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吳敬梓的家風傳承

2019-09-12 03:46許立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2期
關鍵詞:吳敬梓家風傳承

許立

摘 要:吳敬梓是清代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他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為中國諷刺小說的范本。胡適先生稱吳敬梓為“安徽的第一大文豪”,陳毅元帥稱贊《儒林外史》“永垂不朽”。作者發現,吳敬梓能有如此大的文學成就,能成就如此偉大的人生,與其家風傳承息息相關。文章從吳敬梓的生平軌跡和《儒林外史》故事中發現吳敬梓完美地繼承了吳家孝悌、仁義、崇文的遺風。

關鍵詞:吳敬梓;家風;傳承

1 孝悌

吳敬梓的祖先吳祥頂替年邁體弱的父親去當兵,跟隨燕王朱棣起兵奪了天下,被封為五品驍騎衛,食邑六合。全椒的高祖吳謙為治療母親疾病,自學醫術,成為名醫。曾祖輩吳國鼎因母喪,辭官于廬墓山中守孝,父母不高興,就長跪在地,不命令不敢起身。父吳沛去世后,吳國鼎身為長子,撫養幾個弟弟,對幾個侄子也關懷備至,如同親生。吳國鼎在任福建主考時,曾以“孝悌”為主題,考試士子,親自抄錄“孝經”教育子弟。吳國龍“奉親孝,養祭必以禮,事兄愛敬有加”。吳敬梓的祖父吳旦天寒早起,為父暖衣。叔祖父吳勖在聽聞家人要求分家,搶占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家產時,“泣謝不許”,一邊哭泣,一邊斥責拒絕。

吳敬梓從小接受了父親吳霖起的儒家正統教育,將這種圣賢家風銘刻于心。母親去世后,一直跟在父親的身邊,往來于江淮之間。甚至成婚以后,夫妻二人還一同跟父親來到贛榆,照顧父親。但遺憾的是,父親對他的期望并不是朝夕相伴,而是科舉興家。

吳敬梓身在科舉世家,身負科舉興家的重任,卻厭惡八股文。他幼年時便“生小心情愛吟弄,紅牙學歌類薛譚”,對陶冶情操的詩詞歌賦尤為喜愛,特別厭惡思想僵化、格式死板、壓抑沉悶的八股文。二十三歲的吳敬梓在父親的嚴加教育下考中秀才后,已經衰敗的“遺園”將家族興旺的希望押在他身上。但不幸的是,一向才華橫溢的吳敬梓在科舉道路上走得并不順利。二十九歲時,吳敬梓滿懷信心地參加滁州的鄉試預考,考前在酒館與文友聚會,酒過三巡,將懷才不遇的牢騷和對丑陋權貴的鄙俗一吐為快,很快被小人傳到了主考耳中。按清朝律令,士子不得結黨、議論時政。真是禍從口出。所幸的是,學使李鳳翥欣賞吳敬梓的才氣,在斥責他一頓后,可憐他跪求原諒,依然錄取他為預選第一名。但是,在隨后的鄉試中,學使更換,新學使久聞吳敬梓“文章大好人大怪”,對吳敬梓印象不佳,結果吳敬梓名落孫山。作為科舉世家子弟、“遺園”唯一的希望,吳敬梓竟然委屈就全,“匍匐乞求遭虠甝”,忍受奇恥大辱,求得正式鄉試資格。然而,在鄉試中,一向以文才自負的吳敬梓,卻因為考官好惡,滿腹經綸卻考得一敗涂地。

靠科舉振興家業的美好愿望與現實形成巨大反差,讓吳敬梓難以接受,且人格遭到踐踏,他難以面對親友期待的眼神,對族人的議論極度敏感。這一年的除夕夜,吳敬梓獨自前往南京游玩,與友人痛飲后,孤獨地回到寓所,回顧自己三十年來的生活道路,回想考試中受的屈辱和懷才不遇,即興創作了《減字木蘭花·庚戌除夕客中》詞八首,其中“文瀾學海,落筆千言徒灑灑”“株守殘篇,落魄諸生十二年”寫了自二十三歲考取秀才以后,歷經數次考試,雖才高八斗、株守殘篇,但皆以失敗告終的經歷。這讓吳敬梓對科舉榮身的道路產生了懷疑,想起父親“考取功名,振興家族”的遺托,卻只能“弓冶箕裘,手捧遺經血淚流”,不能繼承父業,不能將父親遺志發揚光大。家族的親友都是“康了惟聞毷氉聲”,落第了,在冷冰冰的家族里,很少有安慰與鼓勵,只能聽見親友煩悶的挖苦和勸誡聲。在這種情形下,他只有自嘲“新例入貲須少壯”,對自己的科舉之路,有了“欲往從之行路難”的感慨。作為科舉世家的唯一繼承人,在科舉之路上寸步難行,無論是親友,還是自己,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吳敬梓想要移家,想換一種生活環境,也在情理之中了。

