品直銷窗口進行獎勵,符合建設要求的農產品直銷窗口一個獎勵10萬元,并對首批20家通過驗收的在滬鹽城農產品直銷窗口正式授牌,極大調動了我市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接上海市場的積極性。

二、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流通組織化程度低。目前,政府職能部門缺乏相應牽頭指引作用,鹽城農業生產仍然是以分散的“一家一戶”為主,調查時發現許多直銷窗口從基地調運農產品在滬就地加工,場地簡陋,技術缺乏,管理落后,無標準化,規?;庸ぼ囬g。規?;?、集約化程度不高,難以抵消流通過程中的經營成本,流通對接企業規模不大,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缺乏穩定高效的物流體系的支撐,運輸仍需農戶或農業合作組織負責,這樣投資大、收益少,成本高,風險大,制約著產銷對接的發展。因此,實現規?;?、標準化加工環節建設;實現保障新鮮的農產品以最低損耗快速運至對接方,建立高效的鮮活農產品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系統,是有效降低產銷對接雙方的經營風險,保障對接收益,產銷對接規模擴張提檔升級的必要條件。

(二)農產品生產經營方式差異較大。上海市對農業生產,尤其是蔬菜生產的扶持政策是十分有利于產業發展,不僅各種補貼資金的落實到位,并開展標準園地建設,各區縣根據《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方案》建立一批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以及“六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的蔬菜標準園,標準園區由市、區(縣)財政投資建立,產權屬于國資委,生產經營主體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對標準園區進行租賃使用并負責維護,經營不善可以重新招租生產經營者,先建后租規范管理,這樣可以保持設施依然存在,確保長期使用,當然這需要一次性投入資金較大。鹽城蔬菜設施農業建設,與其有本質差異,生產經營者自主籌措資金,實施項目資金扶持,項目投資時缺乏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指導,產品質量也難以保障。如果生產經營難以維持時,投資失敗,造成資源的流失與浪費。建設生產經營管理主體以及經營方式的不一致,顯示了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差異。

(三)農產品品牌創建意識薄弱。鹽城農產品在對接上海市場過程中培育了一批深受上海市場歡迎的鹽城草雞蛋、射陽大米,阜寧生態豬肉、大縱湖大閘蟹、東臺西瓜、射陽蒜苗等知名品牌,但是鹽城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整體對品牌的創建意識薄弱,調查時了解發現一些直銷店注冊了產品商標,但是創建者品牌意識不強甚至沒有品牌意識,未意識到品牌對于提升農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巨大作用,沒有把品牌看作是影響自身長期發展的資源,認為品名、商標、標識等品牌要素是外在形式,是無關大局的東西,以致諸多名、優、特農產品不被市場認可,缺乏市場競爭和市場價值。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區域差異,目前一些農產品生產者在農業發展項目中沒有很好地依托綠色鹽城的區域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在創建農產品品牌時,鹽城農產品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很好的彰顯。

(四)農產品包裝存在明顯不足。鹽城對接上海市場的農產品在包裝上存在明顯不足,以在江橋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為例幾乎很少包裝,多數是露天堆放,有的即使是包裝也顯得粗糙、簡陋,產品好壞不加分級,混裝亂堆,包裝標簽應當標注的產品名稱、商標、等級、產品性能、用途、食用方法、生產企業、聯系方法、注意事項等體現企業信息的內容幾乎沒有、從而導致優質的農產品低價銷售,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效益。

(五)農產品對接市場費用較高。調查時,直銷窗口(門店)普遍反映,農產品對接市場的相關費用較高制約產業的發展,農批對接主要是市場攤位租賃費用,4%農產品交易額為入場費用,農產品檢測費用;農校對接高校收取銷售額4%的管理費用;農超對接超市提取20-30%銷售額等相關費用作為入場門檻。合理分配對接雙方的利益,是發展產銷對接的關鍵點。沒有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難以建立穩定高效的對接機制,經營規模發展壯大受到限制。農業合作組織雖然生產、運輸、銷售一體化減少了農產品流通環節和成本,但在管理、人力、物流、市場支出增加將會使農產品對接利潤低下,甚至導致企業虧損,難以維持經營。

