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吳楚克邊疆研究的反思

2019-09-10 19:26劉奇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摘要】:面對現實的迫切需求,構建中國邊疆政治學理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是對吳楚克關于中國邊疆研究的觀點總結和反思。吳楚克在中國邊疆研究中,主要研邊疆政治學的邏輯框架、理論方法和主要范疇。吳楚克在中國邊疆研究方面的觀點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同時也存在不足。

【關鍵詞】:吳楚克 邊疆政治學 邊疆安全與發展

一、中國邊疆研究現狀

中國邊疆學雖然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中國的眾多學者已經對此作出大量研究,比如周平、吳楚克、馬大正、方鐵等。然而,面對現實的迫切需求,構建中國邊疆政治學理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外研究邊疆的理論相對成熟,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克·特納、喬治·寇松、拉鐵摩爾和拉策爾等。

關于中國邊疆政治學的理論構建方面,周平偏向從政治學的角度出發,在《中國邊疆政治學》中提出邊疆建構論,認為邊疆政治學以中國的邊疆政治為研究對象,屬于政治學的范疇,是中國政治學研究的一部分。同時,也要繼承歷史上邊疆政治研究的資源,還要分析邊疆政治學與地方政治學、民族政治學、政治地理學、政治學理論、民族學、中國邊疆史地及邊疆學之間的多重聯系。

然而,馬大正偏向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在《關于中國邊疆學構筑的學術思考》中認為,中國邊疆學是一門研究中國邊疆形成和發展規律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疆學科,是一門極具中國特色的新興學科。中國邊疆學是因為邊疆治理的實際需要和缺乏邊疆理論來指導實踐而產生的,主要研究基礎和應用兩大領域。

孫勇也提出了關于邊疆學的構建,他認為邊疆學科應該進行跨學科構建,運用耗散結構和自組織理論的視角來構建邊疆政治學,并進行哲學性思考和發生學方法。概念集的開發是目前邊疆學建構的主要任務。孫勇認為在邊疆學的構建中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邊疆觀的基本視域,并運用世界理論體系的運用,在認識世界體系。

而吳楚克在構建邊疆政治學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主要從民族學、歷史學、政治學等角度考慮?,F階段,關于邊疆學的理論構建還沒有完善的框架和體系,需要我們吸取以前專家學者的經驗,對邊疆學的研究構建提出新的理論和成果。

二、吳楚克邊疆研究

第一、邊疆政治學的邏輯框架。邊疆政治學是一門交叉邊緣學科,成長于歷史中的邊政學,發展于當今的民族學和政治學的復合之中。本書計劃從民族學、政治學和歷史學角度如手,結合政治地理學、宗教學、哲學國際關系等研究,借鑒國外系統政治學、社會政治學、人類學和邊疆歷史研究方法。

第二、邊疆政治學的理論方法。馬克思主義是研究邊疆政治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方法,而中國邊疆理論研究應從基礎理論和現實應用兩方面同時入手。

第三、邊疆政治學的主要范疇。中國邊疆政治學的研究對象分為一般邊疆政治理論和中國邊疆政治理論兩部分。其中,中國邊疆政治理論部分研究對象分為邊疆政治歷史和邊疆政治現實兩部分。邊疆政治的主要學范疇是:邊疆、邊境、邊界、邊防、邊關、邊務、邊事、邊疆區域、邊疆政治、邊疆民族、周邊國家。

三、反思和總結

吳楚克提出了關于中國邊疆政治學的架構,對于我們理解和研究邊疆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研究邏輯。吳楚克認為主要從民族學、政治學的復合中,結合歷史研究來構建邊疆政治學。同時,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研究基礎理論和現實應用兩方面。因為吳楚克長期研究民族問題,所以會在更加擅長考慮民族學方面問題。吳楚克認為要繼承歷史上的邊疆政治學的研究資源,和周平、馬大正和方鐵等的觀點是一致的。吳楚克認識到要從跨學科來進行構建,但是對如何跨學科和具體學科角度分析有所欠缺。對于構建邊疆政治學結合政治學方面,要考慮到地方政治學、民族政治學、政治地理學、政治學理論等具體學科,要注意分析邊疆政府、邊疆政治制度和邊疆社會組織,還要注意分析邊疆政治穩定和邊疆發展。結合歷史學方面,要考慮到中國邊疆理論、中國歷代疆域、歷代治邊政策、邊疆軍事、邊界變遷、邊疆考古、邊疆重大事件與人物等,通過從多方面認真分析研究邊疆政治學的歷史資源,為現實問題和理論提供寶貴的經驗。對于跨學科交流方面,運用耗散結構和自組織理論的視角來構建邊疆政治學,并進行哲學性思考和發生學方法。

吳楚克在研究中國邊疆時,提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看待問題。保持客觀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事件和邊疆問題,切記不要主觀想象和設計,排除以漢族為主等成見,排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具體分析邊疆所處的環境和問題,要明白少數民族和漢族有矛盾也有交流,少數民族和漢族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有時候需要我們切換視角,以少數民族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以整個東亞為背景來分析不同民族的相互關系。

吳楚克關于邊疆的定義提到了歷史性,民族性,政治性和動態盈縮性。但是卻忽略了邊緣區和核心區的差別,忽視邊疆在國家的地位和作用。周平在《中國邊疆政治學》中將邊疆定義為只有那些國家疆域規模較大且疆域的邊緣性部分與核心區之間存在著重大的或本質性的差異的國度,國家為了治理的需要——對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理,將疆域的邊緣性部分與核心區或腹地區分出來。馬大正認為邊疆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歷史概念、政治概念、軍事概念,還有經濟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含義。所以,邊疆是涉及許多學科和許多方面的概念。因此,邊疆應該是在國家的框架下,國家疆域面積較大且處于邊緣的地區與核心區有重大的差別(發展程度,穩定程度和認同程度),而邊緣區一般是不同民族的交匯點,會隨著國家的興盛和衰亡而動態盈縮,它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又會隨著人們的認識改變而改變。

【參考文獻】:

【1】吳楚克.中國邊疆政治學[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2】吳楚克.試論中國邊疆政治學與邊政學、民族學的關系[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

【3】周平.中國邊疆政治學[M].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5年9月.

作者簡介:劉奇(1995-),男,漢族,河南省武陟縣。研究生,邊疆社會學,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