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就業難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

2019-09-10 18:09陳和舉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就業難校企合作大學生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當今焦點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國家政策與措施仍不夠完善,高校擴招、專業設置不合理、高校對學生就業引導不夠,大學生綜合素質比較低等。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焦點民生問題,政府部門應制定精準的就業政策 高校需根據區域經濟需求,調整專業配置,加大就業指導力度 學生則需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難 對策 校企合作

十九大報告強調,當前最大的民生是就業問題,落實更高質量就業和更充分就業是未來就業工作的重心 【1】。據報道,2019年我國將有834萬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而當前處于經濟轉型期,GDP增長率呈下降趨勢,就業崗位有限,就業現狀不容樂觀。

一、新時代大學生就業的困境與成因

(一)就業政策與措施尚待完善

新時代,我國經濟良性發展,現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城鄉差距大等原因阻礙了大學生的求職意向。而當下各地政府制定的就業政策在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政策含糊不清、落實力度不強的情況 面對陸續涌現的各種矛盾不能及時調整 對于畢業生自主創業缺乏精準性、規劃性的引領與幫扶 對于鼓勵畢業生去偏遠地區、基層單位工作的力度不夠 對于激勵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缺少針對性的保障措施等。

(二)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就業難

隨著居民受教育的意識不斷提高及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逐年增多。教育部預估2019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為834萬人,近十年,年平均增長量達20萬人,再考慮到近些年待業、失業的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而社會就業環境卻難以提供相匹配的崗位。

(三)專業設置不合理與培養方式落伍

高校專業布點與調整同行業大類不匹配。為搶占生源,任意設置“大而全”的專業門類,“跟風”增設所謂 “熱門專業”。但在本科生四年培養周期,高職??粕昱囵B周期內,某些區域的產業結構已經開始改革,引發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造成社會需求與大學畢業的斷層現象。

培養方案沒與時俱進,導致培養對象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脫層,與新興產業不能無縫對接?!?】新時期,大學生就業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難題,更是關系到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認可問題。而高?,F有的教育模式注重機械的理論知識和死記硬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輕視就業指導,創新與創業培訓對學生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數字化、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下,大學畢業生難以適應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高要求。盡管當前已有高校在專業設置上開始變革,但高校專業設置不科學、人才培養產教不融合的狀況仍廣泛存在。

(四)對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指導不夠重視

新時期,為了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很多高校均開設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相關的課程或培訓,任課教師主要是各學院的專職輔導員或招生就業處的工作人員。這些兼任教師在就業指導方面雖有一定經驗,但就業指導的知識結構并不系統,課程講解時偏理論,輕實踐,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因而在引導學生做職業規劃、就業選擇和創業時,對學生的實際幫助極其有限。更有甚者,很多高校僅僅在學生畢業前夕舉行簡單的就業指導,高校沒充分認識到就業指導的緊迫性、關鍵性。

(五)用人單位方面的因素

近些年畢業生供過于求,部分企事業單位選擇性更廣,條件趨高,唯高學歷論選聘人才,如招聘條件明確要求“985”、 “雙一流”名校出身,出國留學經歷等 甚至要求應聘者具備2年以上工作經驗等,這使得無任何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望而卻步。除此之外,部分用人單位在其招聘流程中“走后門”和暗箱操作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此因素引發了畢業生就業難?!?】

(六)大學生專業素養、綜合素質低

1.內因:大學生自身因素??缛氪髮W后的學子,有些自律性不高,沉迷于網絡和游戲,忘了上大學的初心?;A課程學不好,專業課程學不精,部分學生甚至期末考試多科不及格,最終被降級。有的沉浸于高中的學習模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注重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社交能力相當低下,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外因:教師的因素。多數高校教師缺少社會實踐或實踐流于形式,對當今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動掌握不準 第二,教學過程中 “重理論、輕實踐”,未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于理論的目的 專業教師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授課內容局限于課本和已有的理論與技術。這是導致畢業生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不高。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基于上述原因,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最大民生問題。

(一)政府要確保政策落實,積極開拓就業崗位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從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服務國家戰略開拓就業崗位、拓展新興業態就業空間等六個方面開拓就業領域,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但由于政策宣講與落實力度不夠,優惠政策缺乏針對性和吸引性,導致畢業生服務基層、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只有少數,另外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要從根本上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政府應根據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點,以此開拓就業崗位和引導學生為祖國建設服務。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要規范人才市場聘任制度,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就業氛圍。

1.加大基層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目前,“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服務基層項目,都配套一定的優惠政策,但宣傳力度不夠,通過對任課班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一年級學生僅有30%的同學了解“特崗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政策,僅有個別學生知道“畢業生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優惠政策。因此可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公益廣告等手段宣傳基層就業創業優惠政策。

2.健全人才信息共享平臺。新時期,政府相關部門可利大數據搭建人才信息開放與共享的平臺,促進人才供求的平衡與充分。實現人才與用人單位的精準對接。

3.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很多大學生不敢創業,是 “怕失敗”,擔心承擔不起創業失敗帶來的成本付出。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不僅需制定創業的激勵政策,而且更需研究制定創業失敗的保險措施。只有健全大學生創業的制度保障體系,才能為創業學生解除后顧之憂,激發其創造力,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從而引導畢業生積極地創新創業。

