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個案的正當裁判

2019-09-10 18:59柴寶紅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評價標準

柴寶紅

【摘要】:個案裁判的公正與否,是司法公正的縮影與集中反映,因此,通過對個案裁判的典型——“瀘州遺贈案”的爭議焦點與法律適用的探究,分析我國對于個案裁判的評價標準與價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瀘州遺贈案 個案正當裁判 評價標準

一、我國個案裁判典型:違反公序良俗第一案——瀘州遺贈案

瀘州遺贈案案情簡介:蔣倫芳(女)與丈夫黃永彬(男)于1963年結婚。1996年,黃永彬認識了張學英(女),并與張同居。2001年4月22日,黃患肝癌去世,事后張拿出黃生前的遺囑,稱黃對其財產作出了明確的處理。一審法院認為,該遺囑雖是遺贈人黃永彬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實質贈與財產的內容上存在違法之處,且黃在認識張后,長期與張非法同居,其行為違反了《婚姻法》,是一種違法行為,應屬無效民事行為。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中遺贈人所立遺囑時具備完全行為能力,遺囑也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遺囑的內容卻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應屬無效民事行為。

(一)瀘州遺贈案的裁判結果

一審(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法院適用民法基本原則中公序良俗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張學英獲得遺贈財產的訴訟請求。

二審(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該院認為原審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予以支持。所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瀘州遺贈案涉及的法律法規及效力

瀘州遺贈案中涉及的法律法規列舉如下:《民法通則》——基本法 《婚姻法》、《繼承法》——法律法規 《公證暫行條例》——行政法規 《四川省公證條例》——地方性法規 《公證程序規則》、《遺囑公證細則》——部門規章。

(三)瀘州遺贈案的爭議焦點

1.規則與原則之爭

在瀘州遺贈案中,《繼承法》的規則規定與民法中的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碰撞,而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均適用了原則來裁決案件,圍繞“瀘州遺贈案”,學者們爭議的焦點是法院在個案裁判中如何避開《繼承法》的規則規定,而直接使用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法院是在填補法律漏洞還是在濫用自由裁量權?

2.法律與道德之爭

瀘州遺贈案一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普通民眾基于最樸素的正義觀,態度鮮明,觀點一致,不是因為對案件和法律的熟悉掌握,是基于案件當事人(張學英)特殊身份,學者則更多的尋求法學資源,關于民法中的原則以及繼承法婚姻法的規定進行討論。

二、我國個案裁判的評價標準

規則與原則的概念和區別,在各類法學理論教材中可見,二者各有利弊。

首先,每個部門法幾乎都有一定的原則。以三大部門法為例,這些基本原則對該部門法都具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的指導、約束和補充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該部門法的法律精神和宗旨。

其次,規則具有確定性且易于操作,但規則往往會存在漏洞。而原則具有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當出現這些漏洞時,便可以運用原則來彌補法律漏洞。尤其在我國處于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各種從未有過的新型案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法律規定的滯后性在新時期顯得尤為突出,靈活運用原則來解決現實問題在新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原則的運用能使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但其弊端也顯而易見。因此,對于原則的適用必須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

1.窮盡法律規則,才可適用法律原則。從此可以看出,規則與原則的適用應具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即先規則,后原則。在現行的法律體系中有可供適用的具體規則時,優先適用法律規則 無可供適用的規則時,才能適用原則。

2.除非為了實現個案正義?,F實生活中往往出現各種紛繁復雜的案件,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雖然有可供適用的規則,但這些規則的適用導致的結果可能與我們最傳統的價值觀相違背,抑或會形成不好的價值導向。這時,就得舍棄規則而直接適用原則來裁決案件?!盀o州遺贈案”即為此,雖然有《繼承法》的規則規定,但適用該規則明顯有違人們最傳統的對婚姻家庭的保護和對背叛婚姻的譴責觀念,因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舍棄規則而直接適用“公序良俗”原則。

3.無更強理由,不得適用法律原則。如果說上述兩個條件是以正面列舉的方式限定原則的適用,那這一條即是用總攬式的概括來限定原則的適用。

三、個案裁判的價值取向分析

以“瀘州遺贈案”為例,從我國現有的個案裁判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司法裁判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眾對司法裁判的理解也基于最樸素的正義觀,且民意對司法裁判的結果具有很大的影響?;ヂ摼W技術的發展使得及具爭議的個案在公眾面前展露無遺,一方面使得案件審理更加公開透明,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民意的推動與媒體的壓力很有可能使得辦案法官無法中立客觀的裁判案件,反而達到相反的效果。在法的安定性與目的性之間,安定性是法的應有之義,但安定性與目的性沖突時,或者滿足其安定性嚴重違反正義時,則要考慮法的實際效果,做出合目的性的考量。

綜上,筆者認為,我國司法裁判,較注重個案本身的裁判來說,更注重該個案背后的倫理與道德風險,及其對社會普遍的影響和價值引領,這與我國各方面的文化與環境息息相關。

四、結語

個案裁判的公正與否是司法公正的縮影與集中反映。透過瀘州遺贈案這扇窗口,人們逐漸揭開司法的面紗。毫無疑問,個案裁判在普法、引領價值取向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又一個的個案判決,不僅彰顯出司法正義,更為法治中國的建設助力!

【參考文獻】::

【1】 張超.正義感、移情與司法裁判[J].北方法學,2017(03).

【2】 賀小榮.讓個案公正推動法治進步[N].人民日報,2016-12-12(005).

【3】 韓晨澤.法律推理與個案的正當裁判[D].蘇州大學,2013.

【4】 石畢凡.“瀘州遺贈案”的利益衡量方法透視[J].河南社會科學,2016(04).

【5】 余凈植.舊案重提:“瀘州遺贈案”兩種分析路徑之省思[J].法學論壇,2008(04).

猜你喜歡
評價標準
“校企合作”攜手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的技能考核方式
構建建設類高校圖書館特色信息資源庫評價標準
高等教育教學評價模式初探
傳統媒體內容供給側改革的三條路徑
基于加權結構復雜度的角色挖掘評價
談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缺失的原因及解決策略
現行研究生教育評價體制下的優秀學位論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學英語教學的普遍現狀及對策
淺談廣告攝影的創意與發展
高職軟件技術實訓考核評價標準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