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6例臨床分析

2019-09-28 02:48杜倩怡郭浩周偉寧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新生兒

杜倩怡 郭浩 周偉寧

【摘 要】: 目的 報道我院2014年下半年收治新生兒腸道病毒(EV)感染6例,探討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診治方法及危險因素控制。方法 2014年7月至12月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兒感染病例,取腦脊液(CSF)行EV通用序列RT-PCR檢測判別是否EV感染,陽性病例進一步對EV衣殼蛋白VP1編碼基因進行部分測序以確定血清型。查閱EV感染陽性病例的病案資料,作回顧性分析。結果 研究期間共收治108例新生兒感染病例,CSF檢出EV陽性6例(陽性率5.5%),其中3例經VP1基因部分測序成功定型為柯薩奇病毒B組5型 (CVB5),其余3例無法定型。6例EV感染新生兒均出現黃疸,其中5例發熱>39℃,2例喂養困難,1例有嘔吐,2例有反應差等癥狀。實驗室檢查中,6例血培養均未見細菌生長;C反應蛋白增高5例;心肌酶CK-MB增高2例;CSF檢查見蛋白質增高5例,白細胞增高3例,潘迪氏試驗陽性3例。6例明確EV感染診斷前均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3例CVB5陽性患兒母親均自訴分娩前有發熱癥狀, 3例未定血清型EV感染患兒中,2例在出生后母嬰同室期間出現39℃以上的發熱。結論 新生兒EV感染臨床癥狀多為發熱,與其他病原感染難以鑒別。一般生化指標對EV輔助鑒別診斷無特異性。對于新生兒出現發熱癥狀,有必要及時進行EV RT-PCR檢測以排查感染。本報道6例新生兒EV感染中血清型CVB5占一半,提示CVB5可能是2014下半年廣東地區人群中引起新生兒EV感染的主要血清型,應引起產房和新生兒病房重視,對其嚴密監控。對新生兒EV感染,臨床上應嚴謹地控制抗生素使用。EV感染危險因素的控制須重視新生兒照護者(包括母親、護理人員等)的EV可疑感染排查,尤其是隱性感染者。孕婦在分娩前或產時出現發熱癥狀時,應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規避母嬰同室致新生兒EV感染的風險。

【關鍵詞】: 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新生兒敗血癥

【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腸道病毒的感染在新生兒中較為多見,臨床癥狀多不典型,以發熱為首發癥狀,與其他病原感染鑒別困難,也可因母親、醫護人員或新生兒間交叉感染在新生兒室引起暴發流行[1]。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4年下半年收治的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6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7月至12月收治本院新生兒科的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共108例,男77例,女31例。包括發熱待查、無菌性腦膜炎、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心肌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癥等病種,臨床診斷標準按照[2]。

1.2 病原學鑒定:患兒腦脊液標本0.2mL,提取總RNA進行RT-PCR檢測EV通用序列進行診斷,EV陽性的病例對病毒衣殼蛋白VP1進行部分測序以定血清型[3]。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6例EV感染的新生兒平均孕周(37±1.67)周,出生日齡(8.2±3.97)d, 住院天數9~30d。感染臨床癥狀如表1所示。

2.2 實驗室檢查 ?108例新生兒感染中,腦脊液EV RT-PCR檢出6例陽性(陽性率5.5%),其中3例經VP1部分測序成功定型為柯薩奇病毒B組5型 (CVB5),其余3例無法定型。6例EV陽性病例中,血培養均無細菌生長,C反應蛋白增高5例,心肌酶CK-MB增高2例,CSF見白細胞增高3例,蛋白質增高5例,潘迪氏試驗陽性3例。

3 結論與討論

3.1 臨床特點與診治方法

有研究指出,分娩或產后的2~7天是新生兒EV感染的潛伏期,大部分的患兒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或只表現輕微的癥狀,主要表現有拒奶、發熱等[4],本報道6例EV感染新生兒有5例發熱,2例喂養困難,與文獻[4]相符。由于EV 感染與其他病原感染鑒別困難,因此,新生兒如有發熱癥狀,需高度懷疑EV感染,及時進行EV RT-PCR檢測排查,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

在本報道6例新生兒EV感染病例中,3例成功定型為CVB5,提示CVB5在廣東地區2014年下半年研究時間段內,是引起新生兒全身性感染主要EV血清型,需要引起產房、新生兒病房重視,嚴密監控,防止院內感染。

3.2 高危因素及控制

本報道6例新生兒EV感染病例中,3例(成功定型CVB5)患兒母親均在分娩前自訴有發熱癥狀,另外3例(EV無法定血清型)患兒在生后4~6天均出現無誘因發熱,雖母親無發熱癥狀,但產后均母嬰同室,提示存在圍產期、產時母嬰傳播或產后母嬰密切接觸傳播的可能性。因此對于在分娩前或產時孕婦出現發熱癥狀時,務必制定預防措施防止新生兒EV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吳苔,袁天明.新生兒腸道病毒感染87例臨床分析[c].中華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2012:164—165.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倪鑫.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W. Allan Nix, M. Steven Oberste, et a1.Sensitive, Seminested PCR Amplification of VP1 Sequences for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All Enterovirus Serotypes from Original Clinical Specimens.[J].J Clin Microbiol, 2006, 44:2698–2704.

匡小舟,張曦.水源中腸道病毒及腸胃炎病毒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及意義[J].微生物與感染,2012,35(6):174—175.

猜你喜歡
新生兒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撫觸的臨床意義
這幾招教你有效預防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新生兒早期保健
新生兒窒息分為哪幾種
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的相關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