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處理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019-09-10 20:04張志強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關鍵詞:類比課堂有效性

張志強

摘要:本文就指導農村青年教師過程中發現的關于教材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應采取的對策,談一談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供同仁們參考。

關鍵詞:處理教材 ?課堂有效性 ?類比 ?化歸 ?思維容量

廣大農村青年教師,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基本功扎實,現代化教學工具應用熟練,但農村青年教師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教育教學能力的不平衡,課堂缺乏即時的應變能力,對教學思想和學法的指導缺乏足夠的經驗,對部分細節把握和處理不夠精準,片面追求大容量等。尤其突出的是對教材的處理欠科學,不夠大膽,過于機械,這也似乎成為青年教師的通病。本文就這一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數學教材處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對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不到位。

教材的重點是指那些在教材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基礎知識。難點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針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指那些用到的基礎知識的較多,論證方法比較復雜的內容為知識的難點;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實際,指那些較抽象、較難理解的教學內容,為認識上的難點。但青年教師往往因缺乏經驗,急于求成,而失去對重點的突出,對難點突破沒有良策。

(二)、盲目擴充例題,片面追求大容量。

作為教師在備課處理教材時必須對教材進行挖掘、梳理、濃縮,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以較小的時間和精力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片面追求大容量,以犧牲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為代價,對學生的思維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長此以往,不僅事倍功半,還將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處理教材過程中,對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教學不到位,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體現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與學的活動,而且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采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滲透主要的數學思維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探索式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觀摩、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

(四)、過于機械,未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

部分學員機械地處理教材,甚至照本宣科,使課堂顯得呆板,缺乏生機活力。所以處理教材時要活化教材,教師必須將靜止的,抽象、死板的教學內容活起來、動起來,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把相關的一切可入教的信息資源變成教學資料,使數學教學更有實效。

二、下面就初中數學教材的處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可運用類比思想挖掘數學教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

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屬性猜測另一些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方法。類比是提出問題,做出新發現的主要源泉,是科學探究最普通的方法。

例如:在學生學完線段的長度比較和線段的中點的概念和應用后,可讓學生自行類比探求角的大小比較,角平分線的定義和應用,學生自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既鞏固了原來的知識,也發現了新知識,更對知識的機構和拓展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在給實習生示范課時,我就大膽地按類比的方法處理角的大小比較,受到廣泛好評。

類比可由性質、公式法則的相似進行類比或推廣,可以由“數”或“形”的結構形式的相似類比,可以由解決問題的相似進行類比,還可以進行有限到無限的類比,由低維到高維的類比等??梢赃M行類比思維訓練的內容,在初中數學教材占有較大的比例。如類比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類比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相似,類比一次函數的方法研究二次函數;類比于整數的因數分解研究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等等。

(二)、挖掘初中數學教材,加強學生歸納思維能力的訓練

歸納是對某一事物若干個體進行研究,發現主次之間的共性,然后由此猜想這類事物的主體也具有這種性質的思維方法。

初中有關運算法則的引出幾乎全部使用了一般歸納法。如對有理數的加減法等運算法則,對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研究,函數圖象的性質的研究,三角形內角和,四邊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等都可使用歸納法。在《圓》這塊內容中,對部分定理的證明使用了完全歸納法。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經常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或解題步驟及知識結構進行總結與歸納。

(三)、運用化歸轉化方法,幫助學生加強知識之間有關系。

化歸是指由未知到已知,由難到易,由復雜到簡單的轉化。例如:在“有理數的減法”的教學時,學生一時不適應,感覺難度很大。老師在處理時一律先把減法轉化為加法,學生容易掌握,并漸漸對有理數的減法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維。在解分式方程時轉化為整式方程,對幾何中出現的復雜圖形,盡量引導學生向簡單圖形、基本圖形轉化。如在圖中數三角形的個數,其實就可轉化為在線段上數線段的條數,難度就大大降低,其中的規律也較容易體現。

(四)、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數學熱情。

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同時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表現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維,更能促進在今后遇到相關問題時自覺地動用有關數學經驗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實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

總之,科學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是上好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方面不斷進行自我鍛煉和提高,不斷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在這方面教師應具有批判性、質疑性、獨特性等思維品質,以及教師知識系統、教學監控能力、反思能力等的形成與發展。教師處理教材時不僅僅局限于數學知識的落實,而應該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從數學的角度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搭建的數學活動平臺上展開數學學習。

猜你喜歡
類比課堂有效性
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難點問題的處理
緊扣數學本質 豐富學習方式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如何有效利用微課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
著眼課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研究
英語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類比”一種思維方式的探討
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關于解決大學生上課玩手機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