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幫扶類節目的變與不變

2019-09-10 07:22孟令毅鄭囡囡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民生新聞

孟令毅 鄭囡囡

摘要:在經歷了電視民生新聞“黃金十年”后,民生新聞的發展逐漸進入瓶頸期,沖刺乏力。尤其是最近幾年,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整個媒體生態大環境發生了質變。本文以幫扶類節目為切口,整理了這一類節目面臨的困境和機遇,探索提煉了這類節目的創新模式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幫扶類節目;民生新聞;融媒

一、從“幫小忙”到“幫大忙”

過去,幫扶類節目大多以調解糾紛為主,例如家庭矛盾、消費維權等。這些都是最常見的選題,都是在“幫小忙”。而在內容上,這類選題又難免與其他民生新聞重合,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因此,對幫扶類節目的內容進行延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幫小忙”要向“幫大忙”轉變,杜絕家長里短、雞毛蒜皮類民生新聞選題。其次,將老百姓急需了解的生活小常識、小技巧進行梳理、演示,實現生活化服務。第三,還可以將民生新聞、生活服務類和時政類新聞有機結合在一起,拓寬選題范圍。

2018年初,山東省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吹響了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大會召開后在省內引發強烈反響,不少媒體發出呼聲,討論如何立足本地實際,尋差距,找不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

借此契機,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小溪辦事》欄目著力打造“馬上就辦”“一幫到底”等版塊,拓寬選題和幫忙主體,釋放記者活力。面對一些職能部門的“懶作為”“不作為”“慢作為”等現象,不畏難、不怕煩,穩妥把握政策導向,為老百姓多辦事、辦實事,做百姓和政府溝通的橋梁。隨著政治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的優化以及制度化渠道的建設,幫扶節目需要在導向定位、行為定位、表達定位上“校準準星”,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承擔起更多積極引領輿論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二、多樣化表達

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嘗試了網絡化直播:在電視端節目開始的同時,在演播室之外,搭建又一個“齊魯vg播”現場。這里也有主持人主持,與網絡受眾實時互動,有時還會邀請新聞中的當事人到“V直播”現場與網友互動。無形中既推廣了自身電視節目的知名度,又增加了用戶黏性,尤其受到年輕受眾的喜愛。

基于這一技術,記者外出采訪時,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手機連線與演播室實時互動。2018年8月,臺風“溫比亞”過境山東時,《小溪辦事》欄目組記者幾乎全部輕裝上陣,通過手中的一部部手機,將最新最快的防汛信息、救援信息傳遞到電視屏幕和手機客戶端,為整個山東省迎戰臺風“溫比亞”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多元參與和呈現,融媒體的表達漸漸成為幫扶類節目打破“圈子”不可或缺的要素。2018年,齊魯頻道《小溪辦事》為菏澤市巨野縣吳莊村殘障女士馮紅春實現了畢生心愿,將她的幾十篇散文和日記整理成冊,出版了名為《看!綻放在紅色春天的殘弱生命》的書籍。幫忙到位,大小屏融合傳播也很重要。欄目組為馮女士舉辦簽售會時,央視、人民網、搜狐、新浪、騰訊等多家媒體紛紛要求轉載報道。由此可見,融合不是傳統電視的死結,而是新的機遇,不管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最終播出效果是一個放大了的電視窗口,且加入了新媒體元素,融合傳播,節目更有力度。

三、吸引更多同道小伙伴

幾乎所有的傳統媒體都在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活下去。如何讓新聞影響力成為變現資源,這是當下所有傳統媒體產業遇到的最大挑戰。

2018年,齊魯頻道《小溪辦事》節目推出“后備箱義賣”的活動,通過聯絡各地的志愿者組織,將愛心人士聚攏起來,把家中閑置的物品拿出來義賣,義賣所得捐助給需要幫助的人。每場活動,除了電視端和網絡端,更通過知名微博博主、微信群主、粉絲團等線下途徑,吸引愛心企業主、慈善家加入,打開了更廣的合作渠道。而在生活服務類方面,《小溪辦事》與抖音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短視頻展示的方式,邀請業內人士,為受眾提供裝修、購車、買房、急救等一系列技巧和知識。既找到了更多的合作伙伴,也找到了幫扶類新聞可以資源變現的新手段。

融媒體時代,很多傳統媒體認為被新媒體搶占了資源和市場,只是因為過于迷戀功勞簿和曾經的“黃金十年”。在提倡“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粗放的舊動能早已不適應新時代的提速。只有轉變思想,轉換角色定位,在保有自身傳統優勢的前提下,通過資源的融合再生,才能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靈活且適應新媒體生態的產業化發展平臺。

猜你喜歡
民生新聞
以民生新聞為視角的城市電視臺媒介生態研究
社會新聞報道與民生新聞報道的異同
從“民生新聞”向“民生服務”邁進
民生新聞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電視媒體交通事故報道的現狀與創新
探究新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的發展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淺談民生新聞欄目特色的挖掘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找線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