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真知識審美

2019-09-17 07:44王迅
南方文壇 2019年4期
關鍵詞:寓言兒童文學創作

近日,《海代泉科學知識寓言選》由廣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此書創作歷時兩年多,經過反復修改、補充而成。本書有兩大特征,一是科技題材,分為植物、動物、生理衛生、天文地理、科學常識等專題,二是寓言文體。當今兒童文學出版以原創小說、童話以及中外經典童話、經典寓言為主,而較少涉獵原創的寓言文體。固然有少數優秀的原創科幻小說出版,但科技題材寓言作品在兒童文學出版格局中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這種出版格局下,海代泉寓言集的出版就顯得彌足珍貴。海代泉以寓言作家著稱于世,這部科技題材寓言集的創作提示了當下兒童文學創作的失衡狀態。同時,原創科技寓言日趨失落的背景下,該書出版又昭示出邊緣文體重獲生機的可能。本文以海代泉科技寓言創作為個案,結合當下兒童文學出版現狀,探析兒童文學出版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的可能性。

寓言自古以來就是文學中的重要品種。它以精妙的情節吸引讀者,通過故事的講述給人以啟迪?!霸⒀浴币辉~最早出現在《莊子》的《寓言篇》和《天下篇》。莊子曰:“寓言十九,籍外論之?!敝袊糯⒀约扔袛⑹麦w,也不乏詩體,但總的來說文體形式略顯單調。從接受看,中國古代寓言多用于政治和哲理的說教與辯論,而對文化層次較低的兒童讀者有所忽略。在《伊索寓言》等歐洲及印度寓言影響下,面向兒童讀者的寓言創作漸成氣候。至20世紀,以擬人化手法創作的動植物題材寓言在整個寓言創作中占絕對優勢①?!拔逅摹睍r期,魯迅、胡適、茅盾、老舍、張天翼等大家都有寓言創作,例如魯迅的《古城》、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等,這些作品以現代價值觀念燭照傳統文化,反思民族劣根性。30年代,中國寓言文體形式不斷創新,出現了老舍的《貓城記》、張天翼的《鬼土日記》等新體寓言小說。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兒童文學生產追隨主流文化,張揚集體力量并持續到“新時期”之初。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下,中宣部、文化部與國家出版局等部門相繼舉辦了兩次全國兒童讀物出版工作座談會,同時推出兒童文學創作評獎活動。兒童文學出版座談會和評獎制度的出臺“像一聲春雷,迎來了新時期兒童文學園地百花競艷的春天”(莊志明語)。隨著文藝思想的漸趨開放,兒童文學創作在新時期之初迎來自“五四”以來的“第二次崛起”(譚旭東語)。

作為兒童文學的重要文體,“新時期”寓言創作在藝術形式上更加開放,除了延續傳統敘事體和寓言詩,還包括寓言劇、寓言電視、寓言電影、寓言相聲、寓言快板等。同時,寓言創作題材不斷豐富,如黃瑞云有關環保題材的《普羅米修斯的哀傷》《貓島的悲劇》,凡夫的《蟬的新生》、方崇智的《蟹殼》等批判守舊、贊美改革的寓言作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傳播最新科學成果的科技題材寓言成為特別受寵的寓言新品種。雖然《列子》中也存在如《偃師造人》《扁鵲換心》《小兒辯日》等科幻色彩濃厚的篇什,但此類作品在中國古代畢竟還是比較少見。應當說,中國科幻寓言創作高潮出現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秦牧的《黑豹的鄰居》、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孟偉哉的《花博士與賞花者》、金近的《青草、老鼠和桃子》、魏錫林的《耗子嫁女》、黃慶云的《皮鞋兄弟》、馬達的《動物世界科學寓言百篇》等出色的科技題材寓言作品都出現在“新時期”。

