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生的成長修煉

2019-09-10 07:22劉映慈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行動研究

【摘要】: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德育應該關注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以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為德育的根本,而優生的成長足跡應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一個關注點,記錄下優生的成長足跡,它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個有形的窗口,以便教師、優生、家長等可用它來評價學生的進步以及一學期的發展情況。本文從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優生成長足跡的操作步驟方法、結論與收獲等方面闡釋,展示我在一個學期的時間里面對六名優生進行成長足跡幫扶工作后得到的行動研究成果。

【關鍵詞】:成長足跡 優生 行動研究 步驟方法

在《班主任19項修煉》中提到,優生的成長足跡應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一個關注點,現就本書關于優生培養的相關章節進行實際行動研究之后得到的體會。

此優生,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是單指成績優秀或者頭腦聰明但因其他因素影響其潛力發揮的學生。班主任花大力氣挽救差生,常忽視“優生”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誤以為“優生”教育只是“維持”教育,只要順其自然,他們就一定能成才。而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卻充分感受到了對班級“優生”心理成長的管理教育,任重而道遠。中小學心理教育提出,學生教育需要遵循發展性原則,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因此對優生的教育更應該著重于對他們的發展趨勢的重視。記錄下優生的成長足跡,它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個有形的窗口,以便教師、優生、家長等可用它來評價學生的進步以及一學期的發展情況。

一、定好成長足跡記錄的基線

要做好優生成長足跡的見證人和記錄者,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優生優越外表下的內心困境,定好記錄的基線。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基線,從研究方法層面來講,做成長足跡基線可以對對象進行分類,也可以進行個別研究,切忌的是目中無人,僅有現象。以我班小勞為例,外表陽光,成績優異,是一眾學生中的男神,然而卻深陷痛苦。他出現心理困境的表象是:

(一)成績長時間沒有突破,老師在場時積極問問題,老師不在場時注意力渙散,常常發呆。

(二)集體觀念不強。常常不參加班級活動,留在班中進行低效學習。

(三)缺乏人際交往技巧,沒有知心好友,與父母沒有交心習慣。

根據研究,我將他的心理狀態基線定位為單“優生”非正常的心理。具體癥狀如下:

(一)過度的焦點意識。(二)模糊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三)淡薄的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四)薄弱的抗壓能力。

二、建立優生成長足跡檔案,統計發展趨勢

落實的步驟與方法如下

(一)消除心理抵觸情緒,師生共同制定成長足跡規劃圖。

以小勞為例,事后告訴他前段時間所為的用意,使他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明確學習是個人追求這一觀念。同時指出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及早訂立“大志向”對他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消除隔閡,達成目標共識——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成長足跡記錄,克服他心理上的短板,最終成為一個具備一定抗壓能力,比較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班主任為優生提供幫助,協助優生制定成長足跡規劃圖。具體方法有榜樣示范法,究因法,學習生涯規劃法等。

(二)執行成長足跡實施以及記錄。以愛為先,從嚴要求。對待優生,實施過程中的平等和公平很重要。注重“愛”、“嚴”交替,訓練“優生”心理承受力。以“愛”為先,用民主、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優生”,做內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要理解優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需要。強化“優生”的受挫心理,首要的是,班主任對“優生”應從嚴要求,不能偏心袒護,不遷就,特別對虛榮心較強,有自傲心理的“優生”,更要嚴肅批評,讓他們習慣于嚴厲的批評。多給“優生”創設一些品嘗失敗的機會,這樣他們就會坦然面對失敗與挫折。班主任適時加“壓”于“優生”,會提高他們的心理自律能力。

(三)提出發展區域建議,抓好落實。鼓勵優生實現足跡中的文字愿景。在培養小勞的時候,在他心理狀態較穩,個人能力有所突破的時候,我和他共同在足跡中制定了下一步目標:培養優生的責任意識,發揮學習的優勢,助人為樂,互幫互助.

首先,讓他明白: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們是屬于集體的,他們成績的取得,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同學幫助,老師關心教育的結果,自己內在素質盡管很重要,但沒有老師和同學,也是不可能有如此好的成績的。讓他懂得:贈人以花,手有余香。在互幫中互學,在互助中共進。

其次,就是讓他們利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班級增光添彩,再次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既要他們在班內互相競爭,更要鼓勵他們與年級尖子學生一比高低,讓他們不斷超越自我,讓他們跳出班級的小范圍,枝枝紅杏出墻來,與他班、他校、他區的優生爭妍艷。

(四)要創造安靜祥和的學習環境,建設良好班風,融化“優生”的心理。抓好紀律,紀律抓好了,培養優生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良好的班風具有凝聚力和驅動力,這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優生”的各種消極心理都會具有一種無形的同化力,使那些自私的行為、影響團結的行為、沾污集體榮譽的行為等,受到抵制和反對。良好的班風會使“優生”的很多心理癥結得到矯正。

三、研究成果與收獲

(一)學生成績波動圖表、成長規劃圖若干

(二)學生心理日記一本

(三)教師批語以及行動記錄

(四)相關心理測評及其結論

經過一個學期對班級優生分別展開的研究,我發現優生的狀態和班級的面貌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觀。因此,我認為建立優生成長足跡對優生的發展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張萬祥《班主任的19項修煉》,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2

作者簡介:劉映慈 1981.2.7 女 漢 籍貫:廣東汕尾 學歷: 本科 單位:鳳城實驗學校 職稱:小學美術高級教師 ? 研究方向: 美術德育教育

猜你喜歡
行動研究
“語料庫輔助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共同體行動研究
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小學低段牛津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行動研究
關于七年級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行動研究
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行動研究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創新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加強出入管理 建設平安校園
行動研究與高校成熟期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評價方式的行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