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守護·情境·體驗

2019-10-09 03:49張莎莎李蘭
北方音樂 2019年15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教育模式

張莎莎 李蘭

【摘要】本文概括了民族音樂的文化構成與文化記憶構成,從文化守護視角闡述當前民族音樂教育和音樂研究的文化擔當與文化使命,由文化切入民族音樂的教育模式問題,借用人類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反思民族音樂教育,意在打造民族音樂教育模式產生的核心關鍵或者均衡音樂形態、音樂結構、音樂文化相互關系的,不失偏頗的民族音樂教育模式。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育;音樂文化;教育模式;教育人類學;文化人類學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民族音樂帶有濃重的文化具象表征,各個民族的音樂彰顯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社會環境、風俗習俗、人文語境下的文化事象,是民族文化發展和民族歷史發展的縮影。中國的民族音樂以民族多樣性的文化存在而具有豐富多彩的音樂表現。中國民族音樂多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歷史的演進中傳承,導致了許多民族音樂的技巧在主觀意識上的丟失或者斷層,技巧的斷層從而也導致了文化的丟失。怎樣避免在不丟失技巧性的同時,保有文化具象的傳承?這就不得不回歸到教育的問題上來。

一、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記憶

德國文化學家揚阿斯曼認為文化記憶始終擁有專職的承載者負責其傳承。這些承載者包括了教師、藝術家、學者等,這些人都掌握了(關于文化記憶的)知識。音樂的加入可以使歷史得以成功傳承,從符號學理論闡釋,音樂是一種象征符號,是動態的、時空的,與文字和繪畫不同,音樂的出現,是記憶場景的構筑,依賴于某種場域或者依賴于文化,從文化模式的意義而言,是歷時態的,民族音樂工作者不僅僅是音樂的傳播者、教育者,更是文化學家、歷史學家。

(一)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構成

1.歷史演進的構成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近4000年。公元前21世紀進入奴隸制社會,經歷夏、商、西周、春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了封建制社會,建立了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朝代的更替以及主觀審美上的變化和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產生了大量的音樂形態變遷。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因政治動蕩造成的人口遷徙以及對外往來貿易經濟背景下的外國音樂的流入,使中國傳統音樂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融合。一方面是世界音樂的中國化,包括外來樂曲的中國化,外來樂器的運用,外來樂調的傳入,外來樂隊的民族化,這個時期的代表音樂稱為雅樂、燕樂。自約公元10世紀始,包括遼、宋、金、元、明、清,音樂文化方面具有世俗性與社會性的特點,出現了諸如宋元的細樂、清樂、小樂器,明清的中和韶樂,以及清末民初的弦索樂、絲竹樂、鑼鼓樂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不同的樂種,從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秦漢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原始樂舞、宮廷樂舞、鐘鼓樂、鼓吹樂以及諸子百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確立了中國傳統音樂旋法的五聲性特點。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因政治動蕩造成的人口遷徙以及對外往來貿易經濟背景下的外國音樂的流入,使中國傳統音樂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融合。代表的藝術形式有戲曲藝術。

2.地域文化的構成

從地理層面和民間樂種來看,有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客家音樂、福建南音、北方吹歌,以及其他各地的鼓吹樂鑼鼓樂等。這些樂種無不生發于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從先秦時的齊魯文化、秦文化、楚文化、三晉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到后來向周邊輻射而相繼出現的燕趙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云貴文化、關東文化、閩臺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西藏雪域文化新疆綠洲文化、蒙古草原文化,以及分散在各區間的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等,構成了民族音樂豐厚的文化資源。地域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音樂種類的多元化。

3.音樂思想史的構成

音樂是文化的一種形態,文化蘊含音樂,音樂孕育文化。羅藝峰教授在其皇皇巨著《中國音樂思想史五講》中闡述音樂思想是文化中的文化,思想是人類文華中最輝煌、最恒久的精神創造。中國音樂思想的研究不是局限于歷史長流中幾個人物的思想,也不是片面地分割思想歷史,而是中國數千年來音樂思想的集合,包括中國音樂哲學思想、中國音樂美學思想、中國音樂倫理思想、中國音樂社會思想、中國音樂教育思想、中國音樂科學思想、中國音樂宗教思想等等領域的集合。羅藝峰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中國音樂思想史的三個層次,為后輩學者觀照了中國音樂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徑新視角。