從百年兒童文學發展史來看,冰心、周作人、葉圣陶、張天翼、陳伯吹、嚴文井、金波、葛翠琳、孫幼軍、曹文軒、鄭淵潔、張之路、湯素蘭、伍美珍等現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在20世紀中國幾代人的精神成長以及現代人格的塑形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到了新世紀,兒童文學出版對“暢銷”概念的推崇,“編輯不再安于三尺案牘,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市場”②,這使兒童文學作家“想盡辦法使自己擁有巨大的市場效應,擁有更大的讀者群”,如果兒童文學作品“沒有足夠的娛樂元素和市場的接受度,出版業也不會給予作品問世的機會”③。為了迎合主流的商業化出版潮流,有的作家強調把創作姿態降低到“與兒童在同一水平線上”(楊紅櫻語),追求“好看”“好玩”的閱讀效果。這看起來似乎是對“十七年”兒童文學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視角的糾偏,但從文本來看,這種“低姿態”創作又走向了“快樂主義”的極端,它缺少形而上的情感培育、審美熏陶和精神提升的空間,事實上是以拋棄兒童文學對少兒的“啟蒙”功能為代價的。不能不說,這種為追求市場銷量而放棄對孩子創造性思維和良好情操的培育的童書出版走向是應該極力避免的。

在八九十年代,海代泉勤于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童話、寓言、寓言詩、兒童小說等十多部,產量很高但較少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新作《海代泉科學知識寓言選》無論從語言形式還是從思想內容來看,都是新世紀中國寓言文學的新收獲??v覽全書,海代泉寓言創作主要體現出三種敘事路向。

一是朝向童真。兒童對知識的探知欲望是海代泉科技題材寓言創作的心理預期。從接受群體看,兒童年紀小、文化淺,缺少生活經驗,處于探知世界的人生階段。而這部寓言集的顯著特征是其所體現的巨大信息量和顯在的知識性。這些知識對兒童來說大都是陌生的,屬于“未知”世界。這個意義上,閱讀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探秘的旅程。隨著敘事推進,一種神秘感挾持著少兒在閱讀的旅行中與作者一同遨游知識的海洋,去探索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學秘密。

那么,作為創作主體,作家究竟如何才能讓吸附著高知識含量的寓言激發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并帶領孩子與他一道探尋科學的奧秘呢?我以為,要在文學接受中實現這種精神對接,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對兒童生命、智力和心理保持足夠的尊重。從當前兒童文學出版來看,“在審美價值上過度成人化,比如對小女孩的衣著打扮完全模仿時尚的摩登女郎,將某些兒童形象描寫得過于足智多謀從而顯得城府很深,甚至在其中出現大量少年兒童之間愛情故事的情節描寫”④,這種書寫向度與少兒人生經歷以及心理和智力狀況是極不相稱的,其后果是,很大程度上會妨礙孩子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知,往嚴重處說,甚至會把他們引入歧途。因此,在知識輸入的問題上,除了需要照顧到孩子的欣賞口味,作家還不能不尊重兒童心理意識和智力狀態?;谄毡槌扇嘶膭撟髌?,有學者對兒童文學提出這樣的設想“如何在試探、尋索兒童文學的題材與文本邊界的努力中,保持與真切、鮮活、生動的童年審美感覺和趣味之間的血肉聯系”,或者“如何在兒童生活的普遍書寫中,認識、尋求一種獨特、純正、高級的童年文學趣味”⑤。

所謂朝向童真,就是要求作者將敘述姿態降低到兒童的層次,通過兒童視角去觀察“事物”,以兒童心理去描述動植物的生長習性。畢竟,科學知識是非??菰锏?,由此,作者有必要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去揣摩那些沒有情感也沒有思維的“事物”,對之進行人格化的藝術處理,“改造”成適合兒童閱讀的形象。首先,海代泉寓言在標題的命名上做出了這種努力。有些標題是擬人化的,如《太陽公公的七個女兒》《大樹的夢》《小花貓剪胡子》《鯊魚告狀》《動物氣象員》;有些標題是顛覆“常識”的,如《植物也有感覺》《會吃蟲的豬籠草》《沒翅膀動物的飛行比賽》《魚也能離開水》《小鯽魚變形記》《羊毛不都出在羊身上》??吹竭@些既風趣又觸人深思的標題,可以想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會油然而生。

