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國家背景下經濟法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剖析

2019-09-10 05:46符惠靜
錦繡·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創新思路經濟法教學模式

符惠靜

摘要:本文針對法治國家的經濟法背景進行闡述,并深入分析經濟法的具體概念與原則,探討經濟法的社會地位與學生未來發展方向,以此為我國當前經濟法教學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同時,本文還提出相應教學設計內容與教學模式,以培養經濟法學生成為職業律師時所面對合理性、正當性的經濟法反思作用。

關鍵詞:法制國家;經濟法;教學模式;創新思路

一、經濟法理論概述

(一)經濟法概念

我們在對經濟法具體概念深入研究時可以發現,其中多數命題都在強調社會關系與法旨間不斷調整的關系。當前我國經濟法的主流研究方向便是經濟法的存在,強調人們應以社會發展為基礎對經濟法進行研究,但從本質上來看,依然缺少經濟法與社會關系的基礎關聯研究。多數經濟法學理論研究都認為市場經濟才是經濟法發展根本,具體體現于市場經濟中規范與調整的法律,但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皆傾向于以公共利益與彌補市場缺失為主,從而導致基礎研究中的市場經濟逐漸偏離與經濟法。由于經濟法的誕生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經濟法研究領域或研究對象時都需保持與社會需求相對應。在明確民商法對經濟發展的具體需求后,將經濟法具體概念結合經濟整體,并建立在經濟本體以上的位置。而經濟法本體是指社會普遍對此認同,并推動社會創造財富時調整不同群體中的經濟行為。在此過程中,可讓由國家力量進一步強化經濟法功效,并在滿足社會經濟的同時實現經濟法平衡

(二)經濟法原則

在針對經濟法原則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多數學者皆站在主觀視角上推測經濟法實質性問題,對目標進行調整或推演其發展過程與手段。但從根本上來看,在推演過程中便已與經濟實踐中法律調整規定背道而馳。如若將其方法限定于經濟法調整過程中,則違背經濟法的根本經濟原則性質。通常來說,在經濟法學界中往往注重依法行政、法定原則和政府執行原則,但這種思考過于站在國家視角中,從而忽略實際經濟生活需求和社會發展規律。這種觀點的誕生更讓經濟生活的復雜性被經濟法所忽視,其實經濟法的核心原則可體現于實踐經濟法過程致中國,不僅僅知識在相關法律條例中體現。同時,經濟法原則的基本還需立足于實踐和理論過程中,只有實踐才可驗證其理論內涵,體現出經濟法存在的重要作用。此外,人們在社會中的實踐活動環節需對經濟法價值進行定位,轉變應然層面中具有的經濟價值為實然層面中的經濟價值,由此充分體現經濟法對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作用。因此,經濟法理論中的基本原則要對社會現實經濟具有指引作用,并在調整實際社會經濟過程中密切關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經濟法需具備監管方面的規范性。另一方面,經濟法監管需具備準確性。但想要徹底解決這兩方面問題,就必須從經濟法原則入手,明確構建經濟法原則基本體系。如若在經濟法構建過程中沒有明確經濟監管原則,將會導致經濟法構建過程難以實施。同時,經濟法實施監管中的主體行為應建立在法律框架的基本原則中開展,想要實現社會經濟與群眾滿足的相互促進,需積極發揮經濟法的調節功效,明確經濟法各項原則規范,其中包括規范原則、經濟利益一體化原則、目標彈性原則、主體監管原則等,而其中的經濟一體化原則則是經濟法原則中的總目標,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

二、法制國家背景下經濟法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一)案例研討課程

法治國家背景下,職業化法學教育是當前法律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法學教育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通識教育、職業化法律教育、通識教育融為一體,以此有效解決當前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法律人才不足的問題。同時,在法制國家中,國家化法律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也決定了職業化教育需要具備如同律師職業一般的思考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從我國法學教育來看,多數法律專業學生皆為本科階段,最早涉及到法律行業的學生皆不足二十歲,從而決定我國法律教育應循環漸進,以法律課堂教育為傳遞主體,深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與理論能力。經濟法的教育核心內容在研究類型上對理論課程與處理問題時可通過結合我國當前案例研討課程及理論研討課程的方式,以此引導法律職業學生在理論研討課程中具備處理經濟法、思考經濟法、研究經濟法的能力。通過案例研討課程有效銜接理論研討課程內容,并在學生思考相關法律案例問題時增強學生政府執法、行政研討的合理思考能力。案例研討課程中可以蘇克拉底問答模式、法律教師評價方式來深層次發現理論研討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解決。同時,此類課程需著重強調律師職業要具備改進立法、批判性思維等,并在此基礎上將法律文化視為法律精神發展過程,由此實現律師職業面對合理性、正當性的經濟法反思作用。

(二)教學課堂設計

在設計經濟法教學課程方面,可通過經濟法大課、經濟法理論課、經濟法案例課為主要課程,案例課程中的典型案例需占據一半,熱點案例需具備社會影響功能與深層次理論功能,且法律教師教學實踐不能低于四分之一的課程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創新法治國家的經濟法教學課堂,則需將案例研討課程、經濟法理論課程、經濟法問題等打造為具有探究性意義的教育課堂,但在此前提下需要改變兩個現狀問題因素。其一,當前法治國家經濟法課程中往往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學生只可被動吸收知識內容。其二,學生主導地位過重,教師喪失引導功能,從而導致研討方向及研討深度出現問題,與經濟法中蘊含的復雜性、實踐性有所不符。因此,法律學生在研討過程中需分為課前研討、課后研討,而后通過交換討論材料進行交互式學習。在課堂討論方面需集中于討論書面關鍵內容與關鍵問題和教師提出的問題,由此進行系統性的實效討論及理論討論。

結語

綜上所述,法治國家背景下創新經濟法教學模式及教學思路,首先需明確經濟法內涵與經濟法概念,由此明確經濟法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走向,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堂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及職業化能力。

猜你喜歡
創新思路經濟法教學模式
淺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大數據時代經濟法的完善路徑探討
大數據時代經濟法的完善升級路徑分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新形勢下企業宣傳工作的創新思路探究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創新思路
對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創新思路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