(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記憶的主要構成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比較了中西文化本質的區別,強調中國文化是“倫理本位”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人本位”的文化。費孝通在其著作《鄉土中國》也深刻描述了傳統中國人的自然的生活態度和自然的生存狀態。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深受著這種“倫理本位”意識的影響,倡導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家庭(人與人)的表達。在傳統農業文明和自然經濟條件下,民族音樂(傳統音樂)的發展具有濃重的傳統生活主體生活方式的典型性經驗特征。社會生活意識層面的習慣、風俗、禮俗、家規、家法、國法、國規等等組成了社會的音樂價值或者說音樂功能。

民族音樂文化里所蘊含的倫理道德意識,是構成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幾千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或者傳統文化最大的生命力則表現為蘊意其內的民族精神。所謂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本民族成員所共有的、穩定的心理機制、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共同理想和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神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點,并由此形成了中國文化優秀的民族精神。

二、民族音樂的教育人類學思考

教育人類學是教育學與人類學相互交叉的一門學科,旨在運用人類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研究教育問題,再運用教育學理論,解決教育實踐中的諸多問題。歷史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夫·武爾夫認為教育人類學需依據歷史和文化的雙重背景才能發揮功效,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便是關于在特定條件下生成的知識的依賴關系,即脫離了環境或者說某種“情境”,便沒有什么事物本身即是絕對的真理?;貧w到民族音樂而言及教育,把教育放置于民族音樂發生的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 ,從寬泛的或者說某種特定的文化環境上理解人和音樂、 研究人和音樂,從整體上把握音樂如何作用于人、教育于人的問題。

(一)文化傳播與習得教育

文化傳播一直是人類學和教育學領域內的核心概念。文化傳播涵蓋了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人類學中的“教育”所包括的內容,遠遠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從認識論角度來看,教育人類學的核心要素中的歷史性、多元性、跨文化性、多學科以及跨學科性,無不體現了教育人類學研究的復雜性。筆者把文化傳播和習得教育歸置一起,并不是強調其差異性也非證明兩者的趨同性,反而,筆者更加趨向這樣一種觀點:難以想象在沒有文化傳播(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傳播)的情況下,文化習得是如何發生的。在西方的人類學理論建構中,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流派。一派是以英美為代表的運用文化人類學原理,注重考察不同社會的文化傳承與習得是如何發生的(田野工作)和“個案”研究的文化教育人類學;另一派是以德、奧為代表的注重從哲學的高度把握人的圖像、人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以抽象、思辨、演繹、歸納等研究方法的哲學教育人類學。教育人類學不僅僅涵蓋正規的學校教育,更包括非正規的教育活動(節日、節慶、儀式等等),具有廣闊的研究視野。民族音樂教育應借鑒人類學的理論研究方法,深入民族、民間細致考察,分析民族音樂傳播或者傳承機制脈絡,挖掘和整理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二)音樂文化與文化守護的教育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和舉措來保護音樂文化遺產,在民族音樂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文化傳承語境下,許多瀕臨滅絕抑或不常被人熟知的音樂形式、音樂形態、音樂文化進入到新媒體網絡之中。誠然,這無疑是一種文化樣態的繁衍發展,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國民的認同感如何?如何在共時態文化模式下保有民族性?如何守護民族文化,守護什么?隨著民族文化自省意識的增強,深切感到努力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于當代中國的文化實踐無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置身于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國人,只有重新評估、定位自己的民族文化,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在傳統中尋找營養,并積極地、有創造性地把它運用于當今現實,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身定位。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有學者提出“全球化話語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文化的回歸”,一種超越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文化已經生成,但是,文化的全球化不是民族文化的趨同化,而是建立一種對話交流的機制,是各種文化通過平等交流而共同維護的的文化價值觀。誠然,建立一種對話交流的機制,對于文化的守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自己的文化話語體系,如何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守護,不僅僅只是音樂形態上的抑或音樂本體上的,而在于人與音樂行為上的。梅里亞姆在其著名的代表性著作《音樂人類學》著作中說道,民族音樂學家的目標不僅是理解作為構造性聲音的音樂,還有理解作為人類行為的音樂。民族音樂學家把“田野工作”作為研究的立身之本,目的就是深入民族音樂的“原產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從音樂形態的角度闡釋音樂行為以及文化內涵。在文化語境中理解音樂不會僅僅把傳統音樂的保護當做唯一的使命,實際上,作為學術界,除了行保護職責外,觀察、研究、記錄、理解一種民俗、一種文化的生成、發展與消亡亦是重中之重的分內之事。由此可見,民族音樂教育家以及專門從事研究的民族音樂學家是時下民族音樂文化的守護人。正是有了他們,民族音樂才得以通過學術研究、媒體等等渠道回歸到人們的話語與視線中。

