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2019-09-10 05:26羅玲
錦繡·中旬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新課標生活教師

羅玲

摘 要:新課標的提出對初中地理教學而言是一次向著新方向的引導,教學方法將在課標理念的指引下創新,也將邁向更高的起點。在改變陳舊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興趣培養為核心,使學習地理成為學生們的強烈需求,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新課標理念為基點,提出了幾點培養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建議,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地理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引言

對于初中生來說,不斷增大的課業壓力令他們對學習產生了很強烈的抵觸感,因此在剛剛接觸地理這門學科時就抱有很大的成見,不愿配合教師,學習態度散漫。為了幫助學生打好知識基礎,教師必須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令學生眼前一亮,讓他們以求知和探索的態度走進奇妙的地理世界中。而新課程標準則是幫助教師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指導。

1.搜集豐富的地理教學材料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1]。這充分表明了地理教學與生活的相關性,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最終體現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將教材與生活化材料相整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使他們能夠運用地理素養去看待實際問題,將生活化問題與所學的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地理書籍、報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素材,其中涉獵了廣泛的內容,且集文字、畫面于一體,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給學生以新穎之感,對激發學習興趣有實效。

例如:在學習《海陸變遷》這一節時,學生首先了解地球表面形態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動能夠在短時間內改變地表的形態。我在課堂舉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多數學生反應強烈。此時我加以引導,通過學習《海陸變遷》這一節,我們知道地震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四川處于哪兩大板塊交界處呢?通過讓學生自學,很快就有學生舉手回答,“在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新聞是報刊樂于刊載的題材,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既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盡管在一些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態度倦怠,但是他們對于未知的事物是永遠充滿好奇的。利用初中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將過去被動、呆板的學習模式變為主動探究式學習,響應新課標,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同時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勇敢探索未知的謎題。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只有在暖濕環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渴求掌握新知識[2]。于是,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尋找答案。而當所有疑慮都隨之解決時,那種輕松、愉快、滿足和成功的情緒體驗,將大大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

3.豐富信息的呈現形式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種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圖、地球儀、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將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中提出好的問題,就可以形成積極的情緒氛圍,引導學生帶著疑問積極地學,思考著學,從而在學習中養成樂于思考的習慣,好的問題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的思考習慣。比如我在講述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時,選用了一幅“苦難的母親” 的漫畫,然后向學生提問:“這幅漫畫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引導學生知道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人口已經過度膨脹,目前人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人口過多給我們整個社會帶來的壓力。教師也可以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搶答、填圖比賽。公平合理的競爭,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緊張、活躍而有序的地理課堂也增強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4.將地理與生活相結合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好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活教材。地理新課堂要求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對學生生活和學習有用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密切聯系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盡量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愉悅的生活重現與體驗中學習地理,從中體會地理的奇妙與快樂,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中東為何戰爭不斷?他們究竟在爭什么?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什么還放開二胎政策?中國南海問題為什么爭端不斷等,這些時事熱點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可令學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5.結語

新課標的實施是對初中地理教學的一次推進,它所提出的要求成為了教師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它給出的理論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教師不能過于心急的提高教學效益,也要關注到學生的需求,改變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印象,使學習變得趣味橫生。當然,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僅憑上述幾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不斷的探索,為地理教學改革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于翠花.淺談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文理導航(上旬),2017(5):79.

[2]王禹.試論新課標下初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大觀周刊,2013(4):241-241.

[3]李燕燕.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158.

猜你喜歡
新課標生活教師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秋天在哪里
生活感悟
美育教師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