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的方法

2019-09-10 05:23林鳳霞
錦繡·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史料歷史探究

林鳳霞

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注重對學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考查,這種導向性作用,也使得史料教學日益成為歷史教師所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式與史料的結合

當今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日益豐富,在網絡上或各種媒體上接觸的新聞越來越多,并且開始慢慢由感性判斷逐漸過渡到理性判斷,學生痛恨一成不變的歷史教學,希望通過歷史課堂獲得智慧,發揮自己的潛能,特別是高中學生,由于身體和生理的改變,逐漸成熟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是極大的,對學生來說歷史課堂要改變,對一線教師來說高中歷史課堂更要改變。實踐表明,如果教師改變教學方法,由掌握教科書變為引導學生探究并嘗試解決歷史發展中所遇到的教學問題,其結果會有根本的不同。一般而言,歷史教師展開問題探究的基本操作程序:確定探究問題、提出假設、論證材料、比較和分析,學生相互交流和驗證并得出結論。學生經過這種探究學習,就可以學會用歷史的視野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問題,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唯一不足之處在于大多數史料是由教師搜集的,甚至全部都是教師搜集的,然而歷史認識的獲得不是輕而易舉的,它是在學習主體的積極介入下進行的,因此除常規的史料教學以外,還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史料教學,而且步驟要保持與常規課中教師主導下的史料基本一致。通過閱讀課本引用的概括和革命宣傳冊子《革命軍》等五則材料,讓學生從多元的角度總結出辛亥革命的原因;“請同學們根據林伯渠和孫中山的回憶,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分析革命黨人讓權于袁世凱的原因”,通過兩人的回憶和袁世凱奪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辛亥革命的影響。在整堂課的最后引出秋瑾的詩句,進一步使課堂氛圍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對辛亥革命的認識進一步深刻。

2.構建歷史情境式與史料的結合

聶幼犁認為學習歷史要學會用證據說話,那就需要教給學生查詢資料、考證資料的形式和來源,辨別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區別,要讓學生深刻了解:不是所有的歷史資料都可以作為證據,并且還需要評估史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感受資料作者的思想與表達。近年來我國歷史教育界引入了神入教學法,神入是一種對于過去的事件或人物的想法基于足夠證據的理解,是指同情地了解,設身處地的想象,這種訓練是歷史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根據英美學者的教學研究,對于歷史“神入”的界定,提出以下幾點:神入歷史過去人們行動、歷史發展的完整過程、歷史證據和觀點呈現、有助于學生審視他們自己的觀點,強化了學生的思考訓練,但學生所獲得的結論是暫時性的。而教師在授課中,經常要學生去想象某個時代人們的想法、觀念或某個人物的意圖、觀點,而且還要指出不可以用現代人的觀點、態度去評價古人,那就要求教師將史料與情境構建相結合。除了課堂上教師的情境構建,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如搜集歷史資料并撰寫歷史小論文、開展讀書活動并編寫讀書報告、撰寫歷史人物小傳等,甚至有些研究性課題涉及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和搜集材料,對歷史上重要的人物進行專門研究。

比如,講述中國古代史課程,可以針對學生的生活與此段歷史描述的年代相距甚遠的特點,呈現與課程內容相吻合的史書材料“神入”課堂,如通過圍繞歷史人物的小故事,再如歷史圖像,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學習內容和學習背景,有效地進入接下來的學習;而講述抗日戰爭題材的課程,可以配合戰爭時期的視頻或圖片為“神入”,凸顯戰火無情、民不聊生,使學生產生對于戰爭殘酷性的直觀沖擊和震撼,帶著與課程氛圍相融合的情緒開啟對于戰爭課程的學習,由此產生愛國憂民的情感。

3.思維辨析式與史料的結合

“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可言;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形式所留下痕跡,有證據傳留于今日者也”。在思維辨析式與史料結合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會學生辨析史料的屬性?!笆妨希夯蛘叻Q歷史資料,指的是能夠反映過去發生,存在過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記載和一切物品,或者說,過去遺留下來的所有文字記載和物品都可以作為了解,認識歷史的資料”,原始材料并不在于是否真實,而更加關注是否為當時留下來的材料,然而遺憾的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不僅沒有注意引導學生鑒別史料的真偽,甚至其自身在對史料的引用和處理上也十分缺乏嚴謹的考證意識;第二,引導學生辨析新舊史觀。歷史教育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學生通過對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總體趨勢的探究,明確新舊史觀的區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現實生活中面對的復雜問題,還可以提升學生精神境界。

我們在說新中國外交有關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總會引用毛主席的這一句話“馬上就組團去,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不去就脫離群眾了”。毛主席的這句話,我們這些教師很多人都會習慣引用,表明我們與非洲之間的友誼,非洲民眾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巨大作用,但其實這段史實是存在誤解的。

在課堂上,我展示了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的影印版,報紙的頭版刊載了阿爾巴尼亞等國關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和提案全文和聯合國大會表決結果,并逐一列舉了投贊成票的76個會員國的名單。無需麻煩“中國外交界資深的官員、學者和專家”,找一位班上的地理課代表,從人民日報逐一列舉的投贊成票的76個會員國的名單中,就會找出投贊成票的26個非洲國家的國名。如果這位中學生記憶力不好,讓他翻開地理書,看看這些國家的分布,他就會發現,1971年聯合國的會員國中,非洲國家的總數是42個,他就會推斷出,有16個非洲國家沒有投贊成票。他還會發現,投贊成票的26個非洲國家中,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蘇丹、突尼斯等國的人口構成,占大多數的是阿拉伯人,屬于白種人,把這些國家稱作“黑人兄弟”,中學生也會看出這是常識性的錯誤。這種引導發現式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討論,加深了他們對這個知識點的了解,還承上啟下,讓他們對70年代外交三件大事的了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和與美國關系正?;窍噍o相成的,是中美外交緩和的關鍵步伐。

猜你喜歡
史料歷史探究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