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工作經驗做法

2019-10-08 05:50歐陽名揚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8期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就業發展

歐陽名揚

摘 要:惠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圍繞“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指導方向,不斷開拓創新,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要想搬遷群眾安心生活,就業是關鍵,只有穩定的收入才能讓搬遷群眾融入新市民生活,逐步能發展,最終邁向小康生活。本文將以惠水縣為例,通過總結惠水縣委政府在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問題上的經驗做法和成效,以期為其他地區易地扶貧搬遷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就業;發展

一、基本情況

截止2018年上半年,惠水縣實際完成搬遷4216戶17698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已搬遷人口中勞動力9471人,已就業8468人,就業率達89.4%,戶均就業達2人。其中:省外務工3917人,省內縣外務工897人,縣內務工3654人(縣城務工2889人,經開區務工404人,公益性崗位202人,自主創業159人)。

二、主要經驗做法

1.超前謀劃,穩定群眾促搬遷

(1)明確土地權益,建立助民增收機制。土地是中國農民的根,擁有土地才有安全感。為保證搬遷群眾的基本利益,惠水縣采用以下幾點保障搬遷群眾利益的同時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一是采取“確權到戶、權隨人走、帶權進城”的辦法,對搬遷戶“三地”進行確權頒證,明確搬遷群眾按照政策享受的土地、林地等惠民政策仍然不變,讓群眾吃上定心丸。二是按照“基礎收益、入股分紅、利益聯結”的模式,結合“三變”改革,搬遷群眾用地土地資源進行入股,每年可獲得田400元/畝,土300元/畝的固定分紅,在產生收益后還可享受10%—20%的產業發展紅利,讓遷出點資源成為搬遷群眾穩定的一項收入來源;三是創新“公司經營、集體經營,形式多樣”的經營機制。通過縣移民后續扶持發展有限公司招商引資、合作社參與等組織方式,整體遷出點的土地打包開發、規模經營,零星遷出點的土地由縣移民后續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流轉,交由遷出點村委會經營,所得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用于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四是大力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戰略,結合全縣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經果林、中藥材、花卉苗木,特色養殖等產業。

(2)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為便于移民群眾生活和就業,惠水結合實際,在區位條件好、就業崗位足的區域建設縣城城西安置點和經開區安置點。一是城鎮(含工業園區)就業崗位需求多,就業容量大,可以解決長期穩定就業和多種就業需求。通過摸底調查,目前縣城經開區、農業園區可解決固定用工、季節性用工等崗位8000個左右;縣城大中小學、機關單位等可提供食堂、保安、保潔等崗位600余個。二是農民市民化是搬遷群眾實現從農民向市民蛻變最便捷的途徑。三是城鎮優質的教育、衛生等資源為搬遷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保障。

(3)堅持以崗定搬以產定搬。合理確定安置容量和安置點建設規模,確保有勞動力家庭1戶1人以上就業,實現養老、上學、就醫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在安置工作上,根據搬遷人口結構和安置點崗位情況,科學確定安置點建設的規模。一是摸清搬遷人口結構。搬遷前,認真摸清搬遷對象中18歲以上勞動力、45歲以上勞動力以及勞動力性別文化結構等情況,認真摸清學齡前兒童和適齡學生結構(3-6歲幼兒人數、適齡入學人數),合理設置安置點的建設規模和需配套學校的規模大小。二是摸清現有崗位和可開發崗位。梳理園區企業、大中小學校、政府機關公益性崗位等情況。根據分類建立崗位需求臺賬和搬遷群眾就業臺賬。

2.抓好后續扶持工作,確保群眾就業有保障

圍繞群眾過得放心建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把就業作為穩得住最根本的保證,制定了系統的培訓和就業措施。

(1)推進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認真摸清搬遷勞動力就業意愿,統籌人社、扶貧、民宗、團委等部門培訓資源,分批對搬遷勞動力進行全員培訓。

(2)是充分挖掘園區就業崗位積極引導群眾就業。根據群眾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根據搬遷進度不定期組織企業在搬遷安置點開展現場招聘會,提供崗位給搬遷群眾。

(3)因戶因人施策抓實推薦就業。抓好就業常規推薦,做到推薦就業常態化,根據群眾文化程度、技能特長、年齡結構等,由社區干部在入戶走訪時上門推薦或直接帶到企業面試等;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化的手段,創建移民就業信息微信群,及時向搬遷群眾發布崗位信息,并在社區設置就業信息公示欄,將各企業所需崗位及時公布,讓群眾自由選擇;在每個社區服務中心均設有就業服務窗口開展就業咨詢和服務,在縣綜合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每日動態更新企業崗位需求信息,移民群眾可適時了解就業信息,有選擇性就業。

(4)積極招商引資創辦扶貧車間解決就業。在每個安置點都開辦了的扶貧車間,引進俊輝手套廠、利亨鞋服有限公司、大豪服飾有限公司等11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分別落戶各移民安置點。如新民社區扶貧車間可提供就業崗位600余個,目前已有153名搬遷群眾在扶貧車間務工,實現了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5)因人設崗開設扶貧專崗解決就業。在小區分塊劃分保潔區域,專門設置就業崗位優先安排給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差、就業能力弱的搬遷群眾,每人每月有400元的崗位補貼,目前已安排扶貧就業專崗383個。

(6)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保障就業。針對不適應進企業務工和因照顧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充分利用好縣機關單位、企業、學校和相關社會團體的公益性崗位和保安保潔、食堂工人等政府購買服務的崗位優先安排給搬遷群眾。

(7)縣內行政事業單位降低標準招錄搬遷群眾促進就業。如縣城管局在招聘城管隊員、交警協管員時拿出50%崗位專門招聘搬遷群眾,并降低準入門檻,為搬遷群眾有效就業提供保障。

(8)社區勞務公司靈活組織解決就業。通過社區成立的勞務公司組織搬遷群眾到安置點周邊的花卉苗木基地、茶產業園務工,解決用工500余人。

三、取得成效

惠水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有效的解決了3349戶1405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作為全縣脫貧攻堅的“當頭炮”,通過實踐,創新推出了惠水經驗,解決了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世代發展的難題,讓搬遷群眾穩定生活在城區,可以預見,搬遷群眾未來必將取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貴州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宣傳提綱.

猜你喜歡
易地扶貧搬遷就業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信息化技術在扶貧工作中的應用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易地扶貧搬遷戶的識別:多維貧困測度及分解
播州區易地扶貧搬遷“七個一”新模式的實踐與啟示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河北省淶源縣易地扶貧搬遷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