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研究

2019-09-28 02:48朱鳴鳳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訓練重要性

朱鳴鳳

【摘 要】觀察研究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的重要性。 方法 選擇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9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觀察組患者予以康復訓練干預措施,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的康復效果。結果 康復訓練能使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關節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復。 結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給予康復訓練能使患者的髖關節活動度得到顯著改善,從而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

【關鍵詞】: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訓練,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份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98例,將其隨機分組,對照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54~82歲,平均72.5歲,觀察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62~89歲,平均75.5歲,病因:其中股骨頭壞死18例,外傷致股骨頸骨折52例,髖關節骨關節炎19例,其他原因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因和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故他們的臨床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根據患者的身心特點、實際情況予以合理的護理措施。對照組毎日只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除日常護理外,每日還要進行康復訓練,經過一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在手術后給予一般常規術后護理、患肢護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1.2.2 觀察組方法 ?在常規術后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訓練[1-2]具體方法如下:

術后當天和術后1天:麻醉消失后進行下肢肌力訓練,使足部背伸和跖屈,每個動作維持10秒后放松,每次15分鐘,每天3次。

術后第2~3天:①保持患側外展中立位,兩腿間可夾一枕頭。②下肢肌力訓練,方法同前。③髖關節屈曲練習,在疼痛可耐受情況下,練習半坐位姿勢,由30?開始逐漸增加坐位角度,根據對疼痛的耐受情況調整坐姿時間。由家屬協助患者進行屈髖練習,具體方法:患者保持平躺,家屬一手握患側踝關節,一手置于患側腘窩,緩慢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髖部屈曲角度以患者能耐受的程度為宜但必須<90?,維持屈曲姿勢5秒后恢復伸直狀態,重復上述動作15分鐘,每天2次。

術后4~7天:①繼續上述肌力訓練和髖關節屈曲練習,注意保持髖關節外展位,屈曲<90?,可根據患者情況增加訓練時間和次數。②負重訓練: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況下,由家屬幫助其練習扶床站立:患者由健側下床,先將健側腿離床著地,起身、屈髖后將患側腿離床著地。站立后立即使用雙拐輔助站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調整站立時間,以每次5分鐘,每天3~4次為宜。

術后2~3周:①繼續上述肌力訓練、髖關節屈曲練習、負重訓練,注意髖關節保持外展位,屈曲<90?。②內收和外展訓練:注意內收幅度不超過中線,以免造成人工關節脫位。③行走訓練:患者能在平地站立后,可適當增加行走訓練,借助雙拐或助步器,行走時先移動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著地后再移動健側下肢。行走時不可出現內/外八字步,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體力調整活動量。

術后3~12周:①可在家進行上述各項訓練,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訓練強度和時間,行走訓練每天至少0.5小時,前期可在雙拐或助步器輔助下訓練,術后6周內應逐步擺脫助步器,獨立訓練。②家庭康復訓練時應注意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劇烈運動。髖關節屈曲<90?,內收不可超過中線。

術后每4周復查1次,復查內容包括康復訓練堅持情況,訓練計劃進展,并發癥及術后滿意度。對抗拒康復訓練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講明康復訓練的必要性,鼓勵其堅持進行康復訓練。

1.3 療效評價 ?經過3個月的康復訓練,能棄拐行走恢復自理能力的視為痊愈,需扶拐行走部分自理的視為好轉,仍需臥床不能自理的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釆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釆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康復訓練后,對兩組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比較,見表1

表1結果表明: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效果明星,觀察組患者肢體恢復情況明顯比對照組的效果好,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年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髖關節重建的標準化之一。髖關節的功能恢復是關節置換的最終目的,且功能恢復的效果直接影響手術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手術僅為治療的一部分,術后針對性康復訓練對恢復關節功能尤為重要[3]。特別是患者術后在恐懼、疼痛等身心因素的影響下,懼怕功能鍛煉或不能很好地完成功能鍛煉,從而影響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等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對保證患者能夠順利完成康復訓練、促進關節功能的建立和恢復十分必要。此次在我科進行的調查中,對照組僅給予術后常規護理,患者的康復效果一般,痊愈率只有60%,而觀察組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后,患者的康復效果明顯提升。早期系統的康復訓練可促進髖關節周圍和臀部肌肉組織功能的恢復,從而穩固人工關節的正確位置,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保證關節功能的重建和恢復[4],康復訓練還可促進靜脈回流,有效防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經系統的康復訓練后痊愈率達到80%,其中40例已經基本痊愈,明顯多于對照組的人數。經過后期隨訪,50例患者都能棄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無需他人幫助。

4 結論

髖關節置換術具備良好的手術功效,如果在術后配合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護理能使病人的關節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復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肢體的功能狀態,增加術后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自我護理,告知患者早期功能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患者樹立正確的觀念,消除顧慮,激發熱情,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起著重要的作用[5],對促進盡早康復也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梁曉燕,陳慧,安娟.早期康復訓練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4,35(1):75-76.

黃曉娟,何建書.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康復指導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105-106.

趙琪珩,門華一,裴艷玲.個性化康復模式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4):791-793.

簡美英,黃珠群,林曉婷,等.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6):470-471.

姜貴云.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7.

猜你喜歡
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訓練重要性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吞咽障礙康復訓練的應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效果及臨床意義分析
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技術在腦卒中康復訓練中的療效觀察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全髖關節置換與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
加味桃紅四物湯口服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低分子肝素鈣用量的臨床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差異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