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的時代價值與哲學思考

2019-09-10 18:25王杏蕊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辯證唯物主義改革開放

【摘要】:改革開放作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重要決策,在國家及民族歷史上發揮著強大的思想引領作用。本文立足于毛澤東《實踐論》與《矛盾論》,回溯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結合其哲學觀點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意義與時代價值進行探討,對當今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進一步中國化,具有一定啟發借鑒意義。

【關鍵詞】:辯證唯物主義 革命實踐 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選擇

論改革開放的源起,要追溯到新中國建立初期。彼時,國內推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顯露,嚴重的效率低下問題以及制定計劃所需要的高額成本,使原本依靠強制手段集聚資源的計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提高效率和追求生活質量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訴求,以集中計劃為主的經濟發展制度限制了技術的進步與效率的提高 加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給黨、國家及人民帶來了慘重損失,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嚴重的信任危機,黨和國家面臨著艱難的抉擇。與此同時,國外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使人們對計劃經濟制度有了更層次的認識,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均開始引進市場的力量對本國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世界邁向一個新的發展起點,我國固步自封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愈發顯著,亟待轉型發展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內、國際局勢,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困境之中尋找到一條出路: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那么如何發展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從改革開放做起。即對內通過改革經濟、政治體制,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對外則進行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引領當代中國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的基本路徑是從經濟改革改起,實行自下而上,由農村至城市的增量改革戰略。即開放閘門推行“三大政策”,實事求是實現“三步走”戰略。首先發展民營經濟,運用農村承包制催生了幾千萬個農民家庭農場,解放了農民天生企業家精神,開拓了大量市場,促使國民經濟改革走向深入。隨即將改革推進至政治領域、科技教育領域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同時,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包括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岸地區到逐步開放內陸地區。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提高我國的資源利用率,提升國際競爭力。這一舉措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

二、改革開放的真理性在實踐中被不斷檢驗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將社會實踐作為檢驗外界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人們的預想的結果才能被證實或否定,才能檢驗人們主觀的想法是否合乎外界客觀標準。在經濟發展一度停滯不前,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的社會背景下,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以蘇聯和我國自身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為借鑒,在分析了當時我國實際情況后所得出的結論。即加快經濟發展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人民思想,提高綜合國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效路徑。但一切認識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被檢驗、被發展,因此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將“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是進行深化改革”的認識勇于付諸實踐,其科學性與真理性在往后四十年中不斷在實踐中被進一步證實。

三、改革開放指導和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共產黨人秉承著“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采用試點試驗的方式,適合則取之用之,不適合就另辟蹊徑。如此反復探索,多領域推進改革。努力探尋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認識的真理性,由此不斷提升實踐的科學性。因此改革開放作為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在新的歷史結點上發揮了指導實踐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的成功之處在于,深化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抓住了“牛鼻子”,保持改革目標靶向明確,把提高發展效率、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有機結合,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人的全面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當中。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我們現有的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政治制度。同時,改革開放的舉措正確處理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即把改革要改革、要開放的普遍思路真正同中國具體國情結合起來,尤其是在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以及社會的可承受度三者關系的把握上,遵循和貫徹了“人本”的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政策措施推行的根本,不僅避免了許多轉型國家發生的嚴重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而且使改革和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這才使得改革開放在中國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展成為了富有生機與活力的,能夠造福人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新使命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周年,受益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至今日,改革開放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加入世貿組織到“一帶一路”,中國連通了與世界的共同發展之路。為了讓社會繼續釋放活力,中國必須要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釋放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化人口壓力為發展動力。一方面,持續引入“高、精、尖”的產業巨頭,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升級,主動學習先進技術,積極促進就業發展 另一方面,把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作為破解就業難題的突破點之一,發揮利用好我國人力資源優勢,主動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趨勢,爭取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注重農村和城市的均衡發展、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強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仍然要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實踐論》《矛盾》中闡述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原則,以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向前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邁上新臺階。

作者簡介:王杏蕊(1994-),女,苗族,新疆,碩士研究生,四川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猜你喜歡
辯證唯物主義改革開放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視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大事記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將改革進行到底
馬克思實踐觀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
馬克思“世界觀”的新突破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