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研究

2019-09-16 13:04黃玉蕾
數碼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整合信息技術

黃玉蕾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書中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同時又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結構類型?!惫P者通過分析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優勢,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道德與法治 整合

1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1.1課程標準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書中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同時又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結構類型?!庇纱丝梢?,當前信息技術對課程的影響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能夠改變原來傳統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真正為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服務。

1.2時代發展的需要

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我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學習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可以說,信息技術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需要培養的是綜合性的人才。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整合能夠進一步改變育人模式,讓信息技術成為教師強有力的輔助工具讓信息技術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優勢

2.1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小學思品課堂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主要是通過說教的形式讓學生接受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缺少了學習的自主性,缺少了德育應該有的溫度。新時代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起著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道德的主體。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有助于教師開設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道德,這樣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才是符合教育邏輯的。

2.2激發學習興趣

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傳統的小學思品課堂,教學模式單調枯燥,學生自然就會對思品課產生厭惡的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學關于“注意”的定義是“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的狀態,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注意是通過外界的作用產生的。對于小學生來說,當他受到教師某一行為刺激后產生了注意,但他的注意力是不長久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穩定性是注意的一個特征。

2.3拓寬教學資源

傳統的小學思品課堂,教材的內容很有局限性,甚至有的教學案例已經十分陳舊,不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教師就能夠靈活地對教材進行合理地增、刪、改,使得教材內容豐富起來,能夠更加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真正能有所得。另外,信息技術提供的教學資源也不僅僅是單一的文字形式,教師可以自由地根據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選擇圖片、音頻、視頻等更直觀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

2.4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小學思品課堂,教師可能只能以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重難點不易突破。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方式突破教學重難點。首先,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網絡上尋找有關的資料;其次,教師可以適時地在課堂上營造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補充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讓“多媒體”設備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平臺。

2.5發展道德素養

新時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注重學生通過自己“學德”,而不是傳統的通過教師“教德”。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能夠改變傳統的說教,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放開學生的手腳和頭腦,幫助學生有效體驗、感悟并內化于心,從而讓學生主動加強道德素養的建構。

3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策略

3.1注意適度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有這么多的優勢,很可能造成的誤區是只要越多的使用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會越成功。雖然信息技術的運用可能會使得課堂看上去很熱鬧,但是這樣的課堂是沒有效率的。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注意適度性。第一,教師不能僅僅依靠信息技術機械地羅列知識。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知到思維,從理論到實踐。第二,教師能夠用言語—下子讓學生明白的教學內容,不需要再過度地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學習內容中走彎路。

3.2增強開放性

小學道德與法洽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基本特征之一是開放性。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增強教學的開放性,根據教學內容,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擴充學生生活實踐的空間,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人種有不同》這一課,課前教師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上網查找“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的杰出代表”。課堂上,教師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對于教師提出的“白種人最聰明嗎?”這個探究問題,學生就可在小組合作中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實現師生、生生互動,最后教師再補充科學資料總結出“人種本身無優劣之分”。

3.3加強情感性

傳統的思品課堂,學生是被動的。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融人到課程內容中。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學習情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感恩父母》這一課,上課伊始,教師通過播放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成長歷程視頻r下子渲染了課堂氣氛,學生就能感知到父母將自己撫養長大的過程中付出了多少艱辛的汗水。接著,學生就很快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3.4關注時代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地增、刪、改,選擇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調整已經被時代超越的教學內容。

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心中有“規則”》這一課,由于SARS離學生生活較遠,所以對于教材內容進行相關調整,教師可以選取學生都親身經歷過的“禽流感”。通過播放“禽流感”的視頻,讓學生回憶禽流感期間需要注意什么。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拓展像禽流感、非典、埃博拉這一類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期間制定的規則,從正面感受到規則的力量。

3.5提升實用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基本特征之一是生活性。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資源,重視知行結合,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發展學生的道德素養。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逛商場》這一課,這一課的內容就是平時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情景。首先,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出示各類商品,讓學生討論辨析,使學生掌握選購商品的知識,具有獨立購物的能力。接著,教師還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讓學生了解當下新型的網絡購物方式,在課堂中直接真實地模擬“淘寶網”網購的場景,讓學生掌握網購的技巧,以免上當受騙。

相信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合可以在未來的道路上進一步為學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呈領、楊琳、劃清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整合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