三、民族音樂教育模式的文化人類學思考

民族音樂教育多年來的一貫教學模式,多以地域性風格技巧作為帶入,鮮有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民俗風俗習俗等大文化視野中產生倡導文化主體意識的教學模式,或者說由文化主體帶入教學的教育模式。

范曉峰《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觀探析》,提出音樂教育的模式需認識到音樂文化主體意識、音樂文化行為體驗的培養、音樂文化傳統形態的傳承三個問題。音樂教育的實質應該是音樂文化主體意識、行為體驗和不同形態三位一體的文化教育。音樂教育不僅要挖掘、保護和培養傳統音樂文化形態與行為,更要確立和體悟傳統音樂文化的主體意識。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模式的文化主體意識提供了音樂教育的大視野和基本核心,忽略文化教育的音樂教育模式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锘荨稓W洲歷史與文化人類學背景下的現代音樂教育》,梳理了歐洲18世紀以來的音樂教育文化的歷史變遷與音樂教育理論體系,在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之后,20世紀歐洲國家對于藝術教育開始了普遍思考,在20世紀70年代,產生了三種有關藝術教育的設計主題,分別是“美的教育”“視覺的交往”和“聽覺感知教育”。至此,藝術教育(包括音樂教育)開始注重主體的感受感知活動,以人類學為范例,音樂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個性趨于完美;以文化思想為范例,文化屬于每一個人,人是社會和文化的共同產物。人類學與文化理論思想的結合構成音樂教育的文化人類學理論的哲學基礎。由此借用文化人類學理論體系來對音樂教育科學進行理論建構的補充與發展。褚歷《形態、文化、歷史:音樂研究的三維模式及其多樣組合》不僅針砭時弊性的道出當下關于音樂研究的兩種分派,即音樂形態分析與音樂文化學闡釋,認為音樂研究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與研究模式,但共通之處則要建立在寬闊視野上的深入探索。音樂形態、音樂文化和音樂歷史應秉持豐富多樣的三維動態研究模式,回歸音樂教育模式而言,音樂教育工作者同樣要秉持上述此種三維動態式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觀念和思想上,應把音樂形態、音樂文化、音樂歷史三維統一,有必要借鑒其他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的理論體系構建、推進音樂教育模式的內涵化發展。

四、結語

音樂教育不是狹隘的培養技術“匠人”,趙宋光先生曾說,音樂是文化的一種形態。音樂蘊含文化,文化孕育音樂。對于民族音樂教育而言,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術技巧上的傳承,如若忽略音樂是文化的事實,站在民族歷史面前,終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音樂教育的初衷,不只停留在音樂結構和形態上的承接,在于音樂精神的繁衍。這種“精神”集中體現在承載音樂形式的文化之中,民族音樂文化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現,音樂教育不可摒棄文化的教育。多年來,民族音樂教育沒有固有的一種或者幾種模式,沒有核心的動態教育模式,難免會產生有失偏頗的教育目的。全球一體化帶來的世界文化共享共用,也給在這一新時態下的音樂教育模式帶來反思。人類學理論中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恰如其分的給音樂教育帶來了音樂形態上的文化教育認同,音樂傳播即是文化傳播,音樂教育即是文化教育——大文化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模式,亟待音樂教育同仁努力認同的、完善的、推進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德)揚阿斯曼,著,金壽福,黃曉晨,譯.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會議和政治身份).北京大學出版社,48.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報》(Unesco-Kurier)[Z]. 1985(8):7.

[3]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1998,2(1):48.

[4]馮明洋.音樂文化論——民族音樂的文化學視野[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3):1.

[5]韓淵豐.中國區域地理[M].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 2000.

[6]衣俊卿.文化哲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2.

[7]鄒廣文.處理好“文化開放與守護”的關系[M].光明日報,2014,1(17):2.

[8]范曉峰.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觀探析[J].人民音樂,1997(10).

[9]王曉俊,劉承華.中國當代音樂文化研究綜述.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1).

[10]匡惠.歐洲歷史與文化人類學背景下的現代音樂教育[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2(2).

[11]褚歷.形態、文化、歷史:音樂研究的三位模式及其多樣組合[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8(1).

[12]田阡.音樂人類學的文化視野[J].藝術百家,2009(6).

作者簡介:張莎莎(1988—),女,漢族,山東淄博,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李蘭(1986—),男,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教育模式
如何將聲樂學習作為音樂文化的積累
《粵江流域人民史》之廣西壯族音樂文化《劉三姐》
論吉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展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蘆笙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樂的魅力
創新創業大平臺教育模式的理論思考與路徑探索
中醫藥院校音樂素質教育模式研究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