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

2019-09-23 01:44陳素晴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7期
關鍵詞:實訓室互聯網+專業

陳素晴

[摘? ? ? ? ? ?要]?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在形態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明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的用工需求?!盎ヂ摼W+”教育的模式正在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趨勢。以“平面設計”課程為例,闡述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平面設計課程在一體化實訓室環境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關? ? 鍵? ?詞]? “互聯網+”教育;學習平臺;數字化資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274-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在形態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無論是網民數量還是網絡經濟發展的速度,均堪稱世界第一。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明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的用工需求。一場信息化教育的顛覆性變革正悄悄地發生著?!盎ヂ摼W+”的概念已滲透到教育中,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應運而生,“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正在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一、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背景

(一)順應“互聯網+”大趨勢,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需要

“互聯網+”是利用信息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將創新成果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提升創新力和生產力,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近年來,“互聯網+”像點石成金的魔伏一樣,不管“加”上什么,都會發生神奇的變化:“互聯網+交通”造就了“滴滴打車”,“互聯網+金融”造就了移動支付,“互聯網+商品”造就了淘寶、京東。而當“互聯網+”教育,那必然使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教育樣式的不斷變化,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各大中職學校也開始借助各種網絡平臺進行基于“互聯網+”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在這種模式下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深入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各中職學校研究和探索的重點。

(二)解決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人才供求矛盾現象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數碼產品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平面設計專業人員的社會需求量越來越大,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但是近年來,從就業市場調查來看,中職平面人才的供與求之間存在一種相互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平面設計相關單位人才緊缺,虛席以待;另一方面,許多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走出校門,無工可做,就業對口率低。問題的根本主要是:于學校層面,人才培養方案沒有與實際用工需求相接軌,專業定位和辦學目標不明確,課程結構不合理;于學生層面,沒有實際生產經驗,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不高,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專業技能與企業能力需求有差距。所以,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是解決平面設計人才供求矛盾現象的關鍵所在。

二、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舉措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開發校本教材

根據當地市場人才需求及學科發展動向,形成以實用型人才為導向的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通過企業調研、走訪畢業生、行業專業家座談、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等形式,對就業核心崗位進行分析,歸納專業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平面設計的工作流程進行分析,概括總結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需的專業技能,即圖形圖像處理能力、平面設計能力、網頁設計與制作、圖文排版能力,以此作為轉化專業學習領域并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的依據,圍繞專業的核心技能將知識進行重組、序化并轉化為足以支撐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由專業教師在企業人員協助下根據“課程與崗位對接”的核心理念,緊緊圍繞學生職業能力、通用能力和全面素質培養這根主線,以平面設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訓練項目,以真實的職業活動實例編寫學習情境,開發校本教材,教師與企業人員一同參與,保證所授知識能滿足企業技術需要;通過校本教材的開發,還能促進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有針對性地開發校本教材,還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二)優化實訓條件,構建一體化實訓室,開展完整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宗旨是要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即要培養學生實際的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力爭實現教學與實踐的零距離、畢業與上崗的零過渡。實現產、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以我校的平面設計專業為例,通過創設企業真實生產實訓環境,構建“五位一體”實訓室。因受學校實際情況的條件所制約,一體化實訓室的建設是在原電腦室的基礎上重新規劃,添置新的設備,配置服務器、客戶端及網絡學習環境,從而構建成能滿足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的“五位一體”實訓室,模擬平面設計類的實際工作環境,整個實訓室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校企合作工作室、洽談討論區、學習設計區、制作輸出區、展示點評區五個區域。

1.設計工作室: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主陣地,通過選拔優秀學生進駐,通過工作室接收來自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由工作室的學生在企業的指導下按需求完工作任務。再由教師匯編工作任務,挑選典型的工作任務展開教學設計,并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學習任務與實際工作任務相對接。

2.洽談討論區:主要功能是學生接收來自企業的任務,分小組分析討論任務的實施辦法,進行方案構思和草圖繪制等前期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設計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等必要的職業能力。

