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堅定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

2019-09-10 12:18林雯
高教學刊 2019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自媒體大學生

林雯

摘 要:自媒體時代,網絡對大學生的思維和價值觀念產生著重要影響。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更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文章從學校、家庭、個人三個維度分析了影響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教育思路。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4-0191-03

Abstract: Since the We-Media era, the Internet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hinking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belief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from three dimensions: school, family and individu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cultivation ideas.

Keywords: We-Media;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belief; ways

一、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一種政治信仰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具體表現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 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每個中國人應該秉持的人生準則,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不竭動力。在我國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堅定的理想信念具體地就表現為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決定著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中國公民,能否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否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備投身于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意識和能力。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自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貼吧等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對傳統媒體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傳播主體的平民化個性化、低門檻易操作、交互強傳播快等特點,拓寬了大學生接觸各種信息的機會,信息流量和流速的爆炸性增長,在增強個人的認知能力的同時,也加大了不同認知之間的互動,容易產生一些誤導和影響,大學生涉世未深、思想活躍,難免會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迷茫等不良現象,甚至動搖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答大學生提出的問題”。毋庸置疑,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開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二、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及其特點

本次調查采取借助互聯網進行了問卷調查,選取廈門理工學院、集美大學、廈門大學、廈門醫學院四所大學的大學生,借助互聯網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有效問卷694份。通過對有效問卷的統計,得出男生比例54.6%,女生比例45.4%;群眾比例3.5%,共青團員占64.6%,共產黨員(含預備黨員)比例占31.9%。

調查結果顯示: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情況上,有28.4%的學生表示完全了解;65.6%的學生表示大概了解;有6%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狀況上,有84.6%的學生表示對馬克思主義是堅信不疑的,有10.4%的學生表示對馬克思主義半信半疑;有5%的大學生表示對馬克思主義持懷疑的態度。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方式上,有62.6%的學生表示主要通過學校教育及課堂了解;有37.4%的學生表示會在學校教育之外,會利用課外時間加強學習。課外時間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方式上,有75.8%的學生表示會通過互聯網、自媒體等快速瀏覽信息,只有24.2%會選擇購買原版書籍、官方媒體等渠道了解;在對學校的思政課教育與教學的看法上,61.5%的學生認為認同學校的思政課教育,認為思政課老師理論功底深厚,教學上下功夫,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有較大的幫助;有15.6%學生認為思政課的教育與教學有一定作用,但是形式上不夠新穎,不能引起足夠的興趣;有18.2%的學生認為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沒有太大感覺,只是被動的聽教;有4.7%的學生認為不予置評當前的思政課教育教學水平。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有用的判斷上,有83.5%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能夠起到指導和引領作用;有14.6%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雖然科學,但是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的現實意義不夠明顯;1.9%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

調查結果表明:總體情況來看,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比較樂觀,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念比較正確,認可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偉大的。從數據上看,同學們普遍認可當前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方式與內容,但是在教學內容、聯系實際、教學手段等方面仍希望加以改進,不希望老師采取說教的方式,不希望老師依靠“標語式”的方式填鴨子灌輸知識,希望老師理論結合實際和實踐,實實在在地了解社會與現實。尤其希望,對于思政課考核,減少死記硬背,鼓勵理論與實際結合,引導思考。從學習主動性來看,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途徑還是比較單一,除了學校、老師的教育外,自覺接受校外、書本外教育的主動性明顯偏低。在認知渠道的選擇上,從原版書籍、官方媒體報刊等傳統媒介學習的選擇率偏低,大部分學生喜愛自媒體等“快餐式”快速接受信息,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尚處于成型階段,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判斷和加工的能力偏弱,被動式接受和盲目性跟風的情況大面積存在。在調查中發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上,大部分學生處于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這也說明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不足,不夠重視理論素養的鍛煉,除了課業及升學求職的需要外,不能做到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能深層次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就無法感受到其產生的影響和作用。不了解馬克思主義,談何信任乃至成為信仰?

