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五四運動”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意義研究

2019-09-10 19:43閆淑珊胡金露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五四運動新媒體

閆淑珊 胡金露

摘要:在緬懷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悼念了五四運動所進發的愛國情懷與革命精神,回顧了黨和人民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重申了五四運動的重大歷史價值。在當前背景下,尤其是新媒體時代,借助傳播媒介與傳播方式的變革更為廣泛地宣傳五四運動的精神及作用至關重要,能夠提高全社會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始終追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定社會主義方向覺悟,強化全國人民特別是當代青年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五四運動:新媒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一百年前,五四運動以徹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性、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性、各族各界人民參與的廣泛性登上歷史舞臺,革命由“舊”走向“新”,從此以后有了新的指導思想、新的領導階級、新的發展前途,并形成了崇高的愛國與革命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與價值的研究要繼續深入,不斷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影響?!痹谛旅襟w時代,網絡、移動媒體等改變了人們接受和選擇傳媒的方式,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交流變得日益頻繁,因而借助新媒體能夠使五四運動的價值得到更為廣泛的宣傳和普及,從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助力。

一、高舉理論旗幟: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前,不管是戊戌變法還是辛亥革命都沒能使中國從水深火熱中解脫出來,究其原因,根本上是因為沒有找到科學的指導理論。

當時,知識分子只是把馬克思主義當成用來向國內介紹西方的一個工具,直到五四運動爆發后,廣大知識分子開始多方面觸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意識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與科學性,開始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的宣傳,這其中以陳獨秀和李大釗為典型人物。

當時,能利用的主要媒介是各大報刊和書籍,可以肯定的是報刊和書籍在五四運動時期發揮了巨大的傳播作用。例如,新青年雜志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等。在以后的革命實踐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指導我們行動的不變法寶,可見報刊和書籍這些當時的主流媒體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起到了奠基作用。

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對于報刊和書籍,互聯網的宣傳作用更為突出,因此,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旗幟不動搖,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主流思想的重要作用,使人們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不動搖。

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踐告訴我們,必須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絕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道路。

現如今出現的一些新情況與時代的新特征,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馬克思主義并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淘汰,應該遵循歷史經驗將馬克思主義與這些“新”相融合,借助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更廣泛的認同,始終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前進,由“富”走向“強”。

二、追隨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五四運動時期,廣大知識分子通過組織社團運動、創辦期刊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國內社會各界的廣泛宣傳,大范圍宣傳運動不僅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了普及,也使知識分子自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這些知識分子在以后大部分都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靈魂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大釗、鄧中夏、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當時的背景下少年中國學會、平民教育講演團、新民學會、覺悟社等由他們分別創立,這些社團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宣傳動員作用:一方面,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和群眾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并為他們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使工人階級開始不斷地意識到自己應有的歷史使命與革命任務。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擔負責任,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新媒體背景下,黨的組織工作、聯系群眾的方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黨積極應對,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對于新媒體的認識水平、運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多方面開辟網絡渠道,通過網站、論壇、微博等搜集民意、了解民情,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近百年的實踐證明,在新時代我們仍要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建設持續煥發活力。

三、堅定發展前途:社會主義道路

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傳播,人們在追求真理中對各種思潮進行甄別、認真對比和思考,終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正確的發展方向。

在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彰顯了社會主義的生命力與活力,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堅定社會主義道路這一發展前途。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宣傳平臺,要充分發揮它傳播主流信息、宣揚理論思想的重要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

五四運動促使社會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在新時代,我們要利用新媒體優勢來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四、弘揚五四精神:全國人民特別是當代

青年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就是把國家和人民放在第—位,自愿地承擔起保衛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要求取消“二十一”條并且要求奪回我國在山東的各項權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知識分子率先起來提出抗議,保護國家主權,站在了與帝國主義斗爭的第一線,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精神,之后,工人階級也加入了戰斗當中,壯大了斗爭的隊伍,這樣迫于壓力,中國政府才未能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在之后的革命當中,這種責任和擔當也在繼續發揚光大,面對侵略,中國共產黨把全民族的危亡作為己任,承擔責任勇于擔當,奪取了全面的勝利。

在當今社會,社會主義建設更需要具備這種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青年要勇于擔當時代責任”。青年人具有非凡的創造力,精力充沛且學習能力強,是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所以當代青年的培養不容忽視。

如何培養這種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年是新媒體資源的主要傳播者和參與者,我們可以利用媒體工具,創新共青團的工作途徑,組織、引導青年擔負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重視青年網絡的責任教育、法律宣傳,引導青少年健康發展等。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要借助新媒體弘揚五四運動所進發出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激發廣大青年建設祖國的熱情,承擔起建設國家的責任。

五、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五四運動的價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宣傳,增強了我們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覺悟,強化了當代全國人民尤其是當代青年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這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堅定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以更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參與到祖國的建設當中。

猜你喜歡
五四運動新媒體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
九三學社中央“五四運動與九三學社緣起”研討會在蘇州舉行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5年前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