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政節目起起落落的思考與啟示

2019-09-10 19:38楊軍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楊軍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城市臺電視問政節目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問政節目改進創新的一些具體路徑,即要處理好一些關系,讓電視問政形成良性發展。

關鍵詞:電視問政;電視問政節目;媒體融合創新

一、問政節目的起起落落

今年,在全國上下紛紛開啟問政節目,掀起“治庸問責風暴”的時候,余姚市委、市政府再次要求我們電視臺開辦問政節目,讓部門“一把手”在節目中接受問政,現場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民代表和市民代表提問,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同時監督問責不作為的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開設電視問政節目的城市臺比例超過50%,可以說,電視問政這樣一種形式,通過將政府管理、權利運行直接曬在熒屏上,搭建起一個公眾參與、媒體監督、雙方互動的平臺,讓電視節目的可看性更強,市民的參與度不斷提高,社會好評如潮。

二、問政節目的明顯特征

(一)節目的選題是老百姓關心的

問政節目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關注,因為選的主題都是群眾關注度高、具有典型意義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相約一溝通”節目中,我主持的15期節目,集中反映的是財政支出、交通出行、教育衛生、城市管理等10多個方面的200多個問題。每期話題都是群眾所關切的,所以節目播出后,立即就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和社會的巨大反響。

(二)節目的內容是客觀真實的

問政節目開始的時候往往會是部門的工作介紹,再加入問題的解答,有人會質疑現場觀眾是安排的,是來作秀的,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真實是電視問政節目的生命力所在,我們看到現場觀眾與部門領導的激烈碰撞最具說服力,只有堅守真實,做到真內容、真實效、真追責,問政節目才能問得長久。

“相約一溝通”和“四明熱線”之所以會落幕,很大的原因就是客觀真實性的慢慢缺失,從而失去了受眾,退出了舞臺。

(三)節目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開設問政類節目的開始階段,節目組會廣泛收集老百姓關注的話題,這得益于廣播電視自己的宣傳優勢。比如“四明熱線”節目,在節目直播的前一個星期,就會有預告宣傳滾動播出,在各檔直播節目中也會穿插講述節目的主題,引起受眾的關注,并大量收集素材和問題,這就為節目直播打下了相當的受眾份額和強大的輿論影響力。相對于其他類型的節目,問政節目的收視率、收聽率基本處于高水平。

三、問政節目的思考與啟示

(一)我們縣一級的廣播電視節目必須堅定地履行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輿論監督的職能,并努力加以強化。在縣級臺,時政新聞占據主導地位,民生新聞也是一些快餐式的,監督往往像蜻蜓點水一樣留在表面,難有很強的典型性,很難有持續不斷的追蹤報道,曝光一些問題往往不是死于胎中就是難以直接產生明確的結果。這樣的輿論監督沒有效果,觀眾難免不僅失去了信心,更對媒體產生反感。在問政節目中,由于問題必須直面回答,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間都有承諾,被曝光的問題既容易得到解決又不失于淺薄,廣播電視的輿論監督功能得到了顯現和強化,現場的市民也吃到了“放心丸”,這就是最能讓老百姓滿意的地方。

(二)在新媒體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必須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了解受眾的需求,大力推進媒體融合。要將問政的話題在互聯網上引起關注,形成話題,用融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這樣進行二次發酵,讓節目的影響力更強。而且,問政節目的特點就是比其他節目有著更強烈的互動性,場外的觀眾和網友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果能夠做到節目在廣播電視上直播,同時微信平臺上也同步播出,讓市民無論在演播室還是在家里、戶外,都能參與進行,融合傳播造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將會更高。

(三)問政節目作為一檔強烈時政性質的節目,節目的形式可以不斷創新。第一次主持“相約一溝通”節目時,基本是訪談的形式,到后來的“四明熱線”就已經有熱線電話和微信平臺的互動了,現在的問政節目完全可以借鑒娛樂、綜藝等其他類型節目的表現方式進行視頻直播,再融合場內場外及科技手段,可以創新出更多的節目環節和形態,創造出更多的亮點來。比如對上一期節目的回看,對承諾解決問題的回訪,現場的電話連線,觀眾直接對領導的滿意度評議等,每個亮點都會成為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點睛之筆。

作為最基層的本土廣播電視臺,我們要結合自身優勢,應用新媒體,發掘當地特色來突破創新,提高收聽收視率,問政節目無疑已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