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四家之蔡襄書法邊緣化的原因

2019-09-17 07:35姚灼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蔡襄書風

姚灼

摘 要: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即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規律。如秦以篆為主,漢以隸為要,待魏晉時期書體發展完備之后,唐、宋等各個朝代書法基于自己的時代背景,展現著不同的書法風格,有著自己的書法特色。宋四家的出現不僅在宋代有重要的影響,在整個書法史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這些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直到今天都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的范本。后人有學蘇、學米、學黃,但是同樣作為宋四家的蔡襄的書法卻很少被提及。文章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找出原因,從而引發大家的思考。

關鍵詞:蔡襄;書風;宋四家

蔡襄(1012—1067)字君謨,進士出身,興化軍仙游人。在宋代蔡襄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人們對其評價也很高,宋徽宗曾經評論說:“蔡君謨書包藏法度,停蓄鋒銳,宋之魯公也?!盵1]魯公是繼大王之后書法的另一座高峰,在宋朝時期也備受推崇,而宋徽宗把蔡襄和魯公放在同一高度,可見蔡襄的地位之高。歐陽修和蘇軾在當時也對蔡襄很是推崇,蘇軾曾說:“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盵2]從這些評論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書法大家都對蔡襄的書法贊許有加,可見蔡襄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可以說是備受推崇。既然在當時大家對蔡襄評價如此之高,那么為什么后人提及宋代書法多以“蘇、黃、米”為主,對蔡襄的書法很少提及,并且對蔡襄的書法理論研究也不及其他三家呢?對此情況筆者分幾點進行論述,具體分析如下:

一、缺少個性的書風

宋代對顏真卿的書法多有推崇,因其有廊廟之氣。蔡襄書法多學顏書,整體精神面貌多靠近顏體。而唐代書家李邕對書法的評價曾提到“似我者俗,學我者死”,齊白石老先生有“學我者生,死我者死”都是主張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獨特的書法語言是一位書法家的自身標志,也是在眾多書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而蔡襄作為在當時備受推崇的書家,在今天受到冷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書風不夠明顯。清代梁巘《評書帖》中總結前代的書法特征為“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每個時代的書法有著自己的最明顯特征。任何文化藝術的發展都不能離開社會背景的依托,從大背景來看,就蔡襄所處的時代而言,其書法發展處在低迷的時期,這是宋朝大的社會環境導致的。唐末的戰亂使得相對穩固的書法傳承模式遭到了破壞,傳統的書法發展出現了斷層,師徒教授的教學方式漸漸淡化,所以,書法發展到宋朝不可能很快恢復發展到唐的盛況。且宋的社會制度也發生了變化,整個社會對書法的重視程度也發生了變化。唐代的皇帝多重視書法,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唐朝的選官考核時以“身言書判”為標準,其中“書”就是指楷法遒美,而宋代實行謄錄制,對參試人員的書法重視程度大不如前。歐陽修曾感慨:“書之盛莫盛于唐,書之廢莫廢于今?!盵3]宋代初期出現了“趨時貴書”的現象,造成了書壇的混亂局面。在這樣的環境下,蔡襄的書法出現了。而對于蔡襄的研究首先是針對其書學思想。唐代是書法鼎盛時期,距離宋代也最近,因此在書法的學習上宋人免不了要追逐唐人的步伐,蔡襄也不例外。蔡襄“尚古”,直追唐人。他的書法先學周越和宋綬,后學顏真卿。周越的書法被后人批評“軟”“俗”,宋綬的書法學習顏真卿和徐浩,筆者認為這些經歷都或多或少地對蔡襄日后的書法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蔡襄轉益多師,追求唐人書風,對顏真卿最為推崇。歷史上有記載:

錢泳《書學》道:“學魯公者,惟君謨一人而已,蓋君謨人品醇正,字畫端方,今所傳《萬安橋碑》,直是魯公《中興頌》,《相州晝錦堂記》直是魯公家廟碑?!盵4]

蔡襄書法學習顏體,且蔡襄為人正直,他的書法作品與顏體貼近。顏書在歷史評價中地位很高,而蔡書其風格更貼近顏體,少了些許己意。

蔡襄對楷書的用功頗多,前文提到蔡襄有著“尚古”的書學思想。古人評書先評人,蔡襄對顏魯公人品肯定使得蔡向顏靠近,取法于顏,對古法的崇尚使得蔡襄的書法繼承大于創新。蔡襄所處的歷史時期屬于書法的復興修復階段,在修復的過程中追尋前期的書法風格,繼承大于創新也是對書法復興更有利的。蔡襄書法思想不過分重視革新,恪守晉唐時期法度。

此外,今天人們對宋代書法認知最明顯的是“意”,“尚意”是宋代書法發展的主流,并且以“蘇、黃、米”三家最為顯著,而蔡襄作為宋前期的書法家,書法中的“意”相對于其他三家而言是更加含蓄的,書法更加端正規矩。

蔡襄書法風格在繼承唐法的同時又追求魏晉的蕭散簡遠,既嚴謹又有灑脫,體現中和之美。

蔡襄的作品傳世不多,且多為木刻,有些我們看到的作品因為年代跨度時間比較長,加之保存不善,失去了原本的面目,這也使得書法愛好者在字帖的選擇上受到了限制。筆者下面選取幾件作品進行簡單的分析:

《門屏貼》為蔡襄早期的書法作品,據考證是其在出任西京留守推官時所作,字體為楷書,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從這本字帖可以看出蔡襄用筆圓潤,結體較為寬博,筆畫厚重,有唐人法度,書法風格與顏體更為接近。

