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的作用與青少年音樂審美素養的提高

2019-10-09 03:49王伯達
北方音樂 2019年15期
關鍵詞:青少年教育審美素養教學策略

王伯達

【摘要】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開展音樂教育能夠實現個體素養的綜合提升,在音樂教育中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觀可以得到積極的促進和發展,本文將主要探討音樂在青少年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運用音樂提升青少年的音樂審美素養。

【關鍵詞】音樂作用;青少年教育;審美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對青少年進行音樂教育能夠讓文化藝術對個體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學習音樂、了解音樂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青少年能獲得精神的陶冶,音樂教育本身的美育功能也能夠以較強的感染力培養個體成為具有情操和修養,音樂素養的人。同樣,音樂對個體的影響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堅持與信念,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功能對個體的審美熏陶。

一、音樂的特征

從音樂的發展過程上看,無論是哪種形式和題材的音樂,都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關,是源于內心的自然表露。最早的音樂起源于勞動,和人們的生產活動密不可分,早期的音樂節奏和音調較為簡單,主要以勞動號子的形象出現,人們通過勞動號子抒發情感,也使得勞動的步調一致。后來,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開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其發展形勢也更為豐富多元,人們常常用音樂去表達自己內心的興奮以及喜悅,此時的音樂已經漸漸脫離勞動號子的束縛,而是成為個體情感抒發以及審美傾向的體現[1]。隨著樂器種類的不斷增多,音樂的音色也逐漸豐富,人們將語言和音樂表現手段相結合,為音樂賦予歌詞,運用人聲演繹,音樂也漸漸發展為一門藝術,并且隨著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得到新的發展。

二、音樂的功能

(一)音樂能夠陶冶情操,塑造個體性格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將音樂作為門徒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樂”和“禮”被置于首位。從孔子的學說中可以發現,孔子對于樂非常重視,認為樂是能夠提升個體內在素養、削弱階級矛盾的主要手段。不僅東方的思想家對音樂有非常高的評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認為應當注重對個體進行心靈教育,用藝術陶冶情操[2]。柏拉圖也認識到,音樂對于性格有著直接的影響,這種理念被西方教育體系所吸收,并將音樂納入到教育體系中。

(二)音樂能夠調節人的心情

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在抒發情感的同時讓個體實現情緒的轉變,例如當心情煩躁郁悶時,一首舒緩的音樂能夠讓心情漸漸恢復平靜,歡快的歌曲也能夠讓心靈重新看到積極的一面。不同的音樂題材帶給個體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都同樣具有影響人心情的直接作用。

(三)音樂能夠啟迪個體智慧

音樂實際上也是個體觀察世界的一個角度,當個體對于事物產生強烈的情感時,也會涌現出創造沖動,而這種沖動能夠挖掘個體潛力,從而實現智慧創造。在這方面,著名的天文學家開普勒就是受到家鄉民歌《和諧曲》的啟示后才發現了宇宙中行星的運動規律,很多科學家本身也是音樂愛好者,音樂審美對其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促進青少年音樂素養形成的相關路徑

(一)重視音樂教學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推進多年,但是很多學校和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教育,僅僅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很多學校都會在即將期末考試時,取消音樂課,變成其他學科的教學或者自習,實際上這種對于音樂教育的忽視,也是阻礙青少年音樂素質發展的重要原因,學校和教師都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實際上,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放松,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音樂選擇,感受不同音樂帶來的情緒上的轉變,不管是什么形式和風格,教師在讓學生聆聽這些音樂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和探究,挖掘音樂的內在之美,從而獲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從來都不是無用功,審美和文化修養是相輔相成的,音樂也是一門知識,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知識,學生的素養自然會得到提升,其思維運轉速度以及認知視野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能夠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通過課外活動挖掘學生的音樂學習潛力

興趣是學習最后的老師,所以為了提高青少年的音樂素養,教師可以采用課外活動的方式吸引學生參加,從而起到用音樂進行審美導向塑造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設計上,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以及愛好興趣,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興趣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小組內以某一主題進行自主探究[3]。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告訴學生相關的學習方法以及音樂欣賞技巧,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打開封閉的自我,投入到音樂學習的懷抱中,放飛個性,挖掘自身的音樂學習潛力。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看到學生在識譜節奏和音準方面的進步,給予鼓勵。

(三)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審美情感

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解放思想,將傳統音樂教學中對于歌唱技巧的過分重視,轉變為以審美為導向進行教育,教師要認識到對于青少年音樂素養的教育,需要激發出個體的真情實感,真正能夠理解音樂并認識到音樂的美感,運用音樂的美育功能對個體產生積極影響[4]。不同的音樂作品中蘊含著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引導學生去體會這些音樂作品中的思想、內容以及情緒表達,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定位為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多參與、多交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背景資料以及音樂欣賞方法,教給學生如何去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形成音樂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和欣賞《茉莉花》這首歌時,教師要先讓學生確定這首歌曲的風格,然后讓學生站在歌詞以及曲調的角度,對《茉莉花》進行評價。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歌詞作為詩歌進行朗誦,在反復朗誦歌詞的過程中形成關于田野的相關印象,在情境中繼續體會歌詞的美感。然后,再站在曲調的角度上,讓學生分析整個旋律的特征,討論曲子中是否出現了重復、音樂的高潮是如何切入的,在學生思考完問題之后,教師需要和學生之間建立積極的溝通和互動,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梳理成體系,并進行闡述,關于這首歌中所蘊含的美感,教師在課堂學習中也要進行集中總結,從而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認識進行匯總,這也是教給學生欣賞音樂的重要方法。最后,教師要帶動學生將這種對音樂的審美認知嫁接到生活的其他細節中,學會欣賞身邊的美,并主動追求美,從而找到面對人生的新角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青少年的音樂審美素質,需要讓青少年多聆聽并參與到音樂的表現和創作過程中,在與音樂進行積極互動時完善自身的人格、豐富情感,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在音樂的陶冶下,形成更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值得一提的是對審美意趣以及生活態度的培養需要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將音樂素養教育融入到音樂教育的各個細節中,同時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文化素養基礎,讓學生能夠將音樂學習和其他人文學科學習嫁接到一起,從而形成個體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艷飛.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形成的重要性分析[J]. 教育現代化,2017(1):252-253.

[2]羅金莉.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J].文學教育:中,2017(8):144.

[3]徐海濤.淺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1):163.

[4]朱玉芳.音樂課堂助力學生審美素養培育[J].江蘇教育,2017(35):70-71.

猜你喜歡
青少年教育審美素養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處理青少年逆反心理問題的思考
論動畫片的審美因素及對幼兒審美素養提升的價值
《少年朱熹》動畫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實踐
探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讓孩子善于習得樂觀
中小學剪紙教學“三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