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2019-09-28 02:48任曉寧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不安全因素心血管疾病解決措施

任曉寧

【摘 要】:本文主要選取某院一年時間內救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護理狀況的回顧性分析,找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解決措施,以此來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護理;不安全因素;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心血管疾病的種類相對較多,如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這些病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治療過程較為繁雜,一旦治療出現失誤,將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引起死亡事故。所以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可能帶來的影響,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制定合理解決措施,減少危險的產生。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該院2018年一年時間內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3人、女性患者有47人,總體的平均年齡在51歲上下?;颊咧写嬖诘男难芗膊》N類有高血壓冠心病,人數占8成以上,心肌梗死,人數占總人數的1成以上,還有1成患者患有風濕性心臟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對選取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予以掌握,做好相應的歸納總結工作。

1.3 評價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相關資料的評價標準主要分為兩種,即合格和不合格,滿分為10份,及格分數為6份,低于6分的全部視為不合格。在研究中,通過多位名醫師的打分評價,取平均值作為最終評定結果。

2 結果

在研究過程中,只有三成左右的人員出現了不安全因素,而這些不安全因素產生的主要原因為:患者未按照醫生醫囑服用相關治療藥物。該類患者人數居多,共13人,占總數的48%左右;由于醫護人員自身能力不足或者失誤產生的不安全因素。該類患者有10人,占37.04%;還有小部分人群是由于醫院產生的不安全因素,進而影響其護理效果,這些人群的占比為14.81%。通過相關數據比對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醫院、患者自身及護理人員,其中以患者自身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比最大,影響最為嚴重。

3 討論

從護理人員角度來看,首先,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復雜性,護理周期相對較長,這為護理人員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增大了護理人員的疲憊感,降低了整體工作效率。

其次,很多護理人員受到自身經驗和知識儲備方面的影響,對心血管疾病的了解還不是十分透徹,相關機械操作存在諸多困難。在護理工作中,突發事件得不到及時解決,影響了護理效果。

再次心血管疾病的種類相對較多,護理人員無法準確的對疾病類型進行判斷和評估,影響了第一時間的急救效果,導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現。

最后,受到護理人員自身專業素養的限制,其對患者及患者家屬永遠保持著冷漠態度,缺乏有效溝通,這使得患者及家屬無法及時明確護理人員的意圖,導致很多矛盾和糾紛的產生,降低了護理質量。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是高危疾病的一種,一旦發病,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醫院必須加大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讓其明確護理工作的目標,從而推動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減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產生,維護患者生命安全。

從患者自身角度分析,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高,在發病時如果不能做到及時搶救和治療,會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增大患者死亡概率或者留下較為嚴重的后遺癥。再加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自身狀況的評估較為樂觀,認為通過治理就能夠盡快恢復健康。

現階段,很多患者對于心血管疾病的認知較少,對其危害及護理內容并不十分明確,在護理中的配合效率相對較低,無法按照醫生醫囑開展相應治療工作,導致病情惡化、反復,影響自身身體健康。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以中老年為主,這些患者的記憶力、身體素質都呈現明顯衰退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做好合理的自我養護工作,需要專業人員的照看,這無疑增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增加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幾率。

從醫院的角度來看,雖然本院的護理醫療設備較為齊全,但是除護理設備外的其他硬件設施存在一些問題,如缺少手扶設施外等,這使得護理工作存在諸多不便;患者食堂并未啟用,無法為患者提供更多飲食方面的控制,健康飲食對于心血管并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意義,由于無法保證飲食安全,為護理人員帶來了一定阻礙,增加了心血管并患者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對于心血管病患者來說,適當的有氧活動能夠增強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避免病情反復或惡化,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不過本院在活動場所的設置上,只建立了一個公共區域,并未給心血管患者設置專門的活動區域,這增加了患者感染其它疾病的概率。再者,病房較為擁擠,不利于患者進行床旁活動,也是增加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問題,在護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要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增強護理人員風險預防和控制的能力,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采用合理方式來加強風險防控效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要拓展護理人員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識,確保危機時刻,護理人員能夠精準判斷患者病情情況,做好合理的處理措施;

其次,深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護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矛盾和糾紛。護理人員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應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權益,保持患者、自身及醫院三者之間的良好關系,這樣才能減少治療風險,在強化治療效果的同時,推動醫院的穩定發展;

最后,在護理工作開展前,應與患者家屬進行良好溝通和交流,讓患者及患者家屬明確心血管疾病的危害,護理的相關內容及可能出現的臨床特征,并激發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參與熱情,讓其積極配合治療工作,維護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良好的溝通交流也是降低糾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對于避免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產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潘艷琴.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5).

猜你喜歡
不安全因素心血管疾病解決措施
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談談如何杜絕礦井測量事故
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