《海隅帖》楷書,紙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梢詮闹锌闯霾滔宓臅ㄖ饾u擺脫周越和宋綬影響,取法多元化,風格也是更靠近顏真卿,筆畫厚重,用筆精確得當。清吳其貞曾經道:“《海隅帖》楷書也,精俊妍媚,似虞永興”。[5]在吳其貞看來其書法作品在整體的氣勢上有虞永興的影子。其書法兼容各家化為一體,整體風格不明顯。

晚年的蔡襄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發生巨變,這樣的經歷也對他的書法風格產生了影響,其晚年書風更多追求平淡。

總的說來,蔡襄是一位各體兼善的書家,書法風格也是多元化的,讓人難以揣測和對其書風進行一個準確的把握,這也是蔡襄書法沒能被今天書法愛好者廣泛接受的一個原因。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在書法上蔡襄更多的是“尚法”。

宋代對書法的重視不如唐代,加之禪宗思想影響,注重自我思想情感的宣泄,這種思想轉移到了書法上,則更多的是自我性情的流露,如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米芾的“八面出鋒”。蔡襄書法的流行在宋代是短暫的,是書法在宋復興前期的序章。到了南宋時期,蘇、黃、米的書法盛行,蔡襄的書法就不被看重了。大浪淘沙,在蔡襄之后也出現了很多的書法家,他們也各具特色,這不免會使遠停留在北宋的蔡襄書法受到埋沒。

二、其他三家的崛起

除了蔡襄以外,宋代還有其他三家,他們個性明顯,有自己的書法語言,并且整體造詣很深,影響深遠,即蘇、黃、米。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創造的書體被稱之為“蘇體”,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他的探索精神開啟了宋代“尚意”書風,使得宋代的書法在唐代這座書法高峰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開啟了有別于唐“尚法”的新書風。黃庭堅沒有亦步亦趨地追隨他的老師,而是有自己的書法面貌,可以用“石壓蛤蟆”和“樹梢掛蛇”來形容兩者書法面貌的不同,可見黃庭堅在蘇軾之后開辟了屬于自己的書法道路。再說米芾,米芾字元章,號火正后人,可謂是宋代書法史上的一位怪才,有“米顛”之稱,《海岳名言》中曾提及他“集古字”,米取各家之長,而能化為己用,從而自成一家,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集古出新的大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蘇、黃、米不僅有書法作品流傳于世,也提出了一些書法理論,例如:蘇軾書法重視精神,講求書法應該神、氣、骨、肉、血俱全,對讀書強調“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黃庭堅強調“韻”;米芾的“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等等。這些都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學習和借鑒意義。就理論方面而言,蔡襄相對于其他三家就稍遜色了些。且黃、米對蔡襄的書法都有不好的評論,把蔡的書法比作女子,這顯然是指出蔡書法偏柔弱的毛病,他們的這種“名人效應”不免會影響到人們對蔡襄書法的印象。

此外,書法史上的一大公案就是宋四家中的蔡究竟指的是蔡襄還是蔡京,這一問題的確切答案一直存在爭論,人們都認為蔡襄之所以位列宋四家是因為原本宋四家之一的蔡京人品不好,而古代講求德藝雙馨,這也間接地說明了人們把蔡襄稱為宋四家之一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表達了大家對于蔡襄的書法價值不如前三家肯定,導致其影響也就比不上其他三家。在宋代整個大環境下,蘇、黃、米三家的崛起,加之對于蘇、黃、米、蔡四家中對蔡的指代不確定,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今天我們對蔡襄的認識和評價,也就影響了我們對蔡襄書法的學習和研究。

三、結語

雖然今天的我們可能很少去學習蔡襄的書法作品,對于蔡襄的研究也不算多,但是這也不能否定蔡襄在當時的重要價值。

首先在宋代初期書壇一片混亂的情況下,蔡襄的出現打破了宋代書壇混亂的局面,為宋代書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其次作為宋代剛正不阿的諫臣,他敢說敢做,在做人上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后,蔡襄可以做到各體兼善,可見其學習的用功和努力。宋代書法如果拋開蔡襄,便不是完整的宋代書法史。今天我們應該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蔡襄的書法,隨著書法熱潮的不斷掀起,筆者相信對于蔡襄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屬于他的書法價值也會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認可。曹寶麟先生評價道:“在他之前,北宋沒有哪個人能對傳統書體作過如此全面和深入的繼承,完全可以這樣說,蔡襄的努力,結束了趙宋百年以來書法渾沌無序的混亂局面,因而他無疑是個‘繼絕世式的人物。但蔡襄有來自時代和本身兩方面的局限,這就決定了他繼往有余而開來不足?!盵6]這是對蔡襄的一個很理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鄭杓.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409-410.

[2]蘇軾.蘇東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206.

[3]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347.

[4]錢泳.宋四家書[M]//崔爾平.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1029.

[5]吳其貞.書畫記:卷三[M]//水賚佑.蔡襄書法史料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3:42.

[6]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代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78.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書法教育研究所

猜你喜歡
蔡襄書風
胡子怎么放
無處安放的胡子
容得衰翁未退身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黃州寒食帖》賞析
徐渭另類書風及成因探析
顏真卿書風演變及書學思想述略
蔡襄拒為皇后寫碑文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為“君謨”
漢代隸書碑刻書風的變化及原因分析
魏晉書風的形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