3.學習設計區:回歸實操訓練,將設計想法落到實處,通過實訓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核心的專業技術。

4.制作輸出區:通過打印機和噴繪機等平面輸出設備,呈現真實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掌握實際的輸出工作流程。

5.作品展示區:對企業任務完成情況的分享、點評,讓學生在互相分享的過程中學習尋找閃光點和不足,促進學生相互學習,不斷進步。

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從平面設計的課程和崗位需求的角度出發,基于一體化實訓室,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學生在一體化實訓室里,可以根據實際工作任務需求進行方案構思、草圖繪制、電腦設計、成品輸出等工作環節。以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工作任務完整環節的一體實訓。從而實現教學與真實工作無縫對接,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學”,成為真正有價值的準“職業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搭建數字化資源平臺與學習平臺

在“互聯網+”的教學改革中,學習平臺發揮著重大作用,本次改革與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結合我校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和信息化課堂教學需求,對超星學習平臺進行二次開發,構建具有中職特色、與工作過程課堂教學相適應的學習平臺。平臺基于知識單元的學習流程管理,高度整合校內、校外的所有資源;以課程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展開翻轉課堂學習、課堂教學、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考試、答疑、討論、評價等互動教學活動。同時該平臺支持手機APP移動學習、支持移動端教學,實現隨時隨地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教師能很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四)開發數字化教學課程,開展“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

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模式教學,必須先建立與之相關的信息化網絡資源庫,這是“互聯網+”模式最基本的內容。課程建設主要包括課程內容的建設,在建設平面設計課程的數字化資料時,專門組織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單位的企業設計師等人的協助下,根據行業的特點及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按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校本教材,開發相關數字化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情境,并完成數字化資源的建設。根據每個學期情境教學所需,建設與該教學任務相關的資訊學習資料,主要包括以下資源:

1.任務情境背景:通過創建實際工作的任務情境,讓學生明確任務需求。

2.任務資訊:提供必要的、充足的與任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完成方法的圖文材料,便于學生反復閱讀和學習。

3.其他數字化資源:項目實施的相關教學微課、教學PPT、項目導學案。

4.課程題庫建設包括理論題和實操題庫建設等。

數字化公共資源平臺建設大大減少了教師的重復工作量,平臺中的每一門課的建立,可以是一個教師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幾個教師共同建立,修改靈活。通過資源共建和集中管理,真正實現資源優化和共享。

以平面設計的數字化課程為例,整個課程學習系統是以項目為載體,基于項目任務的實施流程,結合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移動學習,提前了解和掌握項目的知識要點,并建立課前學習檢測,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精確到全體學生在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了這些數據教師就可以在線下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線下課堂開展時,再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六環節,實現“教、學、考、評、測”展開一體化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通過學習平臺的使用,不僅實現了課前預習導學和檢測,還可以實現課堂微課輔助教學、課外自主學習拓展、課后作業與考試等。尤其針對平面設計課堂,學生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實時傳到平臺,供全體同學欣賞、互相評價、寫建議等。通過作品的線上展示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三、結語

教與學的結合,形成了課堂,科學的課堂設計、組織和管理又依賴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ヂ摼W時代的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提供了物資、環境和技術保障。在平面設計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中,我們已深切體會到,學生在這種泛在式的學習模式中,專業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F代社會人類已邁入一個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新世紀,課堂培養出的人要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互聯網+”教育的創造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不斷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蕾,梁炎明,常曉軍.“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方式改革[J].大學教育,2016(11).

[2]張明,郭小燕.“互聯網+”時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啟示:微課、慕課、翻轉課堂[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2):167-171.

[3]喬建永.用互聯網精神推動教學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07-08.

猜你喜歡
實訓室互聯網+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基于物聯網應用技術的實訓室管理與研究
高校開放實訓室管理中7S管理的應用方向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信息技術在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中的應用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開放實訓室管理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