海代泉創作的童真化是以虛構形象來完成的。以《想幫花朵做好事的螞蟻》為例,作品描寫蜜蜂是如何采花傳粉的,但沒有止于采花傳粉的一般性描述,而是在“蜜蜂”的形象之外,設置了另一個“對應物”——“螞蟻”的形象,與之構成對照,說明生活中的事理?!皩φ瘴铩钡脑O置及其所貫穿的類比邏輯,使螞蟻、蜜粉與桃花姐姐之間的對話過程變得曲折有致,充滿稚氣而又不失情理。這種藝術效果的取得,歸功于作者將敘述視線降低到兒童的層次,讓寓言的講述更切近兒童好奇和對比的欣賞心理,同時也創生了一道不乏童真之氣的趣味線。

更重要的是,海代泉作品中動植物的交談以及對話中的情理和邏輯,通過文學閱讀無形中參與了少兒的生命成長,促進兒童理性思維的形成,實現兒童健康人格的塑造。從創作角度來看,每篇寓言作品的寫作都離不開兒童思維的參與,都是兒童思維與審美思維的“化合物”?!渡饺附慌笥选吠ㄟ^山雀與啄木鳥的愉快合作,保護綠色森林,共同御敵的畫面,鼓勵兒童多做一些對人類、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勸人向善、和諧共存的價值訴求非常明顯。不難看出,向善的人格是海代泉寓言建構藝術形象、確立價值目標的道德根基。又如《各有各的習慣》,這是一則以植物為審美對象的寓言,并以“意義”的揭示把敘述目標導向了兒童德育范疇。

這些鍛造兒童文化人格、科學思維,培育價值情操的篇章中,部分是從反面來說明道理的。那些啼笑皆非的結局,皆以童真、童趣見哲理。以《鸚鵡學舌》為例,鸚鵡在不同場合“講”同樣的話,主人的態度卻截然相反。這種不分情況變化而以同樣辦法解決問題的死板思維,定然令小讀者捧腹大笑?!稙觚數睦限k法》同樣如此。烏龜先是遇到狐貍,它的辦法是把頭縮進堅硬的殼里,使狐貍無從下手,因此逃過一劫。而后來碰到體型巨大又兇惡無比的胡禿鷹,烏龜以同樣的辦法應對,結果成了胡禿鷹的盤中餐。又如《想幫花朵做好事的螞蟻》,作者通過螞蟻模仿蜜粉采花傳粉的過程的描述,向小朋友傳達出一種向善的情感倫理。螞蟻不但不能幫上忙,它身上分泌的蟻酸反而會對花蕊構成傷害。善意的想法最終未能變為現實。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管自身條件是否符合,只憑良好的愿望和一腔熱情,不但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還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螞蟻的思維顯示出不成熟的幼年特征,而寓言在結尾則實現了一種思維的矯正。