三、自媒體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的影響

(一)學校教育遇到的挑戰

部分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過于粗放,形式較為單一,傳統的“你講我聽”方式居高臨下地灌輸,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知識的全面輸出,但是不能使學生真實、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大學生如若產生質疑甚至懷疑,教育雙方之間必然因“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嫌隙。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接受新、奇、特的能力遠超教師,需要被教育的反而應該是教師。資歷尚淺的老師有可能會因自身理論知識儲備不全面、專業素養有待提高、教學經驗尚淺等因素制約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資歷深的老師有可能會因為跟不上互聯網的認識與利用,不能及時獲取信息,從而給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帶來了挑戰。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如今的大學生成長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他們當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全家的核心,他們從小就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先己后人”是他們為人處世的首要標準。家庭的保護傘擋住了他們的挫折與困難,同時也擋住了他們求生的本領。遇事有家里的爸爸媽媽、長輩親戚們出面處理,不需要他們獨立思辨,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觀地判斷與處理。家庭的過分呵護與關注著實降低了他們的受挫與抗壓能力。

(三)大學生個人的問題

網絡這個紛繁的世界,已經完全滲透入現代人的成長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不離手”是大學生們的形象,各種社交軟件和網站APP已經改變了大學生的社交與生活方式,大學生可憑借手機網絡隨時攝取任何所需信息,加之網絡監管體系還不夠成熟,夾雜著一些誤導和負面影響,林林總總迅速發酵并對周圍同齡人產生影響。

四、堅定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認知和信仰的策略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為了發揮教育的最大功能,必須把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有機組合起來,共同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放下教師權威身份,采取正面管教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老師的學術態度、為人處世、人格作風是學生觀察和學習的對象,教師應該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正如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建校一百年的講話中提出,廣大高校教師要“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人和引路人。90后的大學生是自由、奔放的一代,他們渴望被欣賞、被認可,教育者要了解學生,與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效地引導與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需要思政課教師專業基礎知識,理論功底深厚,對時事熱點、理論前沿問題把握準確,理解到位,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廣泛、深入地解釋各種觀點,傳遞出理論教育知識和精神教育實質。在課堂教學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思想心理特點差異,注重解決其思想上的困惑和與現實的差異等觀念沖突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時事熱點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來深化理論認識,厘清模糊認識。

網絡世界里,教師群體也要不斷學習探索,掌握新技術,捕捉新資訊,充分利用好這個媒介與學生拉近距離,增加與學生交流的共同語言,同化思維。教師可以借用微信、微博分享主流優秀的公眾號和推文,闡釋最新的中央精神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正確觀點,傳遞正能量,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發表看法,撰寫心得體會,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等公眾平臺與之交流,更加及時、有效地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網絡世界外,要讓學生減少接觸網絡,可以將學生吸引到課外閱讀中去,鼓勵學生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書社。當前,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全民閱讀的氛圍日漸濃厚,各高校讀書會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讀經典、讀原著”深刻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行為與價值觀,在此背景下,鼓勵學生廣泛加入到理論閱讀中來,鼓勵他們自由摸索、自我教育,探求真理。90后的大學生沉迷于網絡,集體意識淡薄,與同伴、社會缺乏交流,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健康成長的重要課堂。其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于豐富和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可以引導青年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引導學生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奉獻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放下父母架子,營造健康自由的家庭氛圍

網絡時代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家長們對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網絡時代的父母應該放下架子,順應時代潮流,學習、接受現代社會新的價值觀念。家庭教育中,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徑,不溝通,少交流使教育雙方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是產生“叛逆”的根源,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關心關懷,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健康自由的家庭氛圍。面對網絡帶來的正負效應,家長們必須提高孩子對社會環境的積極適應力和自我強化的成長力。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注重生活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創造能夠更加吸引孩子的“刺激”,幫助孩子遠離網絡的誘惑,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以良好的家風,社會的正能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三)鼓勵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現在的大學生是伴隨網絡成才起來的一代,對網絡有較高的依賴性。鼓勵大學生積極利用好網絡資源,支配好自己的學習時間、空間、內容和進度,將所學的知識與自身的成長相結合,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力和批判思維,有意識地進行比較研究,在面對網絡巨大信息量的時候能夠不亂分寸,充分認識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克服思想上的片面認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客觀分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自己學習。不斷學習是減少盲從,堅定信仰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重要任務,教育者在改革、道德與網絡三重因素相互作用影響下,要理性把握他們特點變化,不斷開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強自身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應對新興媒介工作對大學生信仰工作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才是當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應然之策。

參考文獻:

[1]劉建軍.馬克思主義信仰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陳先達.信仰與探索[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黃慧珍.信仰與覺醒:生存論視域下的信仰學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林雪原.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5]盧黎歌,薛華,等.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成長規律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6]萬美容,曾蘭,等.“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引導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8):11-12.

[7]傅玉良.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研究[D].大理大學,2018:26-29.

[8]謝海燕.對習近平忠誠教育觀的多維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9):57-58.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信仰自媒體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現代化視域下個人信仰與社會信仰的關系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全民記者團”:濟南電視臺與“百姓記者”的“握手”實踐
網絡多元時代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的哲學思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