(二)高校要優化專業設置,重視思想教育與就業指導

1.優化專業設置,發展特設專業

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取決于專業結構的設置,十九大報告強調 “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性。高校應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實力和所承擔的社會職能規劃本校專業設置,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目標。如地方性院校應側重結合本區域的產業結構、人才需求設置專業。

不盲目“跟風”增設不符合自身辦學條件、特色不顯的所謂“熱門”專業,著力加強自身在某些領域的特色專業建設,錯位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教師骨干建設、提升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打造本校王牌專業。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術扎實實踐本領過硬的畢業生,真正做到立足實情,服務區域、服務社會的目的。

2.高校應健全就業指導機制

高校應將教學部門與就業指導部門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新生入學時,教學部門應根據專業特點與市場需求,向學生解讀專業的就業前景,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程貫穿于育人的全過程,而不是僅僅為了修學分。同時根據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提供 “互聯網+就業”精準式的求職咨詢,從心理、技能、就業觀念等全方位幫助學生做好適應社會的準備,以從容面對就業難的困境。就業指導部門應加大宣傳國家就業幫扶政策,如“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引導畢業生就業。

3.高校應加強校企合作

高校要重視校企合作教育與校企聯合培養。通過校企合作,高校能有效改變傳統高等教育模式下單方面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做法,有利于為企業訂單式培養所需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可有效解決雙元制模式在我國的“水土不服”,很難大范圍推廣等局限性?!?】 實現將課程理論、實踐及就業統一起來的有利于企業選人用人的,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擇業難等問題的三元制新模式。

4.高校應重視思想教育對就業的指導性。

新時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一定沖擊。高校應積極探究求職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同時將思想教育貫穿培養周期,使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

(1)在新常態下的多元化社會中,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現象,大學生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缺乏社會閱歷,導致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很難客觀判斷并解決復雜的問題,這不利于大學生的就業。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貫穿思想教育工作,傳播正能量,能使大學是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正確分析和解決社會矛盾,以積極的心態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2)通過思政課堂、思政講座等途徑,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國中西部地區人才資源匱乏,需要具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高素質的人才到中西部就業,為我國的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奉獻 思想教育能喚醒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及社會責任意識,使高校畢業生主動走向祖國急需的基層崗位和艱苦崗位,在艱苦而平凡的崗位中實現人生理想與國家需要相融合。

(三)教師應提高教學與科研能力

培養一流學生,需要一流教師,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教師科研與教學能力意義重大。

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其中青年教師為高校注入了新鮮活力,但大都缺乏實踐經驗,應主動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 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廣泛查閱資料,不斷為自己補充知識的新鮮血液,使自己在較短時間內教學和科研上快速成長,成為一名有活力、有經驗、有創造力、學生喜歡的青年教師。從而使所教學生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為大學畢業生的創業就業奠定基礎。

新時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因此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不能安于現狀,應該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經常與青年教師交流,了解新興的前沿知識或教學手段,從而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時代所淘汰。

(四)大學生自身提升與觀念轉變

大學生若想在人才的海洋中嶄露頭角,就必須從入校門那天起注重全面發展,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同時轉變就業觀念。

(1)提升專業素養。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課堂與生活中養成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在實踐和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形成系統的知識儲備。

(2)努力鍛煉社會活動能力,在校期間應積極踴躍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如“三下鄉”、假期支教等 主動加入創業團隊等以鍛煉自己的團隊合作意識 積極參加班干部,學生會的競選,通過擔任學生干部等途徑鍛造溝通、組織和協調能力。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培養創新意識。掌握好專業知識之余,利用假期到專業對口的企業見習,同時應該抓住學校組織的實習環節,通過所學知識指導實習,實習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增加專業實踐經驗,加強社會適應能力,為今后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4)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雖然當今社會就業壓力大,但大量基層工作崗位人才缺乏現象嚴重, 因此畢業生應該轉變高薪、工作量小、環境好的求職標準,應結合社會需求與自身實際就業。

(五)新聞媒體方面

新時代,科技發展迅猛,新聞媒體層出不窮,在社會中的信息傳播、輿論形成等的作用不容小覷。新聞媒體,網絡媒介應準確地報道畢業生人數,客觀點評大學生就業率與就業情況等,為大學生擇業提供參考性的消息,而不是為點擊率、博眼球而夸大報到就業難的問題。

基于新時代的形勢,緩解和解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民生問題,需要依靠政府、學校、社會、用人單位等多方面的積極配合。同時,在校期間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專業技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量。

【參考文獻】:

【1】 蘇麗鋒,賴德勝.高質量就業的現實邏輯與政策選擇[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8(02):32-38.

【2】 沈陸娟.高職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耦合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6):72-80.

【3】 華晶晶.我國大學生就業難成因及對策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8(04):120-121.

【4】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

【5】 董曉傳,吳衛華,趙巍.“三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9):78-80.

【6】 程瑋.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實證研究-基于全國64所高校的有效樣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7(07):98-105

作者簡介:陳和舉(1988.10-),男,貴州金沙人,碩士研究生,現為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專職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就業難校企合作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關于師范類計算機專業“就業難”問題的原因探析
從就業難看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