二是朝向知識。豐富的知識含量是兒童文學出版的主要價值追求?!皟和⒌那笾麤Q定了具有豐富知識審美價值追求的兒童文學出版物能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兒童的歡迎?!雹藓4壬鷮懽鞅緯哪康氖窍蛏倌陜和榻B科普知識,于是他盡可能將生活知識、科學常識和最新科學發現融入形象化的描寫中和生動有趣的對話里,以寓言的形式為他們打開現代科學的一線視角。如果孩子們在閱讀后,能引起對科學知識的重視,進一步深入了解科學,熱愛科學,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實現了,甚而感到快慰。從科普角度來看,適于小學中低段學生閱讀的“橋梁書”較少的情況下,這部科學知識寓言集的出版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當前兒童文學創作日漸轉向娛樂化?!皧蕵分辽嫌^念的侵襲使新世紀兒童文學創作的啟蒙意識逐漸淡化,而轉向以無原則的低俗和不健康的描寫去迎合兒童的好奇心,或者以不良愛好和興趣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和利潤?!雹咭簿褪钦f,當前兒童文學出版以生產“趣味”為主旨,過于強調文學消費中的淺層次娛樂,而嚴重忽略了少兒讀者在文學接受中的“收獲”。讀完作品,孩子學到了哪些知識,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迪,這些審美目標并未有效納入創作者和出版者的視野。這是新世紀兒童文學生產中的突出問題。最典型的例子,“馬小跳系列”過度強調情節的趣味性,以迎合兒童好玩好奇的心理特征,而放棄了高雅情趣、道德情操和豐富知識的灌注。而科技寓言的創作,對海代泉來說,不只意味著給少兒讀者“傳道”“授業”“解惑”,更多是在不失趣味性和童真性的前提下,通過形而下的描寫升騰出形而上的人生哲理。這個意義上,“寓教于樂”的審美原則對寓言寫作來說依然是適用的,而且顯得更為必要。兒童閱讀雖然追求“好玩”的效果,但增長見識、培育情操無疑是其終極性的閱讀期待。

從創作目標來看,力圖將科學知識尤其是世界最新科學技術動態藝術化地傳達給少兒讀者,是海代泉寓言寫作的第一要義。無論是以植物、動物及其生長習性為描寫對象的作品,還是有關生理知識、天文地理、科學常識的篇章,給讀者傳輸的知識養料都是異常豐富的?!独ハx遇險記》描述各類昆蟲在遇到危險時如何各顯神通使出百般本領,巧妙避開殺身之禍的辦法?!恫粫w的鳥》通過公雞與蒼鷹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南極的企鵝,非洲的鴕鳥,毛里斯島的渡渡鳥、闊醉鸚鵡,新西蘭辟島的恐鳥都和公雞一樣,雖然都生有翅膀,但喪失了飛行的能力。作者借此喻示,任何事物,用則進化,不用則退化?!厄湴恋谋睒O星》既有鮮為人知的天文知識,同時又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因為一點成績就驕傲甚至狂妄。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就像在一萬兩千年后,北極星的位置將會被織女星所取代,今天的“中心”在明天可能就淪為“邊緣”。

就科學知識本身來講,這部寓言集既有常識性的科學知識的審美傳達,又對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投以相當的關注。海代泉先生意欲將最前沿的科學發展動態通過寓言的形式介紹給少兒讀者?!墩l的能量大》向讀者呈現了鈾元素作為“能量大力士”的神奇性。鈾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的元素,它通過原子核裂變可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堆汉托呐K》告訴我們心臟工作的原理,同時也介紹了最新研制出的新型人造心臟。這種心臟用金屬材料肽制造的,它的體積小于大拇指,功能相當于微型泵。但人造心臟不能代替整個心臟,而是安裝在心臟內部,運行時每分鐘將十升血液從心臟泵進動脈中。作品以形象化的描述將這些科學前沿動態傳達給小讀者,促發兒童勤于思考的習慣以及對科學世界的探知欲望。

三是朝向審美。兒童文學是詩性智慧的展現。為了避免枯燥的說教,這本寓言集力求做到深入淺出,通過擬人、比喻、對話等形式,增強文學閱讀的趣味性。寓言的藝術呈現方式是兒童進入神秘世界的重要通道,也必然是考驗作者文學審美能力的重要指標。因為寓言作為一種文體,旨在以審美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達哲理。語言、敘述、視角、形象等藝術手段的使用以及使用得如何,都直接關涉到文學接受的效果。就藝術形式來看,海代泉多以擬人和對話的修辭來激活敘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創作主體自覺地把“事物”當作一個生命體,并賦予其性格特征。為了吸引兒童讀者,作者將動植物進行生命化、人格化等藝術處理,使“主人公”具有“人”的情感和邏輯,而不是把理念生硬地套在“人物”身上,任意擺布,頤指氣使,更不是把科學知識直接灌輸給讀者。借助藝術形象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透露科學知識以及生活中隱含的事理,更易讓兒童重視“文本”,而不只是以獲取知識為旨歸。這是海代泉寓言的創作理念。

