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在歷史教育教學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議及對策

2019-09-10 22:25陳甲酉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7期
關鍵詞:健全人格歷史教學思想品德

陳甲酉

摘 要:教育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主動性等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所在,在歷史教學中,不但要鼓勵學生間加強交流,同時還要增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并引入多媒體、情景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鼓勵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在使學生歷史情感得到培養與增強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歷史教學;思想品德;勤勞樸實;健全人格;艱苦奮斗

1.引言

初中歷史教學,由于受到“唯教學質量論”的影響,老師講解的內容也是大綱中規定的“重要內容”,要求學生學習背誦的內容也是考試的“知識點”。忽略了學生對歷史價值的理解與思考,以及歷史價值對學生的人生、理想、情感、認知等各個方面的深遠影響。尤其在農村初中更是這樣。

歷史內容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還原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的基礎上,其經驗教訓成敗得失對閱讀者的心理及人生走向產生的重要影響。為此,教師要根據現實情況,針對學生的一些行為特點,依據歷史教材的相應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把學生培養一個對家人、對家鄉、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講歷史,不是為了講歷史知識而去講歷史,而是在講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利用歷史內容中有益的觀點和教訓,最大限度地去教育人、培養人,竊以為這才是歷史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那時上學,從小學到高中,生活困難,衣著破爛。獨自行走在山間的小路上,在山風中搖蕩,在雨露中呼號。從來沒想到要父母照看或者幫扶。最終,靠著自己的艱苦努力,完成了學業,從不同的方向走向了成功。無論是捉公事的或者是外出創業的,都學會了貢獻,學會了奉獻,學會了創造,學會了感恩。

現在的學生則不是這樣,尤其是農村學生。一上學就有免費的早餐,享受國家的兩免一步政策待遇。我不是說學生不應該享受應有的權益,而是說學生眈于舒適生活的同時,會丟掉最根本的東西,就是那種傳統的吃苦與耐勞,獨立與樸實的美好品質。所以,如果對這樣的情況或類似的情況不加以正確的引導的話,學生就會對這種義務享受視為當然。長此以往,在這種心安理得的心理作用下,學生只懂得索取,不懂的奉獻。只懂得享樂,不懂得貢獻。如果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他的發展前途還真得令人有點擔憂。如果這個蝴蝶效應被逐漸放大的話,這個影響就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了,而是關系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問題了。

更為特殊的是,每一位學生后面跟著一位陪讀人員,專門對學生的衣食住行進行護理負責,以保證學生的絕對安全。實質上,這本身恰巧說明了學生的不安全,教育的失敗性!

為此,在農村歷史教學中,利用相關材料,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那么,怎樣在歷史教學中展開思想道德教育呢?

竊以為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的勤勞習慣

如,講到兩晉文化、隋唐文化、宋元文化時,涉及到三位詩人的詩作(查閱互聯網),為了更好說明問題,將內容列舉如下。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李紳的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鳥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我們是農村人,我們的孩子是農村孩子,知曉田園勞作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現在的孩子比城里孩子還要城里孩子。不知道農活是什么,從來沒有參加過田地勞作,沒嘗試到農活的艱辛。自然就不懂得父母的艱苦,也就不懂得感恩。所以,在講上述歷史內容的過程中,有意把相關材料組織一下,設計一下,探究其中的主題,揭示田園勞作的快樂意義。這樣,既鑒賞了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又喚醒了我們沉睡的靈魂和迷失的方向。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使學生對勞動最美有了深深的感知。從而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親近勞動,嘗試勞動,理解父母,熱愛家鄉。進而培養學生善良、勤快、感恩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是慣大的。以我為中心,比較任性,脾氣大,我行我素,經不起打壓。所以,一遇到挫折困難,就消極沉淪,甚至有極端行為。為此,歷史教學中應拓展相關材料,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教學。如,講越王勾踐的故事時,要凸顯他的忍辱負重?!叭琛痹谀抢??“重”在那里?昔日的國王,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做了仇人的奴仆,而且還曾親口嘗驗仇人的糞便(《左傳·哀公元年》)。這是何其的人生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任何屈辱、坎坷和打擊,都無法動搖他重新復國的堅強決心。這樣的責任何其重大而又神圣?最終,“十年生聚,十年教育,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呼!”(《左傳·哀公元年》)。勾踐獲得了成功。還有左丘明的故事,司馬遷的故事,蘇武的故事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絕好的生動教材。只要講到位,講透徹,學生都會感動的。只要感動了,學生就會進步的,就會醒悟的;只要感動了,學生就會真正明白,吃點苦,受點屈辱并不是壞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感動了,學生才能理解人生,人生都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沒有那一位成功人士的人生是一條坦途,一條直線。是直線的,只有劃過夜空的流星。

三、注重學生日常禮儀行為的培養

在感覺上,現在的學生總是不太自然。不是拘泥就是張揚,缺少一種雅靜與規范。無論學習上進步的還是遲慢的,缺少一種靈活與隨和,總是有點“擰”,有點“怠慢”,有點“突然”。有道是“細節決定成敗”,小問題不小。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形成為一種品行,直接決定或影響人生的成敗與得失。

那么這些缺點和不足是怎樣形成的呢?根本一點就是缺少一種內在的修養。怎樣才能培養這種內在的修養和美好品行呢?那就是培養學生的日常禮儀行為習慣。習慣成自然了,就自然形成了美好的品格。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本驼f的這個道理。所以,歷史課講解中要注重這些方面的教育培養。

四、注重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我們說艱苦奮斗,不是讓學生去過缺吃少穿的生活,而是讓學生砥礪意志,鍛煉韌勁,學會吃苦,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經得起敲打。需要明白的是,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艱苦奮斗的內容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實質就是開創精神,不怕苦的拼搏精神。例,講中國現代史時,學生自然就會明白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奮斗的精神表現為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革命建設時期的艱苦奮斗精神表現為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

“人類進入21世紀,只是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科學涌現,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信息化特征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思想品德》九年級)。面對這樣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應樹立刻苦學習、終身學習的信念,都應具備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更何況還在求知成長階段的后生小子乎?所以,歷史教學中教師更應承擔這樣的責任,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既是歷史教學的部分目標和任務,也是時代的逼迫和要求。只能加強,不能放松。以上僅是本人教學的一點經驗和體會,提出來供大家借鑒。也期待分享更好的教學理論和方法。

猜你喜歡
健全人格歷史教學思想品德
從高校輔導員視角論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
選擇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之探微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