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9-09-10 22:43周雁勇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37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新農村建設

周雁勇

摘 要:三農工作是當前經濟建設的重點項目,保障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完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也是未來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了保持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針對性地改進一些存在缺陷的地方,提出有效的應對方案,旨在適應新農村建設下產業結構發生的轉變,重點提升農業科技裝備的水平。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思考與對策

引言:

任何產業發展都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農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之一,以國家的相關政策作為依托,充分結合社會條件來落實具體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宏觀手段來指導農業發展。同時,在微觀上針對農業發展的不同要素進行指導,目的在于保障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規范化制度的形成。

1、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逐漸地在農業經營模式上進行了調整。各地區的政府部門也逐漸出臺了相應的惠農政策與管理措施,立足建設工作本身,在新環境下加大三農事業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進程。但是從發展現狀來看,政府部門的各項惠農政策雖然有著良好的支持與保護體系,卻缺乏必要的執行力度,相應的基礎設施體制工作未能落實到位。這些不利因素的出現直接影響了技術科研水平,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了農業生產力。另一方面,我國長期以來的主流生產作業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小農式作業的水平之上,農業發展模式必然需要創新發展生產力,促進其進一步提升。所以,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創新能力,也需要在發展戰略上進行合理規劃。

2、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2.1管理體制問題。

農村經濟發展下的小農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農村建設趨勢下的大規模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再加上農村地區的勞動力數量顯著降低,農村的留守老人與婦女缺乏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經驗與技術。究其原因,在于農業經濟發展中遇到了管理體制問題,此時傳統農業模式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趨勢,農村大面積土地出現了待開墾的現狀,部分農田資源甚至出現了閑置浪費的局面。但受限于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土地經營權的分配問題還處于非常不利的局面。另外,農業生產的企業發展水平與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特別是部分龍頭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很難通過擴大規模的方式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此時,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與農戶之間形成系誒套聯系,降低了合作積極性的同時,也不利于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模式的形成。

2.2農業創新水平較低。

農村的各項社會福利在逐步提高,但是農業地區的教育、醫療、文化生活以及生活用品的購買等軟硬件設施和城市的差距依然很明顯。對于大量從業人員,尤其是網絡普及的今天,通過網絡增加了見識的年輕人,往往更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留在農村———哪怕是將來的新農村,這也給管理工作帶來了阻礙。對于農業經營者來說,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農業產品的生產率上都處于較低的水平,主要表現為政府部門的農業設施建設水平有限,現有的農業資金規模相對較低。所以,這勢必造成投資與產能低下的問題,進一步降低農業創新水平。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農業產業結構已經進行了調整,科技水平與教育隊伍已經逐步形成,特別是在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之下,農業科技領域也面臨了新時期的人才壓力,投資周期過長與投資效率過低的問題也會導致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下降。

2.3產業金融體系問題。

從金融體系的角度來看,農業經營管理者缺乏對于產業的系統化安排,這會影響到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完善。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產業已經逐漸脫離了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結構,逐漸朝著資源與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這必然要求農業生產水平與產業金融體系也能緊跟時代的步伐。然而農村金融機構的作用有限,金融資源流失問題普遍存在,產業技術的快速發展無法與產品之間形成產銷結合機制,促進產品的流通與生產總值的提升??偠灾?,條塊化分割與組織水平問題必然導致市場信息的缺失,農產品生產者與市場消費者的關系會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金融體系出現扭曲的情況下,農產品生產結構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模式

3.1建立健全新型發展機制。

作為政府部門需要推動制度建設的創新,針對于現階段存在的現實問題,政府部門在做好土地登記工作與所有權歸屬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確立新的土地流轉制度體系,推動制度改革,尤其是對于項目管理方面進行嚴格管控。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快推進網絡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以保障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推動承包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發展農村生產資源的集約化模式,引導農戶自發地進行規范化的市場運作,形成以相關龍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措施,通過其推動作用來促進資金的匯聚和技術集中,讓某些農業技術能夠在基層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顯著的作用。政府部門也可以發展農村合作組織,讓專業合作系統化、規?;\營。

3.2創新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農業生產者應該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創新,重視對勝場水平的管理與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在傳統的農業管理環節,管理者過分重視作物的管理工作,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農民收入與支出問題?,F階段,社會發展的條件下,為了保障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農村經濟管理者應該深入調節產業結構,以多元化、全面化、體系化的發展目標作為參考,地方政府也應該依托地區間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引導農產品的規?;a、銷售,打造具備區域特色的行業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此外,農產品經營管理者也應該注重農業產品價值鏈的打造,保障后期的收益問題。為了促進深加工價值鏈的構建力度,經營管理者需要促進企業技術的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打造具備趣味優勢的產業發展結構,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發揮經濟引導的作用。

3.3產業金融模式與科技水平的提升。

農業經營活動當中,應該重點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針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金融模式方面的問題,應該重點強化建設力度,制定相關的措施來維系農業經濟的基礎運行。此外,對于機械化與智能化操作水平,也應該積極發展農產品機械化作業能力,優化農業經濟結構,針對于機械化作業難度過高的問題,也應該在技術方面注重研發工作,形成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體系?,F代社會處于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農業經濟同樣也需要實現信息化管理,與科技相結合,旨在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管控。必要時可以通過電子信息平臺來完善農業經濟的信息化,更好地根據數據來實現資源共享,了解市場需求,提升農業經濟的管理水平。

3.4隊伍建設工作。

新農村建設工作離不開人員的支持,管理隊伍的素養和綜合實力也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效果。針對于經濟發展狀況,需要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對人員進行審核、培訓,重點改善傳統的管理理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組建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不斷完善知識。政府部門也應該通過相應的激勵措施來吸引更多的農業人才,進入基層農村來輔助管理工作,讓他們用自身的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來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重要的支持。除去政府部門的援助之外,社會各界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在資金、技術、人才儲備上給予相應支持,讓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例如部門高校具備自身的學科優勢與專業基礎優勢,因此建立了與某些企業和鄉鎮的交流溝通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具備專業技能,廣泛建立實習基地,確保實踐實習的效果,這不僅關乎到教學質量,還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質量。

4、結語

新農村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化的工程,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也和國家的經濟政策條件、市場環境與社會經濟有關,需要在合理的市場經濟體系之下有效地規劃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國已經進入農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各地政府在轉變農業經營模式的前提下,還需要在制度建設、綜合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上進行進一步規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祁春節,李崇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方法的演進與創新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 李翠霞,黃鳳,余志剛.基于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

[3] 張露,張越,張俊飚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4] 劉曉倩,韓青,周磊.信息化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及展望———基于區域差異的比較[J].農業展望,2016(8)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管理新農村建設
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農業經濟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新形勢下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