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2019-09-10 17:25陳蓮艷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小學生

陳蓮艷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目的,也是主要教學內容之一,其個性化特點十分顯著。從現階段的閱讀教學來看,仍有學生被動理解和接受的現象存在,嚴重阻礙了學生自我個性的發揮、新見解的提出以及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首先應讓其對閱讀充滿濃厚的興趣,加大詞句訓練力度,給予學生引導,讓其把閱讀技巧掌握到,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得到培養,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引起重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蔡元培是我國著名的近代教育家,其曾指出:“教師最為重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闭Z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有利條件,積極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多樣化的有效方法,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及思維發展狀況相結合,把圖示、教具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并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并把其求知欲充分激發出來,將枯燥的文字符號變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知識點

當前,世界上各種語言均有自身所特有的表達方式和一定的特殊含義,語法的運用習慣以及字句之間的組成形式都十分規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有效培養可以把上述問題有效解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和字句等語文常識【1】。就學生而言,理解能力是以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為基礎,通過閱讀、分析和總結課文等,進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衡量的一大重要標準便是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是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給予學生鼓勵,讓其用語言表達對文章進行理解和解析,并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鼓勵學生表達,對文章的字句、內容以及各段落等進行描述,并運用學生討論的方式,使所有學生均能全身心投入到課堂討論之中,同時把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表達出來。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書面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促進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得到了深入推進,情境教學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立足于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及身心特點相結合,展開情境化教學,以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和提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加深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以《晏子使楚》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晏子使楚”情景劇進行創編和表演。在表演前,學生要對本課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研究課文中的人物特點、人物心理、人物語言、故事情境等,之后再和自己的理解相結合,對情景劇進行創編。完成表演后,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學生鼓勵,讓其積極闡述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并可以寫短文,描述表演過程,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語文知識,在不知不覺中促進了自身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教學實物、圖片等,調動學生閱讀熱情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要把喜歡閱讀、體驗閱讀樂趣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由此可以了解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以激發閱讀興趣為切入點。布魯納曾指出:“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也就是學習最大的興趣?!钡?,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文字的抽象性很強,很容易使其害怕學習語文。因此,教師的指導極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課文插圖、音像和實物等手段,讓學生帶著問題、憧憬和想象進行閱讀,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和文本進行對話【2】。課文導語是把課堂教學開展好的重要前提,如果導語設計地成功,便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之后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可以將牛尾巴和兔子尾巴的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上是什么嗎?看到他們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發揮充分想象,瞬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爭先恐后地舉手闡述自己想法。然后,教師再告訴學生:“下面,老師便帶領你們一起閱讀課文,相信你們會產生更多的想法?!苯柚處煹募?,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始閱讀課文。

(三)多樣朗讀,培養語感

生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其實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嘴巴將作者的話表達出來,學習作者的語言、音韻、遣詞造句和神氣,領悟作者的所思所想【3】。通過反復朗讀,學生運用形式多樣的方式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朗讀,充分掌握文章的語氣、句式、格調以及節奏,揣摩其中蘊含的情趣和意指,充分了解課文感人的情境、巧妙的布局、生動的造句以及準確的用詞等,學生可以將課文中嚴謹的結構、準確優美的詞語以及生動鮮明的語言牢牢記住。

例如,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反復朗讀,尤其是朗讀部分重點語句,加深學生對黃山石頭多而奇的感受,在朗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用語氣將對黃山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皶x百遍,其義自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領悟到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能將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出來。如朗讀完描寫春天的句子后,為學生播放和春天有關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置身于美妙的音樂中再一次朗讀課文。這樣,使其在閱讀的同時加深對文字內容的感悟,有效培養學生的預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四)傳授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向學生講述教學內容,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正確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將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學生把閱讀方法掌握好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多讀優質的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展開閱讀,以便于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語言素材,促進學生文字組織和應用能力提高,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慢慢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樹立起來,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在教學《蘇武牧羊》一課時,要求學生閱讀本文的時候,用橫線標注代表蘇武品質的語句,同時對每一段落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進行總結。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讓其在閱讀的時候就蘇武的人物性格展開思考。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從某一詞語入手,對人物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把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對人物心理展開揣摩,標注文章中的重點語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將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

(五)精選讀物,增大學生閱讀量

各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興趣和關注動向都不相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有所差別,其閱讀的傾向也就有所不同【4】。低年級的學生面對枯燥的文字,很難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而高年級的學生則會覺得簡單的讀物十分無趣。因此,教師要和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不同相結合為學生推薦適當的讀物。對此,教師可以對圖書展開分類,分別把符合他們心理特點的讀物推薦給各個年級段的學生。針對底年級和中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童話故事和古詩,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以及《小學生必背古詩》等,童話中的故事情節可以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使其遨游其中。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對一些偉人故事、科普讀物、英雄故事、歷史故事等進行閱讀,如《少年毛澤東》《雷鋒的故事》《保護人類的家園》等。

結語: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并非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要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培養,也不單是利用幾種固定的方式便可以做到的,這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盡全力借助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把視野拓寬,唯有如此,才可以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梅瓊.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中),2017:24.

【2】崔繼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華少年,2018(21):57-57.

【3】王振華.暢享悅讀“三法”——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周刊),2018(18):59-59.

【4】吳春梅,唐振興.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討[J].中華少年,2018(8).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我是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