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導演的視角看秦皇島非遺文化

2019-09-10 05:29韓燕燕
錦繡·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非遺文化秦皇島

韓燕燕

摘要:秦皇島特色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秦皇島自古以來的歷史地位,秦皇島是游牧文化、狩獵文化、商賈文化、農耕文化的交匯之處。秦皇島人民在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名導演,非遺是創作的作品靈感的來源之一,如何將導演的非遺題材的作品提升秦皇島的文化品位,不僅要開發利用好自然資源和歷史遺跡,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同樣重要。

關鍵詞:導演的視角;秦皇島;非遺文化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歷史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實現文化價值,展示文化個性,把文化滲透到經濟社會之中,形成國家或區域的個性和競爭力,文化與旅游、經濟、休閑結合,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這些已形成社會的共識并在實踐中得以證實。

2.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秦皇島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經考古學家發現,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正是這份久遠和漫長,塑造著多少歷史的傳奇,演繹著多少動人的故事。勤勞智慧的秦皇島人創造著生活,積淀著文明,留下了豐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地級城市,規模并不算大的秦皇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竟然囊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的所有范圍,這一點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近年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開發和利用。

2006年,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非遺保護中心主要承擔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體組織實施和聯絡交流,通過開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7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強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成立了秦皇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下轄各縣區也已基本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構。并著手真細致地開展了秦皇島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截至目前,這項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工作開展的扎實有效,措施得力,目錄整理規范,特點鮮明,得到了省國家相關機構和專家的一致好評?,F在,秦皇島已經成功地申報了國家級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項、省級9項、省級傳承人8名。

2009年1月,秦皇島市公布了市級首批共3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昌黎縣(6項)

1、昌黎地秧歌。2、昌黎民歌。3、昌黎吹歌。4、趙家館餃子制作技藝。5、昌黎皮影。6、碣石山傳說與故事

盧龍縣(5項)

1、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2、老馬識途的歷史傳說。3、李廣射虎的歷史傳說。4、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5、粉條的加工技藝

青龍滿族自治縣(4項)

1、青龍猴打棒。2、滿族寸子秧歌。3、青龍水豆腐。4、青龍皮影戲

撫寧縣(8項)

1、撫寧鼓吹樂。2、撫寧太平鼓。3、撫寧繡花鞋。4、撫寧皮影雕。5、撫寧抬皇杠。6、撫寧剪紙。7、天馬山廟會。8、槨欏餅制作技藝

北戴河(2項)

1、任家班鼓吹樂。2、“楊腸子”手工藝制作

山海關(6項)

1、孟姜女故事傳說。2、山海關渾鍋。3、槨欏葉餅制作技藝。4、山海關喇叭。5、山海關孟姜女廟會。6、蕭顯寫匾故事。

3.導演視角下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1)歷史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古代和近代流傳下來的寶貴歷史財富,大多歷史悠久。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文學,如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老馬識途的歷史傳說、李廣射虎的歷史傳說、孟姜女故事傳說;天馬山廟會,孟姜女廟會以及昌黎地秧歌、撫寧吹歌、撫寧皇杠秧歌、青龍猴打棒、滿族寸子秧歌、撫寧太平鼓、北戴河任家班鼓吹樂等等,對廣大游客來說是莫大的吸引,旅游者可以在體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了解秦皇島本土文化,感受獨具特色的秦皇島。

(2)審美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完好,特色鮮明,是進行旅游開發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礎。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各種手工藝技藝、民間秧歌舞蹈等,展示了秦皇島地區的社會生產和生活風貌,都是廣大勞動人民凝聚的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出了秦皇島人的藝術創造和審美情趣,蘊含著濃厚的地方風俗和鮮明特色,是秦皇島旅游資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3)科考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產物,是當代人考察歷史、獲取以往各種信息的重要來源。秦皇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特色,為全市、全省地方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綜合、完備的第一手資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史料價值。同時,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的歷史知識、生產技藝、勞動方法、文藝形式等還可以起到教育的功能,讓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祖國文化的燦爛多姿。

(4)社會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原生態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濃重,因而有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很多傳統的手工技藝與特色美食,如昌黎青龍老豆腐、撫寧槨欏餅、昌黎趙家館餃子、盧龍粉條、北戴河的“楊腸子”等,這些滿可以作為最具秦皇島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給秦皇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對傳統的民間音樂、舞蹈等的設計和開發,進行全國范圍內展演,一方面有利于藝術形式的保存和傳承,另一方面,也可以極大地提高秦皇島的知名度,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4.做好秦皇島非遺旅游開發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保護與開發同旅游開發從本質上講都是一種文化活動,本身具有繼承、發展和保護文化的功能,兼具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旅游開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生存的一條適宜的出路。

通過科學、合理、適度的維護和恢復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性狀態。

猜你喜歡
非遺文化秦皇島
秦皇島海域營養鹽與葉綠素a的特征多元分析
游秦皇島
紀念秦皇島解放70周年主題展在秦皇島市檔案館開幕
孫婷婷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在職業學校中建設“非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夜宿秦皇島
非遺文化進駐職校社團的策略研究
“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實踐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