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地農民社保問題研究

2019-09-10 05:43支雪姜立平王詩文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關鍵詞: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土地

支雪 姜立平 王詩文

摘要:城市化建設、工業化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與此同時,卻給城鄉接壤的農民帶來了困擾,導致部分農民失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诖?,文章將就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作出分析,旨在通過文章所述,為農村地區社保問題的改進提供些許參考建議。

關鍵詞:失地農民 ? ?社會保障 ? 土地

引言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然而,由于城市化發展,促使一些農耕土地被商業化占有,雖給予一定額度的一次性經濟補償,但卻讓農民失去了繼續繼續生存的土地資本,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則是為了維護公民社會權益的平等,因此,針對失地農民問題,需從社會保障方面,方可有效解決。

一、失地對于農民的影響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見土地對于人們生活的意義重大,但由于近年來國家發展的需要,因此,部分農村地區的土地逐漸呈現城市化商業化建設,土地被占用,從宏觀角度而言,利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但以微觀角度而言,卻并非如此,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生活失去保障,雖然得到經濟補償,但只是一次性補償。很多失地農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由于自身資質問題,不得不外出打工,但卻只能從事較為底層的工作,且得不到應有的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利益,因此,失地對于農民今后生活影響巨大,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我國失地農民面臨的困境

1、經濟收入不穩定,生活壓力增加

首先,農村的絕大多數農民,都是依靠土地來維持經濟收入,但在土地被征用之后,他們賴以生活的資源被占用,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補償,但卻無法滿足長久需求,從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便可看出,土地承包權限為30年,而在其去世后,土地可繼續由下一代繼承,這是一筆固定的、且不斷增值的資產;其次,近年來各類農產品價格一直呈現平穩上升趨勢,沒有了土地,等于沒有了收入來源,迫使很多農民不得不向城市轉移,進城打工,但卻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再其次,土地的補償標準較低,按我國土地管理法中所規定的,失地的補償是按征用土地前的三年土地年產值的6-10倍,最高為30倍,但即使按30倍補償,依然不能夠解決農民長久的生活經濟壓力。

2、失地農民就業難

雖然我國施行九年義務教育已有多年了,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初中學歷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失地農民的學歷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夠從事較為高端的工作,只能做一些底層工作,而底層工作收入則相對較低,在物價不斷攀升的今天,顯得有些相形見絀,學歷的限制,造成了農民工作選擇的困難,很多農民在工作尋求上,都會選擇競爭力小,薪資待遇低的職位,但工作環境卻較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作為土地征用方,經常只是給予失地農民一次性的經濟補償,但就業崗位卻少之又少,據相關調查顯示,失地農民的就業安置只有5%左右,而絕大多數依然處于無業或失業狀態。

3、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平低,方式單一

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福利較少,現行的農村保障事業中,養老和醫療兩項均處于建設初期階段,而失地農民則處于農民與城市居民之間,是被邊緣化的群體,因此只能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政策,雖然一些發達地區,政府為失地農民投了失業、醫療等保險,但絕大多數欠發達地區,卻依然沒有實現,而農民自身若想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則需要自行繳納各類保障金,這對于只有一定土地補償款的農民而言,只能望而卻步。

三、完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制度

1、建立農耕土地征用制度,嚴控土地征用審批

我國已經出臺了《土地管理法》,來維護農民使用土地的合法權益,但是依然不夠?,F階段征地分為兩種,一種公益性征地,這類征地是用于國家公益性經濟建設,如公路、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的建設,對于此,要做好公益性項目的規定,明確公益項目,避免征地不明現象,另一種是非公益性用地,這類征用需要在政府的協調下,進行補償協商,并對失地農民進行就業安置及社會保障補貼。另外,政府在土地征用方面也要嚴格監督,調查好土地征用的性質,保障農民利益。

2、建立符合當地情況的征地補償制度

征地補償,應包括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并且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以《土地管理法》中所規定各項作為基本的參考條件,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市場土地轉讓價格,并進行協商,雙方達成一致,方可進行。

3、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制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失地農民以屬于非農居民,但卻在社會保障上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應將其完全納入國務院所頒發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中,讓他們也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權;其次,在養老基金方面,應由政府和征用方分別承擔一部分養老繳納金,確保失地農民享受養老基金待遇;最后,醫療保障方面,應由政府出面,規定并進行協調,對于失地農民的醫療參保,征用方和失地方分別繳納一定數額的醫療保障金,在補償款下發時即實行,以確保農民今后的醫療保障權益。

結束語

失地農民的出現,是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建設不可避免的現象,因此,應站在農民的角度出發,在各項保障機制上做出調整,確保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及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史錦夢.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鄉村科技,2019(9)

[2]王迪.農村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南方農機,2018(6)

猜你喜歡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土地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山東淄博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及對策
論失地農民職業化的問題
土地流轉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
四種社會保障體系生命周期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