從敘事模式來看,海代泉寓言作品中,謎團打開的過程構成寓言故事的中心線索。為了完成主題表達,作者慣于塑造一個“質疑者”形象,而這個“質疑者”與“揭示者”的對話構成敘事的動力源?!堵浠ㄉ拿孛堋分械臑貘f就充當了這個“質疑者”,而花生秧和土壤則扮演“揭示者”的角色。起先,花生秧說,花生是在土壤里獲得生長的。但烏鴉不信,于是問土壤。土壤耐心地講述“花生仁”的發育過程。子房柄能否插進土壤,決定著子房能否受到刺激而獲得發育,落花生最終能否結實。烏鴉的質問步步緊逼,迷霧層層撥開。烏鴉的形象猶如土壤所埋怨的那樣,“你真是個懷疑主義者,懷疑這樣,懷疑那樣”,這個“懷疑主義者”形象的塑造不但能促成謎團的揭開和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育孩子敢于質疑的精神,形成一種打破定向思維、反叛慣常意識的獨立人格。

海代泉寓言善于勾勒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寥寥數筆,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便呼之欲出,栩栩如生,過目難忘。以《不認母的佛像珍珠》為例,這則寓言同樣在對話中鋪開故事。佛像珍珠從沐浴者的飾品上脫落,跌到沙灘。這是一枚名貴珍珠,應該很容易被海灘沐浴者發現,拾入囊中。但作者并未以慣常模式展開敘述,而是讓這枚佛像珍珠與一只母貝相逢。這就讓故事披上了傳奇的外衣,同時讓珍珠的命運有了多種可能性。更重要的,這種故事開端的設置為佛像珍珠的性格塑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佛像珍珠當然把自己當作人們心中的掌上明珠,無比高貴。母貝的丑陋與珍珠的美麗形成鮮明對照。佛像珍珠無法認同母貝的說法,不能證實自我的真實出身。因此,珍珠與母貝的親緣關系是接下來兩者爭論的焦點。當佛像珍珠惡狠狠地對母貝說:“你這居心叵測的丑八怪,怎么配同我在一起,快滾遠點?!狈鹣裾渲閷ψ晕艺鎸嵆錾淼馁|疑開始轉向徹底的否定,彰顯了淺薄者的驕傲自大的性格特征,而從文化人類學視角來看,珍珠對自我身份的拒絕隱喻著人類生存中自我認識的誤區,以及自我身份認同危機的現代性焦慮。這則寓言除了告誡兒童不能驕傲自滿,敢于正視缺點和問題,同時也將靈魂中那個真實的“自我”(母貝)推向前臺,批判的鋒芒指向一種歷史虛無主義態度。

【注釋】

①陳浦清:《關注變革,有容乃大——20世紀寓言創作回顧與展望》,《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②陳天沖:《展望“黃金十年”后的兒童文學出版:喜有一些,憂也不少——第十四屆少讀工委文學讀物研究會雙年會綜述》,《中華讀書報》2018年5月16日。

③譚旭東:《改革開放40年兒童文學的整體回顧與思考》,《當代文壇》2018年第5期。

④賈秋彥:《兒童文學出版審美的價值定位、失范與實現路徑》,《出版發行研究》2018年第3期。

⑤陳香:《對話方衛平:如何評價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中華讀書報》2018年10月10日。

⑥秦文君:《漫談兒童文學的價值》,《南方文壇》2007年第1期。

⑦譚旭東:《重估當代兒童文學的價值》,《南方文壇》2011年第6期。

(王迅,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廣西文聯文研室)

猜你喜歡
寓言兒童文學創作
Jazz
時裝寓言
刊首語
什么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才算優秀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兒童文學更需要成人關注
矚望兒童文學高峰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馬甲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