(六)農產品質量建設需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鹽城市農產品質量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從對接上海市場,與上海農產品質量建設的技術指標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去年上海市蔬菜種植面積為178萬畝次,上海市全年蔬菜質量抽檢樣品農業部、上海市為5400份,快速檢測為140萬份,合格率均在99%以上,2014年,鹽城市蔬菜種植面積為498.40萬畝,全市抽檢樣品1300個批次,其質量定性檢測3600批次。這與上海市的抽檢頻次,農產品抽檢的覆蓋率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七)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較慢。農產品電子商務在上海發展較快,如菜管家、都市生活等已經深入市民生活。在調查時了解鹽城直銷窗口對創建電子商務這種平臺也有創建的意念,但覺得這種模式前期投資較大,從目前大多數人消費習慣來看,購買蔬菜使用網絡和電話訂購還是處于體驗式購買,沒有形成固定的消費習慣,這主要是因為網購或電話訂購不能挑選,質量和新鮮度得不到保障??傮w來說,銷售消費群體單一、規模比較小、消費連續性差,從而導致經營者經營風險升高,難以確保盈利性,使得投資者對新型流通模式產生持幣觀望的狀態,阻礙了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三、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出臺農產品對接的扶持政策。市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在滬農產品直銷窗口(門店)進行獎勵,對符合建設要求的農產品直銷窗口(門店)一個獎勵10萬元。這種獎勵是一種特惠激勵機制,推進鹽城農產品進上海市場應制定出臺普惠制與獎勵并舉的政策機制。一是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技術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主要包括扶持農業生產的溫室等設施建設,具體實施可以借鑒上海的蔬菜標準園區建設做法,資金不足情況下先進行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投資形式可以是國有全額資金,也可以吸納民營資本參與國有控股,園區向社會公開招標租賃經營,建立財政性資產長效管理機制,保證園區設施完整持續運行,長期發揮作用;扶持農產品基地建立;扶持參與產銷對接的物流配送中心、冷鏈系統等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的效率提高;扶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質量檢測系統等,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扶持的方式采取無償補助和貸款貼息等。二是對農產品產銷對接主體經營上給予的優惠政策,對批發市場的攤位費,場租費,交易費用,對接超市的進場費,對接高校的管理費給予支持補貼?;蛘吒鶕邮袌鼋洜I主體經營達到一定程度的交易量給予補貼支持。三是完善農產品保險機制,健全短期應急流通政策扶持體系,以解決在自然災害、不利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市場供應緊張的矛盾。四是對電子商務新型銷售流通模式積極推進,鼓勵生產經營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對接上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政府制定出臺扶持政策。

(二)提高農產品生產流通組織化整體水平。提升農產品對接上海組織化規?;?,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市場調節功能。建立具備法定職能的專門機構,或在農業部門增掛牌子采取二塊牌子一套班子模式,強化對生產經營流通企業的引導,實施基地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生產流通企業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優化整合。市、縣(市、區)將鹽城農產品上海直供窗口和配送中心具體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標中,通過強化鹽城農產品在滬直供直銷窗口建設,使之成為鹽城農產品進上海的一張張品牌名片;二是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進行培訓。調查中發現農產品流通的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專業知識、管理水平整體偏低,急需知識更新,因此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十分必要,通過培訓使其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提高生產經營者素質,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三是進一步培育流通型龍頭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越的成長環境,在數量和規模上不斷擴展,以此為牽引帶動更多的基地與創建更多的品牌,銷售更多鹽城綠色農產品;四是扶持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認真落實中央、省里的系列惠農政策,扶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的成長壯大,形成規?;?、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加工基地。

(三)加強品牌創建提升企業競爭力。生產經營者要樹立品牌意識,充分認識到品牌在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依托鹽城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注入地方文化,豐富品牌內涵,挖掘利用好地方的歷史、文化、旅游等資源,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其中,豐富農產品的文化底蘊,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費者在獲得物質享受的同時,也獲得精神文化上的享受。逐步創建市場認可、符合消費需求、有別于競爭對手的區域品牌“鹽城綠色農產品”。在對接市場過程中職能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確保農產品質量、衛生和安全,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起到保護品牌的作用。

(四)提升鹽城綠色農產品包裝水平。積極推進鹽城農產品包裝提檔升級,促進農產品銷售,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鹽城市農產品包裝創新的意識。盡快摒棄農產品無論好壞、不分級別隨意混裝的習慣,建立農產品分級制度,實現優質優價,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對農產品分級給予高度重視,農產品經過分級,采用不同產品分別合理包裝,利用色彩和圖案的合理搭配突出農產品的特點,按照國家關于包裝方面的標準進行包裝。從而使鹽城農產品在對接上海市場增加效益,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五)強化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鹽城農產品對接上海市場,農產品質量是對接的根本保證。強化質量體系建設就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生產為基礎,以農產品質量保障為重點,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全過程及操作環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逐步形成與區域、行業、國家相配套的標準體系。農業企業應當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把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結合起來,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體系進行全面管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使消費者放心消費。

(六)推進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針對市場主體主流信息缺失、造成產銷脫節的問題,農委、商務局、發改委等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構建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及時準確進行信息采集,服務對象為生產者、運輸商、批發市場、中間商、消費者,信息采集內容涵蓋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全程,利用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及時準確的主流信息,并形成信息共享機制,指導生產經營流通活動,有效促進產銷對接、降低交易對接成本、提高交易對接效率、增加企業效益;同時為市場監管獲取準確信息,為市場開展宏觀調控提供依據,最終實現鹽城綠色農產品有效對接上海市場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農業部門將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高層次謀劃鹽城農業發展。通過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開放合作農業、綠色生態農業、高端品牌農業等措施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在推動過程中加強與上海等大城市生產建基地、市場設窗口的互利合作,不斷擴大我市農產品在上海甚至在全國的覆蓋面。瞄準上海等地區高端消費群體密集、市場需求量大的實際,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積極發展精品蔬果、生態畜禽等高端產業,大力推進綠色生態有機農業發展,注重農產品品牌打造,確保鹽城特色農產品叫得響、賣得俏、銷得遠。

猜你喜歡
鹽城農產品上海
透鮮的鹽城話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見證,抑或贊美:在鹽城思想的鹽分間
歡樂上海迪士尼
農產品爭奇斗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