2 禮義

據吳敬梓《移家賦》所述,吳家有“三讓”遺風。全椒吳氏家族的一代祖是周太公的次子仲雍,為了把王位讓給弟弟季歷,以便最后傳給季歷之子周文王姬昌,仲雍和大哥泰伯便“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歷”,最后遠避至無錫一帶,建立了句吳,這是“一讓”;吳國傳至第十九代壽夢時,生有四子,想把王位傳給最小的兒子季札,但季札在其兄長相繼過世后,“三拒”君位,最后,干脆逃走,讓大哥的兒子繼承王位,這是“二讓”;吳敬梓的第九十七代高祖吳鳳放棄了繼承祖上“驍騎尉”官爵,“讓襲”后從食邑六合帶領全家遷至全椒程家市一帶“西墅”居住,從士大夫階層降為普通百姓,這是“三讓”。禮讓的傳統流淌在吳家的血液中,泰伯、仲雍、季札讓國,吳鳳讓爵,吳敬梓的“讓家”按照家族傳承來說是不算過分的。而讓出家產,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常熟縣真儒降生,泰伯祠名賢主祭”中,吳敬梓借虞博士的故事隱喻自己在族人侵奪家產時的做法。虞博士托侄子湯相公看著祖上的幾間房子,結果被湯相公私自賣了,原文寫道“湯相公走了進來,作揖坐下。說了一會閑話,便說道‘表叔那房子,我因這半年沒有錢用,是我折賣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沒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沒奈何賣了,又老遠的路來告訴我做嘎?湯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沒處住,所以來同表叔商量,借些銀子去當幾間屋住。虞博士又點頭道:‘是了,你賣了就沒處住。我這里恰好還有三四十銀子,明日與你拿去典幾間屋住也好。湯相公就不言語了?!睖喙仁琴u了虞博士的房子,又向他借錢買房,得了錢也沒一聲感謝,這丑惡的嘴臉著實讓人惡心,但虞博士身為掌權者,不但不懲治惡侄,反而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舍去來之不易的銀子,對侄子關懷備至,這不正是孝悌與禮義的最好表現嗎?況且,姓氏當中,“虞”和“吳”本是一個姓,虞博士又是吳敬梓筆下具有完美人格的代表,所以筆者大膽推測,這里吳敬梓是借虞博士對待親友侵奪家產的態度和做法,表明自己對待分家和奪產的態度,受家風影響,應該是從容淡泊和仁愛舍予的。

3 奕業青箱,以詩書傳家

吳敬梓在《遺園四首》中寫道“辛苦青箱業,傳家只賜書”。吳敬梓的叔祖父榜眼吳晟出任寧化縣令時“新黌宮、興義學、捐俸延師,教人子弟”。建造學宮,興辦公共學堂,捐出自己的俸祿,請來老師,教育學生。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任贛榆教諭后,變賣家產,為贛榆捐修了學宮、尊經閣和敬一亭,成為道德楷模。吳敬梓自小伴隨父親左右,深得其父遺風,終于在移家南京后的39歲那年,賣去全椒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與友人一起捐修了文廟“先賢祠”,舉辦了盛大的泰伯大祭,也因此徹底陷入赤貧。這在《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婦游山,遲衡山朋友議禮”中有清楚的描述,遲衡山道:“我們這南京,古今第一個賢人是吳泰伯,……,借此,大家習學禮樂,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這是該的!”接過手卷,放開寫道:“天長杜儀捐銀三百兩?!倍派偾涞男蜗缶褪菂蔷磋鞯淖詡?,杜少卿在盤纏路費都出不起的窘境中,毅然拿出三百兩銀子,映射到吳敬梓身上,可以追溯其父、其祖的風采,亦可以看出吳敬梓是在踐行其“孝悌”與“奕業青箱”的家族傳承。吳敬梓在三十三歲回顧鄉居歲月,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移家南京時,寫下《減字木蘭花·庚戌除夕客中》詞八首,其二有云“王家曇首,伎識歌聲春載酒。白板橋西,贏得才名曲部知”。這里的“王家曇首”,運用南朝王曇首的典故,《南史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二》中記載:“王曇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闭f的是王曇首在兄弟族人爭奪家產時,只拿走圖書,其他都視為糞土,吳敬梓也是借這個典故表明自己的取舍,胸懷“天獨予文”的自信,在族人的毷氉聲中選擇“詩酒風雅”的生活。

4 總結

綜上所述,吳敬梓完美地繼承了吳家孝悌、禮義、崇文的遺風,并竭盡一生將其發揚光大。他的一生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條為責任掙扎、為理想奮斗的鳳凰涅槃之路?!度辶滞馐贰返乃枷胫黝}也就躍然紙上了,非獨為“諷世”,而為“警世”,以達到“醒世”的目的。

猜你喜歡
吳敬梓家風傳承
吳敬梓“休說功名”
吳敬梓是個敗家子?
家風伴我成長
單寶塔詩
百家姓看“家風”
百家姓看;家風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