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中的應用

2019-09-10 07:22李秋霞馮洋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4期
關鍵詞:品管圈老年患者

李秋霞 馮洋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QCC)對降低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的效果。方法:科室護理人員以自愿報名的形式成立QCC小組,根據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投票的方式選定降低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為主題,對影響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繪制出“魚骨圖”。根據主要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實施,階段性進行效果評價,最后制定出標準化流程圖。結果:開展QCC后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較開展QCC前明顯降低(P<0.01)。結論:QCC不僅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率,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品管圈;老年患者;非計劃拔管;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4-011-002

非計劃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脫落或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將插管拔除,也包括醫護人員操作不當引起。近年來,很多醫院引入QC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護理工作質。我們通過開展QCC活動,有效降低了非計劃拔管率,現將我們開展活動的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是科內組織的第一期品管圈活動,以自愿報名的方式確定7名QCC小組成員,選出圈長1名,書記員1名,護士長為輔導員(不參與具體活動,負責指導和資源安排)。在品管圈小組會議上,通過“頭腦風暴”,大家提出多項主題,最后根據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投票的方式選定主題為降低非計劃拔管率?;顒訉嵤r間為2014年3月-9月,為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1.2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間病例、護理記錄單及不良事件登記表等資料進行數據統計,本科室各種留置管路共126例,19例為非計劃性拔管,占留置管路數的15.1%,其中(胃管13例、膀胱造瘺管3例、PICC置管1例、尿管2例)。圈員通過分析,結合改善前非計劃拔管數據統計圈員進行投票,通過數據統計得出:護士宣教不到位占26.3%、患者認知度及依從性低占31.6%、護理操作不當占10.5%、家屬不配合占21.1%、其它占10.5%。

1.3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x改善重點x圈能力)?,F況值通過查檢表收集到的數據為1.58(即每周平均非計劃拔管1.58例)。改善重點通過繪制柏拉圖并根據80/20法則,計算得出為84.2%。通過7名圈員對圈能力進行評價打分,得到圈能力為82.5%。本期活動目標值通過公式計算得出為0.46(即每周平均非計劃拔管0.46例)。

1.4對策及實施

1.4.1加強健康教育 置管前即對患者及家屬充分講解留置管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住院患者年齡偏大,理解力及依從性均較差,因此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反復性至關重要。針對住院患者的不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對聽力不好的患者我們制作圖片、制作宣傳手冊,對視力不好的患者我們反復講解。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

1.4.2保護性約束的使用 資料統計19例非計劃拔管中11例為患者自拔,占總拔管數的57.9%。而對患者采取保護性約束可以防止患者墜床、撞傷、抓傷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還可提高患者的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但約束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還可能對躁動患者造成約束部位的損傷。

1.4.3預防堵塞拔管 堵塞拔管主要為食物、藥物顆粒過大或過度粘稠所致。針對鼻飼飲食者,如流食為家屬提供,鼻飼前會充分檢查,避免過度粘稠并剔除顆粒食材,掌握正確的胃管沖洗方法,鼻飼藥品要充分研磨,鼻飼前后用溫開水20ml充分沖洗胃管,防止堵塞胃管。針對中心靜脈置管和PICC置管,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嚴格按規范使用和維護。

1.4.4避免過度牽拉 更換體位及護理操作時,應首先妥善固定各管路,避免牽拉脫管,除對陪護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外,對擴生及新入科護士亦應加強培訓。

1.4.5對管路妥善固定 胃管采用防水膠布及棉質細帶雙重固定法,即先用防水膠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頰,再用棉質細帶打結固定胃管,從鼻翼兩側經耳廓上繞枕后一周于耳前打活結固定,松緊以能伸入一指為宜。中心靜脈置管除縫

1.4.6提高護士綜合素質 護士除加強業務學習,還注重責任心、耐心、愛心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有過硬的理論基礎,才能向患者和家屬宣教留置胃管的意義及重要性。有強的責任心,才能按時巡視病房、細心觀察病情變化。

1.4.7制定標準化流程 對于每一位需要置管的患者首先做好評估,此評估表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每周一評估,及時發現現存及潛在性的危險因素,針對危險程度及危險因素制定針對性的動態的護理措施。對家屬進行告知與宣教。如有必要,需反復進行。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開展品管圈活動的有形成果 經過3個月的對策實施與檢討,于2014年6月-8月,對留置管路144例進行效果確認,結果顯示:非計劃拔管為5例(胃管3例,膀胱造瘺管1例,尿管1例),非計劃拔管率為3.4%,平均每周非計劃拔管0.41例,較品管圈實行前的非計劃拔管率15.1%有明顯降低(見表2)。且低于目標值0.46例。

2.2開展品管圈活動的無形成果 通過品管圈活動的深入開展,不但解決了臨床一線的護理問題,為自我展現提供了一平臺。通過學習品管圈知識,擴展了知識面,提高了圈員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增加了每個人的責任心、自信心及科室的凝聚力。激發了大家工作的熱情。

3討論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提升了護士的責任心和工作的主動性,護士完成治療工作之余,便深入病房,通過與患者和家屬的交談,了解了患者及家屬所想,解決患者所需,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完善了防止管路非計劃拔除的流程,降低了留置管路非計劃拔除率,提升了醫院的形象。品管圈作為全面品質管理的一環,將持續不斷地運用到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

猜你喜歡
品管圈老年患者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留取合格率中的應用
應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
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品管圈應用的療效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眼科患者視力檢查中的應用及對漏查率的研究
腹腔鏡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